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改版和午间新闻栏目创办的策划构想
对《****》改版和午间新闻栏目创办的策划构想
台里将对新闻节目进行调整,《****》要全面转向,内容构成由原来以热线新闻,特别是舆论监督类稿件为主,转为以正面宣传、策划类稿件为主。另外,在中午要上马一档编辑类午间新闻节目。就这两个节目策划,提出以下构想。
《****》改版策划构想
一、 定位及受众:电视新闻杂志。受众仍然为普通老百姓。
二、 时间长度:
1.《****》时长收缩至23分钟左右。现有的《****》由于人手少,节目时间长,为了抢进度,完成任务,许多报道都比较粗糙、处理简单化,所以要缩短时长,给记者更多的时间来把稿子做好一点。记者太忙,也不利于做选题策划。
2.像####的专题一样,一些题材可以做长一点,七八分钟都没问题。时间不用控制得太死,灵活点没关系。
三、 版块设置:改版后,栏目可分为三个板块,第一个是大策划专题稿件,时长在三分钟到十分钟,第二个是老百姓关心的正面新闻稿件(原则上不报领导活动,但报道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新政策、部门举措等);第三个是生活提示类稿件(或真人秀)。
四、 第一板块:本地正面新闻。内容如下:
1.多做最新政策的宣传。一个新政策出台,老百姓可能不知道这个对自己有什么影响,该怎么申请、受益,可以把这个过程给细化了,手把手教相关老百姓怎么搞。多做民生工程,市内重点工程的策划、报道,就某一个选题,可多想些角度,乃至于各个细节、小的点,来做稿子,有些点虽然很小,但如果好好写的,能挖掘得很深。
2.多报道与普通老百姓切身利益最相关的消息。房子啊,车子啊,健康、各种生活知识、如何省钱,等等。这类知识可从网上或其他媒介寻找,再根据稿件内容拍摄画面,也可采访一些相关专家,让他们来说说。可以多报天气预报,以及这些天气的变化而要采取的一些措施;可以多报一些衣食住行有关的知识类新闻,怎么穿衣,今年流行一些什么款式,哪地方公交车改道了等等。
3.可以根据一些全国性新闻、其他地方的重要新闻来做本地的文章。比如说,圣元奶粉可能引起性早熟的新闻出来了,我们也可以采访一下*市的这个圣元销售等一些情况。河南发现一种能杀人的虫子,我们也可以来问问有关专家,我们市有没有这种虫子,碰到这种虫子该怎么处理。等等,许多类似于这样的题也可以做做,多做一些。
4.多上网看看一些线索,在论坛里找找线索,有些好玩的东西,不一定通过传统媒体出来,论坛里多的是好新闻,应该多利用利用。去年,*县的一个叫*的人,用*方言,给电影《****》里的几个段落配音,很有意思,在网上火了好长一段时间。像这样的东西,我们都可以报道报道,去采访这个人,多挖掘挖掘他的故事,不仅仅是这一件事,还有他以前的一些故事,都可以说说。我们现在许多新闻就是就事论事,其实一个人,他能做成一些事情,肯定也有些其他可以做文章的故事,多聊聊,挖掘挖掘。另外,多从《**晚报》、**各个广播电台等等其他媒体中获取线索。
五、 第二版块:第二板块大策划是指我们做的大型策划报道,具体内容不限。就选题内容,有以下几个建议:
1.加大类似于“老照片”这样的怀旧类稿子,比如说,我想是不是可以做一个“80后的童年记忆”这样的专题,我们小时候玩的、看的、接触到的许多东西,都很难忘,这要是做起来,其实很有意思,不仅仅80年代出生的人感兴趣,他们的父辈,90后也许也有兴趣。我五岁那年,我爸给我买了个小霸王游戏机,这个是一代人的回忆,什么《魂斗罗》、《超级玛丽》、《沙罗曼蛇》,许多游戏都很有意思,当时玩得很带劲。还有小时候砸纸牌,买“小当家”或“小浣熊”干吃方便面,里面附赠一些《水浒传》《封神榜》的一些卡,那时候很多同学都爱收藏这个。还有《葫芦娃》《黑猫警长》等等,许多记忆,很多都是那一代人共同的回忆,播出后也许会引起很大的共鸣和反响。其实人是特别喜欢怀旧的。还有些老早的安庆特色的东西,不仅仅是“老照片”中的地方、老街的变迁,还有很多回忆的东西。比如说,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很多东西都变化了,国企破产、人们生活方式变化、消费观念变化等等。就怀旧类稿子,可以做一些不同年代的人的对比,展现社会变迁对人的思考方式的影响。就同一个职业、行业或同一类人,也可做这种比较。
