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甄别小组里的旅游攻略、出行约伴等信息真伪,如遇非法行为可向站方举报。

1895年台灣省是當時最進步,也是最富庶的一省

中和

中和(復興中華文化兩岸永遠和平)
2015-08-01 14:29:40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对面同席五百生

    对面同席五百生 (自覚すべきだと言った言葉は嘘) 2015-08-01 14:38:53

    有点以偏概全了哦,晚唐五代以来中国最富庶的省份不一直是在江南吗

  • 中和

    中和 (復興中華文化兩岸永遠和平) 楼主 2015-08-01 14:45:46

    是啊、、、

    所以說啊,台灣現在還有人在美化日本殖民統治,以為台灣今日的現在化,是日本變態法西斯建設台灣的德政,我不否認日本統治台灣確實對台灣現代化有貢獻,但更不能否認當時祖先對台灣積極建設的功勞、、、

    沈葆楨、劉銘傳等、、、是哪一國人?他不是日本人,是對台灣建設有功的自己人。

  • 对面同席五百生

    对面同席五百生 (自覚すべきだと言った言葉は嘘) 2015-08-01 14:49:53

    不过说台湾是当时中国最发达的地方还是有点过了

  • 中和

    中和 (復興中華文化兩岸永遠和平) 楼主 2015-08-01 14:54:11

    有点以偏概全了哦,晚唐五代以来中国最富庶的省份不一直是在江南吗 有点以偏概全了哦,晚唐五代以来中国最富庶的省份不一直是在江南吗 对面同席五百生

    台灣的進步是這近代140年(1865前後)所產生的飛躍式進步、、、

    尤其是1885年台灣建省,現代化進步更明顯、、、

    明末時期,鄭成功收復台灣之前,因人口稀少,工商相較是沒有比江南發達的、、、

  • 中和

    中和 (復興中華文化兩岸永遠和平) 楼主 2015-08-01 14:59:50

    明治前後日本飢饉,台灣產業進步

    明治以前,日本的經濟與米的生產密切接合。日本在平安末期的飢饉,京都的餓死者就有四萬二千三百多人。江戶幕府時代有21次飢饉,30次凶作米荒。1732-33年享保大飢饉,1782-87年天明大飢饉,1833-36年天保大飢饉,此三大飢饉的慘狀都留下慘不忍睹的紀錄。

    在飢饉的時候,有的村莊有女兒吃餓死的母親,有的村莊40戶大半餓死,媳婦不得已殺自己的孩子吃。有的村莊殺死活口來吃,家中的蒸籠中有很多死骸或骨頭,還有醃漬或烤燒的人肉,留下的人頭有38個。

    這般「食人地獄」,在日本東北全體,都有發生吃人的現象。江戶時代農民暴動的件數最多的一年是1866年,而1868-70年農民暴動的件數比天災頻繁的天保年間還多。

    1868年「明治維新」以後,至少有三次大米荒,即1890年、1897年、1918年,日本缺糧米價高漲、發生民眾搶米的「米騷動」。西歐在18世紀後半葉產業革命,這時日本產業落後西歐列強約二個世紀多。

    中國在1860年開始洋務運動,日本則在1868年開始「王政復古」的改革。

    台灣本來是原住民的天堂,原住民族對資源的生產和分配相當協調,不會過度浪費,而將狩獵的所得公平地分配給族人。但自從漢人移民來台墾殖之後,土地逐漸被侵佔,生活空間被迫移到山地,成為森林的守護者。

    漢人移民台灣以後,從事拓墾與貿易,宛如早期移民北美的新天地,充滿欣欣向榮的氣象。

    台灣的稻米品種在19世紀期間不斷改進,在1895年日本據台時已有在來米品種1679種,1895年台灣灌溉面積佔農田總面積的比率,較1960年代大多數的東南亞國家為高,1895年台灣的農業生產力與1960年代的東南亞各國相接近。

    這表示日據以前台灣的稻米業已相當發達。台灣在1868-94年間,外貿總值年平均成長率為8.0%,遠高於中國貿易總值年平均成長率3.4%。

    1888年訪台的美國駐華公使田貝(CharlesDenby),即認為台灣在當時是中國最進步的一個省分。

  • 对面同席五百生

    对面同席五百生 (自覚すべきだと言った言葉は嘘) 2015-08-01 15:01:29

    台灣的進步是這近代140年(1865前後)所產生的飛躍式進步、、、 尤其是1885年台灣建省,現代化 台灣的進步是這近代140年(1865前後)所產生的飛躍式進步、、、 尤其是1885年台灣建省,現代化進步更明顯、、、 明末時期,鄭成功收復台灣之前,因人口稀少,工商相較是沒有比江南發達的、、、 ... 中和

    所以我觉得台湾的现代化应该说可以被看作东亚的沿海地区在与外部世界的交流过程中自发进行的现代过程的一部分。。甲午前与后这个过程应该是连续而不是断裂的

  • 对面同席五百生

    对面同席五百生 (自覚すべきだと言った言葉は嘘) 2015-08-01 15:07:17

    当然东亚能够在近代相对更好的应对了新文明的冲击正在于传统农业社会的发展已经提供了足够的物质与精神基础。。不过台湾可以避开20世纪上半叶中国自身的动荡也不能不说算不算一种历史的机遇了

