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弹茂瑙
![]() |
因为课程的关系,Murnau的电影曾经短暂地扫过。
记忆最深刻的就是诺斯发拉图。这个1922年的版本应该是电影史上最早一部将《德古拉伯爵》映画化的作品了吧。Bram Stoker这本惊世骇俗的小说,从翻开扉页到全部读完,大概就用了一个通宵的时间。那种混杂着机体不适和精神愉悦的感觉至今回想起来竟然还那么真实。
那些灰色的小生命,跟着他从古堡走进城市。在每个夜晚尾随者抬棺人和掘墓者。
这样的情景让稚嫩的我不寒而栗。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刺激性能量,当然还有吸血鬼形象本身所带着的苍白、高贵,还有那种危险到致命的性感,这个故事开始慢慢超越Stoker所控制的叙述框架,不可救药地被更强有力的视听文化所吸收。而事实上,即使是1897年Stoker的这个框架里,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包括传统小说、日记、新闻评论等等各种形式。或许正如吸血鬼们那些华丽的犬牙和血液一样,由德古拉伯爵所开启的这道黑暗大门,注定就是要超越一切媒介,横扫一切生灵的吧。
就电影而言,直接脱胎与Stoker这个故事的作品就数不胜数。其中关注度比较高的有:
Nosferatu, eine Symphonie des Grauens. Murnau,1922
(个人最爱,Max Schreck简直完全符合我心中的小说形象)
Dracula ,Tod Browning.1931
(很多影评认为最好的版本)
Dracula ( Horror of Dracula). Hammer Film production. 1958
(曾被评为英国史上最美的30部电影)
The Fearless Vampire Killers.Roman Polanski,1967
(波老湿的戏仿,可爱死了)
Nosferatu:Phantomder Nacht. Werner Herzog. 1979
(赫尔佐格的这个版本实在太美了,何况还有阿佳妮)
Bram Stoker's Dracula.Francis Ford Coppola 1992
(帅哥美女云集,看过的人应该最多的一版。很喜欢那时候的Gary Oldman,就摇曳生姿男女通吃什么的,所谓贵族就应该长成这样啊)
当然这只是我的观影经历中印象最深的几部。如果要把我看过没看过的全部列出来的话,可能又得花好几个通宵。何况还有电视、音乐剧、舞台剧等等各种其他领域的作品。更何况还有暮光之城之类洋气的周边。
由一部原型能衍生出那么多变体,德古拉都算是空前绝后的。
可即使延生了那么多年,变异了那么多年,每每有人提起德古拉,我的第一印象总是Stoker那些冷冰冰的日记和报道。然后再很自然地出现Max Schreck那个成奇异角度隆起的头颅和耳廓。
因为长相和表演实在太过非人类,在Murnau的电影上映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关于Max Schreck本人就是一个吸血鬼的传说就在坊间盛传。在这些想象力极其丰富的故事里,神秘的Max Schreck没有任何确切背景,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出现在Murnau的剧组,怕光,嗜血,不吃煮熟的东西,电影结束后马上消失。没人知道他住在哪里,可也有人说他住在人迹罕至的古堡,喜欢半夜独自在黑暗的森林里散步……
联系电影的情节和氛围,这样的故事虽然让人很想相信,可在很大程度上却对演员本身造成了不公平。作为一个优秀正常的演员,Max Schreck没有任何其他角色被人记得。甚至因为大众一厢情愿的浪漫迷思,连他白纸黑字完全有迹可循的私人生活都被主观抹杀,实在可叹。
而促成这一切的,一是德古拉这个异常鬼魅的形象,二的话,其实还是Murnau举手投足间的强大气场吧。
这个活跃在表现主义时代中心的摩羯男,时而阴冷时而动情,浓重却细腻,精致而不匠气,哥特而不非主流,实在是青少年文艺情操培养工程不可或缺之极品。
更有意思的是,我朝将这位极品摩羯男翻译成茂瑙。
枝繁叶茂,萤萤玛瑙。
是有多霸气。
PS 本来是想写昨晚看了的《日出》的,没想到瞎扯了半天吸血鬼= = .....好吧,大半夜的果然还是神神叨叨哥特风比较合情合理。温馨感人风就放到下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