2.可以写一些反应一些特殊人群生存状态的稿子。比如说,我每天回宿舍的路上,都会看到路边有一些搞平房漏水修补的人,他们吃住都在卡车上,非常辛苦,他们的生存状态是什么样的,怎么想的,每天是怎么过的,我想好多普通老百姓都不知道,可能有些人也会很好奇地想知道。还有很多人,各行各业,办公室白领是什么状态,马路打扫工人是什么状态,小区保安是什么状态。像这样的稿子就可以长一点。
3.可以多搞点体验式报道。不仅仅是我们现在搞的记者体验不同职业生活的稿子,还可以扩展一下,找观众体验,各种各样的体验都行,我们把整个体验的过程都给记录下来,搞个真人秀,长一点,观众会喜欢的。这类稿子要集中在周末搞,周末各个记者都搞这个,然后在下周的周一到周五播出,周末的稿子则在周一到周五备齐。
4.可定期搞点互动活动,组织类似于《**广播电视报》中的“好吃团”这样的集体活动。我们要做这个,肯定比报纸有优势。
六、 第三版块:第三块生活提示类稿件是指和老百姓工作、生活有关的方方面面的许多知识、信息,老百姓平时工作、生活中会碰到的情况,可以做些指导类的新闻。大学生刚刚毕业,怎么应聘、怎么签合同、怎么工作,好多人都很关心,都可以说说。这一块也可插入些小选题稿件,当然,小选题稿件也可以放在第二板块,或者是单独做一板块。
七、 热线新闻线索处理问题:观众打电话给我们,有的是为了奖金或奖品,有的是为了投诉、希望我们帮忙解决问题,有的是为了一些精神上的满足。无外乎额这三个方面。其中,最多的是投诉类热线。现在这个不给做了,热线量肯定要大幅下降。但是,像上次那个《*妈妈生下龙凤胎》这样的新闻,可以报,而且可以写长一点。反映问题类的线索转给800。可打个广告,征集好玩的、感人、新奇的线索。甚至可以在各个社区、单位设立个通讯员,按照线索采用、成稿情况给予一定的奖励,现有的每天就一个人,150元的相册,我感觉是对观众的诱惑并不大。要么,奖励以奖金发放,要么,是一些很难买到或者安庆没有的东西,或者是旅游这之类的奖励。在各个节假日前的奖品不妨换成旅游。
八、 人员配备:要有策划能力的记者、编辑,一些策划能力不足的记者、编辑可调整到800,将有这方面能力的记者、编辑吸纳到这边来,否则,总是几个编辑、记者想选题,打一场策划新闻持久战,迟早会撑不下去。
九、 改版配套措施:
1.后期制作时,多用点新元素,多用点音乐,插点电影片段等等,尽量好看、花哨一些。
2.对一些新闻选题,应该挖深一点。现在的《****》确实存在深度不够,快餐化消费的毛病。其实就像上次产老师讲的一样,许多题材如果挖掘下去,可以多写许多,稿件会厚实多了。我跟着汪老师出去采访,也有这个感受。许多小题材,他都想办法挖掘深一点,多写一点,写得好看、曲折一点,逻辑性更强一点,出来的效果就会好一点。许多稿子都可以多挖掘一点,多写一点。多从不同的角度来想选题该怎么做,只要不重复,有新的信息含量,可以多写一篇。再比如说,有些新闻,可以多加一些背景资料,加个资料链接小片子,这都可以尝试的。
3.应该建一个内部论坛,方便交流,大家可以互相出主意,有利于共同提高。
4.每周开一次选题策划会,会议形式搞得活泼一点,开会是为了集思广益,讨论问题,希望大家都多讲,业务上的讨论中多一些争论,不应有枪打出头鸟的担心,思考不成熟的意见也可以说出来,在一块讨论一下,也许能激发其他的灵感呢。这样才能更好地办好栏目。
