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对于《无穷动》,都是先查了名字的含义,再看电影的:所以即使没有伴奏的地方,心里也不停地将情节旋律式地推动——想知道结局,但又没那么享受结局。
电影开始时游动的金鱼是欲望蠢蠢欲动的开始——是她们的、也是我们的;吃鸡爪的场景则对欲望的直白——是突兀的、也是迂回的。而故事的发生地:古老的四合院是传统和秩序的象征——寂寞又性感;故事的终结地:施工的旷野是开始也是结束——回归又真实。
片中的四个女人,妞妞代表权利,夜太太代表物质,琴琴代表美,拉拉代表精神——实则是一个女人,至少是一个女人的内心无穷延伸的欲望和错落有致的失望。“无穷动”这个音乐术语也是假精神之名、携美貌之表,逃不开物质与权力的束缚、娓娓讲述着我们所有人内心的蠢动......
在拍摄上采用大量的固定镜头,让人沉心静气地听故事;长长的特写镜头、巧妙的场景调度和倏然的剪接又让我们的情绪在故事和自我中穿梭——电影画面看上去的不稳定感和节奏感就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一条以“寻找”为端点的射线,沿途中发现答案不止一个,妞妞心里的“无穷”在姐妹们一同回忆往事的旋律中映衬出所有人心里的“无穷”,我们和妞妞都发现,这条射线上所谓的结果已经不重要了,四个女人因为一个“端点”走在一起又相互背叛,不是悖论,是都渴望远方。春节的晚上,电视机里欢乐今宵,而四颗心游离何处:这时候,“各怀心事”是个最美好的词、因为这时候谁也不抢谁的东西,因为在他们心里和眺望的远方,满满的那都是“私有”。
拉拉曾经大声攻击他的信仰,又大笑到疯狂哀恸他的离开;夜太太的烟灰里讲述“命”“运”不同,自恃撇得开注定,能管得好一手命运纸牌;琴琴曾貌美地相信一路单纯地爱到错乱,就像那四合院里突生生的树枝一样轮回繁茂荒芜,妞妞还在那个谈哲学论人生的凌晨、拥挤的公交和破晓的景山上反复问你在不在....
她们一起回到过去的日子、心里数着的是别人的名字、流着的是自己的眼泪。为什么会掉眼泪?因为用力活过、用力爱过,还要装作顺其自然地走过来的,超负荷了——想起中国的旗袍和东方女人美,总是要束缚着点儿、庄严着点儿、拿着劲儿才美得气派堂堂。四个“成功”女性,花开得真好,开给了别人看,也成了别人心里眺望的远方。国外回来的要住四合院,奔命出国的要住“风景油画”。因为人们都向往风景,所谓风景,就不是自己脚底下这三分地儿,偏偏要是那画里的、远处的、梦里的、心头的...到了那地方,有惦着回来了,所以我们都爱眺望,都以为到的少的、到不了的是远方。
就像琴琴的牛仔裤是借的、忘了脱迎来第一次挨打;借男人、想脱脱不干净,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让人家看出来腿上那条就是借的,自己都浑然不知。不过想想裤子就那么几种,实际都像借的,也都像借出去过的。穿在自己身上的总是缺点什么,缺的那块儿就是“无穷”动的欲望推着你去向往的远方。
以乐景写哀情是中国文人的特长;把哀伤剪接成教学片一样的镜头劝你看开的则是有良心的导演发放的润喉糖——有点辣,但挺通气儿的。
春节的歌儿唱的是谁家欢,春节的人聚的是谁的团圆。
守岁守岁,守不住岁月;伴随伴随,人伴谁,心随谁。
喜欢片中高潮之前的那个傍晚,北京四合院,夜里的红灯笼怎么看怎么多情,不像霓虹那么寂寞,因为灯笼就那么错落着孤单地挂;而霓虹有繁荣的义务,总要欣欣然地此地地闪耀着告诉别人我很好,我没有苍白无力,我的快乐不是徒劳,我给自己亮着呢,我又不是谁的路灯......我们看出他的寂寞不是因为他演技不好,而是因为我们满大街暴走着的寂寞的灵魂都也是这霓虹,对同类没有暗号、闻味儿就识别了。
拉拉疯了,早就想疯了。刘瑜在《送你一颗子弹》中说“疯”是在另一个世界里达到了均衡,好吧。她的心里是爱上恨上了过去,拒绝了所有未来的真实,浓墨淡彩地铺设这个大舞台粉末登场地演一出不疼不痒的戏——在另一个世界里,愿她找到远方就别回望,如若不然,此时此地就又丢失了“远方”的名字。
响了好久的电话铃不是破天荒的好事儿就是天大的坏事,悬而未决的故事总有一个狠狠的结局——用不着你期待,来的来走的走,一百年世界也没变,无穷穿梭的只是我们不变的欲望和或达或不达的失落在乐此不疲地写各种各样惊天动地的故事。
正如床再暖,我们也要窗;夜幕再宁静,我们也总寻找不同的星光。那条布满答案的“射线
”最终会圈成一个圆,你我都在——端点也是终点,出口也是远方。
最后,落幕到工地,又是百万双手为别人编织梦境的地方——又是谁的家、谁的远方,谁的关门声和谁心里脱了鞋也上不去的温床......