  • 中和

    中和 (復興中華文化兩岸永遠和平) 楼主 2015-08-01 15:07:55

    所以我觉得台湾的现代化应该说可以被看作东亚的沿海地区在与外部世界的交流过程中自发进行的现代 所以我觉得台湾的现代化应该说可以被看作东亚的沿海地区在与外部世界的交流过程中自发进行的现代过程的一部分。。甲午前与后这个过程应该是连续而不是断裂的 ... 对面同席五百生

    是啊、、、你的說法中肯、、、

    台灣因地理位置優越,加上土地肥沃,四季調合,台灣人民辛勤樸實建設,才有今日成就,決非日本變態法西斯功勞,縱然有功勞也是為了壓榨殖民而已。。。

  • [已注销]

    [已注销] 2015-08-01 15:08:46

    [内容不可见]

  • 百草幽香

    百草幽香 (时光知味,岁月沉香) 麻辣兔頭 2015-08-01 15:52:28

    [内容不可见]

  • 中和

    中和 (復興中華文化兩岸永遠和平) 楼主 2015-08-01 16:14:01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百草幽香

    何以言之???

  • 中和

    中和 (復興中華文化兩岸永遠和平) 楼主 2015-08-01 16:14:58

    事實上,日本在幕府末年開港之前,台灣已經將台灣府(台南與安平)、滬尾(淡水)、打狗(高雄)、雞籠(基隆)的南北四個港口開埠,以此四開港地為中心,台灣與中國大陸、歐美各國展開的貿易非常興盛,外商的洋行在南北林立,衝擊了台灣糖業、茶業、樟腦業等的產業化。台灣除了傳統的「行郊」進行對中國大陸的貿易之外,還有洋行的外國貿易發達,形成對外貿易的多軌結構。但是1895年編入日本殖民地之後,台灣的對外經貿發展開始受限制,只有單線的資源被日本帝國支配、汲取,而支援著日本工業化的發展。

  • 中和

    中和 (復興中華文化兩岸永遠和平) 楼主 2015-08-01 16:42:14

    1874年日本強盜嘗試切割台灣東部

    日本要奪取台灣,從侵台之前的諜報活動就可以窺見其謀略:樺山資紀的《台灣記事》(刺探軍情)、水野遵的《台灣征蕃記》(刺探民情)、上野專一的《台灣視察記》(刺探商情),都記錄了日本事先刺探台灣,為掠奪台灣而做準備。日本出兵台灣,是以1871年琉球人遭台灣原住民殺害的所謂「台灣事件」為藉口,當時清廷不諳國際法,以「化外之地」、「政教不及」等語搪塞,讓1874年日本有強行出兵台灣的機會。

    從日本「出兵台灣」的經濟算盤來看,出兵費用共771萬圓,清廷給的撫恤銀只有50萬兩(等於日幣67萬圓),很不合算。日本沒有取得台灣,但先確保琉球的統治權。其後經過20年的準備戰爭,1894年發動甲午戰爭,獲得賠款2億3千萬兩(等於日幣3億6千萬圓),日本一下子掠奪到四年份的歲收(1894年日本的國家預算是9千萬圓),以及台灣、澎湖的割地。戰敗的中國,為賠款借外債;戰勝的日本,則形成第一次產業革命,因此甲午戰爭是決定中日命運的關鍵戰。

    日本「征台」的結果,先取琉球而未取台灣的經濟算盤,其實還有一種巧妙的算法。清廷從1874年到1895年,由沈葆楨開始在台灣展開洋務運動,無論是建設砲台、鋪設海底電纜、清賦事業或興築鐵路,為台灣的洋務投下20年的投資成本,而日本之前未曾對台投資一毛錢,經過20年後,日本經由一紙馬關條約「台灣割讓」,立即收割清朝20年的投資心血。加上,從1860年台灣開港開始,外資勢力在台也有相當的投資利益,這些投資利益也逐漸被日本的強盜集團所取代,日本從此壟斷了一切台灣的富源與利潤。

  • 中和

    中和 (復興中華文化兩岸永遠和平) 楼主 2015-08-01 16:54:12

    在1865年之前,或是更早之前,台灣就是所謂的化外之地,島上的原住民更被稱之為"番人"(意喻為未開化"原始人")、、、

  • 中和

    中和 (復興中華文化兩岸永遠和平) 楼主 2015-08-01 17:01:52

    只短暫過水的沈葆楨要高升離開台灣時,自知還有千頭萬緒的事還沒有處理,因此推薦當時的福建巡撫王凱泰來台灣接手。但是沒有想到的是王凱泰一到台灣,就不適應台灣的氣候,身染重病,只待了五個月,就在同年10月回福州休養,但是旋及死於任內,也因此王凱泰並沒有在台灣史上留下大名。王凱泰一死,改由丁日昌接任福建巡撫。

    丁日昌早年是曾國蕃的人馬,很早就接觸到洋務運動,也頗受重用,沈葆楨因為牡丹社事件而以欽差身份到台灣時,留下來的福州船政一職,就是由丁日昌接手,後來福建巡撫王凱泰病故,丁日昌才又再轉任福建巡撫一職。

