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立春》
看过《孔雀》《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再看《立春》 再一次感到“梦想破碎”的失落。三部影片中貌似特别(也只不过是对理想的偏执 和 过度的虚荣和自欺)却不怎么起眼的女主角及其周围人的成长表达出理想主义者的失落。这种易于解读又颇有情调的文艺片正和像我这样的大多数的胃口。这样的片子大家只管去看就好,不用关注那随之而来铺天盖地的解读和影评,因为那样的东西有点文化和人生经验的人都写得出来。
《立春》最后用影像还原王彩铃的梦想……舞台上的女高音感情投入自足地唱着那首在影片中反复的《慕春》,那是中央歌剧院的首席女高音王彩铃……“谨以此情此景献给王彩铃” 或者 更应该是献给每一个在我们心中死去的理想。
即使我们又丑又穷终将身处底层,编剧李樯的这三个片子让我们看到自己心中干死的角落,我们都曾经像她们那样梦想过 也曾经像她们那样自欺的生活过 而最后 大多数人还是像“姨妈”那样与生活和解 向现实投降,梦想成真者只是少数中的少数。为什麽理想如此美好 如此值得追寻 却是平凡的我们永远触不到的镜花水月?矛头的指向不是这个社会也不是这个时代 到处都是失落的梦想 这应该是人类的常态……我们的人生不都是不停的失落和找寻吗?
想想你最初的理想,有时候人生走着走着就忘掉了,“务实”成为我们扼死理想的最好武器。我们如此的“务实”将理想打入冷宫 称其为不切实际的幻想,我们没有“抱着理想的腿耍赖” ,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自欺。
《立春》最后用影像还原王彩铃的梦想……舞台上的女高音感情投入自足地唱着那首在影片中反复的《慕春》,那是中央歌剧院的首席女高音王彩铃……“谨以此情此景献给王彩铃” 或者 更应该是献给每一个在我们心中死去的理想。
即使我们又丑又穷终将身处底层,编剧李樯的这三个片子让我们看到自己心中干死的角落,我们都曾经像她们那样梦想过 也曾经像她们那样自欺的生活过 而最后 大多数人还是像“姨妈”那样与生活和解 向现实投降,梦想成真者只是少数中的少数。为什麽理想如此美好 如此值得追寻 却是平凡的我们永远触不到的镜花水月?矛头的指向不是这个社会也不是这个时代 到处都是失落的梦想 这应该是人类的常态……我们的人生不都是不停的失落和找寻吗?
想想你最初的理想,有时候人生走着走着就忘掉了,“务实”成为我们扼死理想的最好武器。我们如此的“务实”将理想打入冷宫 称其为不切实际的幻想,我们没有“抱着理想的腿耍赖” ,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自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