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之膝》:中年男子的尊严与感情冒险

梧桐更兼细雨

来自:梧桐更兼细雨
2008-08-02 01:52:20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梧桐更兼细雨

    梧桐更兼细雨 楼主 2008-08-02 02:57:54

    楼上的小姐

    “虚伪猥琐”,是不是说的太重了。

    我不认为侯麦在揶揄谁,侯麦讲的是欲望与道德与自尊之间的关系与矛盾,这发生在每个人身上。

  • 梧桐更兼细雨

    梧桐更兼细雨 楼主 2008-08-02 04:03:35

    同意你的看法:侯麦的主角是中产阶级与知识分子,他的反思也只有他们感兴趣,只有他们看得懂,大众似乎不会对他的电影好感的,大众只能看好莱坞。

    但我不同意揶揄的说法,揶揄是带有嘲弄的感觉的,而侯麦自身也为这些问题困扰,他有什么可嘲弄的。他也不是要揭露什么。他只是叙述,换来观众的会心一笑。

  • 梧桐更兼细雨

    梧桐更兼细雨 楼主 2008-08-03 01:02:15

    支持一下王巨波的看法。

    真正的大家,就是简单明确地表达我们无法表达的感觉,但他绝不是简单化,而是在复杂中的简单,抽丝剥茧,最后直达核心。

    我认为不能直达核心的,都是骗人的,用貌似高深来吓人,是最低档的。

  • 梧桐更兼细雨

    梧桐更兼细雨 楼主 2008-08-03 01:19:12

    2008-08-03 00:36:55 果阿。 (苏州)

    大导演化繁复为简单的能力?就算是有,估计也不屑于用,你见过哪个艺术闷片光顾着简约化让笨蛋们都看懂了?人家都图的是自我表达,小众根本无所谓。本来也不是要拍得通俗易懂给普罗大众的。   我在另外一个贴子里说过,侯麦的电影非常有阅读快感。而且我认为,在所有世界级的大导演中,也只有侯麦不算沉闷。   其余的很多大导演,安东尼也好,赫尔措格,塔科夫,安哲罗……全部拍的是闷片。   名导是不是应该配上复杂思想,我认为这根本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这也不需要论证,因为它必须是真理。就像美女是不是一定要五官端正一样显而易见。   如果你觉得名导自己有个复杂脑袋,为了取悦于商业而运用起化繁为简的手法,吸引更多像你这样的观众,那你就错了。   我想,他们大概都不会稀罕。   用最初的感受理解一部电影,说得好像煞有介事,其实只是没有更深的洞察力与解读的能力。不能用无知去掩饰深刻的欠缺,这样并不会显得高明。   要像你这样,去看大卫林奇的电影估计会撞死在屏幕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要说的是,大导演未必是好导演,我必须由我的直觉来判断,蒙人的名家也不少。当然我不喜欢的大导演也有,那就让他们去吧,不看就得了。

    但就我不多的看片经验,大导演的东西大多是很好的,其好处就是有内在的紧张。比如赫尔措格的《生命的信息》,有人认为闷,我觉得非常好。安东尼奥尼的《蚀》、《夜》、《奇遇》《云上的日子》,最后的《美神》,也不闷。贾樟柯的《小武》《三峡好人》,顾长卫的《孔雀》在有些人看来是闷片了,但我觉得一点不闷。

    大导演的作品并不是要简化去适应大众,而是大导演有能力统一地表现他想表达的东西,只要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就可以看得很入味。当然大众可能对他的主题不感兴趣。

  • 梧桐更兼细雨

    梧桐更兼细雨 楼主 2008-08-03 01:24:26

    2008-08-03 01:05:48 伊丫丫   极简只是风格之一,侯麦显然不属于此,侯麦是干净、琐碎、优雅的,起码在道德故事系列里是这样的。   风格不是目的,准确的表达才是目的。片中主人公的犹豫反复,那些细节上的枝蔓缠绕,最终目的就是制造出中产氛围,表现他们的生活和困境,带着一点荒诞和嘲讽的意味。


    我们所谓的简化,是指化繁为简,直达核心的能力,而不是指极简主义的风格,这是两回事。

  • 梧桐更兼细雨

    梧桐更兼细雨 楼主 2008-08-03 01:25:56

    另外,侯麦的电影,是离荒诞最远的,说他是荒诞与嘲讽,我不能同意。

  • 梧桐更兼细雨

    梧桐更兼细雨 楼主 2008-08-03 01:27:39

    2008-08-03 01:25:55 伊丫丫   “直达”并不都好,你觉得侯麦直吗?达吗?


    直达,不是指直接表达,而是指能把内在的核心的东西揭露出来。所以我说的是“直达核心”,

  • 梧桐更兼细雨

    梧桐更兼细雨 楼主 2008-08-03 01:29:38

    2008-08-03 01:25:02 伊丫丫   倘若繁复即核心呢?