    由於沈葆楨的「請移駐巡撫折」,受清近政府採納,改福建巡撫於冬春兩季移往台灣辦公,等到夏秋兩季才回福州。因此丁日昌也於1876年的11月,也來到台灣。

    只是丁日昌到了台灣不久後,竟然也一樣染病不起,在台灣只待了五個多月,於隔年的4月返回福州後,沒有多久就離職休養,卸下了福建巡撫一職。

    傳說中丁日昌對台灣的建設貢獻很大,不只改善吏治,整理財政,還架設了第一條電報線與開辦礦業,還載入台灣教科書裡。不過這條電報線其實還沒有完工,丁日昌就抱病離台,一直沒有真正開通使用。沈葆楨與丁日昌兩個人加起來在台灣的時間,還比不上過去台灣一個義務役士兵的一年十個月役期,但是每個台灣學子,都在歷史教科書中學過,這兩個人是早期建設台灣的重要功臣。

    更有趣的是,很多人大概都會誤以為丁日昌卸任後,就是由劉銘傳接任巡撫了,因為台灣教科書裡就只介紹了這三個人。但是事實上在丁日昌卸任後,是換吳贊誠當福建巡撫,吳贊誠之後是換裕寬,裕寬之後是換李明墀,李明墀之後是換勒方錡,勒方錡之後是換岑毓英,岑毓英之後是換張兆棟,張兆棟之後才換劉銘傳登場。

    那為什麼丁日昌之後的吳贊誠、裕寬、李明墀、勒方錡、岑毓英、張兆棟共六任福建巡撫,都沒有載入台灣的歷史教科書??原因也很簡單,因為牡丹社事件結束後,清廷政府對台灣的建設又開始停頓,總共長達十年的時間,實在沒有什麼好談的。

    沈葆楨與丁日昌在台灣的時間實在太短,許多他們開始的計畫最後全部人去政息。這要一直到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法軍艦隊趁機進攻台灣與澎湖,並且擊退當時福建巡撫劉銘傳所率領的守軍,佔領基隆,才讓清廷政府又開始重視台灣。

    在戰爭結束後,清廷政府將台灣改設為新的一省,並由福建巡撫劉銘傳改任第一任的台灣巡撫,原有的福建巡撫改由閩浙總督兼任。

    劉銘傳總共當了六年的台灣巡撫,加上以福建巡撫的身份,率兵在台灣抵抗法軍的那段時間,算起來應該總共有七年左右。

    劉銘傳在短短七年間,就把台灣建設成當時中國最進步的一省。

    平心而論,劉銘傳的確有些作為,畢竟也幹了六、七年,比幾乎全部時間忙於軍務,在台灣時間又極為短暫的沈葆楨,或上任沒多久就身染重病而被迫離職休養的丁日昌,更有機會為台灣做點事。

    但是劉銘傳的建設計畫卻也受限於清廷政府的財政困窘,官箴敗壞,有許多建設都無法完成,甚至還因為這些新建設需要大筆的財源,劉銘傳開始重新丈量田地,希望能增加稅收,但是趁機中飽私囊的腐敗官吏,卻引發了中部貧困農民的武裝反抗。

    劉銘傳接手中斷了十年的革新與建設,是有其貢獻,但是用區區六年的時間,就能將在清領時期近二百年沒有任何進步的台灣,建設成全中國最進步的一省,那劉銘傳不是空前絕後的行政天才,就是其它的中國省份爛到一個無法令人置信的地步吧。

  • 中和

    中和 (復興中華文化兩岸永遠和平) 楼主 2015-10-09 17:41:58

    9月24日,海峡两岸宾客共同为刘铭传故居揭牌。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9月24日的安徽省肥西县铭传乡异常热闹。“海峡两岸(合肥)纪念刘铭传首任台湾巡抚130周年大会”在这里的刘铭传旧居举行,两岸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共同缅怀这位为捍卫民族尊严、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建设台湾做出杰出贡献的先贤。

    创下多个“中国第一”的台湾“近代化之父”

    刘铭传与台湾的故事,要从1884年说起。当时法国侵略军已打到基隆和淡水,刘铭传临危受命赶赴台湾,率领台湾军民浴血奋战,取得基隆、沪尾大捷,抗法保台功成,并于第二年台湾正式建省后,出任首任台湾巡抚。

    在台期间,刘铭传竭尽心血、智慧建设和治理宝岛,奠定了台湾近代化的基础,也在台湾下了多个“中国第一”——

    1887年7月,台湾铁路总局创办,开始建造中国第一条铁路,从基隆过台北到新竹。现在基隆市崇德路上的狮球岭隧道,是当时中国第一个铁路隧道,也被称为刘铭传隧道。

    刘铭传在狮球岭隧道口上方亲笔题写“旷宇天开”四个大字

    1888年,台北市设立邮政总局,全台各地建立43个分局,全部仿效西方先进的邮政通讯办法传递公文和信件,成为中国最早的现代邮政系统。中国第一所邮政学堂、最早的邮票——“龙马邮票”,也由此诞生。

    最早的邮票——“龙马邮票”

    1888年秋,为解决台湾铁路建设资金问题,中国最早的招商局在新加坡设立,仅短短2个多月时间,引进商股70多万两,现银30多万两。

    1889年,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份“外商投资”合同在台湾签署,委托英国商人开发基隆煤矿,用以解决台湾各项建设的用煤问题。

