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一个春天|《诗人十四个》线上共读会
快闪楼 已结束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陈小乐

    陈小乐 (Nothing is permanent) 2022-05-27 20:16:01

    【提问】我看完了《斯文江南》听到围读杭州的下集,兔老师讲李清照的部分,没有听够。 想问问兔 【提问】我看完了《斯文江南》听到围读杭州的下集,兔老师讲李清照的部分,没有听够。 想问问兔老师有没有计划专门讲讲宋、明、清的女词人女作家们?(并不是催你,而是机会实在难得) ... 陈小乐

    啊!太好了!支持!与诗人一起梦游已经看过很多次了,也推荐给了小伙伴,在初版《与诗人一起梦游》的基础上增补的内容是打算出书吗?兔老师慢慢写,我们乖乖等着。

  • 兔老师

    兔老师 (三春脱线,十里歪楼。) 2022-05-27 20:16:16

    【提问】老师,您好,这本书会考虑出配插图的儿童版本吗? 【提问】老师,您好,这本书会考虑出配插图的儿童版本吗? 卧听南窗雨

    不会。这个书不适合儿童读。

  • 陈小乐

    陈小乐 (Nothing is permanent) 2022-05-27 20:16:55

    太可怕了 太可怕了 兔老师

    哈哈哈哈哈,有没有一种被“守株待兔”的感觉?(冒犯了!)

  • 兔老师

    兔老师 (三春脱线,十里歪楼。) 2022-05-27 20:18:06

    【提问】老师您好!对于提到王维的诗歌散文是"自然文学"这一方面很感兴趣!请问一下老师 【提问】老师您好!对于提到王维的诗歌散文是"自然文学"这一方面很感兴趣!请问一下老师觉得古代诗人中还有没有其他人的文字是这种将自然环境融合为生命活动的整个背景的情况呢? ... 无鸣镜

    有的,应该还不少。你可以找一下古代散文中,写自然,但确定没有托寓、不是象征、但又不像是说明文的,可能就会找到。

  • 一棵树

    一棵树 (热爱阅读,热爱写作) 2022-05-27 20:20:42

    去年冬天读到这本书,买了电子版,最近又买了实体书,在等待核酸的间隙里温习,感谢兔老师让我看到:这世界上,仍然有人在使用精美的中文。

  • 兔老师

    兔老师 (三春脱线,十里歪楼。) 2022-05-27 20:21:27

    【提问】老师您好!请问一下您为何选择陶渊明的《荣木》作为引言?当时还有其他备选诗句吗?如果 【提问】老师您好!请问一下您为何选择陶渊明的《荣木》作为引言?当时还有其他备选诗句吗?如果有的话最后这首《荣木》战胜其他诗句的原因又是什么呢?XD ... 无鸣镜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本书排出来的时候,我觉得很满意,觉得这本书收藏了我的青春岁月,我确定我的青春岁月终于不是白白地流逝了。可是在那个我对自己很满意的瞬间,我也切切实实地感到置身于滚滚的时间洪流中,我对我的青春岁月终于有一个切实的交待时,我其实已经离青春很远了。告别了这本书,我面对的将是中年和老年。那时候我觉得这就是“采采荣木,结根于兹,晨耀其华,夕已丧之”。

  • 兔老师

    兔老师 (三春脱线,十里歪楼。) 2022-05-27 20:25:17

    【提问】理想vs欲望 老师在文中分享了一段理想和欲望之间的辨别方法。可是我还不是很理解。 原 【提问】理想vs欲望 老师在文中分享了一段理想和欲望之间的辨别方法。可是我还不是很理解。 原文:”真正的理想是自由心灵结出的果实。人必须先具备对自由的体验,才能分辨那些名为理想的事物,哪些是出于自我的决定,哪些是出于欲望的推搡,哪些是出于从众的附和。“ 自由的体验,是什么样的体验呢? 又应该怎么理解自由心灵呢? 从众的附和,我现在有点能分辨出来。 欲望的推搡,不太能分辨。只能说有些欲望是出自私欲,有些是出自公心。(出自公心的欲望是否更好一些?)自我的决定。 我对是否有自我这件事,都有些怀疑,我们的感性选择会受很多潜意识的影响,我们的理性选择也都是我们所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自我的决定,是什么意思呢? (有点跑题) 其实还是想问,理想是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欲望? 还有后文也提到我执,佛学说要放下我执。不要执着欲望,这点我能理解。对于理想呢,让我放下对理想的执着,这一点我始终很难理解,更别说做到了。怎么去理解对理想的放下我执呢? ... 缘缘室主人

    因为我是接受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三分的心理模型的。所以我说出自于欲望,是指本我的,出自于理想的选择,是指自我的。社会灌输给的理想,是一种文化超我。而自我起到在本我和超我中进行调节的作用,所以我也反对被动接受文化超我给予的理想,不管这个理想有多崇高。我期待的是有一个本我充分表达、超我充分构建,但有强大的自我在中间进行“属于我自己”的选择,哪怕选择的内容和本我表达的,或文化超我表达的一模一样,但这个选择的过程,使我成为我自己的主人。

  • 兔老师

    兔老师 (三春脱线,十里歪楼。) 2022-05-27 20:26:25

    【提问】老师好,本书是以现代心理学视角解读古代诗人,在您设身处地寻求身临其境共鸣的时候,有 【提问】老师好,本书是以现代心理学视角解读古代诗人,在您设身处地寻求身临其境共鸣的时候,有没有出神或者动人的感触呢 ... 哈姆雷特怕做梦

    有的啊,本书就是共鸣的结果啊。

  • 兔老师

    兔老师 (三春脱线,十里歪楼。) 2022-05-27 20:27:22

    去年冬天读到这本书,买了电子版,最近又买了实体书,在等待核酸的间隙里温习,感谢兔老师让我看 去年冬天读到这本书,买了电子版,最近又买了实体书,在等待核酸的间隙里温习,感谢兔老师让我看到:这世界上,仍然有人在使用精美的中文。 ... 一棵树

    为啥是等待核酸?核酸排队很长吗?

  • 兔老师

    兔老师 (三春脱线,十里歪楼。) 2022-05-27 20:27:57

    啊!太好了!支持!与诗人一起梦游已经看过很多次了,也推荐给了小伙伴,在初版《与诗人一起梦游 啊!太好了!支持!与诗人一起梦游已经看过很多次了,也推荐给了小伙伴,在初版《与诗人一起梦游》的基础上增补的内容是打算出书吗?兔老师慢慢写,我们乖乖等着。 ... 陈小乐

    嗯,再补三四个诗人出书吧

  • 兔老师

    兔老师 (三春脱线,十里歪楼。) 2022-05-27 20:29:34

    在初春读完此书,心里满是宁静的感动,于是写了一篇三千字的小文,将它推荐给孩子们。正好有此读 在初春读完此书,心里满是宁静的感动,于是写了一篇三千字的小文,将它推荐给孩子们。正好有此读书活动,便发出来分享一下。“在一个春天,年少时读过的诗句,会忽然在心里开出花来。你的悲伤,你的欢乐,你的痛苦,原来早已有人替你全盘说出。这时你叩问你的心,会惊讶地发现,它与古人相通。”也感谢黄老师,读到你的后记时,我非常、非常的感动。我还很年轻,在学习古典文学的路上,有许多困惑和苦楚,竟然都被你记录在此。人生是在形而上和形而下之间千百次的折返,我有幸能遇到你春淙般的文字。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4396422/ ... 苏原不是江湖骗子

    写得特别好,感到是知音。你的“孩子们”是多大的孩子们?

  • 陈小乐

    陈小乐 (Nothing is permanent) 2022-05-27 20:33:48

    嗯,再补三四个诗人出书吧 嗯,再补三四个诗人出书吧 兔老师

    太好了!谢谢兔老师回答了我的提问~

  • 豆友145589853

    豆友145589853 2022-05-27 20:44:25

    我觉得生命有很多个阶段,我们永远不知道生命在这个阶段看起来各种乌七八糟鸡血狗血的事,会不会 我觉得生命有很多个阶段,我们永远不知道生命在这个阶段看起来各种乌七八糟鸡血狗血的事,会不会在下一个阶段作为一系列重要的体验被使用,被作为新的领悟的材料。所以我觉得如果一个人在某个阶段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挣钱,我觉得能做的事有两件:用自己认同的,与自我矛盾性最小的方法去挣钱;不要停止对自我的体验,带着好奇和宽容观察自己。那么这个过程,依然是一个“我自己在活着”的人生过程,并不是一定要靠读书写作的。 ... 兔老师

    谢谢老师,这个回答对我很有启发!

  • 新瑜

    新瑜 2022-05-27 21:52:03

    陶渊明在性情上“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重视会意而不重视枝节;在写作方式 陶渊明在性情上“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重视会意而不重视枝节;在写作方式上重象征而不重写实,采菊种豆都是如此;在追求上,陶渊明重视超越社会时代的哲学领悟,辛弃疾重视置于时代之内的现世功业。所以陶渊明不重视细节。且陶渊明之时代,文坛风气大抵是镂金错彩、极重体物,而陶渊明的风格与当时的诗风相悖,也许也是他主动的追求。 ... 兔老师

    啊感谢兔老师解答!激动到模糊!

  • 缘缘室主人

    缘缘室主人 (吃瓜群众) 2022-05-27 21:52:24

    因为我是接受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三分的心理模型的。所以我说出自于欲望,是指本我的,出 因为我是接受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三分的心理模型的。所以我说出自于欲望,是指本我的,出自于理想的选择,是指自我的。社会灌输给的理想,是一种文化超我。而自我起到在本我和超我中进行调节的作用,所以我也反对被动接受文化超我给予的理想,不管这个理想有多崇高。我期待的是有一个本我充分表达、超我充分构建,但有强大的自我在中间进行“属于我自己”的选择,哪怕选择的内容和本我表达的,或文化超我表达的一模一样,但这个选择的过程,使我成为我自己的主人。 ... 兔老师

    谢谢老师的答疑解惑,理解了。我想无论什么样的选择,只要是自己内心真实诚恳的选择,那就是适合自己的。

  • 新瑜

    新瑜 2022-05-27 21:55:57

    5.27.看到《西宫春院》的解读。大概是从汉代开始,诗歌的解读就带上了政治的意味,这导致后来的诗歌无论是不是真的在写美人,都很容易在读者接受的时候变成志向抱负一类的东西,也许是一种集体无意识吧?