午间新闻栏目策划构想
1. 定位及受众:本土午间新闻。受众是中午有时间看电视的观众。
2. 时间长度:时长在二十分钟左右,播出时间为12:30到12:52(含两分钟广告)。
3. 内容:以硬新闻为主。分三块:本市重要时政新闻;读报纸,看国内外大新闻;交换社会新闻。
4. 本市新闻版块:本市的新闻,可以完全照搬一些头天晚上的《**新闻联播》和《****》的一些重要稿件,市领导活动,重要时政新闻、社会新闻,这种重复没关系,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滚动新闻节目里,许多的重要新闻都一放再放,所以可以弄。
5. 国内外新闻版块:国内外新闻画面获取是个难题,可以通过读报纸或看漫画的形式来解读,每天搜集各大报纸,或者网上刊登的报纸上的新闻,读报、解读,来说当天的国内外新闻。可设置评论员三到四名,对每天发生的新闻进行点评。
6. 交换新闻版块:可以利用现有的城市电视台新闻交换平台,多刊发一些《**风》式的其他台奇闻异事。可以与省内各城市社会新闻节目联系,购买一些他们的好新闻,全省各市都有这样的节目,每天找三四个市各搞一条,也可以多撑些时间。
7. 人员配置:三名编辑。其中一人负责国内外重大新闻信息收集和本市时政新闻遴选工作,应为资深编辑;第二个人负责交换社会新闻遴选及新闻串编工作,需要较强的社会新闻敏感。第三个是主编,负责审稿、发稿。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构想。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对工作不够熟悉,加之时间仓促,这些构想中肯定有许多不成熟,甚至幼稚的东西,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2010年10月
台里将对新闻节目进行调整,《****》要全面转向,内容构成由原来以热线新闻,特别是舆论监督类稿件为主,转为以正面宣传、策划类稿件为主。另外,在中午要上马一档编辑类午间新闻节目。就这两个节目策划,提出以下构想。
《****》改版策划构想
一、 定位及受众:电视新闻杂志。受众仍然为普通老百姓。
二、 时间长度:
1.《****》时长收缩至23分钟左右。现有的《****》由于人手少,节目时间长,为了抢进度,完成任务,许多报道都比较粗糙、处理简单化,所以要缩短时长,给记者更多的时间来把稿子做好一点。记者太忙,也不利于做选题策划。
2.像####的专题一样,一些题材可以做长一点,七八分钟都没问题。时间不用控制得太死,灵活点没关系。
三、 版块设置:改版后,栏目可分为三个板块,第一个是大策划专题稿件,时长在三分钟到十分钟,第二个是老百姓关心的正面新闻稿件(原则上不报领导活动,但报道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新政策、部门举措等);第三个是生活提示类稿件(或真人秀)。
四、 第一板块:本地正面新闻。内容如下:
1.多做最新政策的宣传。一个新政策出台,老百姓可能不知道这个对自己有什么影响,该怎么申请、受益,可以把这个过程给细化了,手把手教相关老百姓怎么搞。多做民生工程,市内重点工程的策划、报道,就某一个选题,可多想些角度,乃至于各个细节、小的点,来做稿子,有些点虽然很小,但如果好好写的,能挖掘得很深。
2.多报道与普通老百姓切身利益最相关的消息。房子啊,车子啊,健康、各种生活知识、如何省钱,等等。这类知识可从网上或其他媒介寻找,再根据稿件内容拍摄画面,也可采访一些相关专家,让他们来说说。可以多报天气预报,以及这些天气的变化而要采取的一些措施;可以多报一些衣食住行有关的知识类新闻,怎么穿衣,今年流行一些什么款式,哪地方公交车改道了等等。
