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g.sinajs.cn
/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onClick="window.open('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onerror="this.src='http://cache.soso.com/img/blog/p1.gif'" onload="addjustimg(this)" width=268 height=452 TYPE="audio/mpeg">
一个男孩的河流
目录
第一章 河声
第二章 黑篷船
第三章 绿枫林
第四章 女孩的柴垛
第五章 秋日河道
第六章 黑鼠坨子
第七章 红枫林
第八章 河灯
一个男孩的河流(节选)
常星儿著
第三章 绿枫林
23
在枫林里,听到那清脆的铜铃声,我们就知道是喜根爷赶着他的小毛驴车回来了。
这时,我们会停止一切游戏,站在那里静静地等候。
“丁――零――丁――零――”铃声忽近忽远,忽大忽小,往往是铃声传来很久还看不见喜根爷和他的小毛驴车。我们知道,那是道路的原因。因为坨道飘忽不定,明明已经来到我们跟前它却忽然一转,向远处伸去,半天才能折回来。喜根爷回来了,他的小毛驴车的辕子上总是有一束野花,冬天也不例外。那朵花在暮色中摇啊摇啊,金黄灿烂。当喜根爷和他的小毛驴车终于出现,我们都忽地跑过去――喜根爷会给我们带回很多好吃好玩的东西。
那是我们还是小毛桃或者上学了也还十分清涩的时候。
我们不知道,每次回来,喜根爷的小毛驴车里总是拉着一块石头。
从枫林边的两棵高大的枫树下开始,有一条伸向村里人家的石路。人们叫它花石路。那些铺在路上的石头大都三盆大小,有黑色的、白色的、红色的、绿色的、紫色的……虽然四边不很规则,但呈现给我们的一面却平如桌面。我懂事的时候,它就已经有一里路长,但要到村里人家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它并不十分笔直,而是随意地左右摆动,像是哪个人随手扔在那里的一条柔软的丝带。
这条花石路是喜根爷一个人的作品。
沙原上缺少石头,别说三盆大小,就连拳头一样大的石头也很难找到。而喜根爷却能找到这些,它们块儿大质地好而且色彩斑斓。
喜根爷每次外出拉脚,总是能带回一块,然后把它放在路上。这样,枫林离村里人家就又近了一点儿,村里人家离枫林也又近了一点儿……一天一天,一年一年,花石路就这样一点儿一点儿生长延长。从二十岁开始,喜根爷一铺就是四十几年。
而从枫林到梁上却是土路。
人们懂得喜根爷的心情,却还是这样问他:“把石路铺到梁上,那你才用得上……”
喜根爷只是摇头笑笑,不做答。
和许多人一样,我也是从村里走来,走过一段土路,然后踏上喜根爷的花石路走进枫林的。
第一次走上花石路,我不知道喜根爷为什么要铺它。走上它,我一块一块地摸着那些石头,看它们上面的纹理和花斑,看那不规则的四边,看它们是怎样天衣无缝地连成一体……觉得好玩而奇妙。后来有一天,我终于理解了喜根爷的用意――他是叫我快些走进枫林!
24
在八里梁村,喜根爷的琴声已经响了五十多年。听老人们说,他是拉给一个人听的。我不明白,琴声那么响,全村人都能听得到,甚至都能传到坨子里,怎么会只能拉给一个人听呢?也难怪,不明白这件事的那个我还是一个青涩的小毛桃。
喜根爷的琴声确实只是拉给一个人听。
那个人远在万里,已经走了五十多年。
巧云奶,你听得到喜根爷的琴声吗?
第一次感受到喜根爷琴声里的那种情感力量,我已经上初一。那时我会背诵了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唐诗《芙蓉楼送辛渐》、《江畔独步寻花》以及其他很多文学作品,嘴唇上有了淡淡的绒毛,也开始留意女孩子,有了和一个女孩子单独待一会儿的念头。
那是初春的一个夜晚,有一种说不出的烦恼叫我从家里走出来。我走上花石路,来到枫林。一缕缕暖风从远处飘来,带着甜而苦涩的芳香。我知道,那是坨子里的蒿草在萌芽,不久,就会有成片的野百合花盛开。跌下的一串串鸣声告诉我,天空有一队北归的大雁。
这时,梁上传来了喜根爷的琴声。
我的心重重地一颤。
喜根爷的琴声从梁上如流水漫淌下来,又如清风徐徐而去。它推着我的思绪朝极远的地方飞去。这时,我想到了一片野花、一条远去的小路、一个美丽的小女孩……我知道,我的童年就这样结束了。那些“洋剌(lá)子”罐儿啊、蜻蜓啊、蚂蚱啊、和金花鼠打闹的小野兔啊、没有嘴巴的雪人啊……都已经不再属于我了。
一种莫名的伤感叫我痛哭起来。
……
第七章 红枫林
62
我最后一次跟何秀儿去拾柴,已经是枫林红透的时节。
那时,八月刚刚走进黑鼠坨子,他留在课桌里的那本《中国地理》
每天都在改变着睡姿。
我异常难过,看什么都觉得没有色彩,做什么都觉得没有意思,甚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那时,我唯一欣慰的就是何秀儿我俩的友谊还在。
可是,何秀儿也要离我而去。
那天,何秀儿把我带进了坨子深处。 此时,沙原上蒿草树木的叶子变黄了,变红了。远远看去,坨子里象着了火,东一簇西一簇,这一片那一片,把坨子弄得很艳丽很热烈。
何秀儿在前面,我要紧走才能跟得上她。
纤细的小路不时被坨子揪断又不时被它接上。我知道,沙原上的小路永远也没有尽头。
坨子里很热闹。沙百灵在歌唱,叮叮雀在歌唱,刺猬、金花鼠和小野兔在跑来跑去做游戏……纤细的小路上还响着何秀儿我俩的脚步声。
走着走着,我忽然听到了歌声!