    1887年,中国最早的抚垦总局在台北设立,刘铭传自任抚垦大臣,组织人员在全台实行田地清丈工作,并进行有序登记造册颁发丈单,也是中国第一张田地丈单。

    马英九说,他是我的偶像

    台湾铭传大学中的刘铭传像

    连横所作《台湾通史》对刘铭传的评价是:“溯其功业,足与台湾不朽”。

    在今天的台湾,我们能看到许多以“铭传”命名的道路、学校以及刘铭传雕像,这些都是“足与台湾不朽”的注脚。

    刘铭传对台湾的贡献,当今的政治人物也推崇备至。上世纪90年代,刘铭传的后人刘学馥成为刘铭传家族访问台湾第一人,据刘学馥转述,马英九见到她说:“你的先祖刘铭传是我崇拜的偶像。”去年在台北市立图书馆举办的“刘铭传史迹展”中,也展出了马英九在台北市长任内发表的《刘铭传——台湾向前走的历史反思》文章。

    据了解,宋楚瑜曾对刘学馥说:“你的先祖是台湾第一任巡抚,对台湾近代化建设贡献很大,我们现在在他建设的基础上发展。”2006年,他出版新书,书名即是《宁为刘铭传》。

    去年在台北市立图书馆举办的“刘铭传史迹展”

    台湾退役将军曹文生曾表示,刘铭传是军人的楷模,他骁勇善战,抗敌保国,而且还能战后建设,又是一位诗人,难得一位“武臣中之名士”。

    130年后,两岸共续“铭传情”

    刘铭传像

    1891 年,台湾正在刘铭传的改革下迈向近代化,而刘铭传却因为保守官僚的掣肘、攻击与诬蔑,被迫告病辞官到老家。甲午战争战败,台湾被割让消息传回,刘铭传悲愤交加,吐血而亡。

    刘铭传崇高的民族精神和可贵的创新精神,作为两岸共同的精神财富,在130年后的今天,继续得到了发扬传承。


    我對曾經真心真意,誠懇為台灣島內人民做出積極貢獻的兩岸人民,致上最崇高敬意,因為有歷代賢人付出與建設台灣,才能讓台灣邁入高速現代化,擠身於已開發行列,擺脫化外之地、化外之民的惡名。。。

  • 绝艺

    绝艺 2015-10-09 18:08:39

    思想可能会比较进步吧~

  • 绝艺

    绝艺 2015-10-10 02:53:07

    9月24日,海峡两岸宾客共同为刘铭传故居揭牌。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9月24日的安徽省肥西 9月24日,海峡两岸宾客共同为刘铭传故居揭牌。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9月24日的安徽省肥西县铭传乡异常热闹。“海峡两岸(合肥)纪念刘铭传首任台湾巡抚130周年大会”在这里的刘铭传旧居举行,两岸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共同缅怀这位为捍卫民族尊严、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建设台湾做出杰出贡献的先贤。   创下多个“中国第一”的台湾“近代化之父”   刘铭传与台湾的故事,要从1884年说起。当时法国侵略军已打到基隆和淡水,刘铭传临危受命赶赴台湾,率领台湾军民浴血奋战,取得基隆、沪尾大捷,抗法保台功成,并于第二年台湾正式建省后,出任首任台湾巡抚。   在台期间,刘铭传竭尽心血、智慧建设和治理宝岛,奠定了台湾近代化的基础,也在台湾下了多个“中国第一”——   1887年7月,台湾铁路总局创办,开始建造中国第一条铁路,从基隆过台北到新竹。现在基隆市崇德路上的狮球岭隧道,是当时中国第一个铁路隧道,也被称为刘铭传隧道。   刘铭传在狮球岭隧道口上方亲笔题写“旷宇天开”四个大字   1888年,台北市设立邮政总局,全台各地建立43个分局,全部仿效西方先进的邮政通讯办法传递公文和信件,成为中国最早的现代邮政系统。中国第一所邮政学堂、最早的邮票——“龙马邮票”,也由此诞生。   最早的邮票——“龙马邮票”   1888年秋,为解决台湾铁路建设资金问题,中国最早的招商局在新加坡设立,仅短短2个多月时间,引进商股70多万两,现银30多万两。   1889年,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份“外商投资”合同在台湾签署,委托英国商人开发基隆煤矿,用以解决台湾各项建设的用煤问题。   1887年,中国最早的抚垦总局在台北设立,刘铭传自任抚垦大臣,组织人员在全台实行田地清丈工作,并进行有序登记造册颁发丈单,也是中国第一张田地丈单。   马英九说,他是我的偶像   台湾铭传大学中的刘铭传像   连横所作《台湾通史》对刘铭传的评价是:“溯其功业,足与台湾不朽”。   在今天的台湾,我们能看到许多以“铭传”命名的道路、学校以及刘铭传雕像,这些都是“足与台湾不朽”的注脚。   刘铭传对台湾的贡献,当今的政治人物也推崇备至。上世纪90年代,刘铭传的后人刘学馥成为刘铭传家族访问台湾第一人,据刘学馥转述,马英九见到她说:“你的先祖刘铭传是我崇拜的偶像。”去年在台北市立图书馆举办的“刘铭传史迹展”中,也展出了马英九在台北市长任内发表的《刘铭传——台湾向前走的历史反思》文章。   据了解,宋楚瑜曾对刘学馥说:“你的先祖是台湾第一任巡抚,对台湾近代化建设贡献很大,我们现在在他建设的基础上发展。”2006年,他出版新书,书名即是《宁为刘铭传》。   去年在台北市立图书馆举办的“刘铭传史迹展”   台湾退役将军曹文生曾表示,刘铭传是军人的楷模,他骁勇善战,抗敌保国,而且还能战后建设,又是一位诗人,难得一位“武臣中之名士”。   130年后,两岸共续“铭传情”   刘铭传像   1891 年,台湾正在刘铭传的改革下迈向近代化,而刘铭传却因为保守官僚的掣肘、攻击与诬蔑,被迫告病辞官到老家。甲午战争战败,台湾被割让消息传回,刘铭传悲愤交加,吐血而亡。   刘铭传崇高的民族精神和可贵的创新精神,作为两岸共同的精神财富,在130年后的今天,继续得到了发扬传承。 ---------------------------------------------------------------------------------------------------------------------- 我對曾經真心真意,誠懇為台灣島內人民做出積極貢獻的兩岸人民,致上最崇高敬意,因為有歷代賢人付出與建設台灣,才能讓台灣邁入高速現代化,擠身於已開發行列,擺脫化外之地、化外之民的惡名。。。 ... 中和

