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庸”的理解

念

(执念,一念间)
2009-12-17 20:17:44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吾道以一贯之

    吾道以一贯之 (Pi network邀请码:holylight) 2009-12-17 20:28:35

    实话实说,最后一句我觉得应该说“黑格尔的辩证法与之类似——正,反,合”。

  • df!

    df! (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御,放諸海) 2009-12-17 20:31:52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 weishenm

    weishenm (未命名哲学) 2009-12-17 21:43:25

    中庸,不是正反合的,而且孔子的抽象思维能力颇弱,他的思想,如果从论语 和春秋看,他的思想和易经,和道德经都很远。中庸,不只是一个中字,很重要 的是那个庸字,理解了庸字,才能理解中庸。也是因此很难翻成西语。

  • 遲

    (经纬 JING WEI) 2009-12-17 21:49:11

    那庸字是什么意思,我一直理解不了

  • 念

    (执念,一念间) 楼主 2009-12-17 22:14:28

    庸者,用也,一刻也不偏离中道!我不是把它翻译成“西语”,只是做下对照

  • weishenm

    weishenm (未命名哲学) 2009-12-17 23:26:50

    庸者,用也,一刻也不偏离中道,

    前面这两个字沾边,一刻不离中道,又错了,你把所谓中道凌驾于中庸之上了。 孔子不知何为中道。

  • df!

    df! (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御,放諸海) 2009-12-17 23:31:43

    2009-12-17 22:14:28 念 庸者,用也,一刻也不偏离中道!我不是把它翻译成“西语”,只是做下对照


    如果『庸』是『用』的话,那『中庸』的意思就是『用中』。这样一来,《中庸》里面『道中庸』这个词就是不合语法的。

    『庸』者『常』也,不易之谓庸。故朱子说:『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中庸》书中单独出现『庸』字仅一处,那就是『庸德之行,庸言之谨』,这里的『庸』显然做『常』解。

  • weishenm

    weishenm (未命名哲学) 2009-12-17 23:32:43

    庸和中,并不是直接相关,无论从西方语言,或者现代汉语已经很难见到这样提的。

    庸字,用现代汉语讲近于常识的意思,道家与易经皆深远,儒家反其道。

    (这也是宋明理学遮蔽儒学,也从此可见,宋明理学体系无法解释中庸这两个字)

  • df!

    df! (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御,放諸海) 2009-12-17 23:33:18

    2009-12-17 23:26:50 weishenm (creative and enjoy life) 庸者,用也,一刻也不偏离中道,

    前面这两个字沾边,一刻不离中道,又错了,你把所谓中道凌驾于中庸之上了。 孔子不知何为中道。


    你知道什么叫中道,为何不给大家讲讲?

  • df!

    df! (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御,放諸海) 2009-12-17 23:41:00

    2009-12-17 23:32:43 weishenm (creative and enjoy life) 庸和中,并不是直接相关,无论从西方语言,或者现代汉语已经很难见到这样提的。

    庸字,用现代汉语讲近于常识的意思,道家与易经皆深远,儒家反其道。

    (这也是宋明理学遮蔽儒学,也从此可见,宋明理学体系无法解释中庸这两个字)


    《易传》即便不是孔子所作,也是孔子后学的作品。不知你所谓『儒家反其道』是什么意思?

  • weishenm

    weishenm (未命名哲学) 2009-12-17 23:43:45

    《史记》中叙述的孔子去老子那里问礼,值得推荐,这是理解孔子思想的关键,在道家看来,礼是死亡的东西,或者说注定要死亡的,但是在儒家看来,从孔子看来礼是 值得重视的,从最简单的一举手,一投足,做起,成为君子,而不是空言“中道”。

  • weishenm

    weishenm (未命名哲学) 2009-12-17 23:46:23

    更与什么正反合没有关系,庸字的含义,用最俗的马教的语言说,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然也就不需要任何人自己发明的中道了)

  • weishenm

    weishenm (未命名哲学) 2009-12-17 23:53:22

    正反合,这套鬼把戏,在哲学史上是德国哲学家,费希特发明的,(更早可能追溯 到中世纪某邪教)被黑格尔,马克思所继承,其中有愚昧的成分。孔子倒没有这个 毛病,孔子是常识主义者,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之也。

  • 仙想想

    仙想想 2009-12-18 00:52:37

    我是进来学语文的

  • kiki

    kiki (Dhyana) 2009-12-18 01:49:38

    我找到這個....可以解得清嗎 ?