是何秀儿在歌唱!
自从春天我俩第一次拾柴听到何秀儿歌唱,以后再没有听她唱过。
依然是流传在沙原上的那首民歌,依然是那首歌唱沙原上一棵小树的民歌。
简单质朴的歌词道出了沙原上那棵小树的神韵;悠长低沉的曲调传递着来自久远的情感。
歌声让秋风洗过,变得更加清澈更加亮丽。
我听着。
那大鸟一样飞翔的歌声轻盈而有力量。
“何秀儿,你唱吧!”我说。
“……”
歌声从我身边飞起,飞到沙原的边沿儿又折回来。
我静静地听着。
这时,我似乎听到了沙原低沉浑厚的伴唱,听到了沙原浪涌潮奔的回应,听到了沙原那撼人心魄的共鸣……此时的沙原变得热烈而神采飞扬。
折回的歌声再次远去。
反复飘荡的歌声笼罩了整个沙原。
这动人的歌声叫我想到了八月,想到了李鸣子赵冬林,想到了我们所有的同学……也想到了我自己。它叫我再一次用坚毅而温柔的目光轻抚我眼前的这片世界。
随着何秀儿的歌声,我也唱了起来。
何秀儿我俩在歌声里前行。
就这样,何秀儿我俩走着,走着……来到沙原深处,何秀儿站住了,开始拾柴。
我站在坨坡上看着何秀儿。
何秀儿一次次走去,又一次次抱着柴火回来。我呢,则看着她怎样走上坨脊,又怎样一点儿一点儿走下去。我的目光就始终落在那里,因为何秀儿要从那里走回来。从春到夏,又从夏到秋,这么长时间里,我很少用这样的目光看她。
秋天里,沙原上的云朵很大很白,它们一半埋在坨子后面,一半升到天空。何秀儿抱着柴火走上坨脊,就融进那硕大洁白的云朵里。此时的何秀儿是多么美丽啊!我真希望她永远站在坨脊上。
那天,何秀儿拾了红柳枝、山榆枝、山杏枝……几乎拾遍了沙原上所有的树种,拾得也特别多。
我不知道,这是我和何秀儿最后一次拾柴。
捆好柴火,何秀儿把它背在背上。
从初春我俩第一次拾柴算起,已经走过三个季节,可何秀儿一次也没有让我背过柴火。
把柴火背回来,码好,何秀儿静静地看着她的柴垛。
此时,何秀儿的柴垛已经非常高大饱满。它五彩斑斓,每一根枝条都蓄足了秋阳的光辉。
看着自己的柴垛,何秀儿忽然变得有些激动。
“你忘记了吗?”何秀儿忽然把目光投向我,“我跟你说过一句
话,你忘记了吗?”
“……”
我不知道她指的是哪句话。
“等我在枫林里约你。”何秀儿的声音很急促,“我对你说过――你忘记了吗?”
“这话我怎能忘记呢?”我也变得非常激动,用急切的目光看着何秀儿,“什么时候?还要等很长时间吗?”
“就在今天晚上!”何秀儿说。
“……”
在这枫林红透的季节,何秀儿要兑现她春天里的承诺!
63
晚霞终于消退。
我从家里走出,走上喜根爷的花石路……
对于梁下的那片枫林我实在是太熟悉了。它南北多长、东西多宽、里面的哪一棵树最高大、哪一棵树上有什么样的结子、哪一棵树上有喜鹊窝……我都知道。八月我们在这里烧蚂蚱掰“洋剌(lá)子”罐儿,在这里打雪仗堆雪人,在这里捉迷藏、“干草垛,抡铡刀”……做游戏的时候,如果缺少哪个伙伴,我会大喊那个伙伴的名字,说:“他怎么还没来?快去把他找来!”那时候,在我的眼里,这片枫林是我们大家的。可是,现在我却感到它是特殊的美丽特殊的亲切特殊的神秘,除了何秀儿,我不愿叫任何人走进它。
正值深秋,枫叶已经透红。
红透的枫林里一片寂静。
枫林如此美丽,而且就要与何秀儿约会,可我还是感到一丝遗憾,因为我看不清枫叶那鲜艳的色彩,看不清枫叶飞舞的身姿,看不清枫叶怎样发出“沙啦啦”的声音……只能感受它们的清香。若是在白天多好啊,此时的枫林里地下铺着红叶,眼前挂着红叶,头顶上飘着红叶,说不定跑进枫林里的一只小野兔也成了红色的……能真切地感受这片红彤彤的世界。
何秀儿来了我该说什么呢?我好象有很多话要对她说,可仔细一想,又什么也没有。那么,我就什么也不说!我想,只和她坐一会儿!不,还要和她在这片枫林里走一走,慢慢地走,听这些飞舞的红叶与秋风谈话,听这些飞舞的红叶在空中歌唱,听这些飞舞的红叶给远方的祝福……一句话也不说,就这样慢慢地走,慢慢地走……要不要还牵她的手呢?我接着想,已经牵过一次了,这回还是别牵了。就这样慢慢地走,慢慢地走……一句话也不说,听这些飞舞的红叶与秋风谈话、在空中歌唱,给远方祝福……在这片火红的枫林里,何秀儿我俩慢慢地走……
枫叶悄悄地落下来。它们落在我的脑袋上、肩膀上、手臂上,一片、两片、三片……
起风了。
枫林里响起了沙沙的响声。那响声极有韵律,象轻风抚过琴弦,又象谁在低声浅唱,还象众人在窃窃私语……
何秀儿怎么还没来?
我往枫林深处看看,没有何秀儿。又往枫林深处走走,依然没看见她。
何秀儿不会失约吧?
