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内容不可见]
看人吧 我家就是十八线小城市 我在省会城市读书 我经常和别人介绍家乡方言 他们还觉得很神奇 哈哈哈
同省内也有不同,比如山东,青岛话就很多人愿意说,其他市的方言就有点羞耻
我也有点不太敢说本地话,特别是在上海人面前,而且我的口音越来越往上海那边靠了👉👈
有道理,我也老家陕西的,特别害怕自己说话有口音…不过现在也看开了
啊我还挺喜欢说方言的,因为我们家在西北来省外基本没人听得懂,感觉像是掌握了一种其他人学不会的技能,我在努力寻找自己的与众不同😎所以不要方言自卑啦这可是你的出生地给予你独一无二的能力
正解。以前觉得粤语和粤语歌洋气得很。方言本身并没有土和洋的区别,都是经济赋予的色彩。 不过如今因为经济水平提升,多数人已经没有方言自卑心理,甚至很有自豪感。比如“说方言影响颜值吗”细节短视频,就是这种自信心理支撑下,利用方言土的刻板印象,做自嘲式的调侃。还有很多好听的方言民谣,陕西方言民谣就很不错。
哇,好有启发!
感觉方言自卑在南方不太常见?南方的方言都是一片一片的,很多很杂,一个小县城都会有自己的方言,甚至不会出现“方言自卑”这个念头,方言很正常啊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什么自卑不自卑的,上海话自卑不?成功人士说再难听方言都是好听的。如果不能摆脱阶级看法就努力变好自己就OK了。
陕西话也分好多类型,大家好像都默认陕西话是西安话了😭
为什么要自卑呀 其实东北的落寞也只是相对于它过去的辉煌落寞,放在全国真不至于到后面🤣
我是陕西宝鸡的,跟家里人打电话都说方言,我河南广东室友也说方言,没觉得有啥。
我感觉说话带口音或者说方言的人有一种独特的气质,我很喜欢。不管是哪里的方言,我都觉得很好听,听多了上头
经济发展水平占大部分 方言代表了这个地区的出身 人们对这个地区的印象 构成了使用这个语言的人的印象 如果是经济繁荣的地区第一印象也会比较好
我从小就因为自己有东北口音而自卑,在外都尽量说普通话,被人听出有口音的话会很羞耻…在家听家人说东北话时会很难受,和听人吃饭吧唧嘴一样
陕西这边,感觉讲话生冷硬ceng.不熟悉的人都不会主动说方言,担心会让对方不舒服
我不会,因为我很爱自己的家乡,这点文化自信还是有的。
湖南小城市而已
要不你去逛逛西安的博物馆膨胀一下?秦始皇说话也是陕西口音👌🏻
我上小学的时候提倡说普通话,后来说习惯了方言反而说不好了,就也不爱说了
我们陕北的贵族口音,了解一下
四川就不会,还很爱讲
四川和关中话都属于北方方言。。
我一开始猜想是不是跟好听不好听有关,后面正如前排说的,上海本地人怎么会有方言自卑呢…
国家只是推广普通话,从来没说过要与此同时消灭方言。只是政策实施过程中被变味了
经济因素和文化传播,比如早年港剧和台剧让人觉得这两种语言比较“潮”,实际上是城市印象决定了语言的观感。另一方面是语言的“有用性”,比如我的家乡宗族文化重,老乡能带来便利性,人们就普遍喜欢使用方言来拉近距离(比如我妈妈就会根据老板的户籍,使用各个地区不同闽南语去跟老板讲价)
有的地区可能这种观念轻,比起“老乡”带来的照顾和便利,更多可能会因为讲方言导致被地域歧视,所以就会带来自卑感。
倒没有方言自卑,就是我们这儿的方言从小说到大,导致我普通话一出口就平翘舌不分,被我大学室友笑话😂自己也觉得平翘舌不分好土😭
我们初中都是说方言与普通话的融合物,我们俗称「菏普」,到了高中,大学,就是普通话,说方言会脸红,不好意思。但和老乡还是说方言,显的亲切
当第一次听四川方言的时候,就感觉好听,尤其是方言中的扯音,有趣
主要看自己对方言的认知,如果认为方言土,让自己和当地的经济水平挂钩,且自己有经济水平低,就低人一等的认知的话,就会觉得羞耻。
我之前是不愿意在地铁上和家里人打电话的,因为我会感觉一说方言,就会让人家认为自己是小地方来的,就脸红赶紧想找机会挂掉电话。
等自己认识到其实并没有这么多人关注你,同时语言是自己与他人发生联结的工具,基于关系的不同,选择对应的工具就好啦。
有启发,方言带着地域属性,会让听的人与媒体的宣传关联起来
这个看环境吧,本来方言也是本地语言,你去外地用方言暂且不说沟通成本的问题,也会让人厌烦,别人听不懂你讲话嘛。所以方言自卑的根本,不在于什么所在省的经济实力,而是你普通话说不好,跟非本省的人交流有障碍,这种障碍才会产生自卑。有口音就还好,方言怎么会自卑呢很奇怪。。
自我认知的问题,广东说白话的,有些地方的人会觉得自已是乡下话,怕子女说白话带有口音,客家跟潮汕就大多很自信。在粤语地区都可以说白话或者不说白话,也可以普通话沟通。
多学几个地方的方言,京片子、东北话、四川话最好学,换着说就行了。
因为不会说普通话意味着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
西安话没必要自卑,陕西话很好听
在这里发现跟你一样特别的人,并与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