    《中庸》是儒家經典的《四書》之一。原是《禮記》第三十一篇,內文的寫成約在戰國末期至西漢之間,作者是誰尚無定論,一說是子思所作,[1]另一說是秦代或漢代的學者所作。宋朝的儒學家對中庸非常推崇而將其從《禮記》中抽出獨立成書,朱熹則將其與《論語》、《孟子》、《大學》合編為《四書》。 「中庸」在字面上的解釋即是「執中」之意,而執中又當求「中和」,在一個人還沒有表現出喜怒哀樂時的的平靜情緒為「中」,表現出情緒之後經過調整而符合常理為「和」。其主旨在于修養人性。其中關聯及學習的方式(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做人的規範如「五達道」(君臣、父子、夫婦、昆弟(兄弟)、朋友之交)和「三達德」(智、仁、勇)等。中庸所追求的修養的最高境界是「至誠」。 中庸強調「誠」的重要,誠即是《大學》中所述說的「誠意」。「誠」被說成是人先天的本性,而所謂「不誠無物」,至誠的人才能充分的發揮本性與感化人群,進而成為人們的最高典範。 中庸之道是很難達到的完美境界。孔子曾說:「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 weishenm

    weishenm (未命名哲学) 2009-12-18 09:52:28

    楼上,这个是对《中庸》这本书的介绍。宋儒多看重此书,因为它导向了心学。 比如上面讲了那么多诚字。而不是对中庸,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 壶碟会上探花郎

    壶碟会上探花郎 (……) 2009-12-18 12:44:19

    http://gc-daniel-0318.spaces.live.com/blog/cns!B6826F6CF83C99E!10714.entry

    2009/2/24
    啥叫中庸
    在京剧论坛里听说某大牛读中庸几十年,得到过完全不同的理解
    呵呵,那说明其人还没达到中庸,还没找到一个“中”的解释,因为用的不是“庸”的方法
    唉,何必搞的这么复杂呢?搞这么复杂,除了多写论文以外,还有什么意思?古人搞出中庸,本是要指导我们的生活和思考,现在却弄的是,根本不知道这东西是干什么的了,这不是全都颠倒了嘛
    中,是世界观;庸,是方法论
    中,解决了需要什么,所以是正道;庸,解决了该怎么做,所以是定理
    北方很多地方都有这句方言:中
    河南山东都有,意思就是,行,好,对,合适,OK
    既然孔孟都是北方人,那就这么理解,大差不差
    仔细看打出来的这个中,这一竖,不是口的对称轴
    庸呢,则是教人怎样才能达到“中”,怎么才合适,取舍的方法。所以,所谓的平常,不是和一般的一样,而是不靠任何一个极端
    中国的东西,讲究中庸,意思就是要合适,跟做菜似的,番茄三个,鸡蛋两个,盐一小撮,这叫中庸,要是一定说和别人都一样了才是中庸,那,一斤土豆一斤青椒一斤盐,搁到一起炒,倒是都一样了,可这东西谁敢吃啊
    我一贯是喜欢把这些概念简单化的,因为汉语的复杂性吧,决定了,越是简单的说法,内容才最丰富,也就没法解释
    好比去别人家做客,人家拿个长条凳子给咱坐,咱咋坐?正中间?那显得没规矩;坐一头?那凳子该倒了。都不“中”,那要怎么才“中”呢?要以“庸”的方式来坐,才是“中”的结果。应该坐到中间稍微偏离一点,不靠任何一头太近,甚至可以扯淡一点的说,就坐到黄金分割附近
    这就“中庸”
    所以说呢,这位朋友,既然得出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结论,那就是说,其人走了极端,起码是在朝极端在走,在不同的时期,靠某一头太近了,没有做到“庸”,所以还不“中”
    这个事情既然是在京剧论坛里看到的,那就不妨咱还拿京剧来说说事
    梅兰芳人家就是,哪个方面,都没走到极端,即使咱不在四大名旦之间比较,让梅兰芳和四大以外的其他旦角去比单项:昆曲,唱,有比他好的;武打,会,有比他好的;唱腔,纯,有比他好的;活泛,灵,有比他好的;但是这些不是最好的整合到一起去,他就比别人好
    这就是初等教育里强调的,要全面发展,不能偏科。倒是有个叫韩寒的小孩,说全面发展就是全面平庸。呵呵,他倒是不全面平庸,这不,就成二百五了嘛
    啥叫人才?人才就是合格加特长。都合格才能生存,有特长才能发展,这是自然界里物种竞争已经印证过了的结论2:02:15 | 写入日志 | 文化
  • 超与反超

    超与反超 (الجَبْر) 2009-12-18 13:09:03

    没读过那些古书,感性理解,中庸就是be patient

  • weishenm

    weishenm (未命名哲学) 2009-12-18 13:29:59

    不是 be patient。德里达说过儒家的思想很暧昧,这个也沾边,不得不佩服德里达 的哲学天才,对遥远而古老的陌生国度文明,直感那么好。海德格尔说道家的道是 weg (way)也是一个超好直觉的一个例子。

    中庸这字很难翻,一般人只翻出“中”的意思,但没有翻出“庸”的意思,但是 它可以说是儒家的核心思想,王国维曾经批评过关于中庸的翻译问题。中庸之于 儒家,与变化之于道家类似,妙不可言,且不可言妙。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155183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