  • 缘缘室主人

    缘缘室主人 (吃瓜群众) 2022-05-27 22:10:44

    【打卡】Day 9 27-May 读完了老师的诗论,有几个词组在我脑海里迟迟徘徊不去,青春,理想,选择,执着,责任,无常,存在主义。 让我联想到两篇我很喜欢的诗,想要分享给其他的小伙伴们。 今天的打卡,就简单一些。 第一首 《生命的一抹》 作者:郭枫 任关注我的人叹息,任懂得我的人沉默,任嫉妒我的人讥讽。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我就是我,在人海中打滚了30多年,依然那么天真或者说依然那么痴傻啊!在需要勒紧腰带的日子里,仍不相信金钱的权力;在儿女成行的年纪,还要去崇拜诗,去迷信美;让许多繁华的机运从指缝间漏过而毫不动容,却常常对于掠过心灵的感受费尽心神去捕捉。有人说,入世深些,年龄大些,思想就会成熟。这句话的真实性使我怀疑,为什么历尽沧桑,我的心灵仍象孩童一样地拙稚呢? 作者有着黄昌龄一样的童真,对待生活。非常简单的句子,每每读起,都能给我一些莫大的安慰和鼓励,鼓舞我去勇敢追求内心向往的美,不论是来自文学,还是其他艺术形式。 第二首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英国诗人迪兰·托马斯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老年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虽然智慧的人临终时懂得黑暗有理, 因为他们的话没有迸发出闪电,他们 也并不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善良的人,当最后一浪过去,高呼他们脆弱的善行 可能曾会多么光辉地在绿色的海湾里舞蹈,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狂暴的人抓住并歌唱过翱翔的太阳, 懂得,但为时太晚,他们使太阳在途中悲伤, 也并不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严肃的人,接近死亡,用炫目的视觉看出 失明的眼睛可以像流星一样闪耀欢欣,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您啊,我的父亲.在那悲哀的高处. 现在用您的热泪诅咒我,祝福我吧.我求您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这首诗,让我感受到一种加缪似的“我反抗,所以我存在”的精神,反抗之后,才会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内心渴望的东西。

  • 一棵树

    一棵树 (热爱阅读,热爱写作) 2022-05-27 22:28:39

    为啥是等待核酸?核酸排队很长吗? 为啥是等待核酸?核酸排队很长吗? 兔老师

    在一切碎片时间里想到都会看看,kindle里放着,微信读书书架里放着,家里再放本实体书。喜欢兔老师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做钥匙去进入每一首诗的方式,因为自己也是中年人特别能认同关于王维“遥遥不相识”的解读,看懂他们有时只是为了慰藉自己。希望兔老师有机会在多讲些诗歌或者其他古典文学名著。

  • 豆友254320795

    豆友254320795 2022-05-27 22:50:25

    读书是快乐的事,如果暂时看不懂,就不要为难自己非要看懂,可以读翻译,但也不要拘泥于翻译,大 读书是快乐的事,如果暂时看不懂,就不要为难自己非要看懂,可以读翻译,但也不要拘泥于翻译,大致知道一个意思后,还是要重视自己的感受。 ... 兔老师

    [内容不可见]

  • 豆友254320795

    豆友254320795 2022-05-27 23:17:52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豆友254320795

    [内容不可见]

  • 无鸣镜

    无鸣镜 2022-05-27 23:18:08

    【5月27日打卡】day9 今天阅读了春夜的情迷:王昌龄与李白的后两个小节🌷📖 在这两节中,我搜寻到的两个关键语是"春风沉醉的情迷"与"盛唐气象的舒展"。关于春风沉醉般的情迷,作者有一番话语可以说做了很好的阐述,"回到我们开始所讲的那种“春风沉醉”的感觉,那是种身体舒展、心潮涌动、注意力弥散的感觉,带有少许的眩晕,既像“风开露井桃”,又像“春风拂槛”。"这种令人目眩神迷的旖旎,发乎于我们对于爱欲与情色的纯真渴望,这一份悸动无论年龄变迁都还像初恋少女的怀春一般纯粹,因此是那么的动人,可以令人产生一种联想与共鸣——由诗歌中的世界联想起现实世界,由文学上的情共鸣到人生中的情。这一章所讲述的带有情欲的诗是我之前在关于古诗方面的从未涉及的,因此觉得分外有趣。《春宫曲》与《清平调三首》的解读有趣之处,在我看来就是关于其中情欲色彩的释读。"帘外春寒赐锦袍"一句与肌肤欢好后情人依偎间的寒暖交织联系起来。虽然我认为这种温情脉脉的少女的初夜实在是王昌龄天真浪漫的笔法加之以文学修饰,但如果我们忽略主角分别是汉武帝与卫子夫,只当他们是一对普通的情人,那么这句话反而有了更为广阔的效用范围,它可以代表世间任意一对处于热恋中的情人欢好之后的回甘,那么此时那露井桃般的少女,确实迎来了一个猝然而至的春天,情色之内的爱欲横流,却又有情色之外的呵护温柔,确实是灵与肉的交融,肌肤与精神的共鸣。 而李白的《清平调词三首》最具艳情意味的是"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我很认同作者的一个观点,"但我总觉得古代的评论家还有东西没有说。他们感觉到了,但是使用了心理学上所谓“分裂的防御机制”。"因此关于这句的评论总是显示出一种故作正经的矛盾紧绷感。要么是"只有美而无欲"要么是讽刺善淫的"美刺之作",他们的十分清楚的感知到了诗句的艳冶,因为"李白诗中一字未提杨贵妃,却成功地再现了由杨贵妃带来的气氛与感觉。",但处于一种刻板文学审美的绑架,他们只好"不得不假装没有看出其中的情欲色彩,或硬要说它是美刺之作的原因。"。而这段中对于李白对于杨贵妃的美貌的描写方式我也很感兴趣,因为"开元时代的社会心理中,人们追求一种前所未有的开创之感,就像能以固有之成就比及的功业便不足动人",所以李白需要写一种极致的美,甚至世界上从未有过。而这种方法便是"隐匿","就像上帝的面容隐匿在世界背后。李白用这种隐匿终结了对杨贵妃的叙写,再也没有人能够超越。"这种写法让我想到了《红楼梦》中对林黛玉也不着任何细致具体的描写,这种隐隐绰绰的神秘使得她更为迷人灵动,却又丝毫不消减她那落落寡合的孤高脱俗。 而"盛唐气象的舒展"中的舒展一词是我个人的想法。就如作者所言"盛唐气象并非华屋高堂、金戈铁马,而是一种自由舒展、充满希望的感觉。"我将这种自由、希望、外溢的热情都想归位舒展一词。盛唐的盛大就在于它的包容性,它让古时隐居避世的诗人也可以在高堂之上直抒胸臆,而不必去追寻田园的落日;它让长安城在情欲里包裹着家国天下,让它"花萼夹城通御气",让在春天源发的灵感野蛮生长;它让最伟大的皇帝、最美丽的妃子、最负盛名的音乐家、最才华横溢的诗人与最忠诚的宦官齐聚一刻,这历史性的一刻造就了流光溢彩的情欲诗。作者曾说,"文运与世运相应而又相违",或许在盛唐之后对于这类宫廷情事诗歌的各式各样的解读,也是另一种当时世运的表现,但确实,在盛唐之后,再难寻王昌龄与李白那样天真气质的诗人。

  • 无鸣镜

    无鸣镜 2022-05-27 23:44:11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本书排出来的时候,我觉得很满意,觉得这本书收藏了我的青春岁月,我确定我的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本书排出来的时候,我觉得很满意,觉得这本书收藏了我的青春岁月,我确定我的青春岁月终于不是白白地流逝了。可是在那个我对自己很满意的瞬间,我也切切实实地感到置身于滚滚的时间洪流中,我对我的青春岁月终于有一个切实的交待时,我其实已经离青春很远了。告别了这本书,我面对的将是中年和老年。那时候我觉得这就是“采采荣木,结根于兹,晨耀其华,夕已丧之”。 ... 兔老师

    谢谢老师的解答!我也看到了推荐的书籍已经放入书单中啦:o这个理由是我之前从来没考虑过的方向,但我很喜欢!希望我也可以在正处青春的现在慢慢找寻到自己所热爱的事物,或许那个对自己满意的瞬间在我离青春很远的时候,但我们在时间的洪流中能做的就是自我调适,不仅要完结过去,而且要准备迎接将来:o

