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主题:《一生的学习》(罗实整理)
来自:上善若水,从心开始
最近和克里希那穆提比较有缘,总是在不同的场合接触到这位印度哲人的思想,让我获得了很多很多新的认识。一直以来,我对印度人是有一些偏见的,总觉得他们似乎和某种神秘的、唯心主义的、不思进取的落后思想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我看来正是因为受到这些思想的毒害,才导致了他们普遍的贫穷落后中的那种怡然自得。在接触到克氏之后,我其实也没有完全扭转这种愚蠢的偏见。这么一个活生生的印度人,一个很聪明、很丰满、很富有智慧的印度智者,让我开始认识到自己抽象的、漫画式的印度形象是很有问题的。 如果要综合最近一段时间来的阅读体验,以及读书会同学的分享,我甚至可以得出了一个略显偏激的结论——在对生活以及生命体验的层面,世界上的各个民族,无论是欧洲人、非洲人、大洋洲人还是南极洲人,都没有谁真正意义上取得过绝对的优势,根本就没有谁真正掌握过所谓的真理——即使从表面上看,有些地方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而有些地方却还刀耕火种食不果腹。 无论是在上周读书会上讨论的《心灵密境之旅》中的印第安巫师——唐望,还是这里我要跟大家交流的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或是我们最最熟悉的华夏文化界明星泰斗——孔子老子,抑或是也许现在世界上拥有最多信徒的——耶稣基督。他们到底谁手中掌握着所谓的真理呢?他们似乎可以说是用一种截然不同的面孔出现在世人面前,但似乎每一个人都有着巨大的说服力,有着一大批信徒在传承着对这些信念的坚持与虔诚。也许他们都太高大庞杂了,对大部分视距有限的普通人来说,盲人摸象的情况在所难免,所以我也不打算站在一个比他们都高的地方,一览众山小,将他们悉数收编。但我希望能够和大家交流一小部分自己已经看到的东西。 在正式开始介绍克氏《一生的学习》之前,我还要着重强调一点,由于对这本书的阅读我也是断断续续,并没有投入太多的时间进行分析阅读,再加上克氏本身远胜于我的境界。所以不太能够保证我这里讲到的是原汁原味的“Made in Krishnamurti”。但在与此同时,克氏的的思想中有一点需要首先强调——他认为真理是无限的,纯属个人了悟,生活在别人的思想和理论中其实是比较愚蠢的。所以我给大家介绍的,也许可以算是罗氏与克氏合著版的《一生的学习》,我会在不经意间借他之口表达一些自己的想法,请大家注意持批判的态度加以区别对待,否则因受骗上当导致经济上或精神上的损失,鄙人概不负责! 谈到学习,其实可以引伸出很多相关的问题的不同的侧面—— 什么样的学习需要贯穿人的一生? 站在学习对立面的教育者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教育才能算正确? 承担教育重任的学校、老师、父母应该怎么做才算是正确? 在教育所传递的内容中,智慧、知识、技能各处在什么样的位置? ……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上面这张图中可以看到比较主要的内容了。《一生》中所批判的教育其实就是我们所经历,并且深受影响的教育。当下这种教育的主要特征在于对技术与知识的强调,对能力和效率的追求。在现代社会,效率的价值无法否认,但在作者看来,所有这些外在的成就都无法带来内心的充实、创造力的富有、人格的成熟与自由以及相互的尊重与体谅。 要获得那一系列的,可以称之为内在价值的东西,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行动。需要首先认识我们当下的不足,了解到一种更加“正确”的状态是什么样的。要达到那种“正确”的而不是“扭曲”的状态,首先需要建立的是一种对自己思想、情感、欲望的一种直觉,在对这些东西的观察与体验中去感受的“真”的存在。在寻找真理,构建更有价值更有乐趣的生活的过程中,所有的人都无法代替你自己的努力!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除了个人主动的体验和了悟之外,作为外在力量的学校、教师、家长所起到的作用,不应该是现在这样,希望强行地进行灌输、教化与约束,提供现成的纪律、道德与所谓的真理。而应该以爱作为出发点,以尊重个体的自由与兴趣,用一种爱的方式去消除被教育者内心的恐惧,从而使其能够处在一种更加敏锐的感知状态,和更加具有创造力和开拓性的状态。当一个人敏锐的观察力获得了开启,当一个人没有被一些外在教化所导致的内在障碍所阻隔时,个人的智慧才能够得到发展——这也是为什么克氏说,解除恐惧是智慧的开端! 为了帮助大家对书中的一些基本观点有一些了解,我把徐略军在豆瓣上分享的书摘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4817219/又稍微筛选了一下,供大家参考: 一生的学习 目录: 第一章 教育与生活的意义 第二章 正确的教育 第三章 智力、权威与智慧 第四章 今日世界的危机 第五章 我们需要怎样的学校 第六章 父母与教师 第七章 性与婚姻 第八章 艺术、美与创造 无知的人并不是没有学问的人,而是不明了自己的人。