我心里忽然有些发慌,看看四周,又看看四周,确信没有人,就喊了起来:
“何――秀――儿――” 喊完,我等待着何秀儿的回应。没有。只是枫林里回荡着我的喊声。等我的喊声飘落,四周依然只是枫叶如语如歌的沙沙声。
“何――秀――儿――”
我又喊。
我那喊声被秋风洗过,被红叶染过,显得那么清亮那么纯净。它像一只归巢的小鸟,急切地在枫林间和不远的沙岗上飞舞着、寻找着……
风大了。
有一层层凉气围拢过来。我有些冷。
喊过几声之后,我无力地坐在了地上。
就在这时,我忽然听到哭声,极小极微弱。是何秀儿!是何秀儿在哭!
我寻着哭声走过去。
何秀儿坐在一棵倒下的枫树上,已经不再哭了。我看不清她的脸,但知道她已是满脸的泪水。
“你为什么要哭啊?”我走到何秀儿跟前,不知道说什么做什么才好,“和我约会……你后悔了吗?”
“……”何秀儿没有吱声。
“我为什么要与你约会呢?”我忽然感到很痛苦,象在问何秀儿,又象在问我自己。
“……”
“我为什么……”
“岑大更,”忽然,何秀儿说话了,“今夜,这枫林多美啊!”
“当然……”我说,“当然美!”
“也许,这样的夜晚,这样的枫林永远也不会再有了。”何秀儿十分感伤。
“……”
我不知道何秀儿到底要说什么。
沉默了一会儿,何秀儿问我:
“岑大更,南方……那座城市好吗?”
“当然好!”我想起了何秀儿曾经对我说过的那句话,“那里一定很温暖。”
“你什么时候能去呢?”
“……”
我不知道何秀儿为什么要问这话,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她。
“岑大更……你不知道,今晚,我是来与你告别的。”何秀儿又哭了起来。
“……”
我低下了头。
“明天,我就要去南方那座城市读书了,爸爸妈妈把学校都联系好了。”何秀儿说。
我知道何秀儿要离开沙原,但没想到会这样快。
“……”
“明天……”
“好……明天就叫我去送送你吧!”我说着,眼泪已经流了下来。
……
这时,从梁上传来了喜根爷的琴声。
64
我把何秀儿送到三官镇,送到北牧河的码头上。
我和何秀儿都忘了――今年夏季雨水少,北牧河已经成了一条枯河。
一只只黑篷船静静地停靠在码头上。
空旷的河道里走着一群群牛羊、三五个行人,还有一辆辆汽车;河道上空有几只大鸟在悠悠地飞翔。
我和何秀儿站在河岸上。
“黑篷船……”我不知道说什么好。
“……”
“黑篷船……”
“……”
“其实,我们早已经知道……”我又说,“黑篷船……”
“是啊,其实我们早就知道……黑篷船……就是不坐黑篷船也应该来看看啊!”何秀儿的声音很低,“这北牧河、这干涸的河道……这黑篷船……在黑鼠坨子里的八月知道我俩来这里一定很高兴。”
“……”
“岑大更,你要帮助八月!我们是同学……他需要帮助啊!”这是去南方的何秀儿跟我提出的唯一的请求。
我一下拉住了何秀儿的手。
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
“去南方的路很多,也很好走……”何秀儿松开我的手,“我要走别的路了。”
说完,何秀儿转身朝坨子走去。
……
走到坨子深处,远远地出现了一条公路。在那条公路上,一招手就可以叫住一辆走出沙原的汽车。
在一丛红柳前,我站住了。
“就送到这儿吧。”我看着公路上那一辆辆快速行驶的汽车。 “不知道我还能不能看到你。”何秀儿哭了。
“我会去南方的那座城市找你!”我说。
“一定吗?”
“一定!”
“我在那里等你。”
“我一定能找到你!”
……
何秀儿走了,朝那条公路走去。
我站在那里,目送着何秀儿远去的背影。
那个给我背“春日载阳,有鸣仓庚”的女孩、那个和我一起听喜根爷琴声的女孩、那个和我一起在坨脊小树下学习的女孩、那个保护八月不被伤害的女孩……何秀儿,其实她的作文非常好。我不知道,我们班的同学都不知道,何秀儿在全国各地报刊上发表过很多作品。在我经常投稿的那家杂志上,她已经刊登过三篇散文。
何秀儿给我留下了什么,她又带走了什么,这需要我仔细思考。
不过,我会永远感受她的气息。
何秀儿留给姨妈的那个柴垛静静地站在那里。村子里已经有很多柴垛超过了它,但哪个也比不上它。它秀气美丽,高大结实,色彩斑斓,伸出的枝条有如四射的光芒,显示着温暖和灿烂。
何秀儿走了。
我为她高兴的同时又有些遗憾。她带去了我们沙原上的一枝红柳、一朵野百合、一支沙百灵的羽翼……但她没有带去一朵野菊花。沙原上的野菊花带着秋意,永远是那样鲜艳那样芬芳馥郁。
何秀儿爬上一个坨子,回头看了我一会儿,走下去;又爬上一个坨子,回头看了我一会儿,走下去;再爬上一个坨子……看着她渐去渐远的背影,尽管我心里十分难过,但是我没有哭。
去南方城市的路实在很多,也实在很好走。我知道,何秀儿我俩不久就会相见。
回到八里梁村已经很晚。
月光下,当看见梁上那棵高大美丽的白杨树,我再也抑制不住泪水。那棵高大美丽的白杨树长满了眼睛,那棵长满了眼睛的白杨树上系着五十三根红布条。五十三年中,它们一直在召唤着一个人,它们一直在给一个人引路,它们一直在盼望着一个人的归来,但那个人不是我。
喜根爷,今天晚上,你拉琴了吗?那让我既倍感痛苦又倍感幸福的琴声,今天晚上会不会又使哪个孩子告别童年呢?
