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仁》4.21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来自:来这学
《里仁》4.21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正平: 《里仁》4.21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海明: 父就是类似基督徒的上帝 海明: 父母的年龄,年岁,年纪,不可以不知道,孔子看到很多人不注意父母的年龄增长 正平: 孔安国“见其寿考则喜,见其衰老则忧。” 嘉: 一则以喜? 正平: 这节,连各家注都没话可说。 嘉: 一则以惧? 海明: 增寿而喜 年老而忧,一体两面 正平: 就孔安国所说,“见其寿考则喜,见其衰老则忧。” 朱熹《论语集注》:“知,犹记忆也。常知父母之年,则既喜其寿,又惧其衰,而于爱日之诚,自有不能已者。” 海明: 如何既喜又忧?同时进行? 茂新: 《補注》云:人子于父母之年,無時不當知,無日可以忽也。 海明: 还是一会儿喜,一会儿忧? 无时无日,就是每时每刻,既喜又忧? 大维: 还是两个方面? 茂新: 首先,父母之年,人子雖知,卻常常忘記。 伟东: 喜忧参半... 海明: 喜忧参半...怎么个参法?同时? 茂新: 嫌棄父母嘮叨、健忘、不夠新潮,做事、走路不夠快,是不是忘了父母之年? 伟东: 母亲大人马上75岁生日了,现在的心情,就是喜忧参半 大维: 知,猶識zhi4也。常記在心之義。喜者,喜其壽。 海明: 父母高寿值得喜 大维: 懼者,懼其來日之無多。 大维: 喜懼一時並集,不分先後。 大维: 就是这个“参”法 茂新: 常記在心上, 红伟: 这句貌似与前面几句首尾呼应,有喜有惧,才能无违,才能唯其疾之忧,才能不远游,才能几谏,才能色不难,才能敬! 大维: 有点“悲欣交集”的意思 大维: 或說:父母之年,子女無時不當知。或父母年尚彊,然彊健之時不可多得。或喜其壽考,而衰危已將至。此說亦有理。但讀書不當一意向深處求,不如上一說,得孝子愛日之大常。 海明: 但也惧,对死亡的恐惧,如父母一样面临死亡而惧,为自己不能代替他们赴死而惧 大维: 钱穆先生还是认同第一种解释更多 正平: 刘开的《论语补注》提出了一个话题,他说父母年老,既喜且惧则可以理解。如果父母在强盛之年,身强体健,这不是没地方施展忧惧了吗?他认为老夫子意思没说明白。 大维: 可以参见钱穆的第二解释 大维: “不可多得” 正平: 好的,钱穆的书我还没有,回头找一下。 大维: 朱熹和钱穆都提到“爱日”,这是个固定说法了 海明: 儒家的死亡意识,不是个体的死亡,没有孤独的个人 正平: 我也看到了,钱穆回答了刘开的问题。 大维: 爱日,珍惜时日也。 海明: 意识到死亡是自己与父母同在的,恨不得代父母去死 大维: 所以即使父母身体还强健,不改喜忧参半之心 茂新: 喜是感恩,懼是珍惜。 大维: 此章描寫孝子心情,甚當玩味。大维:其憂樂之情深,故喜懼之心篤。 大维: 是真情流露的孝子情怀 海明: 所以儒家是父教,父母如基督徒的上帝 伟东: 父母体健时,是喜有其爱,而敬畏其威 海明: 这几章讲孝,要连起来理解 大维: 和红伟学长的想法类似,钱穆先生也说: 以上四章皆言孝。孝心即仁心。不孝何能仁? 海明: 孝为仁本 大维: 當知能對別人有同情,能關切,此乃人類心情之最可寶貴者。 海明: 我的书里有专门的论述 大维: 孔子特就孝道指點人心之仁。 大维: 人當推廣孝心以達於仁,若以自私之心對父母,處家庭,初視若亦無違孝道,然心不仁,亦將不孝。 大维: 此心是一,即仁便是孝,即孝便是仁,非謂仁孝可有先後之分別。 大维: 仁孝一体,恳切之论 海明: 孝为仁本如何能够成为一种哲学的论说 崔茂新 喜是感恩,故努力進徳修業;懼是珍惜,故不做讓父母操心勞神損傷身心之事。 大维: 仁爱心如果不是以孝敬心作为基础,就是不自然,不合理的 伟东: 孔子特就孝道指點人心之仁。 海明: 是啊,所以孝为仁之本 大维: 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爱,却说自己爱众人,谁能信服呢? 海明: 宋儒关于孝与仁的关系有大量讨论 大维: 西哲抨击中国的孝道,实在是不懂圣人之心啊 向帅: 能否更进一步 海明: 当代很多学者把孝仅仅当做孝行,不全面 大维: 还是心相上的 海明: 主要是孝心和孝情,但绝大多数学者不能理解到位 向帅: 这个是根本 大维: 佛教传中国,也吸收孝道,中国的大德都赞扬孝道 海明: 也很少有学者如我们这样讨论孝为仁本,大部分都是孤立论孝或仁 向帅: 现实有很多无奈,孝心不孝行化,就难以考量 伟东: 仁心用于事亲为孝,仁心用于事兄为悌...[抱拳][抱拳][抱拳] 大维: 因为众生轮回,无始无终,都互有父母之缘,所以爱众生如父母,也是从孝情外推,促使生慈悲心 海明: 所以儒家如果可以有教,就是父教 大维: 世人都曲解父教为愚孝,实在是需要廓清的 海明: 父母之教,非政治之教,当代很多儒家学者对于政治过分热衷,不谈心性 大维: 舜的故事要多讲,看儒家怎么对待不仁之父,最能说清孝道本质 向帅: 现在谈到父母养老,仍是以子女为中心,老了就依附于子女,遇到问题老人尊严不保 海明: 但心性为父教之本,昨天晚上我在中央党校讲了这一点 大维: 向帅兄所言确实,因为都在事相上用力,心相却不到 海明: 父教是父母临在之教,是时时刻刻如临父母之教 向帅: 那就是个人的事了 伟东: 有心无行,恐非为孝,故孝为行 大维: 但是心不到,所行必失其正 海明: 孝心为孝行之本 大维: 希望是心里接受,而不是光嘴上说说 海明: 无孝心无孝情,如何出孝行? 大维: 心到行到,才是孝道 大维: 中国文化不守住孝道,就会崩溃 海明: 孝道可谓父母崇拜 伟东: 悌心为悌行之本,忠心为忠行之本,是这样吗? 猛: 同意,我一直认可百善孝为先 海明: 心为行本,没有问题 大维: 许多人辛苦一生,把孩子送到外国念中学,接回来一个外国人,叫老爸老妈的名字,以平辈相待 伟东: 那这样有百心千心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