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日交通管制坐地铁难过玩迷宫 出行指引为何缺席?
此前亚运地铁公交免费导致客流暴增,让市民经历一个星期极其震撼的“沙丁鱼罐头”之旅。本以为经此一役,广州人早已百炼成钢,“以后再见到什么我也不会吃惊了”,但事实证明,这真的是我们太傻太天真。开幕式前夕,又折腾出新花样-----官方发布关于开幕式前后两日地铁营运的交通管制信息,APM线全线停运,多个站台封站(http://sports.qq.com/a/20101111/000473.htm 广州日报讯)。 由于体育西站等重要换乘中枢站全部或部分停运,各线路间换乘难度一下子大增,这几天广州地下交通网从一个血管堵塞的循环系统升级成了百转千回的地下迷宫。
中学时代玩游戏,人家说没玩过仙剑三你都不算走过迷宫,而现在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没在这两天坐过广州地铁,你都不知道什么叫绝望。体育西(1/3线换乘)、客村(2/3线)、珠江新城(1/5),这几个基本是是全地铁使用率最高的换乘站,不停站通过就意味着1235几条主线的互联切断了大半,一时半会绝不容易找到路通往目的地,好好的网变成了一条条平行线。昨晚在岗顶的一朋友想在今天回海珠广场附近的家,恰逢地铁和珠江两岸同时管制,这变成了下午三点前必须到达海珠广场站的定向越野战。从岗顶站出发,走三号线,图中打叉的站点表示3号线不停。(原大图http://www.gzmtr.com/ckfw/dtxlt/dtxianlu_big.jpg)
我们迅速发觉,封了几个站之后,平日从岗顶到海珠广场的几条常用路线竟然都被封死了:
3-8-2(即3线转2线再转8线,下同):杯具。换乘站客村站不停转不了
3-1-2:杯具。换乘站体育西不停
3-5-2:杯具。换乘站珠江新城不停
3-2 :杯具。看似直接,但是要坐到嘉禾望岗那么远,海珠广场3点开始不让出站,不累死也难保证3点之前到达海珠广场(3点后不让出站,花船巡游)。
真是束手无策。当我们准备挤BRT时,突然发现了最后一线生机,那就是:
3-1-2:不杯具!不从体育西转,坐到广州东站再转一号线就可以了。
至此,我们用上了GOOGLE(搜尽可能详尽的管制解读)、地铁换乘表、总线路图、大半个小时,终于成功规划路线,正式出行还必须手机充好电以备有不时之需可以上网查。我想问,这到底是乘地铁还是玩迷宫?地铁客流何其多,和我朋友遭遇相似的又何止千千万万。
中枢换乘站部分停运,这对全广州市民的地铁出行都有重大影响,但除了管制后开幕式观众如何前往会场的指引,我根本无法找到官方为其他日常出行市民提供任何详细信息指引方案。开幕式观众3万多,地铁一天客流300多万,为何官方对100倍于开幕式观众数量的普通市民地铁“出行难”的问题,竟无动于衷?把几百万人随便扔在地下迷宫里,只关心开幕式部分,这不禁让市民怀疑,我们的公仆到底是不需坐地铁导致一时考虑不周,还是根本没有想过要把广大市民的需求认真放在心上。亚运前官媒大力宣扬广州的地铁如何变得更好更方便,与现在各种管制和拥挤一对照,一大堆美言几乎都变成了政府文宣部门的单口相声。连佛山都有官方指引,广州本地却没有,真不禁叫我羡慕妒忌。
此外,从10日地铁管制具体措施公布到11日正式执行,中间不到24小时,市民一不小心就可能错过管制信息,逛逛论坛就知道,如此迅速管制变化,杀了多少人措手不及,如此仓促的决定是不是和免费地铁一样是“拍脑袋决策”的畸形产物?我们急需一个权威、高效的专用官方信息平台,可集中查询最新的信息和便捷的出行指引,不用每天左手GOOGLE右手地图。
曾几何时,即使3号线再挤,当看到北京和上海那些传说中进去了就走不出来的地铁设计,我还是真心为广州地铁的优秀感到自豪。亚运再多的不便都只是一时,忍忍怎样都能过去,我真正希望的 ,是亚运过后官方能重新让地铁变得更好。看来看去,管制公告都像在对我说“你没事就别乱坐地铁了!”,如果以后出行必须提前规划、全副武装,绝对考验耐力与智慧,地铁就从广州人的骄傲变成了噩梦。比起地铁的乱状,我更害怕的是亚运后没有政绩需求推动,交通规划停滞发展,例如用简单的限行代替长远的优化、用限制客流来规避公交地铁改造。一个真正配得上亚运的宜居国际化城市除了美丽的外观,更应该具备一流的管理水平,期盼短暂的浮躁过后,我们的城市管理者能真正静下心来,打通广州交通的“任督二脉”,那样亚运才真正能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好。
