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开始回忆点点滴滴
也许是受到了最近一群朋友的感召,我也开始忍不住回忆起小时候的一些事情。但是却找不到一个去放置这些记忆的地方,最后还是选择了这里。真的是十分的奇怪,以前只有一个本子的时候,所有的东西都一股脑的记载在那上边,也没有选择的余地,反而很轻松,现在有了一大堆杂七杂八的东西,反而不知道有些事情要记在哪里了。
选择这里只有一个原因,我需要别人的帮助,以前曾写过一篇回忆的东西,竟然有人帮我接了下去,是一个十分大的惊喜,因为我已经不记得那些事情了,所以我希望能再次惊喜降临。
那现在就要开始了,没有章法的胡乱起一个头,想到哪里就记录到哪里吧~
方庄购物中心
那时候方庄还没有现在那么的繁华,电话局的位置附近应该还是一片茫茫的菜地,老爸骑车带着我去挖野菜的时候,我还觉得那里真的很远很远。
方庄购物中心建立的时间我真的记不清了,应该是在我上幼儿园之前。因为我清楚的记得,每次幼儿园放学之后,我爸爸都载着我从现在建设银行的那条小道上经过,和我的玩伴们大声叫嚷着告别,被各自的爸妈拉回家。
那是一座怎样的楼群啊,当时的我完全想不到,集邮政,储蓄,购物于一体的大型购物广场,对我来说,就跟现在的东方新世界没有什么两样,那真的是一种自豪。
我还记得,开业的第一天,楼上奶奶给了我妈一张礼券,拿着那张小小的红纸,我可以领到一小袋子巧克力。不是现在那种甜的发苦,细腻顺滑的巧克力,而是国产的,混合着不少可可粉,很硬的那种。包着金色的锡箔纸的“金币”。那绝对是一件最令我兴奋的事了,现在想起来,那巧克力绝对比现在的什么德芙好吃。
另外一件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在现在方购二层卖手表的地方,我在那里被新玻璃板划了一个很深的口子,那时候我还没有柜台高,站着伸长了手,想摸一摸玻璃板。那里还是卖面巾纸的地方,那年月,我们都用小手绢,我妈为了给我止血,还特意买了一大包的面巾纸,带着一点微醺的香气,价格当时真的不菲,几年前家里换置新的衣柜的时候,我竟然翻出了当年的那一包面巾纸,没有现在的那么细腻,甚至,有点儿像廉价卫生纸,香味也已经散尽了。
那几年,北京城里还没有超市这个概念,我家附近的人们还是去合作社这样的地方去买一些散装的油盐酱醋,每周能从方购经过是我的小小的梦想,在方购里买上一方小手绢真的是莫大的幸福。
后来我进了幼儿园,每天都能从那里经过,在那个小小的十字路口和大李阳这些孩子们告别,回家。
后来我上小学了,那里成了我的乐园,我喜欢爸妈晚上带着我遛弯儿的时候从那里边转一圈,买上个“软包装”这类的一块钱的饮料,真的比现在的果汁儿好喝,虽然基本上是香精兑的食用色素。
后来有了康地祥,方购逐渐落寞了,那里成了大爷大妈们买豆制品,酱牛肉这样的地方,没人去那里买什么衣服,首饰了,北京发展的让方购再也跟不上了。
现在方购可以说是夹缝里求生存,一层的食品区人山人海,二层服装零零星星,三层以上基本没人,靠什么发展呢?老人家穿的现在已经罕见的棉衣棉裤,针头线脑,还有尼龙绳之类的杂货,那个高高在上的方购一去不复返了,仿佛就是一个高级点儿的大市场,亲切了不少,平和了不少。
选择这里只有一个原因,我需要别人的帮助,以前曾写过一篇回忆的东西,竟然有人帮我接了下去,是一个十分大的惊喜,因为我已经不记得那些事情了,所以我希望能再次惊喜降临。
那现在就要开始了,没有章法的胡乱起一个头,想到哪里就记录到哪里吧~
方庄购物中心
那时候方庄还没有现在那么的繁华,电话局的位置附近应该还是一片茫茫的菜地,老爸骑车带着我去挖野菜的时候,我还觉得那里真的很远很远。
方庄购物中心建立的时间我真的记不清了,应该是在我上幼儿园之前。因为我清楚的记得,每次幼儿园放学之后,我爸爸都载着我从现在建设银行的那条小道上经过,和我的玩伴们大声叫嚷着告别,被各自的爸妈拉回家。
那是一座怎样的楼群啊,当时的我完全想不到,集邮政,储蓄,购物于一体的大型购物广场,对我来说,就跟现在的东方新世界没有什么两样,那真的是一种自豪。
我还记得,开业的第一天,楼上奶奶给了我妈一张礼券,拿着那张小小的红纸,我可以领到一小袋子巧克力。不是现在那种甜的发苦,细腻顺滑的巧克力,而是国产的,混合着不少可可粉,很硬的那种。包着金色的锡箔纸的“金币”。那绝对是一件最令我兴奋的事了,现在想起来,那巧克力绝对比现在的什么德芙好吃。
另外一件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在现在方购二层卖手表的地方,我在那里被新玻璃板划了一个很深的口子,那时候我还没有柜台高,站着伸长了手,想摸一摸玻璃板。那里还是卖面巾纸的地方,那年月,我们都用小手绢,我妈为了给我止血,还特意买了一大包的面巾纸,带着一点微醺的香气,价格当时真的不菲,几年前家里换置新的衣柜的时候,我竟然翻出了当年的那一包面巾纸,没有现在的那么细腻,甚至,有点儿像廉价卫生纸,香味也已经散尽了。
那几年,北京城里还没有超市这个概念,我家附近的人们还是去合作社这样的地方去买一些散装的油盐酱醋,每周能从方购经过是我的小小的梦想,在方购里买上一方小手绢真的是莫大的幸福。
后来我进了幼儿园,每天都能从那里经过,在那个小小的十字路口和大李阳这些孩子们告别,回家。
后来我上小学了,那里成了我的乐园,我喜欢爸妈晚上带着我遛弯儿的时候从那里边转一圈,买上个“软包装”这类的一块钱的饮料,真的比现在的果汁儿好喝,虽然基本上是香精兑的食用色素。
后来有了康地祥,方购逐渐落寞了,那里成了大爷大妈们买豆制品,酱牛肉这样的地方,没人去那里买什么衣服,首饰了,北京发展的让方购再也跟不上了。
现在方购可以说是夹缝里求生存,一层的食品区人山人海,二层服装零零星星,三层以上基本没人,靠什么发展呢?老人家穿的现在已经罕见的棉衣棉裤,针头线脑,还有尼龙绳之类的杂货,那个高高在上的方购一去不复返了,仿佛就是一个高级点儿的大市场,亲切了不少,平和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