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书香
沉溺在爱玲的故事里很久了,就像沉溺在自己的事情中。只要我还在小径徘徊,就不可能不转头看她,当年的文字和故事。那寂寞的故屋旧楼,阳光懒懒洒在破旧的藤椅上,还有线装书的磨角泛黄,更有与她朝夕为伴的末路人。
我的外公53岁时新中国建立,那时他已退休。可他没有受过新社会的教育,老思想很重。毛主席逝世那年时,他见我们戴黑箍,直摇头说:外婆去世你们可没有戴孝啊。他送孙子入园时曾给幼儿园阿姨深深鞠了个老派的躬,在家族传为笑谈。他死去时新时代刚有曙光。他后半辈子缩在家中,以看报、照看孙辈为业,家里床上经常散放着各种各类的小说、杂志、报纸,其中也间杂有被禁的文学书,但都残缺不全了。曾见到过鸳鸯蝴蝶派的小说、《金瓶梅》都有。我因痴迷看书和外公斗法,他对我一天到晚就知道看书有点不安,总会藏起新借来的书,我也总能从被子床单露出的异样里找到新书,然后抱愧一般挤在床角看完才走开。
外公在大西北久了,常惦记南方的小吃,所以他的儿女们出差回来经常捎回大包小筐的,譬如菱角、话梅、螃蟹等物,这些当年这儿还都没卖的。外公年轻时在外国公司干职员,尤好黄油面包、果酱和奶酪等,家里就自己烤面包。烤面包架是自家用铁丝编成的,我喜欢看面包片(自己用刀切的)在架子上呲呲地冒烟,并透出嫣红的火光,伴随黄油在面包上溶化的油香,香气满屋,勾人胃口。但我们小孩子那时却只能尝尝,所以至今还有未了的巧克力和黄油面包情结。不过因已届中年,鉴于健康书上的说教只好作罢。现在想来,也为外公当年对小食品视若珍馐的偏好感到难过,我想告诉地下的老人,现在这些食品大街小巷都是,下次扫墓一定给他老人家带去些。
外公的老家在浙江宁波,平时住宅附近的南方邻居皆成至交,见面就讲南方话,楚人唱楚歌,权作望乡。
我就是在这种闲适慵懒的环境下度过舒适幽静的童年的。因为外公看书,就看遍了所有能找着的小说和印刷品,只可惜当年好书很少见到,除了参考消息和人民画报上的国际时事和异域风情,想来有价值的很少,荒废了大好的读书年华,看的几乎可说是废书。一个孩子在小时候不能做太多劳动,或过早为生计发愁,这样其想象力和思考力不能很好地开发,我一直这样认为。我虽然有机会,也抱有很大缺憾。不过喜欢文学还是拜外公赋闲及童年的读书环境所赐。
我的外公53岁时新中国建立,那时他已退休。可他没有受过新社会的教育,老思想很重。毛主席逝世那年时,他见我们戴黑箍,直摇头说:外婆去世你们可没有戴孝啊。他送孙子入园时曾给幼儿园阿姨深深鞠了个老派的躬,在家族传为笑谈。他死去时新时代刚有曙光。他后半辈子缩在家中,以看报、照看孙辈为业,家里床上经常散放着各种各类的小说、杂志、报纸,其中也间杂有被禁的文学书,但都残缺不全了。曾见到过鸳鸯蝴蝶派的小说、《金瓶梅》都有。我因痴迷看书和外公斗法,他对我一天到晚就知道看书有点不安,总会藏起新借来的书,我也总能从被子床单露出的异样里找到新书,然后抱愧一般挤在床角看完才走开。
外公在大西北久了,常惦记南方的小吃,所以他的儿女们出差回来经常捎回大包小筐的,譬如菱角、话梅、螃蟹等物,这些当年这儿还都没卖的。外公年轻时在外国公司干职员,尤好黄油面包、果酱和奶酪等,家里就自己烤面包。烤面包架是自家用铁丝编成的,我喜欢看面包片(自己用刀切的)在架子上呲呲地冒烟,并透出嫣红的火光,伴随黄油在面包上溶化的油香,香气满屋,勾人胃口。但我们小孩子那时却只能尝尝,所以至今还有未了的巧克力和黄油面包情结。不过因已届中年,鉴于健康书上的说教只好作罢。现在想来,也为外公当年对小食品视若珍馐的偏好感到难过,我想告诉地下的老人,现在这些食品大街小巷都是,下次扫墓一定给他老人家带去些。
外公的老家在浙江宁波,平时住宅附近的南方邻居皆成至交,见面就讲南方话,楚人唱楚歌,权作望乡。
我就是在这种闲适慵懒的环境下度过舒适幽静的童年的。因为外公看书,就看遍了所有能找着的小说和印刷品,只可惜当年好书很少见到,除了参考消息和人民画报上的国际时事和异域风情,想来有价值的很少,荒废了大好的读书年华,看的几乎可说是废书。一个孩子在小时候不能做太多劳动,或过早为生计发愁,这样其想象力和思考力不能很好地开发,我一直这样认为。我虽然有机会,也抱有很大缺憾。不过喜欢文学还是拜外公赋闲及童年的读书环境所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