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沈家门
来自:扎扎木

❖ 新舟60:天空中的海盗船 我冻僵的身体在机舱里渐渐暖和起来,从舷窗望出去能看到飞机右侧机翼上的螺旋桨,螺旋桨的轴心与机头同向,与螺旋桨同一纵面的机翼下方是飞机的滑轮。螺旋桨链接的机翼上还有一些可以打开的盖口,盖口上还用中文标注了用途。我打开座位上方的寄行架盖子,但是我的不大的拉杆箱竟然放不进去,我便只是把随身的背包放了进去,把包放进去之前还不忘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这个时候一个乘客提着他的拉杆箱从后面走过来,说他的拉杆箱也放不进去,机组人员让他放到前面空着的座位间。环顾机舱,不大的飞机上,乘客只是稀稀拉拉的分散开坐着,我的周围都是空置的位子。这时候我问乘务员,空位这么多,可以随便坐吗?乘务员说不可以,因为飞机比较小,平衡性低,为了保证飞行安全,乘客都要按照自己的位置坐。于是我把我的拉杆箱也放到了一个空置的座位间——与之前那个乘客的行李正好左右并排,然后坐回到自己的位子上,现在我们每个人的体重甚至行礼的重量都成了维系飞机平衡的重要因素。 机翼上的螺旋桨开始转动起来,随着转速越来越快,从舷窗外传来巨大的轰鸣声。我正在想坐在这个靠近螺旋桨的位置也真是怪倒霉的,噪音这么大,不知道坐在其他位子上是不是就好了。但是很快这个想法就被否定了,随着飞机开始在地面上滑行,发动机的噪音从机头方向铺天盖地的传来,震颤了整个客舱,而螺旋桨的噪音已经被彻底淹没了。周遭的物件都在声波中颤抖,那些塑料质地的舱内设施吱吱呀呀的与发动机一起共振,没有什么东西能结结实实的固定不动。隔着一排空位,坐在我前面的乘客用纸巾搓成团塞在耳朵里。我有点同情他,他的位置紧挨着驾驶室,但是我不会像他那样塞耳朵,因为我知道那么做其实没有太大的效果。不过与同情他相比,我更同情这驾飞机的驾驶员和空乘,一想到顶着空姐名头的女士们要在这样的飞机上日复一日的忍受噪音,真的感觉这个职业也不是那么美好。 经过长长的滑行跑道,飞机终于开始离地了。我从舷窗望出去,看到机翼下的滑轮并没有被收起来,而我们一般乘坐的客机都是会在起飞后收滑轮的,这让我联想到电影里的老式战斗机或者老式滑翔机。随着飞机在空中攀升,我的耳朵也出现了闭气现象。虽然之前就有过心理准备,想象着这架小飞机会比一般飞机更不稳,可也没料到会颠簸至此。我坐在位子上,能清晰的感受到飞机的每一次向上的加速度,以及加速度撤销后随之而来的短暂的失重,就这么几个来回,飞机爬到了云层里,一片云气飘过形成的小气流都能使机身晃荡,这感觉真的像极了升级版的海盗船。飞机的事故一般都发生在起飞和降落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飞机最不稳定,我不禁开始想到自己坠机的场景。虽然每次坐飞机都多多少少会想到坠机,但是从来没有一次像这次一样,使我感觉坠机离我这么近。早知道是坐这么一种飞机,惴惴不安的一路,还忍受着巨大的噪音,我是断不会选择坐飞机去舟山的。但是现在已经上了贼船,只能在忍受中期盼平安无事的早早落地。 一路上,窗外并没有什么可看的,大多数时候都被云层笼罩着。只有中间一段时间,飞机冲出对流层后,在平流层里贴着云层上表面飞行,这时候是飞机最平稳的时候了。久违的阳光投射到机舱里,在一望无际的云海上,昔日被连绵的雾霾遮盖的碧蓝的天空纯粹而透彻的展现在眼前,显得不那么真实。太阳起先在我的右前方,后来又变成右后方,闲来无事我就根据太阳光线开始推算飞机的航行轨迹。根据我们所在的维度以及当时下午的时间,我判断飞机一开始是向东南偏东45度左右飞行,接着逐渐角度缩小,朝着正东方飞行。云层上的天空紫外线异常强烈,我估摸着如果去了西藏,那地方的紫外线也大概就是接近于云层之上的感觉。盯着这样的云层看个两分钟眼睛就会被强光恍住,于是只能移开视线。在这强烈的噪音和刺眼的紫外线里,我竟然睡着了,人体对于恶劣环境的适应度有时真的超过我们的料想。 后来我查了一下那天乘坐的飞机机型,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舟60”。这种机型,在2014年共发生了四起故障,15年的时候又发生了一起。这五起事故里有四起都发生在本国境内,2014年3月的时候还经过为期3个月的安全整顿,可是依然没能阻止其后的三起事故发生……了解到这里,我真是一阵后怕。不过好在我坐的那班飞机终于拨开云雾,在舟山群岛泥巴色的海水的倒映下,一颠一抖的停在了细雨中的普陀山机场。