声明:此文仅为个人针对交通管制导致的出行不便发发牢骚,非权威媒体文章,请自行核实所引几处数据,并自行判断所有信息来源及真实性(也就是说要是说错数据啥的咱不负责那是我手残了你被误导不关我事啦啦啦~~)
中学时代玩游戏,人家说没玩过仙剑三你都不算走过迷宫,而现在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没在这两天坐过广州地铁,你都不知道什么叫绝望。体育西(1/3线换乘)、客村(2/3线)、珠江新城(1/5),这几个基本是是全地铁使用率最高的换乘站,不停站通过就意味着1235几条主线的互联切断了大半,一时半会绝不容易找到路通往目的地,好好的网变成了一条条平行线。昨晚在岗顶的一朋友想在今天回海珠广场附近的家,恰逢地铁和珠江两岸同时管制,这变成了下午三点前必须到达海珠广场站的定向越野战。从岗顶站出发,走三号线,图中打叉的站点表示3号线不停。(原大图http://www.gzmtr.com/ckfw/dtxlt/dtxianlu_big.jpg)
![]() |
![]() |
我们迅速发觉,封了几个站之后,平日从岗顶到海珠广场的几条常用路线竟然都被封死了:
3-8-2(即3线转2线再转8线,下同):杯具。换乘站客村站不停转不了
3-1-2:杯具。换乘站体育西不停
3-5-2:杯具。换乘站珠江新城不停
3-2 :杯具。看似直接,但是要坐到嘉禾望岗那么远,海珠广场3点开始不让出站,不累死也难保证3点之前到达海珠广场(3点后不让出站,花船巡游)。
真是束手无策。当我们准备挤BRT时,突然发现了最后一线生机,那就是:
3-1-2:不杯具!不从体育西转,坐到广州东站再转一号线就可以了。
至此,我们用上了GOOGLE(搜尽可能详尽的管制解读)、地铁换乘表、总线路图、大半个小时,终于成功规划路线,正式出行还必须手机充好电以备有不时之需可以上网查。我想问,这到底是乘地铁还是玩迷宫?地铁客流何其多,和我朋友遭遇相似的又何止千千万万。
中枢换乘站部分停运,这对全广州市民的地铁出行都有重大影响,但除了管制后开幕式观众如何前往会场的指引,我根本无法找到官方为其他日常出行市民提供任何详细信息指引方案。开幕式观众3万多,地铁一天客流300多万,为何官方对100倍于开幕式观众数量的普通市民地铁“出行难”的问题,竟无动于衷?把几百万人随便扔在地下迷宫里,只关心开幕式部分,这不禁让市民怀疑,我们的公仆到底是不需坐地铁导致一时考虑不周,还是根本没有想过要把广大市民的需求认真放在心上。亚运前官媒大力宣扬广州的地铁如何变得更好更方便,与现在各种管制和拥挤一对照,一大堆美言几乎都变成了政府文宣部门的单口相声。连佛山都有官方指引,广州本地却没有,真不禁叫我羡慕妒忌。
此外,从10日地铁管制具体措施公布到11日正式执行,中间不到24小时,市民一不小心就可能错过管制信息,逛逛论坛就知道,如此迅速管制变化,杀了多少人措手不及,如此仓促的决定是不是和免费地铁一样是“拍脑袋决策”的畸形产物?我们急需一个权威、高效的专用官方信息平台,可集中查询最新的信息和便捷的出行指引,不用每天左手GOOGLE右手地图。
曾几何时,即使3号线再挤,当看到北京和上海那些传说中进去了就走不出来的地铁设计,我还是真心为广州地铁的优秀感到自豪。亚运再多的不便都只是一时,忍忍怎样都能过去,我真正希望的 ,是亚运过后官方能重新让地铁变得更好。看来看去,管制公告都像在对我说“你没事就别乱坐地铁了!”,如果以后出行必须提前规划、全副武装,绝对考验耐力与智慧,地铁就从广州人的骄傲变成了噩梦。比起地铁的乱状,我更害怕的是亚运后没有政绩需求推动,交通规划停滞发展,例如用简单的限行代替长远的优化、用限制客流来规避公交地铁改造。一个真正配得上亚运的宜居国际化城市除了美丽的外观,更应该具备一流的管理水平,期盼短暂的浮躁过后,我们的城市管理者能真正静下心来,打通广州交通的“任督二脉”,那样亚运才真正能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好。
声明:此文仅为个人针对交通管制导致的出行不便发发牢骚,非权威媒体文章,请自行核实所引几处数据,并自行判断所有信息来源及真实性(也就是说要是说错数据啥的咱不负责那是我手残了你被误导不关我事啦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