  • 劳动者港湾

    劳动者港湾 2022-05-27 23:50:43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喜欢兔老师(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832071096/ 今天读至《春兰的孤独:陈子昂与张九龄》的最后一篇——《到橘树和艳阳那里去》。 这一章所探讨的命题是“孤独”。前两篇,“孤独”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体验被提出,让人不禁思考孤独是什么,为什么孤独,以及有没有从这种“孤独”中解脱出来的方法。本篇承接着上一篇《那喀索斯的水仙花》,对张九龄的《感遇》作了进一步的解读和阐释,并借对张九龄“诗心”的解析,回答了“孤独”所引出的思考和问题。整个章节层层递进又首尾呼应,具有逻辑和结构上的美感。 今天,在屈原的故乡秭归,橘树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树木。当地有许多百姓以种植橘树为生。读到屈原的《橘颂》,我心想难道在两千多年前的秭归,也已经有漫山遍野的橘树,以至于屈原专门写诗歌颂它,并把自己对故国的一片赤诚之心寄托在这虽小却烂漫的橘树上。 同时也佩服兔老师的慧眼和慧心——在人们容易忽视的平常事物上,能够观察并发现事物独特的一面,并能隔着时空和诗句相印证。我也是经由兔老师的描写,才知道在我的家乡也随处可见的橘子树,有着经冬不凋的耐寒属性,而且果实竟还可以挂到第二年的春天。与真实的事物相连结,是理解诗词的重要桥梁——这是兔老师教给我的治学方法。 回到张九龄的《感遇》,我想从兔老师的解读中,总结出超脱于“孤独”的心路。 宁静 读高一时,从学校高三教室经过,看见教室的墙上写着一排大字:“内心的宁静是幸福的源泉”。虽然当时的我还不能完全地理解这句话,但这句话从那以后一直深深地映在我的脑海里。 兔老师引用梁宗岱的《屈原》:“屈原在《橘颂》里所向往的也决不单是外界底光明,而并且是,而尤其是心灵底宁静。” 心灵的宁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和特质呢?我想,正如叶先生所说,要“不假外求”,如果一个人将自己心灵的状态寄托在外界,那必定无法获得内心的安宁。 为了获得内心的宁静,历代伟大的心灵们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梭罗选择了走进森林,排除”所有非本质的东西“;爱因斯坦将毕生精力投入在对宇宙客观世界的研究中;叔本华选择将自己的思想撰写成哲学著作;屈原将对心灵的宁静的向往寄托在《橘颂》之中,而对于像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也总想在平凡忙碌的生活中不断磨炼自己的心性、丰富自己的心智,让它更加自足、更加宁静。 信念 张九龄抒发感遇,其笔下的橘树“带有一种坦然自信的态度”。这正是自身的信念投射到了橘树之上。兔老师说:“虽然我们不知道那嘉木成荫的日子何时到来,但只要意念中那棵灿烂的橘树存在于天地之间,人生就不会被全然侵噬。” 我想,人在困境、逆境乃至绝境当中,确实是要存有一点希望的。“希望是最好的东西。”在《肖申克的救赎救赎中,蒙冤入狱的安迪之所以能够始终怀有希望和信念,不被那种窒息的体制所吞噬,不被那种绝境所击溃,正是因为确信在太平洋中有一座美丽的小岛——zihuatanejo.影片告诉我们:“恐惧让你沦为囚犯,希望让你重获自由。” 所以,在张九龄的《感遇》中,橘树经冬不凋岂是因为地势温暖?不,那是因为橘树“自有岁寒心”——是源于橘树自有耐寒的品质和顽强的信念。 自由 这里所说的自由,不是指无拘无束的状态,而是兔老师所讲解的三个维度:一是“因为拥有一个自由、活泼、带有一定游戏精神的内在世界而‘不假外求’;二是“背后带有极深的自知和强烈的自信……是自己意志的主人”;三是“不是对自我优越性的强迫性求证,而是对生命之趣的自由体验”。 第一个维度,说的是心灵的丰富和自洽。正如兔老师在前文反复提到过的,一个拥有丰富内心的人不会惧怕孤独,因为ta能从普通的素材中裁取生活的至乐,能在各种境遇中安然自得。 第二个维度,说的是对自我意志的主动权。一个人若是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则人生将会是痛苦的。因为每个人对幸福的标准都不相同,用别人的标准去评判自己的生活,用别人的价值观去判断自身的价值,将会扭曲人的个性,和自由背道而驰。《死亡诗社》中被父亲逼迫学医而放弃自己热爱的表演事业的neil选择自杀,就是对这种不自由状态的极端否定。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岂伊地势暖,自有岁寒心。” 这两句诗中,都有“心”这个字。且第一个“心”前有“本”这个字,第二个“心”前有“自”这个字。这两句诗描写的对象不同,却都有一种由内而外的力量。在张九龄的眼里,兰花、桂花、橘树的价值,本就由自己做主,何必经由他人的判断去确立呢? 第三个维度,是我认为自由的最高境界,那就是“对生命之趣的自由体验”。我们的生命归根到底,不过是宇宙间的沧海一粟、白驹过隙,是一段时间的旅程。我们终其一生唯一能拥有的,就是体验。若问生命有什么价值、意义?有的人认为我们的人生是虚无的,没有任何意义。但我还不想那么悲观,我觉得体验到生命的真趣,也就算不枉此行。 兔老师阐释得尤为精彩:“如此渺小的海燕,确实自己意志的主人。没有谁能滞留住它飞翔的痕迹,绣户华堂之精美也好,鹰隼相猜之险恶也好。也没有谁能增损它对自身意义的评价,它不去问谁见证过到来,谁赏识过盛放,因为飞翔和开放本身就带有乐趣。踏入生命与功名的竞技场,它知道只是来此一遭,暂时停留而终将归去。这不是对自我优越性的强迫性求证,而是对生命之趣的自由体验。” 张九龄说“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使我想到泰戈尔的名句“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生命自己体验过就好,又何需留下痕迹,何需与他人相争呢?正如《生与死》中所说:“我不与人争,胜负均不值,我爱大自然,其次是艺术,且以生命之火烘我手,它一熄,我起身就走。”《一代宗师》中宫二忘掉六十四手,《月亮与六便士》中斯特里克兰烧毁了自己最壮丽的画,大抵如此。 ps. 今天是我的三十岁生日,本来没有当回事,可是当晚上家人对我说:“三十岁生日快乐的时候”,我还是吃了一惊:原来已经三十岁了啊。人生的三十岁就这样来到了。 晚上和家人出去散步,回来看到兔老师惊喜现身评论区,还对我写的读后感予以鼓励,非常开心。看到兔老师认真回答书友们的问题,突然很后悔此前没有多向兔老师提几个问题,其实也是因为想问的问题太多,来不及整理。 但此时此刻,很想问兔老师一系列问题:想知道兔老师是如何选择了文学这个专业,又是如何走上了研究古典文学的道路呢?在漫长的求学生涯中,是什么引导兔老师一直研读到博士学位呢?对于兔老师来说,文学意味着什么?自由又是什么呢?曾经的梦想是什么?如今是否已经都实现了呢?

  • 劳动者港湾

    劳动者港湾 2022-05-27 23:53:49

    好喜欢你写的解读,很丰富的心灵的层次。 好喜欢你写的解读,很丰富的心灵的层次。 兔老师

    !!!!❤️开心!!

  • 劳动者港湾

    劳动者港湾 2022-05-27 23:57:06

    写的真好 写的真好 缘缘室主人

    谢谢友友的鼓励!

  • 采桑子的沙鸥

    采桑子的沙鸥 (我的灵魂系于荷马的第七根琴索) 2022-05-28 13:50:43

    【5月28日打卡】】📖💙今天中午重新阅读了关于苏轼的两个章节,发现现在更让我触动的是晓丹老师的人生故事,晓丹老师的文笔也极为优美,将自己的人生理想,求学时光与诗人们的诗词人生相结合,令人印象深刻。 “未来以一种悖论的形式面向青春时代的人们:一方面,恰恰在你一无所有时,才掌握着最大量的可能性,而当你捕捉到其中一种,其余的可能性便向你关闭;另一方面,所有看起来纷繁复杂的各色人生,最后都会有类似的痛苦和厌倦,而那种只要跨出一步就是万丈晴空、芳草天涯的完美想象,只存在于青春时代的眼中。”

  • 采桑子的沙鸥

    采桑子的沙鸥 (我的灵魂系于荷马的第七根琴索) 2022-05-28 13:56:21

    【主题讨论】大家最喜欢书里的哪一个诗人?

  • 采桑子的沙鸥

    采桑子的沙鸥 (我的灵魂系于荷马的第七根琴索) 2022-05-28 13:59:12

    【主题讨论】本书中,最能引起我思考的章节是春江的别离,很喜欢苏轼和晓丹老师讲述高中大学生活面临人生抉择的问题,以及他们的豁达与从容的人生态度。

  • 采桑子的沙鸥

    采桑子的沙鸥 (我的灵魂系于荷马的第七根琴索) 2022-05-28 13:59:45

    【提问】兔老师,您好,在您的这本书中,看到了好多看过的熟悉书籍,老师可以推荐几本您最近比较喜欢的书籍吗?谢啦

  • 肥肉ಠ_ಠ

    肥肉ಠ_ಠ 2022-05-28 14:50:20

    5.28 📖看到p143 诗仙~忍不住拿酒来。刚好最近爱恋发生在我身上。

  • 扒皮周

    扒皮周 2022-05-28 16:44:55

    [5.28打卡] 书摘:“讲到这里,我的头脑中一直闪现着在大理的生活,我决定不要忽略这个联想。有好几个朋友住在大理,但我其实挺害怕去大理,因为每次真正踏上大理的土地,就会觉得那是一个无甚可观的地方。有一次,我坐在朋友位于苍山下的书房里,从洱海上飘来一阵雨,落在他的大玻璃窗外,与任何一个城市的雨毫无区别。寂静中有一阵尴尬袭来,我忽然想问他:你把北京的房子卖了,辞职,举家搬到大理来,难道生活真的就会变好吗?在大城市的尘霾里生活时,我们会觉得有一个叫“大理”的桃花源在,可是如果到了桃花源里,隔壁还整天是装修噪声,睡眠依然不够,夫妻始终吵架,小孩的作业仍旧做不出来呢?” 读书分享:生活哪有什么远方?远方是虚幻,终将破灭。回到家长里短,茶米油盐,才踏实真切。[5.28打卡] 书摘:“讲到这里,我的头脑中一直闪现着在大理的生活,我决定不要忽略这个联想。有好几个朋友住在大理,但我其实挺害怕去大理,因为每次真正踏上大理的土地,就会觉得那是一个无甚可观的地方。有一次,我坐在朋友位于苍山下的书房里,从洱海上飘来一阵雨,落在他的大玻璃窗外,与任何一个城市的雨毫无区别。寂静中有一阵尴尬袭来,我忽然想问他:你把北京的房子卖了,辞职,举家搬到大理来,难道生活真的就会变好吗?在大城市的尘霾里生活时,我们会觉得有一个叫“大理”的桃花源在,可是如果到了桃花源里,隔壁还整天是装修噪声,睡眠依然不够,夫妻始终吵架,小孩的作业仍旧做不出来呢?” 读书分享:生活哪有什么远方?远方是虚幻,终将破灭。回到家长里短,茶米油盐,才踏实真切。

  • 劳动者港湾

    劳动者港湾 2022-05-28 21:47:49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喜欢兔老师(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832114747/ 今天开始读《春夜的情迷:王昌龄与李白》,读至《一派天真的盛唐诗人》。 读兔老师的诗论,除了获得许多的感受和启发以外,还学到了不少文史知识,可谓收获颇丰。今天这一篇,让我了解了诗句的体式和情感表达的关系,以及二者与历史朝代的关系。 记得小时候背《千家诗》,《千家诗》除了时间上按照四季的顺序排列以外,在体式上是按照七绝、七律、五绝、五律排列。那时身负背诵重任的我,看到绝句就开心,看到律诗就头大。而且也能直观地感觉到绝句,尤其是五言绝句的短小精炼,往往从字面看就能直接理解而感受到其中的叙事和情感,但律诗往往包含复杂的句式,还需要通过翻译和注解才能理解。小时候的我甚至有种偏见:律诗太复杂了,只有绝句才够隽永经典。读了兔老师的试论,方才从理论上为小时候的我这种直观的感受找到了依据。 无论为文还是为人,我们的文化总是提倡一个字“真”。为文,我们赞赏真情实感。为人,我们强调以真心换真心。在各种工艺技术日益精湛发达的今天,我们反而越来越推崇手工艺品,那些手工制作出来的物品,哪怕有一些不完美,也被视作一种不可复制的质朴,比流水线上完美的商品贵上许多。人际交往上,人们越来越讨厌套路和虚假。这仿佛是对这个日益复杂、人们日益隐藏自己的个性与真实而追求融入大流以自保的社会的一种默默的反抗。 跟随兔老师的讲解对比读了刘禹锡和张说二人的洞庭之诗,的确如兔老师所说,刘作体物精微却多匠气,张作痴憨一片却又予以无穷向往。这很像我们学习母语写作时要求的变化,最初,我们想要通过各种修辞手法把词句写得漂亮,而到了后来,我们才发现真正的好文章往往褪去了那些华丽的辞藻,返璞归真,浑然天成,简单质朴的语言中蕴含着最真挚的情感。我并不是想评论各种诗歌体式的高低,但就我个人而言,也的确非常喜欢这种“靠诗人的真情实感来推动的‘易感而难讲’的好诗”。 《庄子》有言:“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在我们的文化中,类似的语句还有很多。我也曾觉得人心和人心之间的距离、两个能思维能感受的“心”之间的距离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我也曾觉得做人要隐藏自己的真,要小心翼翼地处事,“逢人不说真心话,全凭三寸烂舌头。”但现在又觉得以前的这些认知是错误的,人与人之间也没有那么复杂,大道至简,真诚确乎能在复杂的人心之间辟出一条无阻的道路。尤其是在建立亲密关系的时候,花言巧语和精心献媚,远不如“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只有这种”痴憨之气,浑成之美”,在恋人的眼里才无比地可爱;只有这种不经思考和修饰而散发出来的“真”,才能在两颗心之间引发共振,甚至成为脑海中关于初恋的永恒画面。 兔老师阐释得特别好:“它大概是一种未经世事的单纯、不加掩饰的惊喜、不带防御的吐露、不求深意的表达。” 回到书中的诗句,我对兔老师小时候“闲极无聊挑出的王昌龄的诗”一一查阅。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春宫曲》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送魏二》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听流人水调子》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龙标夜宴》 这四首,皆是七言绝句。其中写“怨”而不怨,写“愁”而不愁,对自然界的景物描写反将人引入一种清朗的审美境界。年幼的兔老师从中感受到了“最初的细雨微凉、人情冷暖”,直到长大后看了笺注后,才知道那些和风细雨写于被贬谪的路上。因为生长在盛世,这些诗人即使面对人生的失意和困境也能保有一派天真。 说到杜甫的《梦李白》,其实年少时读后非常喜欢、至今仍常常浮现在脑海中的诗句是“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和“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尤其喜欢后一句。今日读到《梦李白二首·其一》,真觉得这两首“梦李白”中所含有的深情极尽人世之哀婉悲伤。杜甫作为从盛世中坠落的诗人,其目睹战争和悲惨才觉得尤为触目惊心,因此笔下的悲戚也格外震撼心灵。

