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对话
2010-11-28 00:34:53说:
对无聊的自由派,多说一个字都是浪费时间。
2010-11-28 00:36:35: 青空 (诗意与坦荡) 何谓无聊的自由派?你是说自由派都无聊还是说其中的一部分人很无聊?
2010-11-28 00:38:01: 北 (生死不息) 很明显,自由派中一小部分人还算有聊,但大多数都无聊、空虚和猥琐。
2010-11-28 00:41:29: 雾 (朝闻道,夕死可矣) 大多的本质是对金钱和权利的极度迷恋
2010-11-28 00:44:39: 北 (生死不息) 是的,准确地说,是一批对金钱和权力极度渴望,但现实中却感觉怀才不遇的自命不凡的文青。
2010-11-28 00:46:03: 雾 (朝闻道,夕死可矣) 一部分人也是既得利益者,满脑子强权与铁血逻辑
2010-11-28 00:47:19: 蘇 (不委屈,不屈辱的活着) 自由派用它的表面意思蒙骗了许多人,其实质是小资产者和一部分目光短浅的农民阶级组成的空想主体。
2010-11-28 00:51:34: 雾 (朝闻道,夕死可矣) 在农民和工人里面我很少发现所谓的自由派
2010-11-28 01:56:33: 小 (请搜索:反对铅笔经济学教小组) 他们是一群打着自由旗号的投机商人而已。
2010-11-28 08:24:54: 安 (要做双重肯定者) 话说有这样的,但不全是,真正的个人主义不是自私自利,是出于自爱,所谓左派不是也混杂着一些的被民族与国家概念上了紧箍咒的无聊的人
2010-11-28 08:26:41: 安 (要做双重肯定者) 动不动就要汉奸某人的无聊的人们…
2010-11-28 09:18:11: 腊 (Be Whatever) 笑,还真有点平行世界的感觉。
2010-11-28 10:23:21: Sy(康德还是马克思(黑格尔括起来))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2010-11-28 14:39:53: 北 (生死不息) 回 安 :
1、“不是自私自利”和“出于自爱”有什么逻辑关系?
出于自爱的行为就没有自私自利的?
2、不懂得爱人的人,懂得如何自爱么?如何懂得的?
3、什么是自我?没有他者,自我如何得以确证?
2010-11-28 14:40:53: 北 (生死不息) S:
请问,你的意思是?
2010-11-28 15:52:53: S (康德还是马克思(黑格尔括起来)) 1、“对无聊的自由派,多说一个字都是浪费时间”。
对自由派(不论无聊的还是“有聊的”),多说一个字都是浪费时间。
区分无聊的自由派和“有聊的”自由派(坏的自由派/好的自由派)是危险的,容易陷入普鲁东式贫困。
2、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批判的武器不能简单地代替武器的批判,武器的批判也不能简单地代替批判的武器。
抽象的“头足倒置”(倒过去/倒过去),仍陷于“坏的无限”。
2010-11-28 15:58:07: 北 (生死不息) 谢谢!有时候还是难免逃脱一种形而上的或者唯心主义的思维模式。我会时时提醒自己~
2010-11-28 18:00:24: 天 (怒苍) 本本..呵呵
2010-11-28 20:23:32: 从 (当你又回首一切,这个世界会好吗) 有点悲哀的感觉。在一个连自由平等的底线还未建立起的国家里,居然有很多人一直对自由派批判不遗余力,这不是可悲是什么?自由派里面所诉求的政治自由和政治权利这些基本东西我们都触摸不到,我们犹如穷鬼在担心富人的营养不良,是不是没把过剩的精力用到真正该用的地方啊!
2010-11-28 22:53:44: 安 (要做双重肯定者) 好的,问问题就有主动权了?好吧,我会依次回答
1、自爱与自私某种程度上是反义词,自私自利首先把他者作为工具,物化他者,同时,他也把自己工具化了,物化了自己,而自爱首先在于承认自己的主体地位,进而推己及人,承认他者的主体地位,因而两者某种程度上是相反的意思。因而自爱是完全不同于自私自利。
2、逻辑的出发点是自我,不是他者,一个人如果不自爱,何以爱人?婴儿开始时是主客体不分的,那时就谈不上爱只有本能,慢慢地小孩子变得懂得为了自己的利益有意识地做些有利于自己的事,这是爱的雏形。主体感慢慢就这样形成了,成熟的道德是从他律发展自律的,这时主体意识和爱就慢慢发展成熟了,其体现为推己及人的能力。
3、自我确实是在与他者的交互中得以确认和发展的,但自我始终是出发点,他者有很多,自我只有一个,某种程度上他者也是自我的一部分,当然对于别人的主体,我也在某种程度上是人家主体的一部分。
我也可以反问你,不爱己何以爱人?没有自我,何来他者?自我可以分很多层次,关于自我和他者,都需要对方来确证自己,但自我是出发点
2010-11-28 23:04:54: 安 (要做双重肯定者) 左派反对自由派出发点之一是所谓非本质主义,但同样这也可以反对其自身。一旦有了过于强烈的立场,难免就会有意无意地用自己现有的图式去筛选信息,那也就难以客观了,当然这也同样适用于自由派,最后认识过程倾向于沦为找证据,这是我们都要避免的,当然两个极端的观点都是需要的,到持有过于极端的某派的观点确是有些欠妥的
2010-11-28 23:17:29: 北 (生死不息) 可惜,“从不说死”是把自由主义想象得太美好了。
真正的自由主义是讲“(属于有权有钱阶层的)自由”,而回避“平等”的平民阶层的诉求的。然而他们为什么偶尔会搭个“平等”进来?不过是为了诓骗老百姓来充当他们的炮灰罢了。
这就是政治手段。“从不说死”你再好好想想。
自由,这个东西,说得最透彻的,其实就是马克思,只要是看过《共产党宣言》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并且看懂了的人,就会同意我的说法。
2010-11-28 23:18:59: 北(生死不息) 安:
我就不费劲回你的。现在浪费时间的事情我一般都不再做了。
你如果有疑问可以和我再交流。现在你没有疑问没有思考,只有评价,而评价的内容都是谁灌输给你的呢?你自己也可以好好反思一下。
