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网友认为我看《道德经》速度太快?
IME
很多网友认为一天看完《道德经》过于神速。因为以他们自己的经验看,读了一个星期还没能抓住老子《道德经》的精髓,需要常常读直到翻滥为止,但也未必能理解老子的哲学理念。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呢?原因之一就是绝大多数喜读国学的网友看西方哲学太少了。对西哲各流派在说什么更是不知所云。中国当代人的思维方式由于受教育的原因,已被严重制约在理性科学的范围里,突然碰到老子这般超越科学理性的特立独行的哲学思维方式是接受不了的。 如果你看当代西哲多。你会发现老子的哲学理念对当代西哲启发甚巨。而如果以西哲的功底反过来理解老子的哲学,就是会心一笑,一点即通。 老子哲学首先明确建立了一个“终极概念”的概念,这类“终极概念”在理性科学中是没有的。受此启发,叔本华建立了“意志”这个终极概念。他说,意志无法用其他概念表述。如果你能表述,那么"意志"就不是意志而成"表象"了。德里达的后现代解构哲学创建了“正义”这个终极概念。但如果你能够表述正义,那么这正义就变成了“价值判断”,而不是正义本身了。海德格尔创建了“存在”这个终极概念,也很难理解。照海德格尔的意思,在他以前的哲学家从来没有触及过存在,全是接触的"存在物"。 其次老子的哲学也非强调"概念"在描述客观真实性方面的局限性问题。网友自己琢磨一下,我们思考问题,其实是以"概念"为单元的。就像生物体的组成是以细胞为单元一样。人类理性思维的进步,很大一部分得益于人类对不同"概念"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扩充与细分。这使得构建思维大厦的细胞越来越多,描述的"真实"越来越可靠。但即使通过"概念"的扩充和细分,也只能逼近客观的真实,永远达不到客观的真实。这点被胡塞尔认识到,所以创建了"现象学"这一哲学分支。"现象学"就是说,我们五官感觉到的永远比我们能够思考的东西多的多。老子的"道不可说"的观念就是这样被西哲的"现象学"继承并发扬光大了。 从上面对比分析,我们明白老子质朴的"道"概念是多么前卫了了吧。但只受过科学教育的人一般理解不了老子"道"的概念,所以看《道德经》当然费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