    一直到现在,台湾在文化和思想上仍然比大陆要先进一些。 谢谢你们,保留了这么多中华的文化瑰宝。 中华文化其实很脆弱,如果8.90年代没有你们把中华文化重新传授给当年那批来台湾学习的文化人,中华文化的种子就真的断了。

  • 中和

    中和 (復興中華文化兩岸永遠和平) 楼主 2015-10-10 09:02:05

    一直到现在,台湾在文化和思想上仍然比大陆要先进一些。 谢谢你们,保留了这么多中华的文化瑰宝 一直到现在,台湾在文化和思想上仍然比大陆要先进一些。 谢谢你们,保留了这么多中华的文化瑰宝。 中华文化其实很脆弱,如果8.90年代没有你们把中华文化重新传授给当年那批来台湾学习的文化人,中华文化的种子就真的断了。 ... 绝艺

    1885年劉銘傳任台灣省首任巡撫,開啟台灣省現代化之路,從此開始,再經由日本現代化建設50年,及兩蔣總統大力倡導復興中華文化,積極建設台灣,讓台灣省現代化及中華文化可謂突飛猛進,使台灣擠身於世界已開發先進之列,這些對台灣有貢獻的先賢,台灣人都不應該忘記、、、、

    肯定樓主中肯的說法,謝謝指教、、、

  • 中和

    中和 (復興中華文化兩岸永遠和平) 楼主 2016-04-05 15:52:22

    蒋介石为何决定战败后东撤台湾?

    本文摘自:《快乐老人报》2016年3月31日第16版,作者:佚名,原题:《张其昀将蒋介石引向台湾》

    张其昀(1900-1985年),浙江宁波鄞县人,1923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7年起,张其昀在国立中央大学地理学系任教,是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1935年,他当选为第一届中央研究院中央评议会聘任评议员。1949年初,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面临彻底垮台,国民党何去何从让蒋介石彻夜不眠。直到有一天,张其昀向他说了一句话:“上上良策是退守台湾!”蒋介石心头一震,马上请他进密室详谈。张其昀认为:以长江天险分割天下,不过是国民党一厢情愿的主张,势如破竹的共产党绝不会同意。退守西南、海南也只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唯有台湾才可成为国民党最后的庇护之所。

    在此之前,蒋介石一直举棋不定。他不甘心离开大陆。大部分幕僚也主张撤向大西北或大西南,依据是在抗战期间移师西南重庆为基地。他们还想利用西高东低的地理优势,负隅顽抗,也可以以此偷袭中原。这一点深得蒋介石赞同。

    但是张其昀不同寻常的“东撤论”深深打动了他。张其昀坚定地认为西撤川康不妥。

    详述东撤台湾的优势:台湾海峡海阔浪高,可以暂时阻止共产党军队的乘胜追击,其次,台湾有着大陆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越之处:

    一、台湾物产丰富,农产品基本可满足军民所需。 二、台湾交通便利,工业有日据时代留下的基础,若善于经营,经济可望起飞。 三、台岛有海峡与大陆相隔,易于防守。且台湾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美国不会弃之不顾,若 得美援,台湾防守将万无一失。 四、台湾居民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生活了半个世纪,回到祖国怀抱后对国民党政权有一种回归 感,正可利用来稳定社会秩序。 五、台湾岛长期与大陆相隔,中共组织与人员活动较少。未来即使社会稍有动荡,台湾四面 环海,极易镇压不稳定因素以稳定社会。

    张其昀的一番分析,让蒋介石不得不佩服,最后拍板决定前往台湾。迁台后,蒋介石决定改组国民党。张其昀在这个关键时刻担任“国民党改造委员会委员”,并被蒋介石委任为“国民党改造委员会”秘书长。在国民党立足台湾这个关键时刻,张其昀立下汗马功劳。而作为一代学人,张其昀随后任国民党“教育部”部长等职。他在台湾创办“中国新闻出版公司”,发起创办《学术季刊》等学术期刊及“中国历史学会”等组织,创办“中国文化大学”,被称为台湾的“文化之父”。


    蔣介石外患據四川,內患據台灣,結果是打贏了八年對日抗戰,並且撤退到台灣終老,青天白日旗至今依然在台灣飄揚,事實證明四川與台灣的戰略地位,是大陸任何省市所比不上的、、、

  • 月上枝头三更半

    月上枝头三更半 (贴纸神马的挺带感的嘛~) 2016-04-06 09:39:57

    当时最进步、也是最富庶的一省 肯定不信

  • 投机客

    投机客 (思考其原理,研究其本质) 2016-04-06 10:41:21

    当时最进步、也是最富庶的一省 肯定不信 当时最进步、也是最富庶的一省 肯定不信 月上枝头三更半

    据说49年的时候台湾人还不吃牛肉呢,本省籍的帮佣帮外省籍的权贵去买牛肉都手之的远远的拿回去,当年台湾太穷外省籍的歧视本省人发明了一个词叫台客就是乡巴佬的意思。现在反过来了有点逆向歧视外省人跟新住民了……