月光银粉一样涂染着沙原。沙原上的道路变白了,树木变白了,蒿草变白了……就连空中夜行鸟的叫声也变白了。我知道,我的头发和淡淡的如同初春刚刚萌发的草芽一样的胡须也一定变白了。不过,这不要紧,明天的太阳会彻底改变这一切。
琴声似乎在响着,弥漫在我的整个世界。喜根爷,我们沙原上真的生长着记忆果吗?它真的是那样神奇吗?少年时的你真的吃过它吗?喜根爷,你是不是应该告诉我呢?告诉我,记忆果到底生长在哪里。象你一样,吃了它,我也只为记住一句话。
65
那个秋天,八月的爸爸妈妈失去了消息,李鸣子和赵冬林离开了八月,八月离开了学校,何秀儿去了南方的那座城市,六拐子开着他那辆二十多万元买来的越野轿车开始在坨子里狂奔,北牧河晾着空旷的河道成了枯河……喜根爷呢,依然天天赶着他的那辆小毛驴车送我们八里梁村的一年级小毛桃上学。
与以往不同的是,在那个秋天里,喜根爷把我们八里梁村的一年级的小毛桃送进学校后,不再去拉脚做生意,而是买来谷草,一车一车拉进沙原,把它们放到没长蒿草树木的坨子上。喜根爷整整拉了一个秋天,想必他已经走遍了所有没长蒿草树木的坨子。人们知道喜根爷的用意――他是想着那些秃坨子上的野兔冬天里怎样生活。
喜根爷的琴声依然天天晚上从梁上流淌下来。
……
那个秋天实在发生了太多的事情。
也就是在那个秋天里,树叶落尽,最后一队南飞的大雁收走了鸣声,八里梁村迎来了一个中年男人。那个中年男人径直走到梁上,走进喜根爷的小土屋。他说他来自南方一座城市。喜根爷摆手示意他不要再说下去,表示自己什么都知道了。
是的,喜根爷苦苦等了五十三年的巧云奶已经永远地走了。
那个中年男人递给喜根爷一张纸。上面是巧云奶写给喜根爷的几句话:
路太多,我不知道哪条通往咱家。我时时都在努力,但没有成功。回家的路真是很难找。原谅我。
喜根爷接过那张纸,把它揣进怀里,然后取下挂在墙上的那把胡琴,拉了起来。
随着琴声,喜根爷的泪水悄悄地流了下来。
那个人是什么时候离开的,喜根爷不知道。我是什么时候走进他的小土屋的,喜根爷也不知道。喜根爷拉着琴,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似乎这个世界上只有他自己。
是的,何秀儿去了南方那座城市,八月从黑鼠坨子回来又到三官镇里忙着他自己的事情,只有我来听喜根爷的琴声了。
喜根爷拉着,那琴声时而低哑深沉,时而高亢清亮;时而急促压抑,时而舒缓悠扬……它叫我想到我第一次见到何秀儿的情景;叫我想到我和何秀儿走在蒿草刚刚发芽的坨坡上,我采摘一朵小花怎样递给她的情景;叫我想到何秀儿在红柳滩上给我唱歌,在一片杨树林里读我的作文,在坨子里指给我哪些星星组成北斗;而我拉着何秀儿的手在坨子间的小路上走啊走啊……不知道为什么,在喜根爷的琴声里,我也流下了泪水。
秋风不住地拍打喜根爷小土屋的门窗,是想进来倾听还是另有他意,谁也说不清楚。我想,它一定是想把喜根爷的琴声带走,让坨子上那些蒿草们听、小树们听、喜鹊们听、小野兔和金花鼠们听……其实,秋风并不理解喜根爷的心情。
……
谁能想到,这竟是喜根爷留给我们最后的琴声呢!
第二天,喜根爷出去得很早,等到暮色降临他才回来。
喜根爷把小毛驴车停在枫林的边上,从车上抱下一块石头。那块石头呈暗红色,有三个书包那么大。暮色里,那块石头和喜根爷似乎已经融为一体。喜根爷抱着那块石头,从那两棵高大的枫树开始,在自己铺就的花石路上,走向村里人家。
在我们的记忆里,喜根爷从没走过这条花石路。
那天,喜根爷在自己铺就的花石路上走得很慢很慢,他似乎在清点着每一块石头,在回忆着每一块石头背后的故事。他是要把这五十几年的路程重新再走一遍,再看一看花石路两边的景色。
不知道喜根爷走了多长时间,当他走到花石路的尽头,站住了,很久一动不动。他的身影定格在晚秋的暮色里,叫我永远也无法忘记。而当喜根爷弯下腰,把那块石头铺放在地上的时候,我知道,这条花石路永远就是这么长了。
几天后,喜根爷悄悄地离开了八里梁村。
除了那把胡琴、那五十三根红布条,还有那头小毛驴和那辆小毛驴车,喜根爷再没有别的可以带走的财产。可是,喜根爷却将那把胡琴永远地挂在了他的小土屋的东墙上;将那五十三根红布条永远地留给了梁上那棵高大美丽长满眼睛的白杨树,永远地留给了我们八里梁村。他只带走了他的那头小毛驴和他的那辆毛驴车。
不难想象,毛驴车可以拉喜根爷去他想去的地方。
可是,喜根爷,你走了,你还没有告诉我,在咱沙原上哪里能找到记忆果呢!
……
喜根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至于他想去哪里,现在又到了什么地方,没有人知道。
喜根爷,你去了哪里?现在又到了什么地方?告诉我一声好吗?你的那辆小毛驴车能走得太远的路吗?没有琴声,你该怎样度过那漫漫的长夜?
