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 一场肢体语言和巴赫结合的现代舞
To The Ones I Love - Compagnie Thor
今晚看了期待已久的To the Ones I love, 由比利时艺术家Thierry Smits创作编导,及其创建了20年的舞团Compagnie Thor主演。因为是Dance Umbrella (伦敦每年一度标志性的舞蹈作品展示系列)的重头戏,我不得不老老实地掏钱包买票而不能蹭免费会员的光,又因为整场演出只有60分钟没有间隔,让我和朋友都备受压力,觉得这一定要很好看才值回票价。事实证明,担心是多余了,无论灯光、音乐、编舞和舞美都正是我杯茶,又想着都以现代舞为硕士毕业论文的案例分析了,如果不对这场演出写点东西太说不过去了。
演出只有9位男舞者,而且都是清一色的肌肉型男,却让作品希望探索身体如何承载愉悦和无限的可能性有了一个别出心裁的叙述方式。每个观众对会对作品主题和编舞的创作意图有不一样的诠释,那已经是现当代艺术鉴赏中不容置疑的事实,当然也是一个皇帝新衣的借口。无论这些动作的伸展或跳跃有否把编舞者的信息带给观众,重要的是,最后观众有没有因为舞美、动作、音效、场景中其中一个或多个元素的有机结合而触动到情绪产生观感。
舞美和灯光都走简约路线。开端的时候,只在舞台两侧打上微弱的侧光,到中场,开始逐渐打上冷色调的顶光,但也只是三三两两点到即止。到高潮和尾声部分,明灯四射,也与布景的色调转变互相场合。Smits很聪明地把篇章用服装和布景的统一颜色间隔开来,给了观众明确的篇章分布和情绪演变的指明,也缔造了一个华丽而不繁复的舞美。
音乐是巴赫的变奏曲和平均律,结合Maxime Bodson编制的音景。分明的节奏和轻快的旋律走向,偏偏为大众成见中高深难懂的现代舞步提供了行云流水的后台。很想对这样的搭配问为什么;一方是古典得不能再古典的巴洛克时期宫廷音乐,另一方是男性化的叙述和刚强的肢体语言。这样的搭配却没有任何突兀和出格,偏偏正是巴赫音乐的节奏鲜明和悠扬旋律才令舞者对自身、他人和空间的探索有了柔软动人的成分。
没有女舞者的参与,观感难免显得单一和缺乏层次,但男舞者之间的默契协作和肢体力度的转移过渡,一点也没有让作品流失于词不达意中。整场舞步都编排得非常自然,没有任何挑战身体动作极限的暗示,遵从身体的自然律动和肢体动作,反而更容易把“人类身体是承载快感和欲望的媒介”这个概念呈现在舞台上。
在鉴赏当代艺术现代艺术的时候,我无疑是一个保守分子,也许因为学音乐时受古典学院派的教育,也本身成长于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始终认为现代艺术无论带着多少对传统学院派的抨击和突破,都是脱离不了古典艺术的基本元素构成和对后续编舞中的影响。试想一下,这场现代舞如果没有了芭蕾舞步的带动和引导,所谓的带有非洲色彩的动作和身体语言也只是插科打诨。如果没有了巴赫音乐作为基调,又怎能表现出舞步的流畅和顺其自然。如果没有了基本原色调红、绿、蓝、紫、白的纯色舞美,又怎能让观众专心关注于编舞对肢体概念和空间的安排和引用。
也许以上几个结合都不是最新颖和始创的,文艺作品的价值,其实不在于要创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万中无一,而是把那些人所皆知的道理和观感放置在舞台或场馆中,从现有的资源和原始题材中重新塑造和整合出另一个作品。
今晚看了期待已久的To the Ones I love, 由比利时艺术家Thierry Smits创作编导,及其创建了20年的舞团Compagnie Thor主演。因为是Dance Umbrella (伦敦每年一度标志性的舞蹈作品展示系列)的重头戏,我不得不老老实地掏钱包买票而不能蹭免费会员的光,又因为整场演出只有60分钟没有间隔,让我和朋友都备受压力,觉得这一定要很好看才值回票价。事实证明,担心是多余了,无论灯光、音乐、编舞和舞美都正是我杯茶,又想着都以现代舞为硕士毕业论文的案例分析了,如果不对这场演出写点东西太说不过去了。
演出只有9位男舞者,而且都是清一色的肌肉型男,却让作品希望探索身体如何承载愉悦和无限的可能性有了一个别出心裁的叙述方式。每个观众对会对作品主题和编舞的创作意图有不一样的诠释,那已经是现当代艺术鉴赏中不容置疑的事实,当然也是一个皇帝新衣的借口。无论这些动作的伸展或跳跃有否把编舞者的信息带给观众,重要的是,最后观众有没有因为舞美、动作、音效、场景中其中一个或多个元素的有机结合而触动到情绪产生观感。
舞美和灯光都走简约路线。开端的时候,只在舞台两侧打上微弱的侧光,到中场,开始逐渐打上冷色调的顶光,但也只是三三两两点到即止。到高潮和尾声部分,明灯四射,也与布景的色调转变互相场合。Smits很聪明地把篇章用服装和布景的统一颜色间隔开来,给了观众明确的篇章分布和情绪演变的指明,也缔造了一个华丽而不繁复的舞美。
音乐是巴赫的变奏曲和平均律,结合Maxime Bodson编制的音景。分明的节奏和轻快的旋律走向,偏偏为大众成见中高深难懂的现代舞步提供了行云流水的后台。很想对这样的搭配问为什么;一方是古典得不能再古典的巴洛克时期宫廷音乐,另一方是男性化的叙述和刚强的肢体语言。这样的搭配却没有任何突兀和出格,偏偏正是巴赫音乐的节奏鲜明和悠扬旋律才令舞者对自身、他人和空间的探索有了柔软动人的成分。
没有女舞者的参与,观感难免显得单一和缺乏层次,但男舞者之间的默契协作和肢体力度的转移过渡,一点也没有让作品流失于词不达意中。整场舞步都编排得非常自然,没有任何挑战身体动作极限的暗示,遵从身体的自然律动和肢体动作,反而更容易把“人类身体是承载快感和欲望的媒介”这个概念呈现在舞台上。
在鉴赏当代艺术现代艺术的时候,我无疑是一个保守分子,也许因为学音乐时受古典学院派的教育,也本身成长于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始终认为现代艺术无论带着多少对传统学院派的抨击和突破,都是脱离不了古典艺术的基本元素构成和对后续编舞中的影响。试想一下,这场现代舞如果没有了芭蕾舞步的带动和引导,所谓的带有非洲色彩的动作和身体语言也只是插科打诨。如果没有了巴赫音乐作为基调,又怎能表现出舞步的流畅和顺其自然。如果没有了基本原色调红、绿、蓝、紫、白的纯色舞美,又怎能让观众专心关注于编舞对肢体概念和空间的安排和引用。
也许以上几个结合都不是最新颖和始创的,文艺作品的价值,其实不在于要创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万中无一,而是把那些人所皆知的道理和观感放置在舞台或场馆中,从现有的资源和原始题材中重新塑造和整合出另一个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