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三国志 外篇 寻找郭嘉
这是一个艰难的题目——希罗多德对郭嘉所知甚少,或者说除了名字一无所知。他躺在一株橄榄树下静心冥想,七七四十九日后,终于估摸出郭嘉应该长着一副东方人的面孔,年纪轻轻,体弱多病,倔强且会讲八国外语。于是他从树下慵懒地爬起,在骄阳下伸展躯体,并做了个简单的决定:收拾行李,前往东方,沿途勾搭几个擅长跳舞的吉普赛女郎。
墨索里尼当时正忙于捣腾电影节,还没来得及宣布国家赞助希罗多德的这项旅行计划,历史学家便已出发了。他的著作有幸于此而没有沾染上暴戾的法西斯气味,却不可避免地留出了空当,给后来遇到的本土化共产主义者们粘贴措辞糟糕的标语。他觉得这两者除了对颜色的偏好外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在狂热的程度上甚至是一模一样的。
匆匆起程的希罗多德并没有携带太多的东西,只在颈上挂条毛巾,扛起几大块便于随时搞创作的蜡板,就光着脚飞快地跑了。他先是沿着意大利南部崎岖的海岸线北上,然后向东,追着初升的太阳,满面红光,腿毛闪亮,飞奔在君士坦丁堡城外那一小片狭促而美丽的海滩上,他心潮起伏,却并不高颂:“我爱你,君士坦丁兴建的大城”,因为一路跑来实在太渴,口不能言。但他既不是曹操,亦不认识巴甫洛夫,不懂得口中生唾之术。在穿过依然弹片横飞的巴格达市区之前,他只好喝光了幼发拉底河中的水,未能解渴,又喝干了底格里斯河。然后他越过阿富汗延绵的群山和其间四通八达的无数坑道,里面宛如地下王国,人人口呼安拉手握卡拉什尼科夫,过得安逸自在。而美国佬的黑鹰直升机则只会在山顶上空盘旋轰响,徒劳辗转。
多年以后,一支考古队在小亚细亚的一片古老废墟中发掘出数以万计的蜡板残片,后来证实这些蜡板正是希罗多德那卷帙浩繁但仍未完稿的巨著所缺失的最后部分。在此之前,当地人偶尔挖到这种有字的蜡块时通常都会充作药材,夹在两片面包里吃掉,据说能有效治疗腹泻和记忆力衰退,缺点是会导致腹部坠胀而死。考古学家们费尽力气将其中一块拼合完整,小心翼翼地刷掉黑蜡上的泥土,发现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辨,记载着如下段落——
郭嘉见袁本初,立有间,曰:君有疾,不治恐深。
袁绍不悦,曰:寡人何疾之有?
对曰:小人在侧,安能无疾?
袁绍顾左右而不语。时郭图在左、审配在右。
郭嘉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
袁绍闻之,怒,使人索郭嘉,已投曹矣。
这段简短的文字令考古学家们欣喜万分,如获至宝。他们毫不怀疑内容的真实性。只希望能复原更多的蜡板,使之连贯成文,显露全貌。
风过殿廊,檐角脊兽颈上的风铃微微鸣响,大殿之上,郭奉孝穿着宽大舒适的袖袍,面带病容,忍住咳嗽,用锋利的言辞和独到的见解,大声驳斥着袁绍的一干谋臣们。
他说:### #### ####### ########## (外语)
又说:******* **** *********** ** (另一种外语)
这样一连搞了八次,群臣无一听懂,不敢接茬,只得表示对他的远见卓识敬服不已。
等郭嘉把这些各个语种中所能想到的脏话全部骂完后,心情稍解,便出殿去了(几年后诸葛亮也去东吴干了同样的事情,微妙地促成了孙刘联盟)。
郭嘉不喜欢袁绍招揽的这帮无能之辈。
“我不喜欢你招揽的这帮无能之辈。”他一边说,一边解下袁绍悬挂于大帐一侧的佩剑,自顾自舞了两下,还在立柱上划了个“Z”。
袁绍坐在案后,摊开两手:“妈的,那你觉得我该把他们怎么办?”
“统统辞退,这些废柴除了斗嘴只会出馊主意,养在身边会毁了你。”
“不行,你知道他们别无所长,失业的话只能饿死。”
“你是争霸的诸侯,”郭嘉拿剑柄敲击案板,不住咳嗽地大声说:“不是搞慈善的!”
“又有什么区别呢,”袁绍笑着揉捻胡须,“得天下者,不亦养天下人乎?”