3.可以根据一些全国性新闻、其他地方的重要新闻来做本地的文章。比如说,圣元奶粉可能引起性早熟的新闻出来了,我们也可以采访一下*市的这个圣元销售等一些情况。河南发现一种能杀人的虫子,我们也可以来问问有关专家,我们市有没有这种虫子,碰到这种虫子该怎么处理。等等,许多类似于这样的题也可以做做,多做一些。
4.多上网看看一些线索,在论坛里找找线索,有些好玩的东西,不一定通过传统媒体出来,论坛里多的是好新闻,应该多利用利用。去年,*县的一个叫*的人,用*方言,给电影《****》里的几个段落配音,很有意思,在网上火了好长一段时间。像这样的东西,我们都可以报道报道,去采访这个人,多挖掘挖掘他的故事,不仅仅是这一件事,还有他以前的一些故事,都可以说说。我们现在许多新闻就是就事论事,其实一个人,他能做成一些事情,肯定也有些其他可以做文章的故事,多聊聊,挖掘挖掘。另外,多从《**晚报》、**各个广播电台等等其他媒体中获取线索。
五、 第二版块:第二板块大策划是指我们做的大型策划报道,具体内容不限。就选题内容,有以下几个建议:
1.加大类似于“老照片”这样的怀旧类稿子,比如说,我想是不是可以做一个“80后的童年记忆”这样的专题,我们小时候玩的、看的、接触到的许多东西,都很难忘,这要是做起来,其实很有意思,不仅仅80年代出生的人感兴趣,他们的父辈,90后也许也有兴趣。我五岁那年,我爸给我买了个小霸王游戏机,这个是一代人的回忆,什么《魂斗罗》、《超级玛丽》、《沙罗曼蛇》,许多游戏都很有意思,当时玩得很带劲。还有小时候砸纸牌,买“小当家”或“小浣熊”干吃方便面,里面附赠一些《水浒传》《封神榜》的一些卡,那时候很多同学都爱收藏这个。还有《葫芦娃》《黑猫警长》等等,许多记忆,很多都是那一代人共同的回忆,播出后也许会引起很大的共鸣和反响。其实人是特别喜欢怀旧的。还有些老早的安庆特色的东西,不仅仅是“老照片”中的地方、老街的变迁,还有很多回忆的东西。比如说,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很多东西都变化了,国企破产、人们生活方式变化、消费观念变化等等。就怀旧类稿子,可以做一些不同年代的人的对比,展现社会变迁对人的思考方式的影响。就同一个职业、行业或同一类人,也可做这种比较。
2.可以写一些反应一些特殊人群生存状态的稿子。比如说,我每天回宿舍的路上,都会看到路边有一些搞平房漏水修补的人,他们吃住都在卡车上,非常辛苦,他们的生存状态是什么样的,怎么想的,每天是怎么过的,我想好多普通老百姓都不知道,可能有些人也会很好奇地想知道。还有很多人,各行各业,办公室白领是什么状态,马路打扫工人是什么状态,小区保安是什么状态。像这样的稿子就可以长一点。
3.可以多搞点体验式报道。不仅仅是我们现在搞的记者体验不同职业生活的稿子,还可以扩展一下,找观众体验,各种各样的体验都行,我们把整个体验的过程都给记录下来,搞个真人秀,长一点,观众会喜欢的。这类稿子要集中在周末搞,周末各个记者都搞这个,然后在下周的周一到周五播出,周末的稿子则在周一到周五备齐。
4.可定期搞点互动活动,组织类似于《**广播电视报》中的“好吃团”这样的集体活动。我们要做这个,肯定比报纸有优势。
六、 第三版块:第三块生活提示类稿件是指和老百姓工作、生活有关的方方面面的许多知识、信息,老百姓平时工作、生活中会碰到的情况,可以做些指导类的新闻。大学生刚刚毕业,怎么应聘、怎么签合同、怎么工作,好多人都很关心,都可以说说。这一块也可插入些小选题稿件,当然,小选题稿件也可以放在第二板块,或者是单独做一板块。