  • 哈姆雷特怕做梦

    哈姆雷特怕做梦 2022-05-28 22:57:35

    【5月28日打卡,day10】 春在堂前的花落了 “青春时代的少男少女以为生命是一览无余,全盘皆输或全盘皆赢,因此容易投入,也容易绝望。很多早慧的孩子选择在青春时代就结束自己的生命,也许是因为他们过早地认识到生命的短暂和脆弱,却还没有见识过生命的强韧与从容。” 在人生不同阶段人们都会见证不同的风景,也会生发出不同的感悟。“我亦浮生蹉跎甚,坐花阴、未觉斜阳暮。”少年不识愁滋味,总以为在年轻的时候自以为故作深沉觉得看遍浮世万千,却鲜少知道那只是浮于表面的往往是一眼看透的,最醇厚的韵味总是要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阅历的加深慢慢的体会。

  • 豆友254320795

    豆友254320795 2022-05-28 23:28:05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豆友254320795

    [内容不可见]

  • 新瑜

    新瑜 2022-05-28 23:32:19

    5.28.还在王昌龄这里打转

  • 无鸣镜

    无鸣镜 2022-05-28 23:32:44

    【5月28日打卡】day10 今天阅读完了春闺的伤逝:朱彝尊与俞樾的第一小节🌷📖 像水藻和繁星一样幽深这一小节主要是偏向于《高阳台》的前几句诗的解读,因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朱彝尊精准的遣词造句塑造出的春天的氛围感。“桥影流虹,湖光映雪”中光影摇曳、波光粼粼与“翠帘不卷春深”的细密寒潮、深幽静谧将人带入一个春光旖旎却有着些许潮湿水汽悬浮的春天。而作者在讲解这句时引发的个人关于江南的联想也令我觉得十分美好诗意,而生活化的描摹令从未到过江南的我也感受到这样一个水乡小镇的春天。在江南读诗确是事有些优势在的,之前常常觉得一些描摹江南景色的诗句美则美矣,却到底没有发自内心的在生活中有“感应”的时刻,甚至觉得有些矛盾之处,现在想来应该是生活经验的缺乏令我难以想象到一个水汽弥漫下春光灿烂的春日水乡。对于闺怨的主题,“一寸横波”一句则已有无限的幽怨。",“寸”本来是长度单位,但在帘外大世界与帘内小世界的对比下,在万顷湖波与一寸横波的对比下,它却更倾向于微弱的意思。"此处与作者前面回忆的江南阁楼的幽深隐蔽相结合起来理解,更能体会到一个只能通过一扇幽窗窥探外面无限春光好的女子的“怨”。"可是在我小时候,这种木结构房子的二楼比较低矮,比一楼更缩进一些,窗也较小,坐在窗口还可以看到小猫在一楼的屋顶上走来走去。有时楼和桥仅咫尺之遥,但是因为阁楼里的光线比较昏暗,所以桥上的行人看不清楼上窗子里在发生什么。"

  • 豆友254320795

    豆友254320795 2022-05-29 11:15:04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豆友254320795

    [内容不可见]

  • 哈姆雷特怕做梦

    哈姆雷特怕做梦 2022-05-29 15:44:47

    【5月29日打卡,day11】 春江的别离:姜夔与苏轼 梅花落在公主额头上~梦中人变成了翠鸟 从北方到南方到北方,感悟到春天确实在江南更美,不断感受文人笔下所写的春天的温暖与柔嫩。 姜夔特别喜欢抽空事件与人物,描绘极富感发力的情境,比如《踏莎行》写“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鹧鸪天》写“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暗香》写“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疏影》写“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那些千山、鸟啼、江国、小窗,既带有足够孤寂的情绪基调,又因为抽空了事件,从而使读者可以将自己对于情深往事的体验和想象投注于上,所以产生了一种既设色清冷又情感丰沛的美学特征。

  • 皮皮璐

    皮皮璐 2022-05-29 16:52:42

    【5月28日 第10天打卡】 “解离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在精神病学的手册上常和白日梦、恍惚、似曾相识、恍若隔世等体验联系在一起。” 经常在现实中的一些景象,事情是曾经梦到过的,会恍惚这是为什么,会问身边的每一个人,你们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 采桑子的沙鸥

    采桑子的沙鸥 (我的灵魂系于荷马的第七根琴索) 2022-05-29 20:13:06

    【5月29日打卡】】📖💙晚上读了代后记,看到晓丹老师与叶嘉莹老师的师生故事,很感动,佩服晓丹老师追梦赤子心和叶嘉莹老师的坎坷辉煌人生。 阅读笔记:“我想,我们都是在先生身上看到了人生的一种可能-通过全然投身于古典文学,接受它的磨砺,从而躲避时光的衰朽、抵御尘世的侵袭。当我们在台下仰望,先生身上体现出的从容、有力、清明和优雅,足以使我们相信,跟随先生,就不会在人生的风雨飘摇中失去方向。”

  • 陈小乐

    陈小乐 (Nothing is permanent) 2022-05-29 20:22:25

    5.29 读完了朱彝尊与俞樾,在读《诗人十四个》之前从来不知道这两位诗人,读到高阳台的时候我想到了范臣卿和张元伯的鸡黍之交,虽然高阳台写的是爱情,鸡黍之交写的是的友谊,但我觉得好像两个故事同样都有至情至性的本质。第一次读完《诗人十四个》,在去年的某一个夜晚偶然听到TEEKS的一首《Into you》,觉得似乎在描述吴江叶元礼与少女之间的情愫,相思之中也不全是哀伤。 看到“桥影虹流”和江南古镇的木结构房子,能够想起在苏州从山塘步行到虎丘,早晨和黄昏两个时段是不同的美,连安宁、静谧所含的成分都不同,有一次在黄昏时分到达虎丘赶上闭园的最后半小时在一片梅花林的日落。读着书实在好想再去水乡古镇走走

