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评】全球好声音
来自:唐书钰(快乐冠军唐女士)
若不是那个火遍大江南北的歌唱节目,《美国之声》就会和大多数国外选秀节目一样,只会是少数人关注的对象。《中国好声音》的火爆带动的不仅仅是节目本身,更是《美国之声》这个同宗同源的外国兄弟在国内的关注度。 从节目形式、导师选择甚至是舞台布景上,两档节目都如出一辙,即使从未看过《美国之声》的观众也不会产生任何的违和感。有人说,《美国之声》看上去更为专业,我想这是由于美国音乐类型的差异叫国内更为明显。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刘欢、那英、杨坤和庾澄庆同为通俗歌手之间的区别并不明显,选手们对于导师的选择更多地集中在个人的喜好,而并不是按照其真正的声线和所适合的歌唱类型来决定的。不可否认的是,这场声音的比拼最终的决定权是掌握在每一个指导老师手上的,这也间接导致了很多优秀的选手爆冷出局。而在这方面。以《美国之声》第三季为例,流行、乡村、摇滚等一众音乐类型一应俱全的局面使得选手能更准确的决定自己发展的方向。当选手开口唱第一句的时候,各自的音质条件就决定了他们要选择的导师,这无疑增强了这档节目的专业性。 当然,《美国之声》中也不乏导师抢人的情况发生。比起《中国好声音》营造的专业导师形象,《美国之声》的评委更像是从神坛上下来的普通歌手,他们喜欢吐脏话爆粗口,也更喜欢用自己擅长的演唱风格来吸引歌手。在《美国之声》的舞台上,特色绝对比人格魅力重要的多。 而让我觉得《美国之声》做的很好并可以为《中国好声音》借鉴的,是它并不抗拒歌手曾经的荣耀。当然我们都知道《中国好声音》的很多选手参加了之前选秀,但站在舞台上,他们都试图回避自己的过去,这也使得《中国好声音》的选手造假事件愈演愈烈。其实我们不能否定一个人曾经的经历,不管是获得的荣誉还是掌握的技巧。以一个专业比赛而言,能胜出的选手自然不会是泛泛之辈,与其百般隐藏自己的过去,不如承认更为坦诚。在《美国之声》的舞台上,有很多人也是饱受选秀的洗礼,不同的是他们选择大方承认自己曾经的参赛经历,当然还包括之前就参加《美国之声》。被淘汰后又卷土重来的选手。正是这些人让我们感受到了音乐支撑下的梦想的力量,不是做作。而是真正的坚持。 总的来说,无论是《美国之声》还是如今的《中国好声音》,在节目的娱乐性背后,我们依旧可以看到选手们的专业和在经由指导后的成长。这一点使得这个舞台真正的成为了一个声音的舞台。那些欢乐的笑、感动的泪,属于的不仅仅是每一个歌者,更是每一个好声音。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胡文阁“倒好事件”有感 (绝缘鼠)
- 这个群 (清凉)
- 召集组员!一起助力开启小组中秋家宴! (小组活动官)
- 一场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书评《寂寞圣哲》 (音乐水果Joyce)
- 【影评】致:永远年轻的疯子——《杀死汝爱》 (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