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小贴士|一个反直觉的发现:当你感觉不好时,多做事
来自:孔迎
在组里写的前两篇关于拖延症和行动力的帖子收到很多正反馈,很多uu私信发来感谢,其中一篇还上了豆瓣社区小报,刚好我最近又有新的思考,所以再写一篇。
前情提要在这里(不看也没事~):
为什么我抗拒找工作/轻松有趣的找工作困难户自救手册(。) (douban.com)
停止自我苛责,我们可能根本没有“拖延症” (douban.com)
通过上面两篇帖子,我和大量同样对找工作有心理上的障碍的uu们交流了很多。
一开始,我会很热情地给她们找工作上的具体建议,后来,我发现一个共性:
她们并不是完全没有方向,也不是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她们是对找工作这件事的“动力”不足、“内驱力”弱。
因此,即使我在帖子里把找工作的心态建设、操作方法和过程仔仔细细写了下来,也仍然有沉默的大多数人,迈不开第一步;即使我给了她们建议,也未必真正对她们有用。
我意识到,她们可能并不需要我那么具体的建议,而需要解决的是驱动力问题,亦即,主观能动性不足的问题。
为什么来自他人的建议很难真正对我们起作用?
也许还是因为,来自他人的建议本质上和外在的规训没什么不同,都并不是我们的内在自我自生的,并不真正为我们所有,我们的内在自我也并非不知道我们“应该”怎么做。
即使不知道,上网搜也一堆经验帖。
只是看个人的驱动力和主观能动性够不够强。
那又为什么,我的驱动力这么强,真正行动了,甚至还去找了很多其他事做,过得非常充实,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只是想想?
我想,这是因为:
我现在的状态很好,所以才能做到这么多事情,而因为做到这么多事情,我的状态也会随之好转。
这是一个正循环。
我的内在自我和外在要求一致,内在自我舒展自洽,所以才有面对现实、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就是当我们感觉良好时,改变才会发生。
怎么做到的呢?
我想是因为,我的生活有“支点”。
最近我每天的支点是帮助别人厘清一些问题;写稿子;读读书。它们让我的生活很充实,也让我心里感觉很踏实,不再是空荡荡地飘着、没有实感的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当我有了这种充实感之后,心情轻松愉悦,晚上都更容易入睡,因为觉得这一天没白过。
所以,在我们感觉不好时,也许首先需要的不是“打卡”,也不是“建议”,而是“让自己状态良好”,让自己过得好。
当我们把自己过好,内心充实,状态良好,才会想要做事。
这时,其他想要的东西才会随之而来。
“打卡”的作用是帮助我们事后复盘和事前规划,能指明方向,但不能真正让我们开始做一件事。
打卡和todolist都只是外在的手段,真正让它起作用的,归根结底,其实还是我们自己。
当我们状态不好时,所有的建议都像是对一辆车说“你应该怎么怎么走”,“应该往哪里哪里去”。
说得都对,但问题是,这辆车没油了。
我们不能忽略给车加油,亦即,不能忽略给我们的内在自我补充能量。
如果说,前一个帖子解决的是方向问题,厘清外在要求和内在自我之间的关系,让我们变得自洽,不会出现像两个分身打架一样的问题,那这篇帖子要解决的就是能量问题,让我们的内在力量变得充盈起来。
当一个人状态不好、内在秩序崩塌的时候,需要补充内在能力,而补充的方法就是:
去做那些让我们感觉充实的事。
注意,不是做那些单纯让我们感觉轻松舒服的事,而是“充实”。
比如,刷短视频、玩小游戏,固然不费脑子轻松舒服,但如果我们刷完、玩完之后只有空虚,而没有充实感,那么也并不能给我们加油,只能耗我们的油。
又比如,如果你擅长手工,你做手工的时候能沉浸其中,或者虽然做的时候很苦很累,但做完之后会有一种满足感、成就感,那么这就是让你感觉充实的事。
每个人充实感的来源不同,需要大家去注意观察和发掘,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现在立刻回忆一下:
最近一周之内,你在做什么事的时候,会有这种充实感?
然后在新的一周里,接着去做这件事,这件事就会成为你的能量来源。
综上:
当我们把自己过好,内心充实,状态良好,才会想要做事,其他想要的东西才会随之而来。
多做那些让我们感觉充实而非“舒服”的事。
这些让你觉得踏实、发自内心快乐的事,就是撬动地球的支点。
ps,关于车辆的比喻有词不达意的地方,因为人不是机器,方向问题和能量问题往往是相互交缠的,所以本帖旨在补充另一篇帖子的视角,而非强调先后顺序。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出谋划策|嫉妒好朋友命好导致自己内耗怎么办? (爱咋咋地)
- 思考及感悟|我发现一个工作中不内耗的秘诀 (何煦)
- 出谋划策|别人说你考不上,该如何消化 (momo)
- 出谋划策|如何停止与他人的比较 (momo)
- 点亮心情|在逆境中保持对自身客观的评价,能不断向前走 (他叫闰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