  • 劳动者港湾

    劳动者港湾 2022-05-29 21:47:40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喜欢兔老师(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832146856/ 今天阅读的篇章是《所有的花都开好了》。 读《诗人十四个》已近一半,这种阅读体验十分有趣:好像从最开始远远地望着春山、看着春云,现在已是涉过春水,恍然间已置身于百花竞香的春天深处了。——《春夜的情迷》,给我的就是一种置身于暗香浮动的、花团锦簇的百花丛中的沉醉感觉。相比于前三章往往引发人对生存、生命意义的思考,这一章似乎更多的在于对春天的沉浸式体验。 在第118页,兔老师说闻到了含笑初次开放和香樟树新叶的味道,并依次计算出闻到香樟树花香的日子:“这样想时,植物的香气就带来了我对时间和生命的察觉。”在第120页,兔老师说“捕捉到了感受力扩大的一瞬,以及在这瞬间发现的人与时令的联系。” 我想,这种察觉和联系是什么呢?古人看时间大概没有现代人这么方便,于是便让自己的观察尽可能地敏锐,借由物候的变化来察觉时间的流逝,因此我们有表示自然节律变化的二十四节气,当中那些如诗句般美好的名字——“雨水”、“惊蛰”、“春分”、“清明”等等,与其说这些名词代表了时间,不如说它们就是在那个时刻人们所体察到的物候现象。特别是“惊蛰”这一节气名,总让我觉得耳边响起一声春雷,惊动了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自此之后,万物蠢蠢欲动。即便到了今天,农历对于气候的把握都准确得让人惊讶,让人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 古人所处的生态环境比我们现代人大概是要好得多的。当我在城市中为生活疲于奔命时,我对自然风物的感知力大大下降,变得相当愚钝。兔老师所说的这种对时间和生命力的察觉和感受力,对我来说还是要追溯到2020年那个在家乡度过的春天。记得那时的春夜,在阳台上看楼下茂密的树林,其中以香樟树为主。似乎感到那些树中间浮动着薄雾蔼蔼,一股暧昧的暖意就在那薄雾中涌动着。那时的我才明白为什么诗人会说春夜比黄金还珍贵。脑海中浮现出苏轼的《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其实脑海里似乎想找一首描写春夜薄雾的诗,但找来找去,还是苏轼这首诗浮上了心头,大概在我的想象力,苏轼这首诗中也有雾气迷离和暖意暧昧吧!今天读到刘方平的《月夜》——“今夜偏知春气暖”,觉得也颇符合当时我所感受到的春夜。 翻看当时写过的日记,有一篇3月12日的日记有下面的叙述: 至今记得那天晚上在阳台上,耳机里突然传来现场版《春よ、こい》大提琴前奏的声音。仿佛有春夜的雾霭一下子升腾起来,缓慢流动,温暖、暧昧。这样的前奏和乐曲只属于阳历二月的春天,以至于我不敢随意聆听。生怕聆听过多,沾染了别的气息。但是,这样温柔的大提琴乐声确确实实是只属于早樱盛开的春天的。 春光易逝。短短半个月,二月末的那几天仿佛已经成了遥远的过去。二十六日那天下了一趟楼,看见楼下的早樱,沉甸甸的白花像一簇簇雪一样压满了枝头,当中也有小小的、嫩绿的新叶。我还拍了几张照片。随后偶尔在阳台上向下张望时,看到白色的丰满的花朵仿佛渐次零落了。这两天,白色的早樱已经从一棵花树变成了长满绿色新叶的绿叶树了。今天一看,树上的叶子又比之前更大,绿色更深,更繁茂了。 二月末三月初的时节,连着好几天的晚上都下着春雨。后来,白天也下雨。三月八日清晨起床,窗外是清澈的雨声,雨声中是空灵的鸟叫。寂静的春天的早晨,只有雨声和仿佛从空谷中传来的鸟鸣声,荡涤着人的心灵。这是和喧闹的都市之声,以及人作的音乐之声所不同的自然的声音。是自然天成、鬼斧神工的音乐。 三月八日那天,我刚醒时在卧室的床边、随后在阳台、白天在盥洗室都记录了雨声。一尘不染的晶莹的雨滴沿着阳台上伸出屋檐的竹竿上有韵律地排列着,偶尔往下滴落,让人忍不住拍了又拍,想要拼尽全力地记录这一刻无与伦比的美丽,但又觉得不知怎样才能留住这样无与伦比的美丽。美丽是易逝的,是只能偶遇的,因而更显珍贵。想要独占或是保留美丽,却是无可奈何的,雨滴啪嗒啪嗒落在竹竿上的声音,和满世界湿润的春雨声形成远近的层次,为了尝试收藏这样极为动听的旋律,忍不住凑近了竹竿录下这雨滴啪嗒啪嗒的声音。想起在电影院看了三遍的音乐纪录片《坂本龙一·终曲》中,坂本龙一在极地破裂的冰块下,收集万年的寒冰溶解成的水流声,他说“I'm fishing the sound”。杰出的音乐家试图从自然中发现和收集已经存在的音乐。 雨中,一直小鸟飞来了,落在阳台的边沿,然后在伸出的竹竿上稍作停留,旋即又在雨中飞向斜对面的人家了。速度之快,让人感叹飞翔的自由和不受限。如果我们要去那户人家,需要下楼,走过小区的主干道,走过一段坡路,再走上面小区的主道,然而对于小鸟来说,只需要一两秒钟的飞翔,不需要受什么道路、坡道、石坎的限制。人类虽是万物之灵长,却不曾有这种飞翔的自由。 隐隐中传来春雷。春天的雷声不可怕,反而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好像春雷是有味道的,好像春雷隐隐从天边传来后,随即就要闻到泥土潮湿的清香。春雷过后,万物将更加复苏。秋天有“一场秋雨一场寒”,我觉得春天也应有“一场春雨一场暖。” 庆幸自己能在感知力尚敏锐的时候将这些记叙下来,只是当时若已读过兔老师的这本书,一定会在第一时间为体会到“飒飒东风西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而欣喜,也能为“翩翩飞鸟,息我庭柯。敛翮闲止,好声相和”近乎在我眼前生动上演而雀跃。 再回到兔老师的书上,兔老师说“夜雨无眠”,让我想到白居易的“对床夜雨”,也让我想起五月天的歌曲《雨眠》。“夜雨无眠”说的是孤独,“对床夜雨”说的是孤独中尚有知己可倾心交谈,而《雨眠》说的是爱情的永失和伤逝。 在第121页,兔老师说“中国诗歌中写着写着愁绪,忽然就弹起琴来了,一般都不是自娱自乐的意思,而是对愁绪的进一步表达。”并引用曹丕的诗歌“援琴鸣弦发清商”,这不禁又使我想起李白的《幽涧泉》——“乃缉商缀羽,潺湲成音。吾但写声发情于妙指,殊不知词曲之古今。”小时候偶然读到这首诗,就被其中的万古寂寥和哀愁深深打动,久久不能忘怀。 “深见月”让我想起梅林茂的一首纯音乐《望月の君》,这首歌带给我的感觉,是孤寂中的热望,热望带来的绝望,是一种无望的爱。这和兔老师所解析的这句“斜抱云和深见月”中的望月之姿所带给我的感觉类似。 兔老师说,《西宫春怨》中的“喜悦与哀怨来自同一个源头,并在本诗的最后一句中融合在了一起。”这个源头即是春天的到来,春天带来喜悦对于我们来说很好理解,但春天带来愁绪和哀怨,其实也不少见,这一点不仅在我们的文化中屡见不鲜,在日本的文化中尤为突出,甚至几乎要盖过了春天带来的喜悦。我想,这源自我们对美的神往和惧怕。法国漫画《切尔诺贝利之春》引用里尔克《杜伊诺哀歌》中的诗句于扉页:“美无非是我们恰巧仍然能够忍受的恐怖之开端,我们之所以惊羡它,则因为它宁静得不屑于摧毁我们。每一个天使都是可怕的。”当画家来到切尔诺贝利深处,他原本以为的一片灰色的废墟中竟是疯狂生长的春天,画笔也终于从灰色换成了彩色。只是这片沉静美如天堂的土地已将人类驱逐了出去。 兔老师说:“中国诗歌有强大的‘美人香草’传统,即将男女之情当作君子对家国天下及理想境界的追求来书写、阐释。”这让我想起高中时的一件往事。当时,学校的广播里很喜欢放信乐团的《死了都要爱》,被我们的副校长听到后,严厉批评道:“放这种情情爱爱的歌干什么,还死了都要爱,人都死了还怎么爱?我们当年听的歌都是’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多美!”当时我心里默默想:“你也可以把爱理解成对理想的追求啊,比如死也要考上清华北大什么的。”但我们的副校长还是坚持认为这里的“爱”是男女情爱,于是之后,我们便每天都伴着“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歌声起床、洗漱、晨练、早读。 回到共读会中兔老师提出的问题:男女之情中最为特殊、最无法与其他情感所共通的微妙之处是什么?我想,应该就是情欲了。这也的确是君子对家国天下及理想境界的追求里所没有的东西。盛唐诗人王昌龄所写的宫怨诗,正是把情欲写得“哀而不伤,乐而不淫”。 一个有趣的巧合是,今天早上随手翻一位妇产科医生写的书籍时,有一节《孕期可以XXOO吗》,当中有一段颇有意思的论证: 如果你的历史老师不是体育老师教的话,大概还会记得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很不一样的朝代——唐代。在唐代,国人其实是很开放的,不单是文化上的开放,性观念也是比较开放的。从皇上到贩夫走卒皆声色犬马,纵情声色,估计那时的中医是鼓励怀孕以后继续可以XXOO的。(我估计错了的话,请中医专家找证据来帮我纠错。)可是到了宋朝,程朱理学盛行,主张“灭人欲,存天理”……

  • 新瑜

    新瑜 2022-05-29 22:09:51

    5.29.读到朱彝尊了

  • 无鸣镜

    无鸣镜 2022-05-29 23:31:15

    【5月29日打卡】day11 今天阅读完了春闺的伤逝:朱彝尊与俞樾的最后三个小节🌷📖 读完才发现这章中两位看似毫不相关的诗人被作者给予的居然是这样的联系——被囚于阁楼里的少女有一个像俞樾一般通达乐观的父亲——"我亦浮生蹉跎甚,坐花阴、未觉斜阳暮。"这与俞樾少年时的答卷"“花落春仍在,天时尚艳阳"不谋而合,其中蕴含了俞樾生命的底色。这也给我以启发,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所传达的情感与思想都会影响着身边人,一种通达的乐观主义不仅是自己的生存之道,也可以给予他人对抗日常生活的勇气。 而《高阳台》这首诗,十分赞同作者于结尾所做的评述"如果要往深里说,我甚至觉得这是一种青春时代必有的阴暗特质。西方的童话中常常有这样的情节设置:春天到来,小公主长成少女,因为天气暖和了,所以她有机会去后院游玩,但因此掉进井里或被恶魔幽禁。如果她能在王子的帮助下走出幽暗的城堡、洞穴、枯井,接下来就是婚礼——成年的象征。在中国诗歌中同样的故事也常常发生,只有经历了春之幽谷,才能走向更圆融、更理性成熟的世界。"整首诗 确实是都有一股童话的氛围在,贯彻始终的用典,纯粹而一往无前的深情,以及最后留给读者的印象"桥影流虹,湖光映雪""前度桃花,依然开满江浔"。即使一个悲情的结局,在幽深中依旧焕发出春的生意。"只有当我们走进那个“楼阴”之后再走出来,才会觉得外在世界如此美妙且值得珍惜。"一单意识到这一点,似乎眼前的晦涩也变成了一个春之幽园,走过翠帘春深,终究会窥见窗外的一片明媚春色。

  • 采桑子的沙鸥

    采桑子的沙鸥 (我的灵魂系于荷马的第七根琴索) 2022-05-30 09:28:16

    【5月29日打卡】】📖💙晚上读了代后记,看到晓丹老师与叶嘉莹老师的师生故事,很感动,佩服晓丹老师追梦赤子心和叶嘉莹老师的坎坷辉煌人生。 阅读笔记:“我想,我们都是在先生身上看到了人生的一种可能-通过全然投身于古典文学,服从它的训诫,接受它的磨砺,从而躲避时光的衰朽、抵御尘世的侵袭。当我们在台下仰望,先生身上体现出的从容、有力、清明和优雅,足以使我们相信,跟随先生,就不会在人生的风雨飘摇中失去方向。”

  • 皮皮璐

    皮皮璐 2022-05-30 14:25:58

    【5月29日 第11天打卡】 但另一些人可能处于一种更有知觉的状态,好像有第三只眼,既能够感受到现在这个时间点上的自己,又能够跳出这个时间点思考未来的人如何看自己。 想到余秋雨的《废井冷眼》无论世间如何变化,它都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冷眼注视着,承载了一段段的历史。

  • 豆友254320795

    豆友254320795 2022-05-30 15:28:47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豆友254320795

    [内容不可见]

  • 皮皮璐

    皮皮璐 2022-05-30 16:04:42

    【5月20日 第20天打卡】 今天读到老师讲《浣溪沙》“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让我想起刚刚大学毕业,开始工作时,老板对我说:“你还年轻,有无数种可能,可以每种工作都尝试,选择确定的方向。”但在工作中并没有找到方向,反而是想认真生活时,确定了自己的目标。通向其他道路的想象也都关闭了。

  • 采桑子的沙鸥

    采桑子的沙鸥 (我的灵魂系于荷马的第七根琴索) 2022-05-30 16:49:32

    【5月30日打卡】】📖💙今天下午阅读了晏殊的章节,弥补了以前读书时关于诗人生平的空白,结合晓丹老师的人生经历,蛮有收获的。“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 阅读笔记: 一,晏殊是北宋初年的宰相,词集名为《珠玉集》,从“珠玉”二字就可以想见其圆融平和的样子。 二,晏殊的词是最精美的艺术品,不但没有瑕疵,而且收起了所有加工的痕迹。但在这极其清明、理性、圆融的形象面前,我们也会感到他无法与他人言说的辛苦。