“算了,你就等着身死国灭吧。”郭嘉收起剑重新挂上,转脸望了望袁本初:“我明天就走。”
“去哪?”
“不是你让我去投靠曹孟德的么?”郭嘉叫道。
“对,没错……”袁绍缓缓点头:“你会喜欢他的。”
郭嘉没有再说什么,挥挥手径直出帐去了,走到门口才又回过头来,抛下一句:“这不是你能决定的事……”
帐帘慢慢静止下来,不再拂动。袁绍独自端坐在大帐中,沉默和帐角的阴影迅速聚拢过来,将他淹没。他的心和脸孔都蜷缩着沉浸其中,没有抵抗的意思。
你像一尊未能完成的雕塑,负责塑造你的雕刻家多年前被指派去做另一项工作去了,她轻轻放下刻刀,临走前悄声对你说:要和我弟弟做好朋友哦。然后再也没有回来。只有雕刻家知道你最后应该被塑成什么样子,而你就这样成了一件不稳定的半成品,一半期望继续等待,一半打算信守诺言。
这么多年过去,你仍困在刻室的角落里,无法遗忘刻刀在自己身上凿嵌时那种温柔清脆的声响。那是你灵魂的牢笼。
最终你想要的不是如许成就,只是一个救赎。
“谢谢你,郭嘉。”雕塑说。
希罗多德还在旅途中。他长出了更浓密的发须,更长的腿毛,以及更多的老人斑,同时,他气喘吁吁健步如飞翻过了喜马拉雅山,他看到卓明谷中的农民工们正在赶制大船,以每天几美元的薪酬创造着每张船票几十亿美元的奇迹——并且还没有他们的份。他们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很多人忍受不了这种枯燥密集的工作转而选择去攀登珠穆朗玛,再从峰顶跳下。无数鬼魂在船身周围徘徊并高唱“咱们工人有力量”。致使船上装载的通讯系统也出了毛病不肯运作,它坚持认为安全系统是入侵的异物,拒绝与之兼容。
希罗多德已经在路上花去了太多的时间,他担心自己到达时,郭嘉已死去几亿年。就像宇宙中闪烁的星光,我们见到的只是它们过去的模样。于是他决定继续追逐朝阳,一路毫不停歇,吃饭睡觉以及自渎都在奔跑中完成,他的须发体毛在运动中不停疯长,以至像藤蔓植物般渐渐包裹起他的身体,使他臃肿得像大雪怪一样,大雪怪却拥有一颗索尼克的心,他越过秦岭,游过黄河,跨过中途退赛的刘翔,直到八达岭长城脚下。
东海岸的温带季风拂面而来,许多人早已在这里翘首以待,他们摩肩接踵,挤在终点线两旁,满面堆笑挥舞小旗欢迎古希腊先贤,一个穿军大衣的青年男子还热情地为先贤递上一瓶可口可乐。
希罗多德知道,自己这算是抵达目的地了,至少,这里的人们不希望他继续向前了。劳师动众的欢迎并不使他动容,他喘气如牛,用带有新疆口音的普通话说:“我想…知道这个…郭嘉的历史。”
听到这要求,人们齐刷刷脸色骤变,纷纷收起鲜花小旗并夺回可口可乐,背过身去一言不发,挤挤攘攘,像浮冰上忙于孵蛋的企鹅群,露出密密麻麻黑色的脊背。
不久人们全都散去,却来了一个导游,他寸步不离希罗多德身边,称上级指示他来陪同外宾参观。
而希罗多德想要的只是郭嘉,这个英年早逝的人在历史上几乎完全是个谜,他急于了解,便不停问询。导游则极力回避,偶尔提及也不过只言片语,诸如“没有郭,哪有嘉”、“感谢郭嘉”之类,晦涩难懂,含混不清,这让希罗多德在蜡板上动笔时捉襟见肘。不过他的蜡板本身也不多。而且问得烦了之后,导游就会岔开话题:你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几样写法么?
郭嘉行至许都,往见曹操。
操问曰:孤闻当世有卧龙者,君之才,比之若何?