❖初探沈家门 舟山虽然也下着雨,风也并不温暖,但是总不至于像合肥那么刺骨。还没出机场大厅,机场拉客的出租车驾驶员就挤在出口处嚷嚷着,然而我一向认为在一个你并不熟悉的地方乘坐公共交通才是最稳妥的选择,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从安全上。在现在网络如此便利的情况下,当你要去一个陌生的城市,就要提前查好从机场或者火车站汽车站到达落脚点的线路,以及查好你可能的落脚点,这些都是出门在外最基本的准备工作。有一次有个外地的朋友甲途径合肥来看我,咨询我在合肥住在哪里既便宜又安全还能交通便利,作为一个宅女我被问的一愣,转而就去咨询了我另一个热衷于到处游玩的朋友乙。结果听完我的描述,朋友乙鄙夷而又愤懑的说: “一个成年人,出门在外找到自己要住哪里以及来去的路线,这都是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他怎么连这些都要来问你?别理他,让他自己找。” 我觉得朋友乙讲的确有道理,不过鄙夷归鄙夷,朋友乙最终还是给我提供了一条有效消息,我也就转告给了朋友甲,后来甲也就真的住到了那里。说到这里我今晚又该住哪里呢?虽然我已经把落脚点定在了沈家门一带,但是具体住哪里我也只是匆匆看了一眼地图上那个区域的宾馆分布,只要确定那里总能找到住的地方我也就没管的太细。 按照之前查好的路线,走出机场,来到公交站台。车站上已经有了几个候车的人,其中有一个背着单肩运动包的男青年,一边等车一边抽着烟。我本来对于在我周边抽烟的人是很反感的,所以看了他一眼。打量之下发现这个男的长得还挺清秀,虽然不说多帅气,但是看着还挺舒服,之前的厌恶感便去了一半。心中想着这就是舟山的青年,随便大街上遇到一个都能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秀气。等了一会车来了,我就坐上了开往沈家门的朱2线公交车,票价是3元。公交车的标准票价定在3元,比合肥的空调公交车2元还要高,看来舟山的物价确实不低。 朱2线行驶在清冷的朱家尖公路上,周围是青山和散落在田野里的零星的房屋,车窗上的水汽越来越重,天色也渐渐暗下来,模模糊糊中汽车驶过了跨海大桥,进入了舟山本岛的城区,穿过了山洞里的隧道,停在了沈家门饭店的前一站:海中洲。我比目标提前了一站下了车,因为离这儿不远有一个我此次必去的地方:东河市场。 东河市场在沈家门一带极其有名,我之前在做网络资料搜集的时候发现了这个地方,据说这里海鲜品种繁多,要是买海鲜的话是一定要来的。虽说此时已经天黑,市场里也该是纷纷收摊回家的时候了,但是我仍然决定去看上一眼,以便心里有个底。从海中洲下了车,在窄小的弯弯绕绕的道路上通过不断的问路,终于找到了东河市场,市场外的小巷子里到处都是准备收摊的鱼贩,贩卖的货物尤以梭子蟹和鱿鱼为主。湿漉漉的雨水混合着海风在东河这一带翻滚着一股子咸腥味,巷子里摊贩守着各自小小昏暗的灯,我感到越来越冷,肚子也开始咕咕叫。就近走进了市场边的一家快餐店,点了一些海鲜类的菜品,其中就包括一盘黄鱼鲞(xiang)。 所谓鱼鲞也就是鱼干,但是这里的人都叫它们鱼鲞。在舟山,最常见最著名的当属鳗鱼鲞,但是其他的鱼也可以做成各种鱼鲞。说起鱼干,我们这边一到冬天家家户户也有腌制蔬菜和肉类的习惯,说到腌制鱼,无外乎是咸鱼或者糟鱼两种方法。糟鱼是我喜欢的,但是咸鱼,说实话我就没有多少兴趣了,因为口感一般都太咸了,而且味道也不鲜美。如果到了皖南,倒是有臭鲑鱼可以吃,但是那又是另一种味道了。可是舟山的黄鱼鲞却与这些都不同,一口咬下去,鲜的嘞,而且也没有咸鱼干在我印象中那么咸。经过海风风干的黄鱼鲞带着大海自然的咸鲜味,在蒸制后,肉质依然弹滑,鲜美的滋味更是满口肆意。一想到在这路边的快餐店都能吃到如此鲜美的黄鱼鲞,对于舟山美食的期待使我露出了资深吃货的蜜汁微笑。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求购转让|3.5折全新包邮出 (小小的未来)
- 晒书/房|终于有了自己的书墙 (思存M)
- 抠门鸡贼出版社排排坐 (小马哥)
- 如何抑制买书的欲望? (平静的心)
- 新版《中国乡村》 (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