  • 哈姆雷特怕做梦

    哈姆雷特怕做梦 2022-05-30 21:02:28

    【5月30日打卡,day12】 爱好拆庙的老爷爷~身上站满海鸟的孩子 “每个时代的人都以为自己过着全新的生活,只有诗人和哲学家会停下来询问:我们的经历在漫长的历史中,是不是一轮轮重复?”艺术的光辉是一种永恒不褪色的色彩,伟大而独特的艺术迸发的力量之一就是它能多次而不是一次地揭示自己的过往。对于音乐、诗歌与绘画的品鉴,都不会失去那种把我们从一种存在和认知的方式中提出来的能力。对于一首熟记已久的诗,偶尔吟诵起来在说到一半的时候,我们也许会回忆起过往的情境,有时也会落泪。庞德描述了这一悖论,并认为是:“诗歌是保持新闻的新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以及如何做到这一点,与优秀的艺术保持其自身创造惊喜的能力有关,与诗歌的创作者和环境也有关系。

  • 三金难买寸光阴

    三金难买寸光阴 2022-05-30 22:46:15

    不会增补进这本书去。原因是这本书在形成过程中的心理学背景,并不是一些心理学知识,而是我们在 不会增补进这本书去。原因是这本书在形成过程中的心理学背景,并不是一些心理学知识,而是我们在谈论这些诗歌时,心里咨询师庄磊提供的安全、支持、敏感的心理学氛围,这种氛围难以被语言化,这也是我们在初版时最终割舍了心理学内容的原因。 ... 兔老师

    【05.30打卡】 好的老师,感谢回复。书中已有的一些运用到实词解释中的心理学知识也是很惊艳那。

  • 劳动者港湾

    劳动者港湾 2022-05-30 22:56:20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喜欢兔老师(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832236359/ 今天阅读的篇章是《公元前139年的一树桃花》。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在我的感知中,桃花是春天最具代表性的花朵。小时候的春天去郊外爬山春游,山上的村落间点缀着一树一树的桃花,让人感叹道:“啊!是春天啊!”那时也的确会折下几枝桃花,带回家用水养着。也曾和表哥在外婆家拾捡飘落的桃花花瓣,装满了好几个杯子。大概正是因为桃花和春天有着如此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在我们的文化中它们常双双出现,象征爱情、情欲。 兔老师不循传统的鉴赏之法将此诗解读为一首失意的怨诗,而是聚焦诗歌本身所描写的春暖和情爱,将它解读成一首描写桃花忽开的夜晚,一首永恒的少女恋曲。 特地去查了卫子夫的生平,大致了解到她本是平阳公主家的一位歌女,可谓是出身低微了。因为一次偶然的歌舞表演而被汉武帝看中,带回宫里,在忍受了一年的孤寂后终于再得机会,得到汉武帝的宠爱,且时间之长,宠爱之盛,在武帝一朝无出其右者。 我常常揣测,帝王的后妃们对他们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他们是夫妻,却又不似平常的夫妻。他们是君臣,却又有着比君臣更为亲密的关系。当她们入宫侍奉帝王,等待宠幸时,究竟是爱情的成分占多,还是怀有更多荣华富贵的渴望,还是被命运的手推着只能向前走? 卫子夫的人生不可谓不传奇。关键在于两个传奇的转折,一者便是从身份低微的歌女成为尊宠日隆的皇后,但更让我感慨世事无常的,则是她所生下的备受武帝喜爱的皇子竟死于父亲之手,而其本人也自杀。帝王家庭的残酷可见一斑。而从承蒙盛宠的皇后到被逼自尽,这对夫妻又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从最初的耳鬓厮磨,走到了最后的生死隔阂?有言是”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在井上靖所写的中国历史小说《杨贵妃》中,杨贵妃面对玄宗时,最初抱有的是最后一种心态,待得入宫既久,能看出二人之间亦有寻常夫妻间的情感。印象很深的一幕是,玄宗夜晚睡觉总害怕遇刺,听到风声便要惊醒,杨贵妃便用自己丰腴的身体替玄宗屏蔽掉那些恼人的风声。杨妃入宫时,玄宗已是老者,他从这位年轻的女子身上寻得了温存。杨妃有时会像恋爱中的女人任性地吃醋耍小性子,有时又会被掌权者的威严而震动而小心翼翼地伺候“命运”。而玄宗手握生杀予夺大权,却又对杨妃无可奈何。说到底,皇帝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自己的软肋。 在诗句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我们也可以想象公园139年前的那一晚,平阳公主府上那场歌舞是怎样表演的,汉武帝又为何在一众美女中单单看上了卫子夫?当时卫子夫穿何衣裳,作何装扮,歌喉有多动听?对于卫子夫来说,那改变命运的一场歌唱,与武帝初次欢愉的夜晚,是否在一生中常常回想起,那时的花好月圆,是否足以慰藉那些深不可测的宫廷中残酷而冰冷的夜晚? 但是,这首花开月圆人新之诗给我一种留不住的感觉,桃花只在春天开,满月并非日日有。无缺无憾的完满也总和稍纵即逝相伴随。但我们生命中总有一些夜晚,包括且不限于爱情,在历经岁月之后,尤其当我们知道这样的夜晚永不再来的时候,它们就显得神秘而永恒了。这又让我想起《廊桥遗梦》中弗朗西斯卡和罗伯特之间的爱情,他们偶然相遇,在一起仅共处了短短一周,但他们跳舞的那个夜晚以及后来的欢爱在彼此心中铭记了一生。他们再也没有见面,但弗朗西斯卡仍然会一遍遍地用肢体重温那时的舞姿和被带着走上楼梯的步子。 此外,这首沉醉春风的情诗还是给了我一种无力感,那就是宫廷女子的得宠也好,失幸也罢,全都仰仗于帝王。她们从来没有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她们的荣华富贵“全不过是谎花一般空虚”,今日得帝王恩宠,便享富贵荣华,明日失宠,便朝不保夕。卫子夫是这样,杨贵妃也难逃此运。这是宫廷女子难以逃脱的桎梏,就像金丝雀的牢笼。 但是,毕竟有一瞬是真的,当她不是即将受宠的皇后,而只作为一位青春善歌的少女,汉武帝不是君临万国的帝王,而只作为一位年轻的男性,他们之间共度的那个夜晚,桃花,满月,肉体的交融抵挡帘外的春寒——在一代又一代的爱侣间反复上演。

  • 无鸣镜

    无鸣镜 2022-05-30 23:01:02

    【5月30日打卡】day12 今天阅读完了春江的别离:姜夔与苏轼这一章🌷📖 "在无常的命运中,那些珍贵的记忆片段会帮我们找到部分确定感,而那些时时体验到的失落,又帮我们破除想要控制一切的虚妄"这是我在近来的阅读中最喜欢的一句话!关于苏轼的这一节,几乎全篇的聚焦点都是不确定性中的确定,如何对抗历史的虚无感,像是春山好处的"好"是不可被拆解的整体,是那一瞬间的内心的五感与灵感,因此这种"好"成为了一种无法被他人破译的契约,是独属于两个人的私人感受。而就是这种确定的相遇,确定的一瞬间,给予我们对抗历史中虚无感的力量。也就是作者这前句话的意思,珍贵的记忆片段让我们从虚无找到恒常用以生存。而后半句话中,"而那些时时体验到的失落,又帮我们破除想要控制一切的虚妄"则是与我个人的生活体验相关,我时常会有这么一种感觉,在不确定中不安恻测,而又在抓住一点儿确定的部分上紧抓不放,对于这么绝对控制的强烈欲望,确实是在一次次的失落中打消。这一部分给我以启示,或许失落的体验,不全全是"失败"的表现,甚至也有可能是自己的潜意识发出的警觉,或许对于强烈的掌控欲望已经到了触及危险的底线,因此潜意识放出的失落信号,生活中遇到的一件件不太顺心的事,反而在帮助你自己向着自己更愿意的方向前进。这种失落,破除了我们的虚妄,使得我们谦虚而且谨慎得看待这个不确定的世界。

  • 陈小乐

    陈小乐 (Nothing is permanent) 2022-05-30 23:10:09

    5.30 读到姜夔与苏轼。《鬲溪梅令》真是首好词,在兔老师的解析下,更加打动人。听了《鬲溪梅令》的曲子,先听尺八独奏版,再听笛曲,尺八的苍劲、萧飒,似乎奏出了“殢”与“怜惜”,仿佛到了深秋一般,一曲终了,笛声起,秋的萧飒一扫而空,阴霾的雨云散去,山中忽生薄雾,凉意轻袭,笛声空灵飘逸,月对当空。仿佛尺八是一段冗长的心事,笛曲是个使心轻盈的带着些许遗憾的开解。 姜夔的《鬲溪梅令》似乎没有那么清晰的开解,词中充满“欲说还休的美”更像是一种心情的记录。有时候我觉得写东西也是一种自己和自己的和解,会有写着写着就能让心轻一些的魔力。如果梦中人变成了翠鸟,那么这首写了遗憾和相思的《鬲溪梅令》便是寄给翠鸟的云中锦书吧。

  • 陈小乐

    陈小乐 (Nothing is permanent) 2022-05-31 18:40:55

    5.31 读完姜夔与苏轼的章节。从小就很喜欢苏轼,不仅仅是因为东坡肉,很小的时候背的《幼读古诗精选400首》第一首就是苏轼的《题西林壁》,配的画是彩色的,画的一纵崇山与云雾,水墨意境,油画技法。我很喜欢那张画,所以对于苏轼也就牢牢记在心里。再后来上学慢慢学了苏轼更多的诗词,苏轼的诗词大多豪放,直到读到他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这样让人难过的词,苏轼的形象突然丰满起来,也明白大家也都很喜欢苏轼不光是因为他有才华,为人豁达,更因为他的真性情。 小的时候读苏轼并不知道他是在怎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如果知道了,我想所有读苏轼诗词的小朋友应该都希望自己能有一个“爱拆庙的爷爷”和一个“爱行侠仗义有无数幻想的爹”。想一想苏轼出身四川,好像也就理解了他会有这样的爷爷和这样的爹。“少不入川,老不出蜀”这句话涵盖了部分蜀地的人情,每个人都很巴适,或者人们会让自己巴适,巴适不是懒惰不思进取,而是生性乐观,在一个哪怕不那么好的情况下也能够让攥紧的心得到一些舒展。(现当代父母辈对于LGBT包容度相对高的也是在川蜀,与这样的风土人情或许也有一些关系)。 读兔老师写的「身上站满海鸟的孩子」,很有感触,“我们该如何回忆历史”,似乎可以一下子从苏轼回到第一章节王维的《孟城坳》,“我们该如何看待历史中个人的位置?”兔老师的述写很令人感动。有时候我觉得人生就像处在一个打开,被关闭,又再次被打开的过程,孩童时期对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疑问”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被忘却,这是一个由打开到关闭的过程,然后进入青年中年再次拾起“我是谁”这方面的命题,又由关闭到打开,或许这打开也不一定会有答案,或许打开的状态并不能持续很久,但在这样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变化,会有一些不一样的体验,也会有新的疑问。这些古人好像都一一经历过了。 苏轼和参寥子的情谊,在那样政治环境动荡不安的情况下显得弥足珍贵。“虽然外在的世界里有很多东西会纷纷散去,但自身的核心不会被消解”,很赞同兔老师对于人生中好友的描述。好友就好像守护住了我们自我的边界,伤心失意,怀疑自己的时候,这样的好友总能够给予力量。苏轼与参寥子杭州一别以后再也没有见过。生活中有许多料想不到的无常。 知道参寥子后我查了一下,发现《题西林壁》原来是苏轼和参寥子一起去庐山的时候写的。每一首古诗词的背后都有古人许多丰富的情感、思绪、领悟,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就会找到打开一首诗的属于自己的正确方式。但不管是在什么时间打开,我想都是在正确的时间。