郭嘉对曰:孔明波平如镜,吾胸有丘壑。
操曰:善。
考古学家们拼合成功的第二块蜡板上如此写道。
郭嘉没有带任何行李,孤身一人离开了河北之地,他南渡黄河,前往许昌,他将要为之效劳的曹操在那里。连日来的行程让他感到自己的身体越发虚弱,河上的风让他止不住地咳嗽。
一个月后,郭嘉来到许都城外,抬眼望那高大的朱红城门,曹操的头像高悬门上,与之并排的是吕布刺在枪尖上的头颅。
这让他忍不住剧烈咳嗽起来,其实他是想哈哈大笑:“成王败寇的差别亦不过如此。”
守门的卫兵见他胆敢取笑领袖画像,立即将之逮捕,送往宰辅处。
荀彧从公文堆中抬起头,皱眉紧盯被绑缚而来的老友,昔日英姿已不复见,只剩枯槁病容。
“怎么现在才来?没记错的话我邀约你的信是六年前寄出的。”
“那时太忙,”郭嘉把头扭到一边,轻描淡写,“而现在我得了肺结核。”
“你以为我能治吗!?”荀彧蓦地站起来大骂道。
大厅里的静寂持续了许久,才又听到荀彧极轻柔的声音:
“和我一起协助孟德吧。”
“嗯。”
“会治好的,我方军士抓到了华佗。”
“嗯。”
“以后,我们不要再抬杠了。”
“嗯。”
郭嘉被告知,曹操并不在许都,因为……官渡之战开始了。
他突然想到,要是自己坚持不愿来许昌,也许现在就已经和袁本初一起在官渡见到曹操了,以敌人的身份,就算他早已预见到了结果。
希罗多德在和颜悦色的导游指引下,遵照官方严格规定的旅游路线,游览了许多地方,而他真正想了解的东西却依然无果。
他终于明白,原来在这个古老的新兴国度,所有非正常死亡的历史,都会被抹去其存在过的证据。每个人都习惯了被掩盖起来,在巨大的阴影下,他们顺从地转过黑色的脊背,藏起心和脸孔。
他只得深恨自己来得太晚,那个用刀剑来阐述事实的时代已一去不返。
事实上,希罗多德前往遥远东方的动机一直是历史上的一个不解之谜,但研究他的后世学者们一致认为他的这趟旅程无疑是正确的、睿智的、充满了远见卓识的。并对他当初的决定敬服不已。
我们不知道郭嘉最后是否找到了曹操,也不知道希罗多德最后是否找到了郭嘉,我们唯一知道的是,这两个故事终究没能连接起来。它们遇到了兼容问题。
=========================
另:
作者因外出取材,休刊两月。
蜀编暂告一段落,接下来打算来写最喜欢的魏编,当然吴编也不会忽略,不过,这一切都明年再说吧,这段时间要做些别的事情,找些别的东西。反正像现在这样有一搭没一搭地无节操更新也没有意思,到时会好好更新。m(_ _)m
墨索里尼当时正忙于捣腾电影节,还没来得及宣布国家赞助希罗多德的这项旅行计划,历史学家便已出发了。他的著作有幸于此而没有沾染上暴戾的法西斯气味,却不可避免地留出了空当,给后来遇到的本土化共产主义者们粘贴措辞糟糕的标语。他觉得这两者除了对颜色的偏好外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在狂热的程度上甚至是一模一样的。
匆匆起程的希罗多德并没有携带太多的东西,只在颈上挂条毛巾,扛起几大块便于随时搞创作的蜡板,就光着脚飞快地跑了。他先是沿着意大利南部崎岖的海岸线北上,然后向东,追着初升的太阳,满面红光,腿毛闪亮,飞奔在君士坦丁堡城外那一小片狭促而美丽的海滩上,他心潮起伏,却并不高颂:“我爱你,君士坦丁兴建的大城”,因为一路跑来实在太渴,口不能言。但他既不是曹操,亦不认识巴甫洛夫,不懂得口中生唾之术。在穿过依然弹片横飞的巴格达市区之前,他只好喝光了幼发拉底河中的水,未能解渴,又喝干了底格里斯河。然后他越过阿富汗延绵的群山和其间四通八达的无数坑道,里面宛如地下王国,人人口呼安拉手握卡拉什尼科夫,过得安逸自在。而美国佬的黑鹰直升机则只会在山顶上空盘旋轰响,徒劳辗转。
多年以后,一支考古队在小亚细亚的一片古老废墟中发掘出数以万计的蜡板残片,后来证实这些蜡板正是希罗多德那卷帙浩繁但仍未完稿的巨著所缺失的最后部分。在此之前,当地人偶尔挖到这种有字的蜡块时通常都会充作药材,夹在两片面包里吃掉,据说能有效治疗腹泻和记忆力衰退,缺点是会导致腹部坠胀而死。考古学家们费尽力气将其中一块拼合完整,小心翼翼地刷掉黑蜡上的泥土,发现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辨,记载着如下段落——
郭嘉见袁本初,立有间,曰:君有疾,不治恐深。
袁绍不悦,曰:寡人何疾之有?