2010-11-28 23:28:44: 安 (要做双重肯定者) 好吧,那是你眼中的自由主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都坚持自己是对的…好吧,你的态度真是好哦,关于我说的你有疑问吗?你后面那些话同样送给你,谢谢!我也只是想说或许或许我们都难逃自以为是,当然可以用这句话来反驳我自己
2010-11-28 23:33:03: 安 (要做双重肯定者) 我不是学这个的,只是感兴趣,但我相信需要怀疑着去相信,怀疑着去怀疑
2010-11-28 23:38:38: 安 (要做双重肯定者) 认识意味着限制,但要尽量避免成为消极意义上的限制,说到最后,目前我倾向于自由派,但我不知道我后面会不会转向所谓左派…我这种立场不是本质主义的,可能随势而变。
2010-11-28 23:39:11: 北 (生死不息) 我没有批评你的意思,只是说一下客观现实的问题。
我的思想已经过了几个坎儿了,这点我还是很清楚的,所以我才能看到一些问题所在。如果回到两年前,我跟现在基本上就是相反的。思想是发展的,我觉得你有思考,但思考还需要进一步加深,另外,生活实践和社会观察也必须加进来,才能有更多真知灼见。
你的态度我表示赞赏,随时反思是一个思考者需要做的事情,不过,对于我们来说,不仅需要随时反思,还需要自我批判。
2010-11-28 23:44:23: 北 (生死不息) 转变从来都不会是仅仅产生和终结于头脑中的,而是现实的。生活,使得我们意识到,资产阶级所说的“自由”,正如戴维哈维在《新帝国主义》中所指出的那样,是“自由不平等”的剥夺性积累的口号和意识形态概念。
道理很简单,一个有控制权的强者和没有控制权的被动的弱者“自由交换”的结果就是弱者的持续的被剥夺,而且这个被剥夺是法律和规则所允许和提倡的,是新的一种更加“文明”的抢掠。可惜,很多人一边被剥夺,一边还认为这是他们应该去追求的。
我之所以把自由主义所说的“自由”二字打上引号,就是因为,这不过是一个幌子,一个漂亮的幌子,在这个幌子下是千年不变的弱肉强食!
2010-11-28 23:45:45: 北 (生死不息) 而真正的自由呢?必须以平等作为前提!因为平等才是对广大劳动者的最重要的保障,有了这个保障之后追求的自由,才是让大多数劳动人民受益的真正的自由!
2010-11-29 00:12:51: 安 (要做双重肯定者) 首先我欢迎批评,再者或许只有主观现实。
下面一段你在告诉我你是过来人,好吧,我保留意见,还有正如你所言这些都是变化的,也许过几年倾向又变回原来的也不是不可能。
关于第三段,我只是想说不管何时都要保有怀疑,关于信的和不信的。
我也有一定的现实经验,或许还不充分,或许你我关注点不同。
自由于我是与平等无矛盾的,自由地平等交换,这才能实现劳动分工的价值最大化,平等首先是人格上的,本来就有差异,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每个人自由发挥自己擅长的方面这也是社会进一步有机化的大趋势,至于你说的那种确实有,但并不必然,可以采取一些手段去解决那些问题,其实自由本身就意味着有不自由的方面,或许你会从生产资料的占有上去分析了?
2010-11-29 00:32:56: 安 (要做双重肯定者) 或许到最后大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只是关注点不同,关于自由和平等,但要我说,自由是种状态,平等是个动态的过程,当我们都无法选择要做什么时何谈平等,平等会随着行情变化,就像劳动价值会随行情变化一样,这时我们有选择进行更平等价值的劳动的自由就很必要,试问如果没有了这种自由,何来平等?平等于我就是按劳付酬。
2010-11-29 01:33:24: 安 (要做双重肯定者) 其实我一直觉得平等和自由是对孪生兄弟,真正的自由总是有利于实现平等的,平等也是以自由为前提的。不平等的自由交换如果长期存在,只能说自由不够。如果有足够的自由,一个情况是交换者选择不平等,这是很少的,另一种是信息获取有问题才会不平等。第二点还是不够自由。
2010-11-29 18:29:44: 北 (生死不息) 安:
你也说了,是你自己认为自由和平等没有矛盾。那么你只是站在你个人的角度这么看,但我不是,我们不是。
这样看来,就无法交流了。
另外,选择权这个东西你不觉得很虚假吗?
如果有人掌握了主动权和控制权,他可能会假装留给我们一个选择的权利,但请注意,他掌握的是“权力”,而给我们的是他的“权力”所制造出来的“权利”,表面上,我们感觉自己有这个权利,但实质上,我们不过是在有权力的人给我们画好的范围内跳动,这种所谓的权利与其说对有权力的人构成威胁,不如说是他玩弄于手掌心中的一种游戏。是给有权利却没权力的人表演的游戏,和给有权力的人观看的游戏。
就好像奴隶主对奴隶们说:你们看,农场外面都是沙漠戈壁,出去就得饿死渴死,农场里面就是你们的家,你们能够继续生活下去。
好了,现在让你们“自由选择”吧~
你会认为这种选择是“自由”的么?
另外,你对自由和平等的认识,我觉得还有问题,最好再深入了解一下再讨论。
2010-11-29 18:30:44: 北 (生死不息) 你哪怕认真看一本自由主义的书籍,你也会发现你对自由的理解非常肤浅,而对平等的理解就更加肤浅了。
2010-11-29 18:32:04: 雾中风景 (朝闻道,夕死可矣) 如果有人掌握了主动权和控制权,他可能会假装留给我们一个选择的权利,但请注意,他掌握的是“权力”,而给我们的是他的“权力”所制造出来的“权利”,表面上,我们感觉自己有这个权利
--------------------------------
美国对大众们通过大众文化进行控制就是如此嘛,这情形就像那些电视白痴们,他们以为的自由就是通过遥控器不断换台,能够换台能够看到那么多节目就是某些人以为的选择权——可以在限定的节目之间进行选择。
2010-11-29 19:59:44: S(康德还是马克思(黑格尔括起来)) 我实在想不通,为什么那么多人就意识不到他们作为被统治者的被动性呢?
仅仅是“意识不到”的问题?“意识”到了,问题就解决了?
2010-11-29 20:17:21: S(康德还是马克思(黑格尔括起来)) 我实在想不通,为什么那么多人就意识不到他们作为被统治者的被动性呢?
真的是“意识不到”吗?