电影开始时游动的金鱼是欲望蠢蠢欲动的开始——是她们的、也是我们的;吃鸡爪的场景则对欲望的直白——是突兀的、也是迂回的。而故事的发生地:古老的四合院是传统和秩序的象征——寂寞又性感;故事的终结地:施工的旷野是开始也是结束——回归又真实。
片中的四个女人,妞妞代表权利,夜太太代表物质,琴琴代表美,拉拉代表精神——实则是一个女人,至少是一个女人的内心无穷延伸的欲望和错落有致的失望。“无穷动”这个音乐术语也是假精神之名、携美貌之表,逃不开物质与权力的束缚、娓娓讲述着我们所有人内心的蠢动......
在拍摄上采用大量的固定镜头,让人沉心静气地听故事;长长的特写镜头、巧妙的场景调度和倏然的剪接又让我们的情绪在故事和自我中穿梭——电影画面看上去的不稳定感和节奏感就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一条以“寻找”为端点的射线,沿途中发现答案不止一个,妞妞心里的“无穷”在姐妹们一同回忆往事的旋律中映衬出所有人心里的“无穷”,我们和妞妞都发现,这条射线上所谓的结果已经不重要了,四个女人因为一个“端点”走在一起又相互背叛,不是悖论,是都渴望远方。春节的晚上,电视机里欢乐今宵,而四颗心游离何处:这时候,“各怀心事”是个最美好的词、因为这时候谁也不抢谁的东西,因为在他们心里和眺望的远方,满满的那都是“私有”。
拉拉曾经大声攻击他的信仰,又大笑到疯狂哀恸他的离开;夜太太的烟灰里讲述“命”“运”不同,自恃撇得开注定,能管得好一手命运纸牌;琴琴曾貌美地相信一路单纯地爱到错乱,就像那四合院里突生生的树枝一样轮回繁茂荒芜,妞妞还在那个谈哲学论人生的凌晨、拥挤的公交和破晓的景山上反复问你在不在....
她们一起回到过去的日子、心里数着的是别人的名字、流着的是自己的眼泪。为什么会掉眼泪?因为用力活过、用力爱过,还要装作顺其自然地走过来的,超负荷了——想起中国的旗袍和东方女人美,总是要束缚着点儿、庄严着点儿、拿着劲儿才美得气派堂堂。四个“成功”女性,花开得真好,开给了别人看,也成了别人心里眺望的远方。国外回来的要住四合院,奔命出国的要住“风景油画”。因为人们都向往风景,所谓风景,就不是自己脚底下这三分地儿,偏偏要是那画里的、远处的、梦里的、心头的...到了那地方,有惦着回来了,所以我们都爱眺望,都以为到的少的、到不了的是远方。
就像琴琴的牛仔裤是借的、忘了脱迎来第一次挨打;借男人、想脱脱不干净,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让人家看出来腿上那条就是借的,自己都浑然不知。不过想想裤子就那么几种,实际都像借的,也都像借出去过的。穿在自己身上的总是缺点什么,缺的那块儿就是“无穷”动的欲望推着你去向往的远方。
以乐景写哀情是中国文人的特长;把哀伤剪接成教学片一样的镜头劝你看开的则是有良心的导演发放的润喉糖——有点辣,但挺通气儿的。
春节的歌儿唱的是谁家欢,春节的人聚的是谁的团圆。
守岁守岁,守不住岁月;伴随伴随,人伴谁,心随谁。
喜欢片中高潮之前的那个傍晚,北京四合院,夜里的红灯笼怎么看怎么多情,不像霓虹那么寂寞,因为灯笼就那么错落着孤单地挂;而霓虹有繁荣的义务,总要欣欣然地此地地闪耀着告诉别人我很好,我没有苍白无力,我的快乐不是徒劳,我给自己亮着呢,我又不是谁的路灯......我们看出他的寂寞不是因为他演技不好,而是因为我们满大街暴走着的寂寞的灵魂都也是这霓虹,对同类没有暗号、闻味儿就识别了。
拉拉疯了,早就想疯了。刘瑜在《送你一颗子弹》中说“疯”是在另一个世界里达到了均衡,好吧。她的心里是爱上恨上了过去,拒绝了所有未来的真实,浓墨淡彩地铺设这个大舞台粉末登场地演一出不疼不痒的戏——在另一个世界里,愿她找到远方就别回望,如若不然,此时此地就又丢失了“远方”的名字。
响了好久的电话铃不是破天荒的好事儿就是天大的坏事,悬而未决的故事总有一个狠狠的结局——用不着你期待,来的来走的走,一百年世界也没变,无穷穿梭的只是我们不变的欲望和或达或不达的失落在乐此不疲地写各种各样惊天动地的故事。
正如床再暖,我们也要窗;夜幕再宁静,我们也总寻找不同的星光。那条布满答案的“射线
”最终会圈成一个圆,你我都在——端点也是终点,出口也是远方。
最后,落幕到工地,又是百万双手为别人编织梦境的地方——又是谁的家、谁的远方,谁的关门声和谁心里脱了鞋也上不去的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