66
那个秋天,梁下的枫林红得如一片鲜花一片火焰一片晚霞。清风吹过,枫林里传来阵阵沙沙声,似在讲述着什么歌唱着什么传诵着什么…… 而我,却再没有勇气走进那片枫林。
……
一个男孩的河流
一个男孩的河流
目录
第一章 河声
第二章 黑篷船
第三章 绿枫林
第四章 女孩的柴垛
第五章 秋日河道
第六章 黑鼠坨子
第七章 红枫林
第八章 河灯
一个男孩的河流(节选)
常星儿著
第三章 绿枫林
23
在枫林里,听到那清脆的铜铃声,我们就知道是喜根爷赶着他的小毛驴车回来了。
这时,我们会停止一切游戏,站在那里静静地等候。
“丁――零――丁――零――”铃声忽近忽远,忽大忽小,往往是铃声传来很久还看不见喜根爷和他的小毛驴车。我们知道,那是道路的原因。因为坨道飘忽不定,明明已经来到我们跟前它却忽然一转,向远处伸去,半天才能折回来。喜根爷回来了,他的小毛驴车的辕子上总是有一束野花,冬天也不例外。那朵花在暮色中摇啊摇啊,金黄灿烂。当喜根爷和他的小毛驴车终于出现,我们都忽地跑过去――喜根爷会给我们带回很多好吃好玩的东西。
那是我们还是小毛桃或者上学了也还十分清涩的时候。
我们不知道,每次回来,喜根爷的小毛驴车里总是拉着一块石头。
从枫林边的两棵高大的枫树下开始,有一条伸向村里人家的石路。人们叫它花石路。那些铺在路上的石头大都三盆大小,有黑色的、白色的、红色的、绿色的、紫色的……虽然四边不很规则,但呈现给我们的一面却平如桌面。我懂事的时候,它就已经有一里路长,但要到村里人家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它并不十分笔直,而是随意地左右摆动,像是哪个人随手扔在那里的一条柔软的丝带。
这条花石路是喜根爷一个人的作品。
沙原上缺少石头,别说三盆大小,就连拳头一样大的石头也很难找到。而喜根爷却能找到这些,它们块儿大质地好而且色彩斑斓。
喜根爷每次外出拉脚,总是能带回一块,然后把它放在路上。这样,枫林离村里人家就又近了一点儿,村里人家离枫林也又近了一点儿……一天一天,一年一年,花石路就这样一点儿一点儿生长延长。从二十岁开始,喜根爷一铺就是四十几年。
而从枫林到梁上却是土路。
人们懂得喜根爷的心情,却还是这样问他:“把石路铺到梁上,那你才用得上……”
喜根爷只是摇头笑笑,不做答。
和许多人一样,我也是从村里走来,走过一段土路,然后踏上喜根爷的花石路走进枫林的。
第一次走上花石路,我不知道喜根爷为什么要铺它。走上它,我一块一块地摸着那些石头,看它们上面的纹理和花斑,看那不规则的四边,看它们是怎样天衣无缝地连成一体……觉得好玩而奇妙。后来有一天,我终于理解了喜根爷的用意――他是叫我快些走进枫林!
24
在八里梁村,喜根爷的琴声已经响了五十多年。听老人们说,他是拉给一个人听的。我不明白,琴声那么响,全村人都能听得到,甚至都能传到坨子里,怎么会只能拉给一个人听呢?也难怪,不明白这件事的那个我还是一个青涩的小毛桃。
喜根爷的琴声确实只是拉给一个人听。
那个人远在万里,已经走了五十多年。
巧云奶,你听得到喜根爷的琴声吗?
第一次感受到喜根爷琴声里的那种情感力量,我已经上初一。那时我会背诵了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唐诗《芙蓉楼送辛渐》、《江畔独步寻花》以及其他很多文学作品,嘴唇上有了淡淡的绒毛,也开始留意女孩子,有了和一个女孩子单独待一会儿的念头。
那是初春的一个夜晚,有一种说不出的烦恼叫我从家里走出来。我走上花石路,来到枫林。一缕缕暖风从远处飘来,带着甜而苦涩的芳香。我知道,那是坨子里的蒿草在萌芽,不久,就会有成片的野百合花盛开。跌下的一串串鸣声告诉我,天空有一队北归的大雁。
这时,梁上传来了喜根爷的琴声。
我的心重重地一颤。
喜根爷的琴声从梁上如流水漫淌下来,又如清风徐徐而去。它推着我的思绪朝极远的地方飞去。这时,我想到了一片野花、一条远去的小路、一个美丽的小女孩……我知道,我的童年就这样结束了。那些“洋剌(lá)子”罐儿啊、蜻蜓啊、蚂蚱啊、和金花鼠打闹的小野兔啊、没有嘴巴的雪人啊……都已经不再属于我了。
一种莫名的伤感叫我痛哭起来。
……
第七章 红枫林
62
我最后一次跟何秀儿去拾柴,已经是枫林红透的时节。
那时,八月刚刚走进黑鼠坨子,他留在课桌里的那本《中国地理》
每天都在改变着睡姿。
我异常难过,看什么都觉得没有色彩,做什么都觉得没有意思,甚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那时,我唯一欣慰的就是何秀儿我俩的友谊还在。
可是,何秀儿也要离我而去。
那天,何秀儿把我带进了坨子深处。 此时,沙原上蒿草树木的叶子变黄了,变红了。远远看去,坨子里象着了火,东一簇西一簇,这一片那一片,把坨子弄得很艳丽很热烈。
何秀儿在前面,我要紧走才能跟得上她。
纤细的小路不时被坨子揪断又不时被它接上。我知道,沙原上的小路永远也没有尽头。
坨子里很热闹。沙百灵在歌唱,叮叮雀在歌唱,刺猬、金花鼠和小野兔在跑来跑去做游戏……纤细的小路上还响着何秀儿我俩的脚步声。
走着走着,我忽然听到了歌声!
是何秀儿在歌唱!