2010-11-29 22:41:35: 安 (要做双重肯定者) 你说是站在我的视角看问题,我举双手赞成,试问谁不是站在自己的视角看问题,人本身就是有限制的,放到单个的人更是如此。正是因为我们都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所以才需要交流,如果有人是绝对客观的,那他确实不需要和别人交流了,难道你能说你是全知全能的吗?再者,视角相同的话交流的意义是不大,对方没说话,你就知道要说什么了,那还用说吗?
关于权力和权利那一段,你说的情况是有,那也是强调权利的目的,权力需要被制约,这是几乎所有权利者的共识,确保代表是在行使权利而不是权力,监督机制是需要的,你的提醒是好意的,作为拥护这种政体的人确实需要重视这个问题。你打了双引号的“自由选择”确实是这种政体下需要提防的,我也意识到这点,就像乔姆斯基对美国政府的批评那样,我不认为那是自由选择。但代表制政治生活中需要的,至少目前看来是这样的。我很赞赏你的批判性,但也不能全盘否定,左派是对自由派最有力的批判,这本身也成为自由生命力的来源。恩,关于你说的我关于自由和平等的看法有问题,一方面我可以说那只是你的视角,另一方面我也相信我的看法有不完整甚至欠妥的方面,我一再重申我回保留怀疑的关于信与不信的。
关于你说的让我再看看书,谢谢,我会的,但我不打算把书作为标准文本来用于讨论,书中人也只是他的视角罢了,书有时读多了,也会限制自己的思考,毕竟人一旦强烈认同了用某个视角去看某个事物,就很难同时用相反的视角去看那个问题了,即使相反的视角也是需要的,心理定势。
2010-11-30 00:16:48: 北 (生死不息) 安:
你回的第一大段话,看得不是很清晰。
就你的第二大段话来说,我看出你有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你的立场不明确。
也许说到立场、阶级,你的“去本质主义”的想法会使你拒绝这些东西,但是我们说的就是暂时性的东西,而不是某些被我们刻板化想象的东西。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的跋中说:我们对一切现存的事物,都必须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因为现存的,就意味着它终会消失。
然而,取消某种形而上的思维(认为有什么东西是永恒不变的),并不代表就不需要从暂时性方面对事物进行思考。
毕竟,我们生活的现实中,我们究竟处在什么阶层或者阶级群体内,这决定了我们的立场和判断。
很多人糊涂,就是因为对“什么是自己所属的阶级”、“自己的立场在哪儿”、“自己应该站在什么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不清楚。
那么他们就会不由自主地堕入意识形态之中,意识形态当然仅仅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以代表全人类的姿态和口吻来告诉我们世界是什么,我们是谁。但是,我们却并不是他们连篇累牍的东西里的“人”,他们只是在说他们自己,我们却以为他们在说我们。
所以,还是两个最根本的问题:你到底对你是什么群体中的人?你到底是谁?
这两个问题没想清楚,说什么思考什么都基本上算白搭。当然,如果思考和说话只是为了重复意识形态的说教,顺便为自己挣点面子,那我们可以去热衷于这种阐述。
2010-11-30 00:43:36: 安 (要做双重肯定者) 我第一大段的第一小段是在反驳你的之前的论点应该说的还是比较清晰了!第二段,最中心的一句话就是除非是无政府主义,否则我们就需要人民代表制,其他的叫法也可以,一旦有代表制你之前说的问题就会或多或少存在。第三段我的中心一起就是一旦你只是用现有话语体系去表述问题,那只能是重复前人所说,最好自己有相当思考后再去接触现有的学术话语体系。
2010-11-30 01:07:06: 安 (要做双重肯定者) 首先马克思说的任何事物只能从暂时性上去理解,我并不赞同,如果说暂时性,必定有其反面非暂时性存在,变不是绝对的,变只有在一个不变的背景中才能体现为变。不然也谈不上变了。你如果用马克思的话语体系去理解,你只是重复了或者最多再解释了他的思想,得出的也是他的结论。
阶级只是一个分析工具,我只是代表一个懂得自爱的人发声,你说的问题我一直都承认它们存在,我从来不打算否认,我也没法否认。其实我的立场是很清晰的,但不是你说的那种非此即彼的清晰,因为我从来没有把自由和平等两者对立起来。关于阶级还有所谓立场你都是一个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阶级和意识形态只是分析工具罢了。我话说的极端些,你已经被马克思洗脑了,全部用了他的话语体系分析问题。马克思的思想体系内部就包含着自我否定的成份
2010-11-30 01:13:19: 安 (要做双重肯定者) 我的立场其实挺明确的,但不是那种非此即彼意义上的明确
2010-11-30 09:00:55: 安 (要做双重肯定者) 你觉得我的立场不明确,我只能说按照你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我是难以被简单地归为任何一类的。两派的基本观点我都认同,我认为其实两者也并不矛盾。这就是你认为我立场不明确的主要原因。
我只是把自己和他人当作主体的人,并不能完全简化为阶级,我既不能也没人赋予我代表哪个阶级去发声,如果有哪个群体认同我的发声,那是别人的事。
2010-11-30 09:01:13: S(康德还是马克思(黑格尔括起来)) 月姐、雾中风景:
选择美国“大众文化”的例子来解释“意识形态”问题、“权力”问题,是否恰当?
作为“电视白痴”,是否真的没有任何选择?
如果没有任何选择,那么,“革命实践”(作为一种选择)还是否可能;如果有,我们是否真的是“电视白痴”(没有任何选择)?
月姐的解释是否真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主体是“不由自主地堕入意识形态”中的吗?
只要“堕入意识形态”,就不可能“自主”,所有所谓“自主”行动,都不过是再生产意识形态本身;
除非“意识形态”还为我们保留了某种“自主”(作为可分割的部分保留在意识形态“内部”),如果这样,意识形态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这里的“内部”其实还是外部。那么,意识形态之“外”存在“自主”?
——奥古斯丁的恩典论:人因陷在罪(遮蔽)里,所以不能自由选择,必须依靠上帝的特殊恩典,才能恢复原初的自由。
存在这样的“原初自由”么?存在,只是它不在“遥控器”上?
到“楚门的世界”之“外”再去找一只真正的“遥控器”?
意识形态有“外部”吗?
