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晏阳初诞辰120周年专题-序
![]() |
晏阳初和许雅丽散步旧照 |
晏阳初曾这样描述与他在艰难困苦中始终相伴的妻子的一生:“那美好的仗,她打过了,并始终持守自己的信仰。她留给人们的是一种祝福,她的一生,对很多人来说就是一种激励。”这也是晏阳初生命的真实写照。
![]() |
后世的人们也许难以相信,地球上曾经行走过这样一副血肉之躯——爱因斯坦对甘地的评语,同样适用于晏阳初。在中国社会面临空前变迁的今天,广泛的平民教育迫切需要晏阳初精神的回归。“茫茫海宇寻同志,历尽了风尘,结合了同仁……”希望这个专题可以在读者中引起广泛的回声。
晚年旅居海外的晏阳初在写给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校友的信中说:时间和空间,不能阻隔灵智的沟通。连系我们的,不但是深厚的情谊,更有万世不移的民本思想。我永远是乐观和积极的,深信民本的实践,是强国平天下的道途。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在我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永远怀念您们。
我们同样怀念这位谦卑的平民之师。
在生命的最后岁月,晏阳初依然念念不忘中华平民的福祉,一再把自己的传记和海外报道寄往国内,迫切想了解“看过我的传记的人的反应如何?……人们对乡建运动的态度如何?”此中热切之情,不是要给自己留下什么功名,而是甘愿把自己奋斗的一生,作为促成理解与和平的工具,交到后人的手里。
正如晏阳初自己所言,历史的最伟大价值,就是“它能为一个国家塑造未来”。所以,今天我们纪念晏阳初,不仅是重温当年的故事,也不止于评判功过得失,而是拷问我们自己,该如何接过民本思想的火种,照亮我们前方的道路。昔人已去,那美好的仗他曾经打过,而我们前方的道路依然在延伸。
《平民教育通讯》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