自从春天我俩第一次拾柴听到何秀儿歌唱,以后再没有听她唱过。
依然是流传在沙原上的那首民歌,依然是那首歌唱沙原上一棵小树的民歌。
简单质朴的歌词道出了沙原上那棵小树的神韵;悠长低沉的曲调传递着来自久远的情感。
歌声让秋风洗过,变得更加清澈更加亮丽。
我听着。
那大鸟一样飞翔的歌声轻盈而有力量。
“何秀儿,你唱吧!”我说。
“……”
歌声从我身边飞起,飞到沙原的边沿儿又折回来。
我静静地听着。
这时,我似乎听到了沙原低沉浑厚的伴唱,听到了沙原浪涌潮奔的回应,听到了沙原那撼人心魄的共鸣……此时的沙原变得热烈而神采飞扬。
折回的歌声再次远去。
反复飘荡的歌声笼罩了整个沙原。
这动人的歌声叫我想到了八月,想到了李鸣子赵冬林,想到了我们所有的同学……也想到了我自己。它叫我再一次用坚毅而温柔的目光轻抚我眼前的这片世界。
随着何秀儿的歌声,我也唱了起来。
何秀儿我俩在歌声里前行。
就这样,何秀儿我俩走着,走着……来到沙原深处,何秀儿站住了,开始拾柴。
我站在坨坡上看着何秀儿。
何秀儿一次次走去,又一次次抱着柴火回来。我呢,则看着她怎样走上坨脊,又怎样一点儿一点儿走下去。我的目光就始终落在那里,因为何秀儿要从那里走回来。从春到夏,又从夏到秋,这么长时间里,我很少用这样的目光看她。
秋天里,沙原上的云朵很大很白,它们一半埋在坨子后面,一半升到天空。何秀儿抱着柴火走上坨脊,就融进那硕大洁白的云朵里。此时的何秀儿是多么美丽啊!我真希望她永远站在坨脊上。
那天,何秀儿拾了红柳枝、山榆枝、山杏枝……几乎拾遍了沙原上所有的树种,拾得也特别多。
我不知道,这是我和何秀儿最后一次拾柴。
捆好柴火,何秀儿把它背在背上。
从初春我俩第一次拾柴算起,已经走过三个季节,可何秀儿一次也没有让我背过柴火。
把柴火背回来,码好,何秀儿静静地看着她的柴垛。
此时,何秀儿的柴垛已经非常高大饱满。它五彩斑斓,每一根枝条都蓄足了秋阳的光辉。
看着自己的柴垛,何秀儿忽然变得有些激动。
“你忘记了吗?”何秀儿忽然把目光投向我,“我跟你说过一句
话,你忘记了吗?”
“……”
我不知道她指的是哪句话。
“等我在枫林里约你。”何秀儿的声音很急促,“我对你说过――你忘记了吗?”
“这话我怎能忘记呢?”我也变得非常激动,用急切的目光看着何秀儿,“什么时候?还要等很长时间吗?”
“就在今天晚上!”何秀儿说。
“……”
在这枫林红透的季节,何秀儿要兑现她春天里的承诺!
63
晚霞终于消退。
我从家里走出,走上喜根爷的花石路……
对于梁下的那片枫林我实在是太熟悉了。它南北多长、东西多宽、里面的哪一棵树最高大、哪一棵树上有什么样的结子、哪一棵树上有喜鹊窝……我都知道。八月我们在这里烧蚂蚱掰“洋剌(lá)子”罐儿,在这里打雪仗堆雪人,在这里捉迷藏、“干草垛,抡铡刀”……做游戏的时候,如果缺少哪个伙伴,我会大喊那个伙伴的名字,说:“他怎么还没来?快去把他找来!”那时候,在我的眼里,这片枫林是我们大家的。可是,现在我却感到它是特殊的美丽特殊的亲切特殊的神秘,除了何秀儿,我不愿叫任何人走进它。
正值深秋,枫叶已经透红。
红透的枫林里一片寂静。
枫林如此美丽,而且就要与何秀儿约会,可我还是感到一丝遗憾,因为我看不清枫叶那鲜艳的色彩,看不清枫叶飞舞的身姿,看不清枫叶怎样发出“沙啦啦”的声音……只能感受它们的清香。若是在白天多好啊,此时的枫林里地下铺着红叶,眼前挂着红叶,头顶上飘着红叶,说不定跑进枫林里的一只小野兔也成了红色的……能真切地感受这片红彤彤的世界。
何秀儿来了我该说什么呢?我好象有很多话要对她说,可仔细一想,又什么也没有。那么,我就什么也不说!我想,只和她坐一会儿!不,还要和她在这片枫林里走一走,慢慢地走,听这些飞舞的红叶与秋风谈话,听这些飞舞的红叶在空中歌唱,听这些飞舞的红叶给远方的祝福……一句话也不说,就这样慢慢地走,慢慢地走……要不要还牵她的手呢?我接着想,已经牵过一次了,这回还是别牵了。就这样慢慢地走,慢慢地走……一句话也不说,听这些飞舞的红叶与秋风谈话、在空中歌唱,给远方祝福……在这片火红的枫林里,何秀儿我俩慢慢地走……
枫叶悄悄地落下来。它们落在我的脑袋上、肩膀上、手臂上,一片、两片、三片……
起风了。
枫林里响起了沙沙的响声。那响声极有韵律,象轻风抚过琴弦,又象谁在低声浅唱,还象众人在窃窃私语……
何秀儿怎么还没来?
我往枫林深处看看,没有何秀儿。又往枫林深处走走,依然没看见她。
何秀儿不会失约吧?