2010-11-30 09:07:54: 安 (要做双重肯定者) 阶级观念本身就是一个容易被政治家利用的词,人性高于阶级。
说到底集体本位只不过是为了更彻底地贯彻个人本位罢了,个人本位可能容易被误解,好吧,换成主体本位吧,阶级会淡化主体性,个体被简单地消解为一个更大的更虚无飘渺的主体之内。这是我的个人视角,敬请批评指正。
2010-11-30 09:10:13: S (康德还是马克思(黑格尔括起来)) “遥控器”上是存在“自由”的,就是“出卖劳动力的自由”,这就是真正的自由,除此之外,没有自由。
“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
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在现存状况之中)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
2010-11-30 09:16:58: 安 (要做双重肯定者) 很多时候你越是坚信自己身处自由之地,那是因为你陷入了更深层次的限定之中。
2010-11-30 09:19:25: S (康德还是马克思(黑格尔括起来)) “遥控器”上是存在“自由”的,就是“出卖劳动力的自由”,这就是真正的自由,除此之外,没有自由。
出卖劳动力的自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一切自由”的基础、前提,也就是“一切自由”本身。
在这个意义上,“除此之"外",没有自由”。
2010-11-30 09:23:18: 安 (要做双重肯定者) 马克思的理论其实倒是增强他所极力批判的所谓资本主义的生命里,我们需要这样的理论。
2010-11-30 09:40:46: 安 (要做双重肯定者) 我只想说戴着马克思主义的眼镜看世界,你看到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一种认知图式的建立,总是倾向于自我证明,在其本身内难以发现他的局限性,这种认知图式本身有他的防御性。他会在主体获得信息时有意无意地筛选信息,并强化他想得到的信息。就像一个无形的眼镜,也许很多人没意识到,为了更客观,我们时常需要有意识地去带相反颜色的眼镜。认识就意味着限制!!如果你没有意识到没有主动摘下它,那就只能等你被意识的那天,不得不摘下它!!
2010-11-30 09:41:30: 安 (要做双重肯定者) 我只想说戴着马克思主义的眼镜看世界,你看到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一种认知图式的建立,总是倾向于自我证明,在其本身内难以发现他的局限性,这种认知图式本身有他的防御性。他会在主体获得信息时有意无意地筛选信息,并强化他想得到的信息。就像一个无形的眼镜,也许很多人没意识到,为了更客观,我们时常需要有意识地去带相反颜色的眼镜。认识就意味着限制!!如果你没有意识到没有主动摘下它,那就只能等你被意识的那天,不得不摘下它!!
2010-11-30 09:46:56: 雾 (朝闻道,夕死可矣) 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有色眼镜,看用的人如何使用,所谓批判的武器嘛。那么LS孩子是戴着自由主义的有色眼镜么?
但你多了解点历史、现实乃至相关理论就可得知,自由主义从来不代表自由
2010-11-30 10:03:05: 安 (要做双重肯定者) 好吧,您是大人!!我应该不是你们所谓的那种文本意义上的自由主义,我是把它作为一个价值取向,不是主义!!麻烦您也看完整我这个孩子的话。没有人不带眼镜的,只是我们时常需要有意识地去摘下眼睛!马克思主义作为批判工具我也是举双手赞成的。去学那套话语体系?我得先自己思考!!
2010-11-30 10:13:08: 安 (要做双重肯定者) 而且你们一直也没有太多正面回应我的问题,只是一味回到文本去重复解释,还要求我去回到文本,这不成了本本主义,文本不是标准答案,只是一种解读而已!!
2010-11-30 11:03:08: S (康德还是马克思(黑格尔括起来)) 雾中风景:
问题首先是要不要戴“眼镜”,而不是“眼镜”是否“有色”。
方法是主体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中介,重建直接性,不是抽象地设定直接性,而是一个自否定过程。
马克思主义是方法,不是抽象的体系。
但马克思主义作为方法,不是抽象的工具。作为方法的马克思主义不是与使用者、使用的环境、使用的条件、使用的对象外在地、偶然地结合在一起的:可以用,也可以不用(那就真成了眼镜了)。
2010-11-30 11:04:49: S (康德还是马克思(黑格尔括起来)) 安:
对无聊的自由派,多说一个字都是浪费时间。
2010-11-30 11:06:57: 雾中风景 (朝闻道,夕死可矣) 是的,准确地说,是一批对金钱和权力极度渴望,但现实中却感觉怀才不遇的自命不凡的文青
-------------------------------
我还想说一点,说这拨子人是文青倒还好了,可惜他们的人文素养简直太差了,比较接近“经济动物”
2010-11-30 12:42:55: 安 (要做双重肯定者) 呵呵…lss似乎是在论述某种终极真理,难以置信还有这样的人,居然以为自己拥有了终极武器!关于眼镜我只想说认识到它们的存在时才能削弱他们的存在,后面的话我只能说对对方的攻击实际上是默认了对方对自己批判的正当性。只是体现了自我否定。
2010-11-30 12:54:51: 安 (要做双重肯定者) 缺乏耐心和攻击性都只能表明自己的不自信。
2010-11-30 13:58:36: S (康德还是马克思(黑格尔括起来)) 安:
真理是普遍的、客观的、绝对的。
至于“终极真理”的说法,我不知道你是怎么从我的论述中推出来的。
不存在“终极真理”,当然,作为过程的真理,也不是单调重复。
关于眼镜,我还想问:
如何抽象地“认识到它们的存在”,如何抽象地“削弱它们的存在”。
我不是很明白你所指的“后面的话”是什么。
关于“对对方的攻击实际上是默认了对方对自己批判的正当性”,这“体现了自我否定”。
很抱歉,我不是很清楚:你所说的“默认”、“批判”(批判就是“攻击”?)、“正当性”分别是什么意思。
你是肯定双方都是正当的?那这里只是肯定,没有否定。
还是肯定“攻击”本身是正当的?也还只是肯定,没有否定。
否定总是自我否定。
2010-11-30 14:12:09: S (康德还是马克思(黑格尔括起来)) 安:
耐心,我们是不缺乏的,只要你不搬出本本主义(我也不是很清楚你所谓的本本主义是指什么,将文本与现实截然二分,我不知道你的依据是什么)来教训我们,我们很愿意围绕文本/现实和你进行讨论。
攻击性,我们也是有的,批判、否定都是能动的,自反的。
肯定一切的想法、做法,很难接受。
自信,也是有的,这一点你要“置信”。
对无聊的自由派,多说一个字都是浪费时间。
2010-11-28 00:36:35: 青空 (诗意与坦荡) 何谓无聊的自由派?你是说自由派都无聊还是说其中的一部分人很无聊?