当一个有学问的人信赖书本、知识和权威,借着它们以获取了解,那么他便是愚蠢的。了解是由自我认识而来,而自我认识,乃是一个人明白他自己的整个心理过程。因此,教育的真正意义是自我了解,因为整个生活是汇聚于我们每个人的身心。 目前我们所谓的教育,只是由书本聚集见闻、知识,这是任何必懂得阅读的人都办得到的。这种教育提供了一条巧妙的逃避自我之途,如同其他所有的逃避方式一样,它无可避免地制造出有增无减的苦难。冲突和混乱,是由于我们和他人、事物、概念之间差错的关系而产生,除非我们了解此项关系而改变了它,否则,仅仅知识的学习和堆砌,各种技能的获取,都只会将我们导向更深的混乱和毁灭。 -------------------------------------------------------------------------------- 让我们不要依据原则和理想来思考,让我们关怀事物的真面目.遵循一种或是对意见与学说的专横态度都无法产生一个完整的人。理论是一种方便的逃避方式。 正确的教育,在于了解真实的儿童。惟有当一个人不爱孩子的时候,才会把某种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理想的追求,排斥了爱;而缺乏了爱,任何有关人的问题,都是无法获得解决。 -------------------------------------------------------------------------------- 你们到底是在学知识,还是在培养洞察力?学知识就需要权威。你们是不是在跟我学知识,然后从知识中行动?我学数学、技术、工程等等,然后变成一名工程师。我也可以去田里操作和学习种田。这两者都是从累积的知识中行动,因此知识就变成了权威。权威很可能是医生、科学家、建筑师或那个声称自己已悟道的上师。现在有一个人出现了,他说:“喂!依赖知识的行动就是一种局限,这样你永远无法得到真正的解脱,你不可能在有知识障碍的情况下提升自己。”让我们以不同的方式来观照自己,让我们以洞察力来观照自己,而不要通过知识来看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就没有权威的存在。 -------------------------------------------------------------------------------- 经验不能使人自由,透过经验而学习,只是根据个人原有的局限所造出来的新模子而已,这是永远得不到自由的。 -------------------------------------------------------------------------------- 理想并非是实际之物,它只是一种你认为“应该”的情形,它存在于未来之中。而我现在想说:把理想忘掉!觉察你的本来面目,不要追求你认为“应该”的样子,而要了解“真实”的自己。在了解自我中,会开始自然的蜕变。反之,如果你想把自己改变成理想的形象,这其中是没有任何变化可言的,只不过是包装改变而已。它只是在追求一种自我投射,延迟对“真我”的了解。 -------------------------------------------------------------------------------- 一旦你依赖某人或某个观念来激励自己,你必定会产生恐惧,因此这根本不是真的激励。万事都能激励人!叶片的落下、鸟儿的死亡,人们的行为举止。如果你注意这一切,你就一直在学习。保持永不停息的探索的心灵,从观察、挣扎、快乐与眼泪中学习。 -------------------------------------------------------------------------------- 我们空虚、无聊、悲哀,在心理上我们都是乞丐,不断追求别人或别的事物来弥补自身不足,来给我们希望,来支持我们,这就是我们把一件极普通的事都弄得十分丑陋的原因。 -------------------------------------------------------------------------------- “正确的教育,意指唤醒智慧,培育一种完整的生活,惟有这种教育才能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和一个和平的世界。” “正确的教育来自我们自身的改造。...我们必须学习怜悯、同情、知足、,需求那至高无上的真。”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公益希塔疗愈 (一念即达)
- 爱之光内在灵性高我肯定正念冥想 (爱)
- 免费义诊:与指导灵沟通 (Sherry)
- 调频帮助显化 (安娜(调频))
- 21天自我疗愈镜子练习小组 (宇宙宠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