  • 哈姆雷特怕做梦

    哈姆雷特怕做梦 2022-05-31 19:42:34

    【5月31日打卡,day13】 在橘园美术馆看睡莲 我们时常会被那些片刻的永恒和情感的凝聚而打动,老师的心思太过细腻。温暖的人会把这个瞬间留在记忆中,在任何想要提取这段记忆时,它都会真实地回到我们眼前,就像面对的那座青山。 “好像不管曾经如何努力地生活、珍惜每一段真实的相遇、牢牢记忆、及时感激,人生的结局依然不能掌控。在无常的命运中,那些珍贵的记忆片段会帮我们找到部分确定感,而那些时时体验到的失落,又帮我们破除想要控制一切的虚妄,使我们变得更自由,更轻松,更有人情味。”快哭了,想起鲁迅“绝望之于虚妄,正与希望相同”今天也被治愈了。

  • 劳动者港湾

    劳动者港湾 2022-05-31 21:06:13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喜欢兔老师(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832288665/ 今天所读的篇章是《贵妃醒来的清晨》。 如果说汉武帝和卫子夫的故事还需要查阅资料来略知细节,那么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这对帝王与后妃的爱情故事在千年后仍能让人津津乐道,离不开历来文人诗赋的反复吟诵。 李白的《清平调》三首,相信对大多数人来说也属于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名作。今天再重读此诗,耳边竟渐渐响起了一阵旋律,随着这脑中的旋律越来越明晰,我想起这便是邓丽君和王菲的歌《清平调》。玄宗和贵妃的故事,流传至今都有歌后谱曲吟唱,传说在今天都熠熠发光,可见当时有多震撼。 初唐至盛唐真是一段波澜壮阔又精彩的历史,真可谓是群星荟萃。初唐有一代天骄李世民,后又有一代女皇武则天,再又有唐玄宗李隆基,真是风流人物一个个登场,耀眼夺目。 待到玄宗时,唐朝盛极而衰。贵妃那丰腴美丽的姿态就像大唐的繁荣富贵,而后香消玉殒于马嵬坡,就像美好的盛唐再也不可追寻。这或许也是历来文人骚客爱写玄宗和贵妃的原因之一吧。 当故事变成传说,传说写进诗句,我们看到的是白居易的《长恨歌》,或是“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样怅然的诗句,但李白的《清平调》,却是历史的参与者,是当时盛景的“现场直播”。多么幸运!最伟大的诗人,遇见了最美丽的女人。 说来惭愧,小时候只知摇头晃脑地背诵“云想衣裳花想容”,而今读了兔老师的解析,才看明白李白运用各种令人目眩的艺术表现手法,全在写贵妃的美貌。贵妃有多美?历史上既没留下画像,更不用说照片,然而正是因为贵妃的美从没有具象化,才留给人们无穷想象的空间。但直面贵妃美貌的李白,也没有正面写她的美貌。 牡丹花常被用来形容盛唐的雍容,和贵妃的美貌,我想,这三者的形象常常交叠出现,大概是因为她们有共通之处:雍容华贵,富丽繁华,明媚妖冶。而贵妃作为美人,她也是特殊的,因为她一反以瘦为美的强大审美传统,“温泉水滑洗凝脂”,她的美具有开创性,也是和盛唐气象交相辉映的。 我曾遇见春天朝露中的牡丹花,有白色的,也有玫色的。白色的牡丹花上带着大颗的雨露,就像美人流下晶莹的泪珠,如梦似幻。风雨之后,牡丹花瓣零落在泥土上,铺得像一片丝绸质地的地毯,但花瓣依旧非常新鲜,让人怜爱。 井上靖写《杨贵妃传》,里面也写到牡丹,但说牡丹的华贵之下似乎潜藏着黑暗的命运似的。也写了玄宗和贵妃间的一个个夜晚,那些夜晚很有意思,要么就是贵妃用自己的怀抱替玄宗挡住风声,要么就是在夜里撒娇向玄宗要求东西但到了白天又绝不认账,要么就是在孤寂冰冷的宫中和玄宗相依偎,跟玄宗说他会死的,她也会死的。井上靖的《杨贵妃传》充满着浓浓的宿命感,这显然是从后人的角度,知道了贵妃最后的悲运。但对于李白来说,未来的历史尚未得知,眼前的一切是如此完美,没有一丝一毫的阴影。 贵妃与玄宗共度了十六年的年华,到玄宗身边侍奉时,玄宗已年过半百,而贵妃却才二十出头。玄宗一定从年轻的贵妃身上感受到了青春肉体的丰盛美丽。一边是至高无上的掌权者,一边是年轻的后妃,两者之间无论年龄还是地位都有悬殊。但我总感觉,玄宗在贵妃面前并无绝对的主动权。史书上的记载很有意思:因贵妃娇蛮,玄宗几次把贵妃逐出宫,想要给她点颜色瞧瞧,治治她的娇气,结果都是玄宗自己茶饭不思,不得不将贵妃接回宫来。当我看到史书上的这些记载时,真觉得二人就像年轻小情侣谈恋爱一样:玄宗想要争取二人关系中的主动权,却又因为对贵妃的依恋不得不败下阵来,而贵妃在二人关系中的地位反而越来越高。几经折腾,二人的感情更加升温,贵妃更得专宠。我想,大概年老的玄宗在感受到贵妃年轻的肉体所带来的活力的同时,在和贵妃一去一来的恋爱博弈中,也焕发了青春般的浪漫爱情。

  • 三金难买寸光阴

    三金难买寸光阴 2022-05-31 21:13:06

    【05.31】 夏天来了

  • 采桑子的沙鸥

    采桑子的沙鸥 (我的灵魂系于荷马的第七根琴索) 2022-05-31 21:36:49

    【5月31日打卡】】📖💙刚阅读了周邦彦,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那首《浣溪沙》呈现了生命可能性从开启到闭合的自然状态,但没有回答当可能性正在闭合时人应当如何决断。没有决断的人生,看起来具有很多可能,可因为落不到实处,所以实际是在荒废。”

  • 新瑜

    新瑜 2022-05-31 22:47:33

    5.31昨天忘记打卡了!今天读那个叶元礼的故事,感慨的是,女孩子可以读书工作,有自己的人生,实在太好了。

  • 豆友254320795

    豆友254320795 2022-05-31 23:27:32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豆友254320795

    [内容不可见]

  • 无鸣镜

    无鸣镜 2022-05-31 23:30:34

    【5月31日打卡】day13 今天阅读完了春去的遗响:周邦彦与晏殊这一章的前两个小节🌷📖 读书摘抄:"年轻的时候,我们不喜欢“酒筵歌席莫辞频”或“不如怜取眼前人”这样的话,因为它们太平庸了,我们不相信人生就是这么捉襟见肘,不相信只能拥有自己恰好拥有的。“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这是让年轻人激情澎湃的话,是“楼前芳草接天涯”的现代版本。这句赞颂彗星的诗出自田中芳树的科幻小说《银河英雄传说》。银河系已存在了上百万年,我们却“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只有像人类这样知晓生之短暂者才会崇拜彗星近乎永恒的生命,但对永恒的向往如果不能转化成对人生局限的接受,那就连短暂也无法把握。" 我对于晏殊那小节更为印象深刻,他的诗的特点是圆融清明,情感克制笔墨清淡,却有具有极其敏锐的感受力,时时刻刻追踪着情感的流向。这份对于抒情的克制,对于理性的觉悟,造就了他作品里对于挣扎的点到极致,造就了温润秀洁、和婉明丽的印象。像是生活中许多深陷于自我挣扎的人表面上看起来也是如此的云淡风轻一般。很赞同作者说的,"我们读晏殊的词,就要注意他省略掉的那部分挣扎。"晏殊的诗词却有一种特殊的魅力,理性与感性兼具,又有流畅的节制智慧,而这隐蔽的魅力,就藏在他诗歌中难以窥见的挣扎之下。

  • 三金难买寸光阴

    三金难买寸光阴 2022-06-01 14:34:10

    【06.01】儿童节打卡快乐

  • 采桑子的沙鸥

    采桑子的沙鸥 (我的灵魂系于荷马的第七根琴索) 2022-06-01 18:25:03

    【6月1日打卡】】📖💙今天读完了这本书,再次阅读了晓丹老师的代后记,不甚感慨,也许我们也能跟着晓丹老师在古典文学里那回初心,重拾梦想…… “对于人生中最重要的问题,古典文学能否做出圆满的解释?对于人世间最险恶的选择,古典文学能否提供坚强的支撑?对于人心里最幽茫的心事,古典文学能否给予温存的慰藉?”

