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体罚的一点讨论
来自:刘建鸿(积极教养)
[下面是一位老师在韩国学校教书的感受(已刊发在东方早报上)。体罚好不好?我在后面提出了些讨论。] 亲历韩国老师如何惩罚学生 韩国是一个尊师重教的国家。大学毕业后,我在上海韩国学校里做了两年的汉语老师。因此便有机会接触到韩国师生关系的第一手资料。 在韩国,学生不仅见到老师要问好,就是看到学长,也要点头表示敬意。不然会被视为没有礼貌,当然这也只是限定于认识的人中间。所以,走在校园里,你时常可以看到正在走路的人忽然停下来,向对面的人问好。 当然,韩国的中小学生也不是天生就是尊重老师的。是孩子,就会调皮,就要犯错误。什么不交作业了,上课睡觉了,课堂说话了等等,只要是学生能够犯的错误在这里都可以看到。 对待犯错的学生,韩国老师们如何处理呢?首先除了正常的批评、警告、写检查、责骂措施外。韩国教育法律规定,老师有权使用直径在1厘米左右,长度为50厘米的棍子来惩罚学生;可以打手、屁股等脂肪丰富的地方,并有专门的教具公司制作配发给每个老师,就像警察配备警棍一样。这个我们在很多韩国的电视剧里都可以看到。同时老师还可以采用其它只要不对学生肉体产生伤害的惩罚措施,比如罚站、罚跪、罚身体成弓子形状等。 在实际的操作中,惩罚的措施更是五花八门,其中更有一些被我们认为有损学生自尊和人格的措施。但在他们眼里,这些惩罚措施是正当而且合适的,做了错事不受到惩罚在他们看来是不可思议的,这只会助长恶的形成,就是小孩子也不例外。在这里并没有我们国内某些人所热衷的所谓对学生的什么精神伤害,学生的面子问题等。现在就举几个比较代表性的事件与大家讲一下。 有一次,我吃完午饭,回到办公室,忽然看到办公室的走廊上跪着一群学生,天啊,跪在那里啊,这还了得!况且跪的时候身体还要向上伸直,两手高举一张纸,上面写到:“我没有写完作业,不能吃饭。”原来,这几个八年级的家伙,中文作业连续三次没有做完,被我们中文组的韩国老师金老师叫过来罚跪,而且不准吃饭。看到我之后,这几个家伙还不忘礼貌的说:“王老师好!”甚至有个家伙脸上还挂着笑。事后上课的时候,我问他们应该不应该惩罚,那几个家伙说:“老师,我没有完成作业,应该受到惩罚。” 另外一次,中午我在食堂吃饭,忽然看见几个学生举了一个牌子,像我们文革时候开批斗大会的一样——“游街”。只见他在每一个桌子周围都停留一下,然后嘴里在嘀咕着什么?起初我以为是值日生,提醒大家吃饭不要浪费。但是又不像,他自己脸红红的,看起来有点不好意思。每一个学生听到他的话后都不说话,只顾吃自己的,估计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等他走到我的桌子旁边的时候,才看清牌子上写到:“我违反了老师的约定,向各位同学保证,以后不再犯了。”等到每一个桌子都走完了,我看见他走向站在门口惩罚他的老师。等着老师的批评,老师狠狠的骂了几句之后允许他吃饭。但其中有一个细节我注意到,在允许他吃饭的时候,老师用手轻轻地拍拍他的肩膀,我相信这个动作可以让这个同学体会到老师在这个时候还是对他好的。 后来我问旁边的韩国老师,“如果在中国学校这样做,估计明天就可以做报纸头条了。”她用疑惑的眼神回答到:“这个惩罚应该是最轻的,既没有打他,也没有罚他。”我又问:“孩子们应该觉得没有面子的哦。”她说:“那里啊,不会的哦。”确实,我看那几个孩子吃饭的时候,丝毫没有看出受到伤害的样子。 在韩国像这样的惩罚例子还很多,很多。对待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可以强制他回家反省一段时间,认识错误后才能回来。我有一个学生,因为打架就被停课一个月,而且每天被要求写1000字的反省文章,并每隔一周来学校汇报思想,如果认识不深刻,还要继续惩罚。 就是这样的惩罚措施,也很少听到学生骂老师的现象,更没有听到打老师的传闻。我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如果一个惩罚是对方心悦诚服的,那么被惩罚着的心里不仅没有仇恨,相反会觉得这是咎由自取。如果他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不好行为所必须付出的代价,那么就可以从小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才是一个现代人所必须具有的品质。