我心里忽然有些发慌,看看四周,又看看四周,确信没有人,就喊了起来:
“何――秀――儿――” 喊完,我等待着何秀儿的回应。没有。只是枫林里回荡着我的喊声。等我的喊声飘落,四周依然只是枫叶如语如歌的沙沙声。
“何――秀――儿――”
我又喊。
我那喊声被秋风洗过,被红叶染过,显得那么清亮那么纯净。它像一只归巢的小鸟,急切地在枫林间和不远的沙岗上飞舞着、寻找着……
风大了。
有一层层凉气围拢过来。我有些冷。
喊过几声之后,我无力地坐在了地上。
就在这时,我忽然听到哭声,极小极微弱。是何秀儿!是何秀儿在哭!
我寻着哭声走过去。
何秀儿坐在一棵倒下的枫树上,已经不再哭了。我看不清她的脸,但知道她已是满脸的泪水。
“你为什么要哭啊?”我走到何秀儿跟前,不知道说什么做什么才好,“和我约会……你后悔了吗?”
“……”何秀儿没有吱声。
“我为什么要与你约会呢?”我忽然感到很痛苦,象在问何秀儿,又象在问我自己。
“……”
“我为什么……”
“岑大更,”忽然,何秀儿说话了,“今夜,这枫林多美啊!”
“当然……”我说,“当然美!”
“也许,这样的夜晚,这样的枫林永远也不会再有了。”何秀儿十分感伤。
“……”
我不知道何秀儿到底要说什么。
沉默了一会儿,何秀儿问我:
“岑大更,南方……那座城市好吗?”
“当然好!”我想起了何秀儿曾经对我说过的那句话,“那里一定很温暖。”
“你什么时候能去呢?”
“……”
我不知道何秀儿为什么要问这话,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她。
“岑大更……你不知道,今晚,我是来与你告别的。”何秀儿又哭了起来。
“……”
我低下了头。
“明天,我就要去南方那座城市读书了,爸爸妈妈把学校都联系好了。”何秀儿说。
我知道何秀儿要离开沙原,但没想到会这样快。
“……”
“明天……”
“好……明天就叫我去送送你吧!”我说着,眼泪已经流了下来。
……
这时,从梁上传来了喜根爷的琴声。
64
我把何秀儿送到三官镇,送到北牧河的码头上。
我和何秀儿都忘了――今年夏季雨水少,北牧河已经成了一条枯河。
一只只黑篷船静静地停靠在码头上。
空旷的河道里走着一群群牛羊、三五个行人,还有一辆辆汽车;河道上空有几只大鸟在悠悠地飞翔。
我和何秀儿站在河岸上。
“黑篷船……”我不知道说什么好。
“……”
“黑篷船……”
“……”
“其实,我们早已经知道……”我又说,“黑篷船……”
“是啊,其实我们早就知道……黑篷船……就是不坐黑篷船也应该来看看啊!”何秀儿的声音很低,“这北牧河、这干涸的河道……这黑篷船……在黑鼠坨子里的八月知道我俩来这里一定很高兴。”
“……”
“岑大更,你要帮助八月!我们是同学……他需要帮助啊!”这是去南方的何秀儿跟我提出的唯一的请求。
我一下拉住了何秀儿的手。
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
“去南方的路很多,也很好走……”何秀儿松开我的手,“我要走别的路了。”
说完,何秀儿转身朝坨子走去。
……
走到坨子深处,远远地出现了一条公路。在那条公路上,一招手就可以叫住一辆走出沙原的汽车。
在一丛红柳前,我站住了。
“就送到这儿吧。”我看着公路上那一辆辆快速行驶的汽车。 “不知道我还能不能看到你。”何秀儿哭了。
“我会去南方的那座城市找你!”我说。
“一定吗?”
“一定!”
“我在那里等你。”
“我一定能找到你!”
……
何秀儿走了,朝那条公路走去。
我站在那里,目送着何秀儿远去的背影。
那个给我背“春日载阳,有鸣仓庚”的女孩、那个和我一起听喜根爷琴声的女孩、那个和我一起在坨脊小树下学习的女孩、那个保护八月不被伤害的女孩……何秀儿,其实她的作文非常好。我不知道,我们班的同学都不知道,何秀儿在全国各地报刊上发表过很多作品。在我经常投稿的那家杂志上,她已经刊登过三篇散文。
何秀儿给我留下了什么,她又带走了什么,这需要我仔细思考。
不过,我会永远感受她的气息。
何秀儿留给姨妈的那个柴垛静静地站在那里。村子里已经有很多柴垛超过了它,但哪个也比不上它。它秀气美丽,高大结实,色彩斑斓,伸出的枝条有如四射的光芒,显示着温暖和灿烂。
何秀儿走了。
我为她高兴的同时又有些遗憾。她带去了我们沙原上的一枝红柳、一朵野百合、一支沙百灵的羽翼……但她没有带去一朵野菊花。沙原上的野菊花带着秋意,永远是那样鲜艳那样芬芳馥郁。
何秀儿爬上一个坨子,回头看了我一会儿,走下去;又爬上一个坨子,回头看了我一会儿,走下去;再爬上一个坨子……看着她渐去渐远的背影,尽管我心里十分难过,但是我没有哭。
去南方城市的路实在很多,也实在很好走。我知道,何秀儿我俩不久就会相见。
回到八里梁村已经很晚。
月光下,当看见梁上那棵高大美丽的白杨树,我再也抑制不住泪水。那棵高大美丽的白杨树长满了眼睛,那棵长满了眼睛的白杨树上系着五十三根红布条。五十三年中,它们一直在召唤着一个人,它们一直在给一个人引路,它们一直在盼望着一个人的归来,但那个人不是我。
喜根爷,今天晚上,你拉琴了吗?那让我既倍感痛苦又倍感幸福的琴声,今天晚上会不会又使哪个孩子告别童年呢?