2010-11-28 00:38:01: 北 (生死不息) 很明显,自由派中一小部分人还算有聊,但大多数都无聊、空虚和猥琐。
2010-11-28 00:41:29: 雾 (朝闻道,夕死可矣) 大多的本质是对金钱和权利的极度迷恋
2010-11-28 00:44:39: 北 (生死不息) 是的,准确地说,是一批对金钱和权力极度渴望,但现实中却感觉怀才不遇的自命不凡的文青。
2010-11-28 00:46:03: 雾 (朝闻道,夕死可矣) 一部分人也是既得利益者,满脑子强权与铁血逻辑
2010-11-28 00:47:19: 蘇 (不委屈,不屈辱的活着) 自由派用它的表面意思蒙骗了许多人,其实质是小资产者和一部分目光短浅的农民阶级组成的空想主体。
2010-11-28 00:51:34: 雾 (朝闻道,夕死可矣) 在农民和工人里面我很少发现所谓的自由派
2010-11-28 01:56:33: 小 (请搜索:反对铅笔经济学教小组) 他们是一群打着自由旗号的投机商人而已。
2010-11-28 08:24:54: 安 (要做双重肯定者) 话说有这样的,但不全是,真正的个人主义不是自私自利,是出于自爱,所谓左派不是也混杂着一些的被民族与国家概念上了紧箍咒的无聊的人
2010-11-28 08:26:41: 安 (要做双重肯定者) 动不动就要汉奸某人的无聊的人们…
2010-11-28 09:18:11: 腊 (Be Whatever) 笑,还真有点平行世界的感觉。
2010-11-28 10:23:21: Sy(康德还是马克思(黑格尔括起来))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2010-11-28 14:39:53: 北 (生死不息) 回 安 :
1、“不是自私自利”和“出于自爱”有什么逻辑关系?
出于自爱的行为就没有自私自利的?
2、不懂得爱人的人,懂得如何自爱么?如何懂得的?
3、什么是自我?没有他者,自我如何得以确证?
2010-11-28 14:40:53: 北 (生死不息) S:
请问,你的意思是?
2010-11-28 15:52:53: S (康德还是马克思(黑格尔括起来)) 1、“对无聊的自由派,多说一个字都是浪费时间”。
对自由派(不论无聊的还是“有聊的”),多说一个字都是浪费时间。
区分无聊的自由派和“有聊的”自由派(坏的自由派/好的自由派)是危险的,容易陷入普鲁东式贫困。
2、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批判的武器不能简单地代替武器的批判,武器的批判也不能简单地代替批判的武器。
抽象的“头足倒置”(倒过去/倒过去),仍陷于“坏的无限”。
2010-11-28 15:58:07: 北 (生死不息) 谢谢!有时候还是难免逃脱一种形而上的或者唯心主义的思维模式。我会时时提醒自己~
2010-11-28 18:00:24: 天 (怒苍) 本本..呵呵
2010-11-28 20:23:32: 从 (当你又回首一切,这个世界会好吗) 有点悲哀的感觉。在一个连自由平等的底线还未建立起的国家里,居然有很多人一直对自由派批判不遗余力,这不是可悲是什么?自由派里面所诉求的政治自由和政治权利这些基本东西我们都触摸不到,我们犹如穷鬼在担心富人的营养不良,是不是没把过剩的精力用到真正该用的地方啊!
2010-11-28 22:53:44: 安 (要做双重肯定者) 好的,问问题就有主动权了?好吧,我会依次回答
1、自爱与自私某种程度上是反义词,自私自利首先把他者作为工具,物化他者,同时,他也把自己工具化了,物化了自己,而自爱首先在于承认自己的主体地位,进而推己及人,承认他者的主体地位,因而两者某种程度上是相反的意思。因而自爱是完全不同于自私自利。
2、逻辑的出发点是自我,不是他者,一个人如果不自爱,何以爱人?婴儿开始时是主客体不分的,那时就谈不上爱只有本能,慢慢地小孩子变得懂得为了自己的利益有意识地做些有利于自己的事,这是爱的雏形。主体感慢慢就这样形成了,成熟的道德是从他律发展自律的,这时主体意识和爱就慢慢发展成熟了,其体现为推己及人的能力。
3、自我确实是在与他者的交互中得以确认和发展的,但自我始终是出发点,他者有很多,自我只有一个,某种程度上他者也是自我的一部分,当然对于别人的主体,我也在某种程度上是人家主体的一部分。
我也可以反问你,不爱己何以爱人?没有自我,何来他者?自我可以分很多层次,关于自我和他者,都需要对方来确证自己,但自我是出发点
2010-11-28 23:04:54: 安 (要做双重肯定者) 左派反对自由派出发点之一是所谓非本质主义,但同样这也可以反对其自身。一旦有了过于强烈的立场,难免就会有意无意地用自己现有的图式去筛选信息,那也就难以客观了,当然这也同样适用于自由派,最后认识过程倾向于沦为找证据,这是我们都要避免的,当然两个极端的观点都是需要的,到持有过于极端的某派的观点确是有些欠妥的
2010-11-28 23:17:29: 北 (生死不息) 可惜,“从不说死”是把自由主义想象得太美好了。
真正的自由主义是讲“(属于有权有钱阶层的)自由”,而回避“平等”的平民阶层的诉求的。然而他们为什么偶尔会搭个“平等”进来?不过是为了诓骗老百姓来充当他们的炮灰罢了。
这就是政治手段。“从不说死”你再好好想想。
自由,这个东西,说得最透彻的,其实就是马克思,只要是看过《共产党宣言》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并且看懂了的人,就会同意我的说法。
2010-11-28 23:18:59: 北(生死不息) 安:
我就不费劲回你的。现在浪费时间的事情我一般都不再做了。
你如果有疑问可以和我再交流。现在你没有疑问没有思考,只有评价,而评价的内容都是谁灌输给你的呢?你自己也可以好好反思一下。
2010-11-28 23:28:44: 安 (要做双重肯定者) 好吧,那是你眼中的自由主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都坚持自己是对的…好吧,你的态度真是好哦,关于我说的你有疑问吗?你后面那些话同样送给你,谢谢!我也只是想说或许或许我们都难逃自以为是,当然可以用这句话来反驳我自己
