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尾理论与Pretty Green
piaro(All the people!)
这是本没有看完的书。 假惺惺买了,假惺惺读了,假惺惺放在书架最显眼的地方,假惺惺觉得里面哪怕只言片语会对自己的工作提供无限可能。 但这些都是空的。 直到最近看到了新一季的Pretty Green设计。 真的不知道Liam想做什么,曾经自封为britpop第一拥簇以及blur大东亚共荣区内歌迷会会长的我早已缺失了那份激情,哪怕是在香港离这老痞子距离10到20米不等(天杀的香港硬盘将我推搡的好苦),我也没有过如此的兴奋。可当这些实打实的衣服出现在PG并不很酷的主页上时,我被震住了,要知道在他们第一季出现时我和Ryan兴冲冲地买了那顶经典logo帽以及T的时候,也就是抱着支持Liam玩票赚零用钱的心态,而现在这一系列的东西完全扑在你面前时,the fooker is gonna do something! 回到长尾的话题,目前的人类社会早已过掉了那种靠单一量产物品霸占消费市场的时代,音乐工业的没落以及传统品牌的低潮基本等同于韩国是最恶心种族的概念——无可辩驳。由于商品流通的渠道愈发多元化导致了销售商品的成本愈发低廉,有些几乎发展到一一对应的供需关系本质上。这就决定了愈发多的小众市场的出现才是必定的发展趋势,为的是填补愈发自我的消费者心中愈发独特的需求,同时通过愈发迅捷的渠道提供以及销售给特定的目标群体,唱片工业就是这么玩完的。打个比方,如果在10年前,陈e心这些经典的上海Rap是无法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因为他必须要签约,要发行,要审核,要宣传,要修改;而现在虽然他也在做同样的事情,但我相信明天早上在上海地铁里听见“五原路”的手机铃声不是没有可能的。 就是这么多些细分细分再细分的市场,组成了成本效率分布上那条长长的尾巴,而我们的陈e心和Liam都在那里。而数量不多却欲望强烈的消费者们也在那里。 Liam很好地运用了这么一个概念,但我估计他应该没有读过长尾理论,这并不摇滚——可说实话Liam现在也不摇滚了。如果40多了还摇滚那就要滚了。他就是很牛比地把我们平时或私下或口头的抱怨化为前进的动力,从“为什么我买的班尼路不修身”到“如果我买的这条Gstar裤腿在收一点就好了”再到“我需要领口,袖口颜色完全不一样的FredPerry”,我们忽视了一个本质,我们也故意装作地没听到那些品牌一直在说的话:“你丫不喜欢,有种就别买”,因为不买这个,我们还能买什么?从买班尼路的大学硬盘生到买Gstar的白领小精英到买FP的装比时尚人,我们都没有勇气和权利不去选择,因为没有选择,因为我们还是在身体那里而不是在尾巴那里,而40岁老流氓Liam不服气了,他拿出最后那些摇滚痞气说:我不玩了,现在没有我能穿的衣服,我要自己做! 这样,一个可能的传说就出现了。 或者Pretty Green的时间不会很长,或者衣服做工如同Liam口音一样晦涩,或者他们的衣服也只有Liam穿才最有味道。可是你不得不赞叹,至少我在赞叹,他把我在Fred Perry以及可怜的Ben Sherman身上所产生的“如果 就好了”表达给和谐掉了,在某一时段某一地点某一心情的某一区间里,我在那条长长的尾巴上进入了他的客户群。 Ryan,真的去买那件Parka吧! 对我们来说,长尾说的是更多商业的可能性。 对我们来说,Liam唱的是更多可能的商业性。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这第一场 (redhousepainter)
- 队长,这个组是不是受微薄影响啊,那么冷清 (王莫之)
- 庆祝石玫瑰再开花 发个一年前采访Ian Brown的稿子 (陆 晓明)
- 羊皮上海大卖场几点概叹 (王莫之)
- 希望与未来齐霸,我魔雄长ing (王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