对曰:小人在侧,安能无疾?
袁绍顾左右而不语。时郭图在左、审配在右。
郭嘉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
袁绍闻之,怒,使人索郭嘉,已投曹矣。
这段简短的文字令考古学家们欣喜万分,如获至宝。他们毫不怀疑内容的真实性。只希望能复原更多的蜡板,使之连贯成文,显露全貌。
风过殿廊,檐角脊兽颈上的风铃微微鸣响,大殿之上,郭奉孝穿着宽大舒适的袖袍,面带病容,忍住咳嗽,用锋利的言辞和独到的见解,大声驳斥着袁绍的一干谋臣们。
他说:### #### ####### ########## (外语)
又说:******* **** *********** ** (另一种外语)
这样一连搞了八次,群臣无一听懂,不敢接茬,只得表示对他的远见卓识敬服不已。
等郭嘉把这些各个语种中所能想到的脏话全部骂完后,心情稍解,便出殿去了(几年后诸葛亮也去东吴干了同样的事情,微妙地促成了孙刘联盟)。
郭嘉不喜欢袁绍招揽的这帮无能之辈。
“我不喜欢你招揽的这帮无能之辈。”他一边说,一边解下袁绍悬挂于大帐一侧的佩剑,自顾自舞了两下,还在立柱上划了个“Z”。
袁绍坐在案后,摊开两手:“妈的,那你觉得我该把他们怎么办?”
“统统辞退,这些废柴除了斗嘴只会出馊主意,养在身边会毁了你。”
“不行,你知道他们别无所长,失业的话只能饿死。”
“你是争霸的诸侯,”郭嘉拿剑柄敲击案板,不住咳嗽地大声说:“不是搞慈善的!”
“又有什么区别呢,”袁绍笑着揉捻胡须,“得天下者,不亦养天下人乎?”
“算了,你就等着身死国灭吧。”郭嘉收起剑重新挂上,转脸望了望袁本初:“我明天就走。”
“去哪?”
“不是你让我去投靠曹孟德的么?”郭嘉叫道。
“对,没错……”袁绍缓缓点头:“你会喜欢他的。”
郭嘉没有再说什么,挥挥手径直出帐去了,走到门口才又回过头来,抛下一句:“这不是你能决定的事……”
帐帘慢慢静止下来,不再拂动。袁绍独自端坐在大帐中,沉默和帐角的阴影迅速聚拢过来,将他淹没。他的心和脸孔都蜷缩着沉浸其中,没有抵抗的意思。
你像一尊未能完成的雕塑,负责塑造你的雕刻家多年前被指派去做另一项工作去了,她轻轻放下刻刀,临走前悄声对你说:要和我弟弟做好朋友哦。然后再也没有回来。只有雕刻家知道你最后应该被塑成什么样子,而你就这样成了一件不稳定的半成品,一半期望继续等待,一半打算信守诺言。
这么多年过去,你仍困在刻室的角落里,无法遗忘刻刀在自己身上凿嵌时那种温柔清脆的声响。那是你灵魂的牢笼。
最终你想要的不是如许成就,只是一个救赎。
“谢谢你,郭嘉。”雕塑说。
希罗多德还在旅途中。他长出了更浓密的发须,更长的腿毛,以及更多的老人斑,同时,他气喘吁吁健步如飞翻过了喜马拉雅山,他看到卓明谷中的农民工们正在赶制大船,以每天几美元的薪酬创造着每张船票几十亿美元的奇迹——并且还没有他们的份。他们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很多人忍受不了这种枯燥密集的工作转而选择去攀登珠穆朗玛,再从峰顶跳下。无数鬼魂在船身周围徘徊并高唱“咱们工人有力量”。致使船上装载的通讯系统也出了毛病不肯运作,它坚持认为安全系统是入侵的异物,拒绝与之兼容。
希罗多德已经在路上花去了太多的时间,他担心自己到达时,郭嘉已死去几亿年。就像宇宙中闪烁的星光,我们见到的只是它们过去的模样。于是他决定继续追逐朝阳,一路毫不停歇,吃饭睡觉以及自渎都在奔跑中完成,他的须发体毛在运动中不停疯长,以至像藤蔓植物般渐渐包裹起他的身体,使他臃肿得像大雪怪一样,大雪怪却拥有一颗索尼克的心,他越过秦岭,游过黄河,跨过中途退赛的刘翔,直到八达岭长城脚下。
