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东镇:洪深为什么是国民党的敌人
良友大漠(复兴海派“良友”)
洪深家族和青岛的瓜葛,至今依然有许多悬念。在这些迷离的事件中间,始终环绕着一个主题词,这就是:国民党。国民党和国民政府是洪深家族的仇人,也是他们的梦魇。而青岛,不是这个故事的开始,也不是结束。 与一同供职于国立山东大学的很多同事们不同,洪深家族与青岛的联系要更早些,并且,这种联系从一开始就充满了诡秘。1913年3月,洪深的父亲洪述祖作为袁世凯时代的国务院内务部秘书,因直接参与刺杀国民党理事长宋教仁事件,逃亡到青岛,在这个德国保护地度过了一段“不断担心被驱逐”的恐惧日子。刺杀事件,使洪述祖成为了国民党的天敌,也使年轻的国民党人深切体会到了相同的暴力报复的疼痛。 根据德国传教士卫礼贤的记录,洪父在青岛躲避的生活,简直就是一幅“被愤怒折磨着”的活画面,他“干燥的舌头不断舔着干裂的嘴唇,徒劳无益地想使它们湿润些”。尽管在经济上获得了袁世凯的帮助,并购置了包括南九水观川台和警察公署西南原德国警察局长魏尔策尔住宅在内的一些房产,但洪父实质上在青岛的时间并不长。1917年,隐居上海租界的他终于让宋教仁的儿子探得消息,最终被北洋政府以“主使杀人罪”判处死刑,用电椅绞死。 据说,洪父在青岛时,当时正就读清华的洪深曾在寒暑假到过这里。但是,关于洪深和父亲洪述祖的联系,外界则一直少有涉及。1934年,当洪深重来青岛,接替梁实秋出任国立山东大学外文系主任时,洪述祖的青岛故事,似乎早就被人遗忘了。此时,洪家20年前的旧居已无,洪深便租住了距离学校不远的福山路1号。 在和国民党的关系上,洪深一度是矛盾着的,他似乎想远离政治,但却始终在政治的旋涡中。1925年,他曾意外地加入了国民党,直到1930年才不得不收紧脚步,以求安宁。当年10月7日,他在报上刊登“闭门养病”启事,宣布退却。 在到达青岛前的1933年,洪深情绪是低沉的:妻子去世,他续娶了常青真;在电影公司,他在新旧两派斗争中处境为难;更重要的是,他和国民党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1934年夏,有些消沉的洪深决心退一步,离开上海这个是非之地,就任山东大学外文系主任,举家迁往青岛。 人们一般相信,就是在福山路1号这个有着长石阶的三层别墅里,洪深创作了电影剧本《劫后桃花》。作为“洪门”弟子的舒謓认为,《劫后桃花》的故事,和洪深家庭与青岛这个曾经的殖民城市有着一些隐晦的联系。而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被舒謓称为“影子”的东西,对洪深影响深远。如就一部作品与青岛的关联密度考察,《劫》剧无疑超过了同时期的其他客居作家的一些创作。或者,我们可以看作它是洪深对父仇的一种曲折发泄。在地理上,福山路1号这座可以望见海面和天光云影的别墅,无疑可以扩大剧作家关于父亲和自己童年经历的想象空间。同时,这个临时的租住地,也时刻刺激着洪深对失去的家庭财产的记忆。 在友人田汉看来,“疾风暴雨识劲草”的“戏剧战线之中坚”洪深到青岛,是不得已的选择。1934年5月4日,田汉在《赠洪深》一诗中说:人生四十不算老,阅历既深精力饱。秋风黄浦动征衣,洪深先生赴青岛。舒謓证实,洪深离开上海到青岛,依然是因为他和国民党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洪深任职国立山大外文系主任后,曾和到青岛的舒謓谈及过这个话题,但遗憾的是,舒謓在1985年发表于《新文学史料》的回忆中,并没有详细叙述。1999年9月16日的下午,作家舒謓逝世,他和洪深当年在青岛的谈话,随着他的离去,被永远地带进了坟墓。 曾获公费留学美国俄亥俄大学的洪深在青岛的教育作为,史述不多。他教授的课程,包括有大学戏剧和小说选读。期间,他撰写了一系列理论着作,从1934年起即有《电影戏剧表演术》、《戏剧表演术图解》、《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现代戏剧导论》等着述出版。在相对平静的青岛,这个外文系主任,被记忆的多是关于文学的事件,其中,参与创办一个同人文学副刊即是一例。到青岛的第二年,洪深和12同人发起创办了假《青岛民报》出版的《避暑录话》,并写了发刊词。关于这12位同人,洪深相信“他们的在青岛,或者是为了长期的职业,或者是为了短时的任务,都是为了正事而来的,没有一个人是真正的有闲者,没有一个人是特为来青岛避暑的。” 洪深认为,《避暑录话》的同人,“作风不同,情调不同,见解不同,立场不同;其说话的方式,更是不同”。但“他们在一点上是相同的:他们都是爱好文艺的人;他们都能看得清,文艺是和政治、法律、宗教等,同样是人类自己创造了以增进人类幸福的工具。他们不能‘甘自菲薄’;他们要和政治家的发施威权一样,发施所谓文艺者的威权”。 对刊名,洪深解题说:“避暑者,避国民党老爷之炎威也”。“否则他们有沸腾着的血,焦煎着的心,说出的‘话’必然太热,将要使得别人和自己,都感到不快,而不可以‘录’了!”1935年2月,田汉在上海被捕入狱,洪深闻讯后曾从青岛赶到上海,参与营救。此举令田汉甚为感动。回到青岛后,在第三和第四期的《避暑录话》上,洪深署名发表了《友人狱中词》和《友人狱中诗》,刊登了田汉在狱中的诗作。 《避暑录话》从1935年7月14日创刊,至9月15日停刊,每周一期,一共出了10期。在短短两个月内,刊登了洪深的诗文9篇。在《避暑录话》的自始至终,洪深对国民党的仇恨,几乎不加掩饰。 洪深暂居地旁边的福山路3号,沈从文曾小住。沈当时是国立青岛大学中文系讲师,住的是集体宿舍。但1934年洪深来青岛时的前一年,沈从文已应辞去了校长之职的杨振声的邀请,去了北平。这样,在两位福山路的邻居,其实不曾在这里谋过面。 青岛沦陷前夕,洪深去了上海,从此完成了洪深家族和这个城市的宿命式联系。1955年8月29日,作为国民党的始终的敌人,已获得了很高地位和声誉的洪深因肺癌在北京逝世,终年61岁。这时,他在青岛的邻居沈从文,则正战战兢兢地在北京面临考验。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周璇大儿子的生父之谜 (豆友199052088)
- 金宝山:“动画大师”万籁鸣 (良友大漠)
- 可怜的黄宗英 (良友大漠)
- 阿依仙木演完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古兰丹姆”后的生活 (小楼。)
- 李永军:探寻电通公司的原址 (良友大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