樊树志先生《国史十六讲》值得一读
晚上买到了翻印的樊树志先生的《国史十六讲》一书,翻阅之后觉得这就是我心目中一直寻找的历史教科书。据记载,这本著作是为复旦大学精品课程准备的讲义,其中内容详实、丰富,读来耳目一行。樊先生有令人敬仰的学术造诣和文字功底,阅读《国史十六讲》真可谓是读史如游其境。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我翻阅了大概两章的内容,现将这些内容记录如下,聊以备忘:
1、人类到底从何处来?这是书中的一章的内容,其标题颇为有趣“ ‘大同’到‘小康’”,书中对数种人类缘起的假说逐一列出,由最早的“非洲起源说”到“多区域起源论”不一而足。期间多见人类对自身历史探究的兴趣,内容非常广泛,多牵涉到以往学界争论和最新考古发现。文中亦提到国人对自身历史探究的贡献,如“我科学家运用先进方法测定柳江人生存年代”。除了较多的引用到考古文献,地理学和汉学也有相当多的涉猎,如讲到中华文明缘起时,引用到芝加哥大学何柄蒂的诸多,也可看出作为一代历史学家所受过的训练。
2、误传“封建”与公田和私田
在现代人的话语体系中,最为滥用的一个词汇,莫过于“封建”了。据说feudalism一词最早由日本学者根据中国周朝“封邦建国”翻译而来。结果以讹传讹,到了今天几乎占了“正统地位”。当马克思的学说被引进以后,国人竟不分此种封建与彼种封建,硬是胡乱批判。
再说这,封建土地制度,樊先生举史厚实,论证处令人信服。周朝“封邦建国”后几百年,到了春秋战国公有土地制度几近瓦解,私产愈占上风,其结果是田地买卖与兼并盛行。一遇到王朝衰微,土地集中导致的贫富分化成为各王朝一大弊病。每到此时,便是井田改制的思想盛行,这怪病延续了两千年而终不见僵死。后世儒家学者鉴于土地私有造成的贫富分化,对已经消失的农村公社充满向往、羡慕之情。最有讽刺意味的是历代都有大儒提议井田改制,其中不乏董仲舒、王莽、王安石、孙中山、毛泽东,但皆以失败而告一段落!呜呼,悲哉!其中道理实在令人寻味。
3、封建君主的残忍
樊先生讲到“封建盛世”,提及李世民杀兄逼宫、篡改历史,晚清三代皇帝地形文字狱,读来不免让人不寒而栗。李世民为夺取帝位极端残忍,不过这与他善于纳谏形成鲜明的对照,对于这一代帝王,我们如何去评判呢?文章提到驰名的《四库全书》,揭露了其不为人知的一面:文字狱的制造工厂。晚清大兴文字狱,到了既可笑的地步,据记载一江南书生为方便考生使用康熙字典,将其中内容做了删减付梓刊行,结果以两罪重罚:未将康熙国姓文字列入其中,随意删减康熙字典。此招一出,加速了清王朝衰亡的步伐和中国后退的速度,这是否可以解释缘何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差距?
尽管市面上好的历史著作不少,可是你想要找已被没有“被污染”的历史教科书实在太难了。即便是斯塔夫理阿诺斯这样的大学者,他关于近代历史的著作都聊无新意,如此你便知道这个社会被近代以来的政治污染到了何种地步。不管在东西方,此种现象惊人的相似,政府的影响力和机构在过去的一两百年历史急速上升的,其直接的后果是诸如去年一位德国的作者在《第三帝国》一书写到的整个国家的语言、文化,甚至思维模式都被污染了!这一点也是我长期不愿意看时事新闻和历史著作的一个原因。
1、人类到底从何处来?这是书中的一章的内容,其标题颇为有趣“ ‘大同’到‘小康’”,书中对数种人类缘起的假说逐一列出,由最早的“非洲起源说”到“多区域起源论”不一而足。期间多见人类对自身历史探究的兴趣,内容非常广泛,多牵涉到以往学界争论和最新考古发现。文中亦提到国人对自身历史探究的贡献,如“我科学家运用先进方法测定柳江人生存年代”。除了较多的引用到考古文献,地理学和汉学也有相当多的涉猎,如讲到中华文明缘起时,引用到芝加哥大学何柄蒂的诸多,也可看出作为一代历史学家所受过的训练。
2、误传“封建”与公田和私田
在现代人的话语体系中,最为滥用的一个词汇,莫过于“封建”了。据说feudalism一词最早由日本学者根据中国周朝“封邦建国”翻译而来。结果以讹传讹,到了今天几乎占了“正统地位”。当马克思的学说被引进以后,国人竟不分此种封建与彼种封建,硬是胡乱批判。
再说这,封建土地制度,樊先生举史厚实,论证处令人信服。周朝“封邦建国”后几百年,到了春秋战国公有土地制度几近瓦解,私产愈占上风,其结果是田地买卖与兼并盛行。一遇到王朝衰微,土地集中导致的贫富分化成为各王朝一大弊病。每到此时,便是井田改制的思想盛行,这怪病延续了两千年而终不见僵死。后世儒家学者鉴于土地私有造成的贫富分化,对已经消失的农村公社充满向往、羡慕之情。最有讽刺意味的是历代都有大儒提议井田改制,其中不乏董仲舒、王莽、王安石、孙中山、毛泽东,但皆以失败而告一段落!呜呼,悲哉!其中道理实在令人寻味。
3、封建君主的残忍
樊先生讲到“封建盛世”,提及李世民杀兄逼宫、篡改历史,晚清三代皇帝地形文字狱,读来不免让人不寒而栗。李世民为夺取帝位极端残忍,不过这与他善于纳谏形成鲜明的对照,对于这一代帝王,我们如何去评判呢?文章提到驰名的《四库全书》,揭露了其不为人知的一面:文字狱的制造工厂。晚清大兴文字狱,到了既可笑的地步,据记载一江南书生为方便考生使用康熙字典,将其中内容做了删减付梓刊行,结果以两罪重罚:未将康熙国姓文字列入其中,随意删减康熙字典。此招一出,加速了清王朝衰亡的步伐和中国后退的速度,这是否可以解释缘何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差距?
尽管市面上好的历史著作不少,可是你想要找已被没有“被污染”的历史教科书实在太难了。即便是斯塔夫理阿诺斯这样的大学者,他关于近代历史的著作都聊无新意,如此你便知道这个社会被近代以来的政治污染到了何种地步。不管在东西方,此种现象惊人的相似,政府的影响力和机构在过去的一两百年历史急速上升的,其直接的后果是诸如去年一位德国的作者在《第三帝国》一书写到的整个国家的语言、文化,甚至思维模式都被污染了!这一点也是我长期不愿意看时事新闻和历史著作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