东海岸的温带季风拂面而来,许多人早已在这里翘首以待,他们摩肩接踵,挤在终点线两旁,满面堆笑挥舞小旗欢迎古希腊先贤,一个穿军大衣的青年男子还热情地为先贤递上一瓶可口可乐。
希罗多德知道,自己这算是抵达目的地了,至少,这里的人们不希望他继续向前了。劳师动众的欢迎并不使他动容,他喘气如牛,用带有新疆口音的普通话说:“我想…知道这个…郭嘉的历史。”
听到这要求,人们齐刷刷脸色骤变,纷纷收起鲜花小旗并夺回可口可乐,背过身去一言不发,挤挤攘攘,像浮冰上忙于孵蛋的企鹅群,露出密密麻麻黑色的脊背。
不久人们全都散去,却来了一个导游,他寸步不离希罗多德身边,称上级指示他来陪同外宾参观。
而希罗多德想要的只是郭嘉,这个英年早逝的人在历史上几乎完全是个谜,他急于了解,便不停问询。导游则极力回避,偶尔提及也不过只言片语,诸如“没有郭,哪有嘉”、“感谢郭嘉”之类,晦涩难懂,含混不清,这让希罗多德在蜡板上动笔时捉襟见肘。不过他的蜡板本身也不多。而且问得烦了之后,导游就会岔开话题:你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几样写法么?
郭嘉行至许都,往见曹操。
操问曰:孤闻当世有卧龙者,君之才,比之若何?
郭嘉对曰:孔明波平如镜,吾胸有丘壑。
操曰:善。
考古学家们拼合成功的第二块蜡板上如此写道。
郭嘉没有带任何行李,孤身一人离开了河北之地,他南渡黄河,前往许昌,他将要为之效劳的曹操在那里。连日来的行程让他感到自己的身体越发虚弱,河上的风让他止不住地咳嗽。
一个月后,郭嘉来到许都城外,抬眼望那高大的朱红城门,曹操的头像高悬门上,与之并排的是吕布刺在枪尖上的头颅。
这让他忍不住剧烈咳嗽起来,其实他是想哈哈大笑:“成王败寇的差别亦不过如此。”
守门的卫兵见他胆敢取笑领袖画像,立即将之逮捕,送往宰辅处。
荀彧从公文堆中抬起头,皱眉紧盯被绑缚而来的老友,昔日英姿已不复见,只剩枯槁病容。
“怎么现在才来?没记错的话我邀约你的信是六年前寄出的。”
“那时太忙,”郭嘉把头扭到一边,轻描淡写,“而现在我得了肺结核。”
“你以为我能治吗!?”荀彧蓦地站起来大骂道。
大厅里的静寂持续了许久,才又听到荀彧极轻柔的声音:
“和我一起协助孟德吧。”
“嗯。”
“会治好的,我方军士抓到了华佗。”
“嗯。”
“以后,我们不要再抬杠了。”
“嗯。”
郭嘉被告知,曹操并不在许都,因为……官渡之战开始了。
他突然想到,要是自己坚持不愿来许昌,也许现在就已经和袁本初一起在官渡见到曹操了,以敌人的身份,就算他早已预见到了结果。
希罗多德在和颜悦色的导游指引下,遵照官方严格规定的旅游路线,游览了许多地方,而他真正想了解的东西却依然无果。
他终于明白,原来在这个古老的新兴国度,所有非正常死亡的历史,都会被抹去其存在过的证据。每个人都习惯了被掩盖起来,在巨大的阴影下,他们顺从地转过黑色的脊背,藏起心和脸孔。
他只得深恨自己来得太晚,那个用刀剑来阐述事实的时代已一去不返。
事实上,希罗多德前往遥远东方的动机一直是历史上的一个不解之谜,但研究他的后世学者们一致认为他的这趟旅程无疑是正确的、睿智的、充满了远见卓识的。并对他当初的决定敬服不已。
我们不知道郭嘉最后是否找到了曹操,也不知道希罗多德最后是否找到了郭嘉,我们唯一知道的是,这两个故事终究没能连接起来。它们遇到了兼容问题。
=========================
另:
作者因外出取材,休刊两月。
蜀编暂告一段落,接下来打算来写最喜欢的魏编,当然吴编也不会忽略,不过,这一切都明年再说吧,这段时间要做些别的事情,找些别的东西。反正像现在这样有一搭没一搭地无节操更新也没有意思,到时会好好更新。m(_ _)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