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岁与二十八岁
最近脸上常生粉刺,裤子好像也短了——今年我26岁半了。记得20岁那年上大一,隔壁住着大我八岁的博士生,总是调笑着,慢条斯理地对我说:“多吃点——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他长得有点像姚明,说话、动作都很慢,显得很沉稳。他用老式的茶杯喝水、泡面。他桌上堆满了书,另一些堆在衣柜里——已经满溢了出来,至于无法整理了。他还拍了几张照片,洗出来贴在墙上;后来他离开的时候,把它们给了我。那些照片很好看,我一直留着。至于他常劝慰我的那些话,倒是记不清了,大抵是“你还年轻,何必苦闷”之类。这些话从一个大哥哥的口中讲出来了无新意,正如年轻人无由的苦闷一样普通。
他在那一年完成了毕业论文,打印出来有五六百页之多,是一本厚厚的书。我曾看过他翻开其中的一页,逐字逐句地校对,一丝不苟地修改。我从这一幕上受到的学术态度的教育,比从课堂上得来的更多。后来他去德国做博士后,渐渐便少了联系;现在该回国内安家了吧,这是他的夙愿了。他的“书”我永远不会去读了,因为是英文的生物学论著;而且,那样厚的一本书,我的耐心也不足够吧。然而现在我也快28岁了。
最让人感慨的,莫过于年华飞逝、家境变迁这样的事了吧。萧红的《蹲在洋车上》我极喜欢,末尾是这样写的——
现在我是廿多岁了!我的祖父死去多年了!在这样的年代中我没发现一个有钱的人蹲在洋车上。他有钱,他不怕车夫吃力,他自己没拉过车;自己所尝到的,只是被拉着舒服的滋味。假若偶尔有钱家的小孩要蹲在车厢中玩一玩,那么孩子的祖父出来,拉洋车的便要被打。可是我呢?现在变成个没有钱的孩子了!
2010.12.04
他在那一年完成了毕业论文,打印出来有五六百页之多,是一本厚厚的书。我曾看过他翻开其中的一页,逐字逐句地校对,一丝不苟地修改。我从这一幕上受到的学术态度的教育,比从课堂上得来的更多。后来他去德国做博士后,渐渐便少了联系;现在该回国内安家了吧,这是他的夙愿了。他的“书”我永远不会去读了,因为是英文的生物学论著;而且,那样厚的一本书,我的耐心也不足够吧。然而现在我也快28岁了。
最让人感慨的,莫过于年华飞逝、家境变迁这样的事了吧。萧红的《蹲在洋车上》我极喜欢,末尾是这样写的——
现在我是廿多岁了!我的祖父死去多年了!在这样的年代中我没发现一个有钱的人蹲在洋车上。他有钱,他不怕车夫吃力,他自己没拉过车;自己所尝到的,只是被拉着舒服的滋味。假若偶尔有钱家的小孩要蹲在车厢中玩一玩,那么孩子的祖父出来,拉洋车的便要被打。可是我呢?现在变成个没有钱的孩子了!
201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