2010-11-28 23:33:03: 安 (要做双重肯定者) 我不是学这个的,只是感兴趣,但我相信需要怀疑着去相信,怀疑着去怀疑
2010-11-28 23:38:38: 安 (要做双重肯定者) 认识意味着限制,但要尽量避免成为消极意义上的限制,说到最后,目前我倾向于自由派,但我不知道我后面会不会转向所谓左派…我这种立场不是本质主义的,可能随势而变。
2010-11-28 23:39:11: 北 (生死不息) 我没有批评你的意思,只是说一下客观现实的问题。
我的思想已经过了几个坎儿了,这点我还是很清楚的,所以我才能看到一些问题所在。如果回到两年前,我跟现在基本上就是相反的。思想是发展的,我觉得你有思考,但思考还需要进一步加深,另外,生活实践和社会观察也必须加进来,才能有更多真知灼见。
你的态度我表示赞赏,随时反思是一个思考者需要做的事情,不过,对于我们来说,不仅需要随时反思,还需要自我批判。
2010-11-28 23:44:23: 北 (生死不息) 转变从来都不会是仅仅产生和终结于头脑中的,而是现实的。生活,使得我们意识到,资产阶级所说的“自由”,正如戴维哈维在《新帝国主义》中所指出的那样,是“自由不平等”的剥夺性积累的口号和意识形态概念。
道理很简单,一个有控制权的强者和没有控制权的被动的弱者“自由交换”的结果就是弱者的持续的被剥夺,而且这个被剥夺是法律和规则所允许和提倡的,是新的一种更加“文明”的抢掠。可惜,很多人一边被剥夺,一边还认为这是他们应该去追求的。
我之所以把自由主义所说的“自由”二字打上引号,就是因为,这不过是一个幌子,一个漂亮的幌子,在这个幌子下是千年不变的弱肉强食!
2010-11-28 23:45:45: 北 (生死不息) 而真正的自由呢?必须以平等作为前提!因为平等才是对广大劳动者的最重要的保障,有了这个保障之后追求的自由,才是让大多数劳动人民受益的真正的自由!
2010-11-29 00:12:51: 安 (要做双重肯定者) 首先我欢迎批评,再者或许只有主观现实。
下面一段你在告诉我你是过来人,好吧,我保留意见,还有正如你所言这些都是变化的,也许过几年倾向又变回原来的也不是不可能。
关于第三段,我只是想说不管何时都要保有怀疑,关于信的和不信的。
我也有一定的现实经验,或许还不充分,或许你我关注点不同。
自由于我是与平等无矛盾的,自由地平等交换,这才能实现劳动分工的价值最大化,平等首先是人格上的,本来就有差异,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每个人自由发挥自己擅长的方面这也是社会进一步有机化的大趋势,至于你说的那种确实有,但并不必然,可以采取一些手段去解决那些问题,其实自由本身就意味着有不自由的方面,或许你会从生产资料的占有上去分析了?
2010-11-29 00:32:56: 安 (要做双重肯定者) 或许到最后大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只是关注点不同,关于自由和平等,但要我说,自由是种状态,平等是个动态的过程,当我们都无法选择要做什么时何谈平等,平等会随着行情变化,就像劳动价值会随行情变化一样,这时我们有选择进行更平等价值的劳动的自由就很必要,试问如果没有了这种自由,何来平等?平等于我就是按劳付酬。
2010-11-29 01:33:24: 安 (要做双重肯定者) 其实我一直觉得平等和自由是对孪生兄弟,真正的自由总是有利于实现平等的,平等也是以自由为前提的。不平等的自由交换如果长期存在,只能说自由不够。如果有足够的自由,一个情况是交换者选择不平等,这是很少的,另一种是信息获取有问题才会不平等。第二点还是不够自由。
2010-11-29 18:29:44: 北 (生死不息) 安:
你也说了,是你自己认为自由和平等没有矛盾。那么你只是站在你个人的角度这么看,但我不是,我们不是。
这样看来,就无法交流了。
另外,选择权这个东西你不觉得很虚假吗?
如果有人掌握了主动权和控制权,他可能会假装留给我们一个选择的权利,但请注意,他掌握的是“权力”,而给我们的是他的“权力”所制造出来的“权利”,表面上,我们感觉自己有这个权利,但实质上,我们不过是在有权力的人给我们画好的范围内跳动,这种所谓的权利与其说对有权力的人构成威胁,不如说是他玩弄于手掌心中的一种游戏。是给有权利却没权力的人表演的游戏,和给有权力的人观看的游戏。
就好像奴隶主对奴隶们说:你们看,农场外面都是沙漠戈壁,出去就得饿死渴死,农场里面就是你们的家,你们能够继续生活下去。
好了,现在让你们“自由选择”吧~
你会认为这种选择是“自由”的么?
另外,你对自由和平等的认识,我觉得还有问题,最好再深入了解一下再讨论。
2010-11-29 18:30:44: 北 (生死不息) 你哪怕认真看一本自由主义的书籍,你也会发现你对自由的理解非常肤浅,而对平等的理解就更加肤浅了。
2010-11-29 18:32:04: 雾中风景 (朝闻道,夕死可矣) 如果有人掌握了主动权和控制权,他可能会假装留给我们一个选择的权利,但请注意,他掌握的是“权力”,而给我们的是他的“权力”所制造出来的“权利”,表面上,我们感觉自己有这个权利
--------------------------------
美国对大众们通过大众文化进行控制就是如此嘛,这情形就像那些电视白痴们,他们以为的自由就是通过遥控器不断换台,能够换台能够看到那么多节目就是某些人以为的选择权——可以在限定的节目之间进行选择。
2010-11-29 19:59:44: S(康德还是马克思(黑格尔括起来)) 我实在想不通,为什么那么多人就意识不到他们作为被统治者的被动性呢?
仅仅是“意识不到”的问题?“意识”到了,问题就解决了?
2010-11-29 20:17:21: S(康德还是马克思(黑格尔括起来)) 我实在想不通,为什么那么多人就意识不到他们作为被统治者的被动性呢?
真的是“意识不到”吗?