月光银粉一样涂染着沙原。沙原上的道路变白了,树木变白了,蒿草变白了……就连空中夜行鸟的叫声也变白了。我知道,我的头发和淡淡的如同初春刚刚萌发的草芽一样的胡须也一定变白了。不过,这不要紧,明天的太阳会彻底改变这一切。
琴声似乎在响着,弥漫在我的整个世界。喜根爷,我们沙原上真的生长着记忆果吗?它真的是那样神奇吗?少年时的你真的吃过它吗?喜根爷,你是不是应该告诉我呢?告诉我,记忆果到底生长在哪里。象你一样,吃了它,我也只为记住一句话。
65
那个秋天,八月的爸爸妈妈失去了消息,李鸣子和赵冬林离开了八月,八月离开了学校,何秀儿去了南方的那座城市,六拐子开着他那辆二十多万元买来的越野轿车开始在坨子里狂奔,北牧河晾着空旷的河道成了枯河……喜根爷呢,依然天天赶着他的那辆小毛驴车送我们八里梁村的一年级小毛桃上学。
与以往不同的是,在那个秋天里,喜根爷把我们八里梁村的一年级的小毛桃送进学校后,不再去拉脚做生意,而是买来谷草,一车一车拉进沙原,把它们放到没长蒿草树木的坨子上。喜根爷整整拉了一个秋天,想必他已经走遍了所有没长蒿草树木的坨子。人们知道喜根爷的用意――他是想着那些秃坨子上的野兔冬天里怎样生活。
喜根爷的琴声依然天天晚上从梁上流淌下来。
……
那个秋天实在发生了太多的事情。
也就是在那个秋天里,树叶落尽,最后一队南飞的大雁收走了鸣声,八里梁村迎来了一个中年男人。那个中年男人径直走到梁上,走进喜根爷的小土屋。他说他来自南方一座城市。喜根爷摆手示意他不要再说下去,表示自己什么都知道了。
是的,喜根爷苦苦等了五十三年的巧云奶已经永远地走了。
那个中年男人递给喜根爷一张纸。上面是巧云奶写给喜根爷的几句话:
路太多,我不知道哪条通往咱家。我时时都在努力,但没有成功。回家的路真是很难找。原谅我。
喜根爷接过那张纸,把它揣进怀里,然后取下挂在墙上的那把胡琴,拉了起来。
随着琴声,喜根爷的泪水悄悄地流了下来。
那个人是什么时候离开的,喜根爷不知道。我是什么时候走进他的小土屋的,喜根爷也不知道。喜根爷拉着琴,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似乎这个世界上只有他自己。
是的,何秀儿去了南方那座城市,八月从黑鼠坨子回来又到三官镇里忙着他自己的事情,只有我来听喜根爷的琴声了。
喜根爷拉着,那琴声时而低哑深沉,时而高亢清亮;时而急促压抑,时而舒缓悠扬……它叫我想到我第一次见到何秀儿的情景;叫我想到我和何秀儿走在蒿草刚刚发芽的坨坡上,我采摘一朵小花怎样递给她的情景;叫我想到何秀儿在红柳滩上给我唱歌,在一片杨树林里读我的作文,在坨子里指给我哪些星星组成北斗;而我拉着何秀儿的手在坨子间的小路上走啊走啊……不知道为什么,在喜根爷的琴声里,我也流下了泪水。
秋风不住地拍打喜根爷小土屋的门窗,是想进来倾听还是另有他意,谁也说不清楚。我想,它一定是想把喜根爷的琴声带走,让坨子上那些蒿草们听、小树们听、喜鹊们听、小野兔和金花鼠们听……其实,秋风并不理解喜根爷的心情。
……
谁能想到,这竟是喜根爷留给我们最后的琴声呢!
第二天,喜根爷出去得很早,等到暮色降临他才回来。
喜根爷把小毛驴车停在枫林的边上,从车上抱下一块石头。那块石头呈暗红色,有三个书包那么大。暮色里,那块石头和喜根爷似乎已经融为一体。喜根爷抱着那块石头,从那两棵高大的枫树开始,在自己铺就的花石路上,走向村里人家。
在我们的记忆里,喜根爷从没走过这条花石路。
那天,喜根爷在自己铺就的花石路上走得很慢很慢,他似乎在清点着每一块石头,在回忆着每一块石头背后的故事。他是要把这五十几年的路程重新再走一遍,再看一看花石路两边的景色。
不知道喜根爷走了多长时间,当他走到花石路的尽头,站住了,很久一动不动。他的身影定格在晚秋的暮色里,叫我永远也无法忘记。而当喜根爷弯下腰,把那块石头铺放在地上的时候,我知道,这条花石路永远就是这么长了。
几天后,喜根爷悄悄地离开了八里梁村。
除了那把胡琴、那五十三根红布条,还有那头小毛驴和那辆小毛驴车,喜根爷再没有别的可以带走的财产。可是,喜根爷却将那把胡琴永远地挂在了他的小土屋的东墙上;将那五十三根红布条永远地留给了梁上那棵高大美丽长满眼睛的白杨树,永远地留给了我们八里梁村。他只带走了他的那头小毛驴和他的那辆毛驴车。
不难想象,毛驴车可以拉喜根爷去他想去的地方。
可是,喜根爷,你走了,你还没有告诉我,在咱沙原上哪里能找到记忆果呢!
……
喜根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至于他想去哪里,现在又到了什么地方,没有人知道。
喜根爷,你去了哪里?现在又到了什么地方?告诉我一声好吗?你的那辆小毛驴车能走得太远的路吗?没有琴声,你该怎样度过那漫漫的长夜?
66
那个秋天,梁下的枫林红得如一片鲜花一片火焰一片晚霞。清风吹过,枫林里传来阵阵沙沙声,似在讲述着什么歌唱着什么传诵着什么…… 而我,却再没有勇气走进那片枫林。
……
一个男孩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