    如果杂乱而复杂,你就无法了解,也无法会心一笑。艺术家要表达的都是极复杂的东西,但他必须要以统一的方式简化,才能传达出来。

  • 梧桐更兼细雨

    梧桐更兼细雨 楼主 2008-08-03 01:32:55

    2008-08-03 01:28:55 伊丫丫   我看就很荒诞,犹疑和缠绕都不是好东西,在艺术上使用如此手法,必有自嘲的成分,是一种软性的自我攻击,在一种无奈在里面。


    荒诞是对现实而言的。侯麦是非常现实主义的,描写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怎么是荒诞风格呢?如果生活本身就是“犹疑和缠绕”的,表现出来,就不是荒诞,而是写实。

    我不觉得侯麦是自嘲,他是客观呈现。

  • 梧桐更兼细雨

    梧桐更兼细雨 楼主 2008-08-03 01:36:07

    大卫林奇的东西看得很少,《穆赫兰道》确实没有看懂,但也不想看懂,不是我感兴趣的一类。

    至于你列举的其他导演,除了安哲罗普,对他的电影的背景不清楚,不太喜欢外,其他人的东西似乎都不闷。当然安东尼奥尼最闷的是《一个女人的身份证明》,不太喜欢。

  • 梧桐更兼细雨

    梧桐更兼细雨 楼主 2008-08-03 01:37:16

    2008-08-03 01:34:10 伊丫丫   他就是在逃避现实


    描写逃避现实的人,与导演逃避现实是两个概念,小姐,搞搞清楚。

  • 梧桐更兼细雨

    梧桐更兼细雨 楼主 2008-08-03 01:45:50

    如果软弱与犹豫真是知识分子,包括导演本人的真实生活,那么描写这种生活的电影就是写实主义,你这点应该理解吧。

  • 梧桐更兼细雨

    梧桐更兼细雨 楼主 2008-08-03 01:52:35

    如果你去看费里尼的电影,如《八又二分之一》、伯格曼的《第七封印》,你就知道非现实主义的电影是怎样的。你也明白侯麦是接近巴尔札克与福楼拜的风格的。(现实主义或自然主义,不是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

  • 梧桐更兼细雨

    梧桐更兼细雨 楼主 2008-08-03 02:05:12

    说明你对“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风格的不了解。在十九世纪法国主要是高仍依的古典主义、巴尔札克的现实主义、佐拉的自然主义、雨果的浪漫主义,这些主义主要指的是一种文学表现风格。

  • 梧桐更兼细雨

    梧桐更兼细雨 楼主 2008-08-03 02:15:55

    看来你要废除约定俗成的语言与概念了。当然概念是可以发展的,但概念也是有特定的含义的,不能以你随意理解。

    侯麦电影是什么主义是可以探讨的,但“现实主义”在西方小说史上是很重要的一个流派,这不能含糊。

  • 梧桐更兼细雨

    梧桐更兼细雨 楼主 2008-08-03 02:20:59

    同意现实主义是一种艺术流派,我们有了一点共同看法。

    那么侯麦是不是现实主义呢?我认为是的,证据是他的表现手法几乎是客观呈现。

  • 梧桐更兼细雨

    梧桐更兼细雨 楼主 2008-08-03 02:27:53

    你这样是越说越糊涂了。但我们可以不要再争了,基本上我理解你的意思,你也理解我的意思了。

    不同看法永远是存在的,但这必须在澄清概念的基础上,才可以发现真正的争论的问题是什么。

  • 梧桐更兼细雨

    梧桐更兼细雨 楼主 2008-08-03 10:15:31

    楼上的也很厉害。

    我认为大导演之所以是大导演,就是能见人所未见,或无法传达的东西。但他要传达出来,必须是清晰的,这是一个技术活。

    严谨有力地表达思想,这根本与迎合观众是两回事。任何艺术家都要找到最合适的表现方法来表现,做不到这一点,就不是好的艺术家。

    安哲罗普是有些闷,这也可能是我对希腊的历史实在不了解,但塔斯科夫、帕索里尼根本不闷,我觉得是很有趣味的。塔斯科夫甚至是通俗的,而帕索里尼经常让我惊叹。

    至于你对中国导演的不屑一顾,可能真表明你没有自己的艺术感觉,你太相信别人的判断而不是自己的判断了。

    如果以为看得懂,或喜欢看的,都不是好东西,越看不懂的越伟大,那么你的艺术感觉已经坏透了。

  • 梧桐更兼细雨

    梧桐更兼细雨 楼主 2008-08-03 11:24:20

    希望果阿女士与王巨波先生平静下来。

    互骂蠢货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徒然增高血压。

    但我反对果阿女士说要先看懂大卫林奇再说的说法。虽然电影问世时间不长,但电影导演已经不可计数了,这么多的作品,这么多的导演,我们何必追求每片必看懂。观影不是学习,而是一种体验。即便再有名的导演,不喜欢总是可以的,我是只看自己喜欢的导演的片子的,再有名的导演只要不喜欢就不看。

    在我看来,何满子的讨论是很在价值,而严肃的,果阿女士纠缠于一个名字的写法,有点不厚道。

    这里好象变成了男性与女性的战争了。

  • 梧桐更兼细雨

    梧桐更兼细雨 楼主 2008-08-03 12:00:24

    看来,美女就是有不讲道理的权利,有随意发脾气的权利。

  • 梧桐更兼细雨

    梧桐更兼细雨 楼主 2008-08-03 13:20:39

    看来伊丫丫小姐,把现实主义理解成注重外部社会背景,如阶级分层,阶级斗争之类,那么《包法利夫人》,是不是现实主义呢?这主要是描述一个中资妇女的贵族梦的,好象与阶级斗争没有什么关系呀。

  • 梧桐更兼细雨

    梧桐更兼细雨 楼主 2008-08-03 19:18:33

    我觉得新浪潮最伟大的贡献在于:描写事物的表面。因为我们在生活中只能看到表面,而无法直接看到本质。这样电影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与生活本身的模糊性与多义性得到了突现。红镜头、空镜头、跟拍,就与我们生活中的观察方式一样。

    所以以新浪潮的眼光,那些一上来就想进入事物本质的电影,绝不是好电影。

  • 梧桐更兼细雨

    梧桐更兼细雨 楼主 2008-08-03 19:19:50

    现象即本质,这大概是新浪潮的哲学吧,这也是现象学的观点。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5317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最新讨论  ( 更多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