责任相比面子、自尊等都要重要。只有一个勇于去承担责任的人,才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中走的更稳健,更远。 当然在这里惩罚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老师与学生双方都有一个约定,一个契约,违反它毫无疑问你就要受到惩罚。而不是像我们国内某些所谓的专家所言:“孩子都是对的。”这简直是狗屁不通的鬼话,却一直误导了我们的教育这么多年。溺爱教育、毫无原则的教育只会造成当前中国师生关系的这种结局。 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只要联想到近一段时期频繁发生的杀害老师事件。就可以看到如果不反思我们的教育理念,不反思学生犯了错误究竟该如何惩罚,这样的悲剧我想还会重演。我祈求上帝,这句话不要是真的。 ----------------------------------------------------------------------------------------------------------------------------------------------------------------- 我的一点思考: 几个方面也许值得讨论: 韩国这一套似乎和中国旧社会的教子之道颇为相像。强调“子不教,父之过”(中国有“棍棒出孝子”之说)和师道尊严。 看来“棍棒”未必不可以,关键是青少年受到体罚时感受到的“意义”。 1、师生共同约定的惩罚公平透明,当事人犯错被罚乃“为自己所做负责”,也“显得公平”,。另外惩罚的普遍实行也减少了一些羞辱感。(如果全校其他班都不实行,光光一人被示众那感觉大不相同) 2、犹如许多旧社会家庭子女干了错事受到父母重罚,长大后不记仇,反而感激父母的“教诲”。背后的关键之一在于他相信父母仍是爱他的(从无数的生活细节中可以感受到),“ 是为他好”。如果缺乏了情感的内在联系,体罚很可能有反作用。同样,韩国老师的体罚要达到的好的效果也需老师真正是关心同学成长的,并且公正不偏袒不护短。 3、体罚要做到公正、及时(不要犯错时不纠正过几天不爽了再来惩罚)、就事论事(惩罚过后了不应再反复提及,也不应把学生的错误看作是人格上的污点,要发展地看学生出现的问题) 4、老师的爱和信任还是很重要的。如文章提到“但其中有一个细节我注意到,在允许他吃饭的时候,老师用手轻轻地拍拍他的肩膀,我相信这个动作可以让这个同学体会到老师在这个时候还是对他好的。" 5、本文中没有提到,但其实非常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是,一旦学生有改变,或开始形成/出现一些积极的行为倾向要及时强化(表扬/关注等)。单单有惩罚只能抑制“不良行为”,并不足以形成“良好的行为”。 6、东方普遍用一定程度的当众“羞辱”(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过犹不及,程度太低又无效)来让当事人“印象深刻”,教育其以后不再犯。例如新加坡对不守法规者的体罚也是如此。这很有意思,值得探讨。 补充一下。 当众给予羞辱(同时是对当事人的教育/惩罚和对旁观者的提醒/警戒),其实并不是东方的专利。美国小说《红字》中通奸者需被刻上红字示众便是显例。新加坡的鞭刑也备受西方人士的质疑。只不过当代西方更重视个人权利,这些“陋习”逐渐被更文明的方式取代了。 对于作者最后扩展到最近的“杀害老师”事件的感叹,我觉得虽然文中也说对了一小部分(国内比较缺乏尊师之道),但并不是问题的重点(难道实行了体罚就足于避免了吗,体罚只是一种形式,只有和背后的理念、其他方面的配套才多少有效。另外也有其他的有效形式,并非非如此才可以避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解读智力的本质 | 《儿童认知发展与具身教育》 (心理学人)
- 压抑的攻击性 (耳弔咥╭☞́⍛̀╭☞)
- 总是教育女孩要有防范意识,为什么很少教育男孩不要伤害女孩的? (缺席)
- 正规出版社-心理学英语译者 (燕子)
- 有没有比较好的母婴关系的记录片? (吴庆沟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