2010-11-29 22:41:35: 安 (要做双重肯定者) 你说是站在我的视角看问题,我举双手赞成,试问谁不是站在自己的视角看问题,人本身就是有限制的,放到单个的人更是如此。正是因为我们都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所以才需要交流,如果有人是绝对客观的,那他确实不需要和别人交流了,难道你能说你是全知全能的吗?再者,视角相同的话交流的意义是不大,对方没说话,你就知道要说什么了,那还用说吗?
关于权力和权利那一段,你说的情况是有,那也是强调权利的目的,权力需要被制约,这是几乎所有权利者的共识,确保代表是在行使权利而不是权力,监督机制是需要的,你的提醒是好意的,作为拥护这种政体的人确实需要重视这个问题。你打了双引号的“自由选择”确实是这种政体下需要提防的,我也意识到这点,就像乔姆斯基对美国政府的批评那样,我不认为那是自由选择。但代表制政治生活中需要的,至少目前看来是这样的。我很赞赏你的批判性,但也不能全盘否定,左派是对自由派最有力的批判,这本身也成为自由生命力的来源。恩,关于你说的我关于自由和平等的看法有问题,一方面我可以说那只是你的视角,另一方面我也相信我的看法有不完整甚至欠妥的方面,我一再重申我回保留怀疑的关于信与不信的。
关于你说的让我再看看书,谢谢,我会的,但我不打算把书作为标准文本来用于讨论,书中人也只是他的视角罢了,书有时读多了,也会限制自己的思考,毕竟人一旦强烈认同了用某个视角去看某个事物,就很难同时用相反的视角去看那个问题了,即使相反的视角也是需要的,心理定势。
2010-11-30 00:16:48: 北 (生死不息) 安:
你回的第一大段话,看得不是很清晰。
就你的第二大段话来说,我看出你有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你的立场不明确。
也许说到立场、阶级,你的“去本质主义”的想法会使你拒绝这些东西,但是我们说的就是暂时性的东西,而不是某些被我们刻板化想象的东西。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的跋中说:我们对一切现存的事物,都必须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因为现存的,就意味着它终会消失。
然而,取消某种形而上的思维(认为有什么东西是永恒不变的),并不代表就不需要从暂时性方面对事物进行思考。
毕竟,我们生活的现实中,我们究竟处在什么阶层或者阶级群体内,这决定了我们的立场和判断。
很多人糊涂,就是因为对“什么是自己所属的阶级”、“自己的立场在哪儿”、“自己应该站在什么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不清楚。
那么他们就会不由自主地堕入意识形态之中,意识形态当然仅仅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以代表全人类的姿态和口吻来告诉我们世界是什么,我们是谁。但是,我们却并不是他们连篇累牍的东西里的“人”,他们只是在说他们自己,我们却以为他们在说我们。
所以,还是两个最根本的问题:你到底对你是什么群体中的人?你到底是谁?
这两个问题没想清楚,说什么思考什么都基本上算白搭。当然,如果思考和说话只是为了重复意识形态的说教,顺便为自己挣点面子,那我们可以去热衷于这种阐述。
2010-11-30 00:43:36: 安 (要做双重肯定者) 我第一大段的第一小段是在反驳你的之前的论点应该说的还是比较清晰了!第二段,最中心的一句话就是除非是无政府主义,否则我们就需要人民代表制,其他的叫法也可以,一旦有代表制你之前说的问题就会或多或少存在。第三段我的中心一起就是一旦你只是用现有话语体系去表述问题,那只能是重复前人所说,最好自己有相当思考后再去接触现有的学术话语体系。
2010-11-30 01:07:06: 安 (要做双重肯定者) 首先马克思说的任何事物只能从暂时性上去理解,我并不赞同,如果说暂时性,必定有其反面非暂时性存在,变不是绝对的,变只有在一个不变的背景中才能体现为变。不然也谈不上变了。你如果用马克思的话语体系去理解,你只是重复了或者最多再解释了他的思想,得出的也是他的结论。
阶级只是一个分析工具,我只是代表一个懂得自爱的人发声,你说的问题我一直都承认它们存在,我从来不打算否认,我也没法否认。其实我的立场是很清晰的,但不是你说的那种非此即彼的清晰,因为我从来没有把自由和平等两者对立起来。关于阶级还有所谓立场你都是一个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阶级和意识形态只是分析工具罢了。我话说的极端些,你已经被马克思洗脑了,全部用了他的话语体系分析问题。马克思的思想体系内部就包含着自我否定的成份
2010-11-30 01:13:19: 安 (要做双重肯定者) 我的立场其实挺明确的,但不是那种非此即彼意义上的明确
2010-11-30 09:00:55: 安 (要做双重肯定者) 你觉得我的立场不明确,我只能说按照你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我是难以被简单地归为任何一类的。两派的基本观点我都认同,我认为其实两者也并不矛盾。这就是你认为我立场不明确的主要原因。
我只是把自己和他人当作主体的人,并不能完全简化为阶级,我既不能也没人赋予我代表哪个阶级去发声,如果有哪个群体认同我的发声,那是别人的事。
2010-11-30 09:01:13: S(康德还是马克思(黑格尔括起来)) 月姐、雾中风景:
选择美国“大众文化”的例子来解释“意识形态”问题、“权力”问题,是否恰当?
作为“电视白痴”,是否真的没有任何选择?
如果没有任何选择,那么,“革命实践”(作为一种选择)还是否可能;如果有,我们是否真的是“电视白痴”(没有任何选择)?
月姐的解释是否真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主体是“不由自主地堕入意识形态”中的吗?
只要“堕入意识形态”,就不可能“自主”,所有所谓“自主”行动,都不过是再生产意识形态本身;
除非“意识形态”还为我们保留了某种“自主”(作为可分割的部分保留在意识形态“内部”),如果这样,意识形态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这里的“内部”其实还是外部。那么,意识形态之“外”存在“自主”?
——奥古斯丁的恩典论:人因陷在罪(遮蔽)里,所以不能自由选择,必须依靠上帝的特殊恩典,才能恢复原初的自由。
存在这样的“原初自由”么?存在,只是它不在“遥控器”上?
到“楚门的世界”之“外”再去找一只真正的“遥控器”?
意识形态有“外部”吗?