七、 热线新闻线索处理问题:观众打电话给我们,有的是为了奖金或奖品,有的是为了投诉、希望我们帮忙解决问题,有的是为了一些精神上的满足。无外乎额这三个方面。其中,最多的是投诉类热线。现在这个不给做了,热线量肯定要大幅下降。但是,像上次那个《*妈妈生下龙凤胎》这样的新闻,可以报,而且可以写长一点。反映问题类的线索转给800。可打个广告,征集好玩的、感人、新奇的线索。甚至可以在各个社区、单位设立个通讯员,按照线索采用、成稿情况给予一定的奖励,现有的每天就一个人,150元的相册,我感觉是对观众的诱惑并不大。要么,奖励以奖金发放,要么,是一些很难买到或者安庆没有的东西,或者是旅游这之类的奖励。在各个节假日前的奖品不妨换成旅游。
八、 人员配备:要有策划能力的记者、编辑,一些策划能力不足的记者、编辑可调整到800,将有这方面能力的记者、编辑吸纳到这边来,否则,总是几个编辑、记者想选题,打一场策划新闻持久战,迟早会撑不下去。
九、 改版配套措施:
1.后期制作时,多用点新元素,多用点音乐,插点电影片段等等,尽量好看、花哨一些。
2.对一些新闻选题,应该挖深一点。现在的《****》确实存在深度不够,快餐化消费的毛病。其实就像上次产老师讲的一样,许多题材如果挖掘下去,可以多写许多,稿件会厚实多了。我跟着汪老师出去采访,也有这个感受。许多小题材,他都想办法挖掘深一点,多写一点,写得好看、曲折一点,逻辑性更强一点,出来的效果就会好一点。许多稿子都可以多挖掘一点,多写一点。多从不同的角度来想选题该怎么做,只要不重复,有新的信息含量,可以多写一篇。再比如说,有些新闻,可以多加一些背景资料,加个资料链接小片子,这都可以尝试的。
3.应该建一个内部论坛,方便交流,大家可以互相出主意,有利于共同提高。
4.每周开一次选题策划会,会议形式搞得活泼一点,开会是为了集思广益,讨论问题,希望大家都多讲,业务上的讨论中多一些争论,不应有枪打出头鸟的担心,思考不成熟的意见也可以说出来,在一块讨论一下,也许能激发其他的灵感呢。这样才能更好地办好栏目。
午间新闻栏目策划构想
1. 定位及受众:本土午间新闻。受众是中午有时间看电视的观众。
2. 时间长度:时长在二十分钟左右,播出时间为12:30到12:52(含两分钟广告)。
3. 内容:以硬新闻为主。分三块:本市重要时政新闻;读报纸,看国内外大新闻;交换社会新闻。
4. 本市新闻版块:本市的新闻,可以完全照搬一些头天晚上的《**新闻联播》和《****》的一些重要稿件,市领导活动,重要时政新闻、社会新闻,这种重复没关系,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滚动新闻节目里,许多的重要新闻都一放再放,所以可以弄。
5. 国内外新闻版块:国内外新闻画面获取是个难题,可以通过读报纸或看漫画的形式来解读,每天搜集各大报纸,或者网上刊登的报纸上的新闻,读报、解读,来说当天的国内外新闻。可设置评论员三到四名,对每天发生的新闻进行点评。
6. 交换新闻版块:可以利用现有的城市电视台新闻交换平台,多刊发一些《**风》式的其他台奇闻异事。可以与省内各城市社会新闻节目联系,购买一些他们的好新闻,全省各市都有这样的节目,每天找三四个市各搞一条,也可以多撑些时间。
7. 人员配置:三名编辑。其中一人负责国内外重大新闻信息收集和本市时政新闻遴选工作,应为资深编辑;第二个人负责交换社会新闻遴选及新闻串编工作,需要较强的社会新闻敏感。第三个是主编,负责审稿、发稿。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构想。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对工作不够熟悉,加之时间仓促,这些构想中肯定有许多不成熟,甚至幼稚的东西,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201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