  • 对面同席五百生

    对面同席五百生 (自覚すべきだと言った言葉は嘘) 2016-04-06 15:16:36

    据说49年的时候台湾人还不吃牛肉呢,本省籍的帮佣帮外省籍的权贵去买牛肉都手之的远远的拿回去, 据说49年的时候台湾人还不吃牛肉呢,本省籍的帮佣帮外省籍的权贵去买牛肉都手之的远远的拿回去,当年台湾太穷外省籍的歧视本省人发明了一个词叫台客就是乡巴佬的意思。现在反过来了有点逆向歧视外省人跟新住民了…… ... 投机客

    汉人传统上是不太吃牛肉的因为是耕地的工具。。历代王朝滥杀耕牛甚至是有刑罚的。。 北方可能有游牧或者回民的影响。。

  • 月上枝头三更半

    月上枝头三更半 (贴纸神马的挺带感的嘛~) 2016-04-06 20:53:52

    据说49年的时候台湾人还不吃牛肉呢,本省籍的帮佣帮外省籍的权贵去买牛肉都手之的远远的拿回去, 据说49年的时候台湾人还不吃牛肉呢,本省籍的帮佣帮外省籍的权贵去买牛肉都手之的远远的拿回去,当年台湾太穷外省籍的歧视本省人发明了一个词叫台客就是乡巴佬的意思。现在反过来了有点逆向歧视外省人跟新住民了…… ... 投机客

    现在台客一词也没什么歧视外省人的意思吧。台客台妹,更多是指年轻人很潮很有个性吧

  • eva的幸存者

    eva的幸存者 (成为第三次冲击日的猥琐幸存者吧) 2016-04-06 22:39:21

    当时最进步、也是最富庶的一省 肯定不信 当时最进步、也是最富庶的一省 肯定不信 月上枝头三更半

    看你对进步的定义了.

    如果觉得造飞机叫进步,日本比台湾进步.

    如果你觉得能让老百姓吃饱穿暖.台湾肯定比日本进步.

    你看看日本人自己拍的动画片<起风了>,体味下积贫积弱的日本是如何崛起大.

  • 中和

    中和 (復興中華文化兩岸永遠和平) 楼主 2016-04-13 09:39:22

    1935 年的台北,開始出現職業婦女,最夯(熱門)的職業是…

    1920-1930 年代,台灣的女孩和她們的媽媽和阿嬤相比,上學的機會提高了。同時,工業化的生產方式提供了許多人力密集的工作,使得女性進入工廠就職的情形越來越普遍,台北的煙草工廠跟茶葉工廠的生產線上,幾乎都是女性的天下。而台北這樣的大都市中,隨著新式設施與服務的出現,許多需要專業技術的工作類型,也開始看見女性的身影。雖然女性踏入婚姻後繼續工作的比例並不高,但有些如車掌和接線生一類的工作,從此成了男性無從競爭的女性專利。

    ◾車掌小姐

    在新興的交通產業中,女性也不曾缺席,雖然在台北與新竹等大都會中,1930 年代就已經有女公車司機的出現,但這畢竟只是會上報紙新聞的特例,而車掌小姐才是女性在通運界的代表形象。比起只需專心開車的司機先生,兩人一組、穿著西式制服的車掌小姐才是公車上真正的「總管」,賣票、收錢、報站不說,指揮倒車或是照顧老幼乘客的需求,全是她們負責的事項。

    這些能俐落地在公車行進間迎風搭站門邊的車掌,以十七到二十歲的小姐最多,她們大多從公學校畢業後就開始工作了。如果排到了兩點半開始的下午班,那就得晚上十一點半才能收班回家。到了月底,辛勤工作的年輕車掌,大約能帶 25 圓的薪水回去貼補家用。

    ◾百貨小姐

    1932 年菊元百貨的開幕,為女性就業增加了「百貨店員」這項新選擇。雖然百貨店員 12 至 50 圓的月薪範圍僅比工廠女工略佳,但經過篩選的體態容貌配上時髦俏麗的制服,讓百貨小姐成為人們眼中光鮮亮麗的體面工作。

    對 1935 年台北的民眾來說,上七層樓高的菊元百貨坐電梯、逛街、讓電影明星般的店員為你服務、介紹商品,別說在台灣,在當時世界上其他國家都還稱得上是走在時代尖端的都市經驗呢!