2010-11-30 09:07:54: 安 (要做双重肯定者) 阶级观念本身就是一个容易被政治家利用的词,人性高于阶级。
说到底集体本位只不过是为了更彻底地贯彻个人本位罢了,个人本位可能容易被误解,好吧,换成主体本位吧,阶级会淡化主体性,个体被简单地消解为一个更大的更虚无飘渺的主体之内。这是我的个人视角,敬请批评指正。
2010-11-30 09:10:13: S (康德还是马克思(黑格尔括起来)) “遥控器”上是存在“自由”的,就是“出卖劳动力的自由”,这就是真正的自由,除此之外,没有自由。
“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
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在现存状况之中)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
2010-11-30 09:16:58: 安 (要做双重肯定者) 很多时候你越是坚信自己身处自由之地,那是因为你陷入了更深层次的限定之中。
2010-11-30 09:19:25: S (康德还是马克思(黑格尔括起来)) “遥控器”上是存在“自由”的,就是“出卖劳动力的自由”,这就是真正的自由,除此之外,没有自由。
出卖劳动力的自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一切自由”的基础、前提,也就是“一切自由”本身。
在这个意义上,“除此之"外",没有自由”。
2010-11-30 09:23:18: 安 (要做双重肯定者) 马克思的理论其实倒是增强他所极力批判的所谓资本主义的生命里,我们需要这样的理论。
2010-11-30 09:40:46: 安 (要做双重肯定者) 我只想说戴着马克思主义的眼镜看世界,你看到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一种认知图式的建立,总是倾向于自我证明,在其本身内难以发现他的局限性,这种认知图式本身有他的防御性。他会在主体获得信息时有意无意地筛选信息,并强化他想得到的信息。就像一个无形的眼镜,也许很多人没意识到,为了更客观,我们时常需要有意识地去带相反颜色的眼镜。认识就意味着限制!!如果你没有意识到没有主动摘下它,那就只能等你被意识的那天,不得不摘下它!!
2010-11-30 09:41:30: 安 (要做双重肯定者) 我只想说戴着马克思主义的眼镜看世界,你看到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一种认知图式的建立,总是倾向于自我证明,在其本身内难以发现他的局限性,这种认知图式本身有他的防御性。他会在主体获得信息时有意无意地筛选信息,并强化他想得到的信息。就像一个无形的眼镜,也许很多人没意识到,为了更客观,我们时常需要有意识地去带相反颜色的眼镜。认识就意味着限制!!如果你没有意识到没有主动摘下它,那就只能等你被意识的那天,不得不摘下它!!
2010-11-30 09:46:56: 雾 (朝闻道,夕死可矣) 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有色眼镜,看用的人如何使用,所谓批判的武器嘛。那么LS孩子是戴着自由主义的有色眼镜么?
但你多了解点历史、现实乃至相关理论就可得知,自由主义从来不代表自由
2010-11-30 10:03:05: 安 (要做双重肯定者) 好吧,您是大人!!我应该不是你们所谓的那种文本意义上的自由主义,我是把它作为一个价值取向,不是主义!!麻烦您也看完整我这个孩子的话。没有人不带眼镜的,只是我们时常需要有意识地去摘下眼睛!马克思主义作为批判工具我也是举双手赞成的。去学那套话语体系?我得先自己思考!!
2010-11-30 10:13:08: 安 (要做双重肯定者) 而且你们一直也没有太多正面回应我的问题,只是一味回到文本去重复解释,还要求我去回到文本,这不成了本本主义,文本不是标准答案,只是一种解读而已!!
2010-11-30 11:03:08: S (康德还是马克思(黑格尔括起来)) 雾中风景:
问题首先是要不要戴“眼镜”,而不是“眼镜”是否“有色”。
方法是主体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中介,重建直接性,不是抽象地设定直接性,而是一个自否定过程。
马克思主义是方法,不是抽象的体系。
但马克思主义作为方法,不是抽象的工具。作为方法的马克思主义不是与使用者、使用的环境、使用的条件、使用的对象外在地、偶然地结合在一起的:可以用,也可以不用(那就真成了眼镜了)。
2010-11-30 11:04:49: S (康德还是马克思(黑格尔括起来)) 安:
对无聊的自由派,多说一个字都是浪费时间。
2010-11-30 11:06:57: 雾中风景 (朝闻道,夕死可矣) 是的,准确地说,是一批对金钱和权力极度渴望,但现实中却感觉怀才不遇的自命不凡的文青
-------------------------------
我还想说一点,说这拨子人是文青倒还好了,可惜他们的人文素养简直太差了,比较接近“经济动物”
2010-11-30 12:42:55: 安 (要做双重肯定者) 呵呵…lss似乎是在论述某种终极真理,难以置信还有这样的人,居然以为自己拥有了终极武器!关于眼镜我只想说认识到它们的存在时才能削弱他们的存在,后面的话我只能说对对方的攻击实际上是默认了对方对自己批判的正当性。只是体现了自我否定。
2010-11-30 12:54:51: 安 (要做双重肯定者) 缺乏耐心和攻击性都只能表明自己的不自信。
2010-11-30 13:58:36: S (康德还是马克思(黑格尔括起来)) 安:
真理是普遍的、客观的、绝对的。
至于“终极真理”的说法,我不知道你是怎么从我的论述中推出来的。
不存在“终极真理”,当然,作为过程的真理,也不是单调重复。
关于眼镜,我还想问:
如何抽象地“认识到它们的存在”,如何抽象地“削弱它们的存在”。
我不是很明白你所指的“后面的话”是什么。
关于“对对方的攻击实际上是默认了对方对自己批判的正当性”,这“体现了自我否定”。
很抱歉,我不是很清楚:你所说的“默认”、“批判”(批判就是“攻击”?)、“正当性”分别是什么意思。
你是肯定双方都是正当的?那这里只是肯定,没有否定。
还是肯定“攻击”本身是正当的?也还只是肯定,没有否定。
否定总是自我否定。
2010-11-30 14:12:09: S (康德还是马克思(黑格尔括起来)) 安:
耐心,我们是不缺乏的,只要你不搬出本本主义(我也不是很清楚你所谓的本本主义是指什么,将文本与现实截然二分,我不知道你的依据是什么)来教训我们,我们很愿意围绕文本/现实和你进行讨论。
攻击性,我们也是有的,批判、否定都是能动的,自反的。
肯定一切的想法、做法,很难接受。
自信,也是有的,这一点你要“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