    ◾接線生

    在自動轉接的電話系統於 1937 年來到台北前,人們拿起電話的第一個說話對象可不是你想聯絡的人,而是電話局裡被稱為「交換姬」的接線小姐。客戶得等她們親切地詢問想撥打的號碼,再將線路接上正確的插孔,對方的電話才會響起。

    如果妳在 1935 年,是個十三歲以上的女孩,又接受過基本程度的教育,或許可以考慮應徵這個工作。不過除了得通過簡單的作文、算術測驗外,妳的聲音是否甜美,口條清不清楚也會影響妳能不能入選。

    在電話局悶熱的機房中,接線生排排坐下,眼前是燈號閃爍的插孔,身後除了散熱的風扇外,還站著督導的主管。隨時要求即時反應的工作壓力頗大,但公學校畢業就能拿到 52 錢的日薪,表現良好還有獎金可領,仍讓接線生不失為年輕女性就業的好選擇。

    ◾護士、助產士

    公共衛生的改善與醫事工作的建立是日本在殖民台灣之初便積極發展的項目,也因此護士和助產士在 20 世紀初期,就已是必須接受訓練講習與證照認可的專業了。

    早期在民間協助產婦接生的女性被稱為「產婆」或「先生媽」,她們雖與婦女和新生兒健康息息相關,卻只是被鄰里間認為有助產經驗的婦人,當生產過程不如預期時,迷信與偏方往往是產婦唯一的倚靠。這種情況在日本政府將這項工作立法規範為「助產士」後有了改善。

    從 1907 年開始,十六歲以上受過基本教育的台灣女孩都能參加講習訓練,在學習一定程度的西方醫療知識並通過考試後,就能成為合格開業的助產士,執行產檢和接生的工作。護士的情形也十分類似,在 1910 年代受到法令與訓練的規範後,曾受過公學校教育的台灣女孩,也能進入「看護婦學校」或參加官方或醫院成立的「看護婦講習所」,學習西式的醫事看護技能,投入職場。

    雖然護士與助產士都是社會上少數擁有醫學知識的女性,但由於當時對護士的工作定位是以服從醫生並協助醫院雜務為主,在民眾眼中,總覺得獨自前往民家出診的助產士,比起護士地位彷彿更高一點兒。

    到了 1935 年,全台灣已有二百三十五所公私立醫院,有照的開業助產士也有一千六百餘名。打從台灣有西式醫院開始,護士就是必須輪日夜三班的辛苦行業。助產士雖然沒有固定的工作時間,但得隨傳隨到,不分日夜地到產家接生。其實,日治時期的護士收入並不理想,月薪不到 20 圓的不在少數,論次收費的助產士一次接生能收 1-2 圓,如果願意離開都市,到鄉間擔任公設助產士,一個月則有 20-25 圓左右的薪水,比起自行開業更有保障一些。

    ◎ 穿著西式制服的是護士小姐,而台籍的助產士大多穿著漢服工作。

    – 摘錄自《台北一九三五年》

  • [已注销]

    [已注销] 2016-04-14 15:07:54

    [内容不可见]

  • 中和

    中和 (復興中華文化兩岸永遠和平) 楼主 2018-04-24 09:46:25

    up

  • 中和

    中和 (復興中華文化兩岸永遠和平) 楼主 2018-05-07 20:26:47

    up

  • BD

    BD 2018-05-07 22:08:52

    好啦 既然喜歡up了 給樓主捧場一下 主題就是 在日本統治之前,台灣在全中國之中是最富庶的一省,當然也比日本富裕。 =========== 樓主聽過台灣賣卻論嗎? 就是日本接收台灣後.各種傳染病盛行.日軍兵力折損嚴重 歲入遠低於歲出,因此對當時的日本在經濟上是極大的負擔 呵呵 日本人覺得很不划算 想要賤賣給法國

  • 阿達

    阿達 2018-05-07 22:12:30

    1895年的台灣,如果是整個中國最富裕的一省 那整個中國實在太悲哀了

    畢竟那個時候的台灣是哪個樣子,應該不能想像

  • BD

    BD 2018-05-07 22:34:22

    補充一下 關於日軍兵力折損嚴重 日軍佔領台灣初期.遭抗日分子頑強抵抗 160人戰死.傷500人 但死於不明傳染病.4600人之多 比戰死人數多了30倍 其實 台灣病媒蚊.才是抗日第一功臣

  • BD

    BD 2018-05-08 17:01:51

    不浮誇.不吹牛 做個驕傲的客家人 與樓主共勉之

  • 阿達

    阿達 2018-05-08 18:08:22

    不浮誇.不吹牛 做個驕傲的客家人 與樓主共勉之 不浮誇.不吹牛 做個驕傲的客家人 與樓主共勉之 BD

    近年來網路上陸續出現一些日據時代的新歷史,請注意是新歷史 也就是說在以往它不存在歷史之中 乃是為了某些目的而創造出來的新歷史,其實也不難辨別真假 稍有腦袋思考一下,稍微有點邏輯概念,很簡單就能看出那個不可能存在的新歷史

    可是如果是某些政治偏好就會蒙了眼睛的朋友,很有可能就掉進去這個坑 進而廣為宣傳以假亂真

  • 月夜野

    月夜野 2018-05-15 11:24:02

    up up 中和

    哈哈~

  • BD

    BD 2018-05-16 12:50:33

    「渡台悲歌」是百年前,客家人來到台灣,因為披荊斬棘、篳路藍縷地開發新生活的土地,在辛苦之餘特別有感而發,寫下「渡台悲歌」的感慨

  • BD

    BD 2018-05-16 12:51:07

    渡台悲歌 勸君切莫過台灣,台灣恰似鬼門關,千個人去無人轉,知生知死都是難。 就是窖場也敢去,台灣所在滅人山,台灣本係福建省,一半漳州一半泉。 一半廣東人居住,一半生番併熟番,生番住在山林內,專殺人頭帶入山。

  • BD

    BD 2018-05-16 12:52:04

    一碗飯無百粒米,一共蕃薯大大圈,三餐蕃薯九隔一,飯碗猶如石窖山。 台灣蕃薯食一月,多過唐山食一年,頭餐食了不肯捨,又想留來第二餐。 火油炒菜喊享福,想食鹹魚等過年,總有臭餿脯鹹菜,每日三餐兩大盤。

  • BD

    BD 2018-05-16 12:54:34

    台灣之人好辛苦,唐山牛隻好清閑。 切呀切時天呀天,不該信人過台灣,一時聽信客頭話,走到東都鬼打顛。

  • BD

    BD 2018-05-16 12:55:17

    台灣不是人居住,可比番鴨大海邊。 馬牛禽獸無禮儀,看起心頭怒沖天,不敬斯文無貴賤,阿旦和尚稱先生。 農商轎夫併乞食,相逢俱問頭家言,讀書兒童轎夫樣,比我原鄉差了天。 並無一點斯文氣,赤腳蓬頭拜聖賢,

  • BD

    BD 2018-05-16 12:56:10

    ,迎婚嫁娶去恭賀,未見一人有鞋穿。 赤腳短衫連水褲,洗身手帕半腰纏,席筵無讓賓和客,搶食猶如餓鬼般。

  • BD

    BD 2018-05-16 13:00:14

    歸家說及台灣好,就係花娘婊子言,叮嚀叔侄併親戚,切莫信人過台灣。 每有子弟愛來者,打死連棍丟外邊,一紙書音句句實,併無一句是虛言。

  • BD

    BD 2018-05-16 13:02:30

    很長 所以我節錄 呵呵 當時的台灣大概就這情況

  • BD

    BD 2018-05-16 13:19:33

    歸家說及台灣好,就係花娘婊子言, =============== 這位客家前輩 若說當時台灣好 就係花娘婊子言

    罵得好兇啊

  • BD

    BD 2018-05-16 13:23:16

    台灣不是人居住,可比番鴨大海邊。 ==== 應該是可比番鴨住海邊。

  • BD

    BD 2018-05-16 13:24:44

    一時聽信客頭話,走到東都鬼打顛 =========== 客頭...是指渡台仲介

  • 飞翔的土豆

    飞翔的土豆 2018-05-16 16:58:24

    「渡台悲歌」是百年前,客家人來到台灣,因為披荊斬棘、篳路藍縷地開發新生活的土地,在辛苦之餘 「渡台悲歌」是百年前,客家人來到台灣,因為披荊斬棘、篳路藍縷地開發新生活的土地,在辛苦之餘特別有感而發,寫下「渡台悲歌」的感慨 ... BD

    其实1840-1895年内中国对列强的赔款都比较少,主要的不平等条约是出让租界、开放港口、割让领土, 譬如《南京条约》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清政府需赔款2100万银元,2100元银元到底是什么概念?清朝的银元采用七钱二分为单位,即为每枚银元的重量为七钱二分,2100万银元约为1512万两白银。《中俄伊犁条约》规定清政府向沙俄赔款共银卢布九百万圆,这个卢布的单位换算我没查到,但出于左宗棠的阐述“中俄和议,伊犁全还,界务无损。领事只设嘉峪关、吐鲁番两处,此外均作罢论,则商务亦尚相安。吉林俄船撤还,松花江不许俄船来往“来看,900万卢布应当不是太大。

    而《马关条约》清政府赔款2亿两白银,台湾人民应当没有被压榨到,《辛丑条约》清政府赔款9.8亿两白银,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赔款,台湾人民不用被压榨。

  • BD

    BD 2018-05-16 19:30:06

    其实1840-1895年内中国对列强的赔款都比较少,主要的不平等条约是出让租界、开放港口、割让领土 其实1840-1895年内中国对列强的赔款都比较少,主要的不平等条约是出让租界、开放港口、割让领土, 譬如《南京条约》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清政府需赔款2100万银元,2100元银元到底是什么概念?清朝的银元采用七钱二分为单位,即为每枚银元的重量为七钱二分,2100万银元约为1512万两白银。《中俄伊犁条约》规定清政府向沙俄赔款共银卢布九百万圆,这个卢布的单位换算我没查到,但出于左宗棠的阐述“中俄和议,伊犁全还,界务无损。领事只设嘉峪关、吐鲁番两处,此外均作罢论,则商务亦尚相安。吉林俄船撤还,松花江不许俄船来往“来看,900万卢布应当不是太大。 而《马关条约》清政府赔款2亿两白银,台湾人民应当没有被压榨到,《辛丑条约》清政府赔款9.8亿两白银,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赔款,台湾人民不用被压榨。 ... 飞翔的土豆

    事情沒那麼複雜啊

    就是1895年之前 一個客家人來台打工 看見台灣的情況 勸告親朋好友.打死都別來台灣

  • BD

    BD 2018-05-16 19:33:05

    台灣之人好辛苦,唐山牛隻好清閑 ======= "唐山"指大陸的老家

    大陸的老家的牛.都比台灣人過的清閒

  • BD

    BD 2018-05-25 21:42:16

    幫你頂 你也刪了

    很難相處耶

  • 中和

    中和 (復興中華文化兩岸永遠和平) 楼主 2018-07-14 06:26:16

    自從我把舊帖大量up後,各位網友相繼發言,本組就活絡起來了、、、、

  • 中和

    中和 (復興中華文化兩岸永遠和平) 楼主 2019-05-18 09:30:17

    自從我把舊帖大量up後,各位網友相繼發言,本組就活絡起來了、、、、 自從我把舊帖大量up後,各位網友相繼發言,本組就活絡起來了、、、、 中和

    再贊助一次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4794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