  • 劳动者港湾

    劳动者港湾 2022-06-01 21:59:02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喜欢兔老师(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832360946/ 今天开始阅读《春闺的伤逝:朱彝尊与俞樾》,读至《像水藻和繁星一样幽深》末。 生活中总有一些惹人心烦的事,但想到有兔老师的书可读,心情又沉静下来。 今天是六月一日,六月是一年中我最喜欢的月份,我总觉得这个季节的一切都是暗绿色的,那种深沉的绿色,褪去了五月明媚刺眼的阳光,是梅雨季特有的静谧之美。每当这时候,我的脑海里总会闪过一个词——“阴翳礼赞”。 所谓“阴翳礼赞”,其实是谷崎润一郎一篇作品的名字。这篇作品我连看都没有看过,直到今天以前,我还以为它是一篇小说。但每到六月感受到这个季节特有的静美时,我都觉得再也没有比这个词更合适的了。 第一次领悟到江南的春天,是在2012年的清明时节。记得清明节前的最后一堂课,老师说:“大家趁放假一定要出去玩一玩,杭州的春天真的很美的!”于是,那个清明节,我和一位从北京南下的朋友一起,游玩了西湖,之后又去了乌镇。西湖畔春意正盛,太子湾公园里繁花似锦。虽然以前也常到西湖散步游玩,但第一次发现春天的西湖这么美,确是那个春天。乌镇给我印象最深的其实是夜景。暮色笼罩之后,乌镇的灯光渐起,所以读到“桥影流虹”时,我眼前出现的是夜里乌镇的流光溢彩。转眼间,十年过去了。我也早已离开了杭州,只把大学时代的回忆留在那里。 “湖光映雪”,若不是兔老师的解释,我或许会直接理解成“断桥残雪”的雪。于是我便想起了《东京爱情故事》里,里美约三上分手的那一幕。在里美说完“请就停在那里,不要过来”,随即含着眼泪转身离开后,三上歇斯底里地哭了。旁边的湖里,湖面波光粼粼,闪烁着银色的光芒。今年春天的时候,几乎每天都去湖边的一家书店读书,外面的湖面被洒上阳光,又被风吹皱的时候,那水波荡漾的光影透过百叶窗投射在书店纯白色的穹顶上,好像屋顶也变成了一面湖。 作为一个从小到大都生活在长江流域的人,对兔老师说的那种室内的寒冷太熟悉了。有时候,比如说冬天出了点太阳的时候,当室外被阳光照暖了,室内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就会更冷。冬天的寒冷还留在那里,没有被阳光驱逐。都说南方这种冷叫做“湿冷”,好像冷得浸到了骨头里。 同样是2012年,8月的暑假我去了神农架。归途中某个观景点,我看到一个指示牌上写着“杜鹃花海”,说五月份的时候,对面的山上将开满杜鹃花。于是,五月去神农架看杜鹃花成了我的一个期望。虽未见过,但那开满杜鹃花的山一直在我心里若隐若现,诱惑着我。 最近两天早上都经过湖边一片小森林。小森林是人工种植养护的,在这闹市区,给人一个难得的休憩之地。昨天我走进小森林,看到阳光透过高大茂密的树木洒在草丛上,光影如梦似幻。外面虽然有点晒,但林中尽是荫凉。今天路过,我没有走进去,只是驻足观看那茂密的深处,浓得化不开的绿意。 19年的五月,我曾想去看神农架看漫山遍野的杜鹃,结果因为走错了路,到了另一个叫做“巴桃源”的地方划船。没想到这一错失,我的人生又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再也不是当时的闺中姑娘了。但我相信去神农架看杜鹃山谷的那一天总会到来,那时我一定会沉醉在无边无际的春意中。

  • 哈姆雷特怕做梦

    哈姆雷特怕做梦 2022-06-01 22:02:00

    【6月01日打卡,day14】 如何处理你的丧失?你准备在下一个春天继续哭泣吗?我们在生活中会看到很多这样的人,也许永远怀念自己的前任,也许永远哭诉原生家庭,他们的生命就在抒情与自怜中流逝。晏殊的答案很清楚:“不如怜取眼前人”。既不是感情流动的自然结果,也不是社会伦理的生硬说教,而是这种拒绝抒情的力量 《在我身上你或许会看见秋天》 “在我身上你或许会看见秋天, 黄叶或归根,或奚奚落落地 挂在萧瑟的枯枝上颤颤发抖, 荒废的歌坛不再有百鸟合唱。 在我身上你或许会看见暮霭, 落日徐徐沉入西方消隐不见, 黑夜,死的化身,逐渐靠近, 严明而宁静的安息笼罩万物。 在我身上你或许会看见余烬, 它在青春的残留里奄奄一息, 躺在惨淡的床上等待着死亡, 与滋养过它的烈焰共同毁灭。 看见了这些,你的爱会更强大, 你不好好爱他,爱就转瞬即逝。”

  • 新瑜

    新瑜 2022-06-01 23:20:49

    6.1.儿童节快乐,今天读到姜夔,我最喜欢的词人。

  • 无鸣镜

    无鸣镜 2022-06-01 23:25:52

    【6月1日打卡】day14 今天阅读完了春去的遗响:周邦彦与晏殊这一章的最后一个小节🌷📖 读书摘抄:"当我们结束青春、进入中年时,会产生“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或者“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的遗憾。我们轻视已有的成就,而把注意力放在那些失去的可能性上。在中国诗歌中,这种理想化青春时代而贬低中年时代的倾向更加强烈。我们的文学不太讲成熟的情感,也许是因为在生活中被要求得太成熟,所以文学做出了反向的补偿。" 我常常也觉得东亚文化非常慕少,对于青春时代的过度推崇或许也与儒家文化所要求的压抑的早熟人格有关。正是在生活中人们揠苗助长式的被动的成熟,令人对于那段短暂而美好轻盈的青春岁月如此追忆。我还是觉得无论与否,一个人在尚且年轻时被评价为"成熟"并不比被评价为"天真"更好,每个年龄阶段也有它们相应的时节,不用在春色中急着丰收,也不要在夏天忙着准备过冬,这才是一个自然的、不受外物干扰下的人的生命旅程。而真正的成熟也不是比谁更可以掌握世俗中的一套规矩纲常,而是一种清明的觉知心灵状态,以一种心灵上不变的平衡,自我检视、自我挣扎、自我消化。"当热烈的青春过去、旷达的迟暮还没有到来,清醒与自持,也许正是中年岁月最需要的给养。"

  • 三金难买寸光阴

    三金难买寸光阴 2022-06-02 05:08:59

    【06.02打卡】 共读完结,撒花。

  • 哈姆雷特怕做梦

    哈姆雷特怕做梦 2022-06-02 10:05:46

    【6月02日打卡,day15】 不知不觉最后一天打卡啦,重读又有不一样的感受。妄念终归落空,人生却在继续。有太多丰富体验的瞬间和感悟,沉迷于老师颇具想象力和细腻情感的诗情画意,被黄老师和叶老师浓厚的师生情谊感动,通透的人生哲理,质朴自然的真情流露。“之所以必须倚仗古典文学所营造的那个理想世界,是因为只有决定相信理想世界的存在,人生才能从蜉蝣式的无谓的漂流变成值得的追寻,时间之丝也因为找到了罥绕的线轴而不飘散于虚空。” 谢谢老师,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

  • 豆友254320795

    豆友254320795 2022-06-02 10:36:31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豆友254320795

    [内容不可见]

  • 苏原不是江湖骗子

    苏原不是江湖骗子 (不要关注我) 2022-06-02 11:40:20

    写得特别好,感到是知音。你的“孩子们”是多大的孩子们? 写得特别好,感到是知音。你的“孩子们”是多大的孩子们? 兔老师

    谢谢兔老师!是五六年级到初一初二的同学。孩子们对文字的敏锐、对自然的感知能力,有时会让我也很惊讶呢。

  • 采桑子的沙鸥

    采桑子的沙鸥 (我的灵魂系于荷马的第七根琴索) 2022-06-02 19:08:56

    【6月2日打卡】】📖💙感谢出版社举办的共读活动,感谢晓丹老师的这本书,让我对古典诗歌与人生哲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期待老师和出版社更多佳作,端午安康!

  • 卧听南窗雨

    卧听南窗雨 (书是音符,谈话才是歌) 2022-06-02 19:22:40

    【6月2日打卡】晚上阅读完这本书,晓丹老师的求学经历,深深地打动了我。想当年,也曾有过一个古典文学梦,身边也有认识的女生连续两年考研古典文学,最后也成功上岸毕业。理想与梦想之于人的一生,必不可缺。 “我们果真能辨别理想与欲望吗?真正的理想是自由心灵结出的果实。人必须先具备对自由的体验,才能分辨那些名为理想的事物,哪些是出于自我的决定,哪些是出于欲望的推搡,哪些是出于从众的附和。我们的文化也许太爱表彰理想,而不太注意真实理想产生之前的那个阶段,因此王维诗歌中那种来自心灵自由的淡然欢喜并未得到足够的欣赏。”

  • 无鸣镜

    无鸣镜 2022-06-02 21:47:00

    【6月2日打卡】day15 今天阅读完本书的代后记部分,15天的阅读之旅正式结束~🌷📖 对于后记中的许多部分都很有感触。其中之一就是曾经对于寻找文学对于我的人生的“启示”的执着。“对于人生中最重要的问题,古典文学能否做出圆满的解释?对于人世间最险恶的选择,古典文学能否提供坚强的支撑?对于人心里最幽茫的心事,古典文学能否给予温存的慰藉?”但是文学给予人的影响是春雨润泽般的潜移默化,并且这份精神食粮并没有给我提供优渥的物质生活的义务。报着这种期待,旧梦只能落空,在此落差之间,唯有埋怨文学固然优美却虚幻无力。作者老师接下来的一段话精准的直击我的内心,“现在想来,我当时想要获得一种无理的豁免权。”“好像当我决定选择形而上的世界时,形而下的世界就理应为我准备一种简单平易的生活。”时常在理性与现实之间的裂隙中挣扎,却忽然发现人生并不是一道选择题,“人生并非在形而上世界与形而下世界中的一次性取舍,而是千百次的折返。”关于“折返”一词,在我日常生活中隐隐有感知到这种生活的重复性,却一直视为乏味与一种平淡的绝望,但在作者的表述下,我也似乎也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我们并非非要在形而上世界与形而下世界之间作出选择,似乎要么成为一位清贫的诗人,要么成为一位富贵的庸人。在这一次次的折返中,我们在逐渐触摸到生活的本质,我们在一次次的折返中拥有无数的可能性与足够的时间去选择,我们可以以一种圆融平和的方式,去迎接“眼前的苟且”,去享受“诗和远方”,诗发乎与苟且中,苟且中也藏着诗意,它们相生相依,不曾有异。因此最近读书时也更为追求一种“不求甚解”的态度,一本书被写出后就不仅仅属于作者,或许对于一些学术知识还是一知半解,但更愿意以我的感发,我的生活,与书中的文字交融,以我的方式来诠释一本书。关于为何我们需要古典文学,喜欢作者的这段话“之所以必须倚仗古典文学所营造的那个理想世界,是因为只有决定相信理想世界的存在,人生才能从蜉蝣式的无谓的漂流变成值得的追寻,时间之丝也因为找到了罥绕的线轴而不飘散于虚空。” 这本嫩绿的小书确实在初夏时节给我带来了春天的气息。在古典文学中追寻春天的那抹绿意,一场与诗人们跨越时代的春游,现代社会的痼疾与古代幽秘而细微的心灵之感发之间的碰撞,谢谢作者老师以诗一般的文字给我带来的这场春天中的文学课,令我在这个一切生灵似乎都以一种迅猛的势态生长的夏夜,沉浸于春天万物待发的变动氛围里,沉浸于古典文学的迷思中,我们终究还是离不开古典文学的,它们构建起了我们最初的心灵原乡。

  • 新瑜

    新瑜 2022-06-02 22:31:27

    6.2.共读是到今天结束了吧?!然而我才读到苏东坡,每次读《八声甘州》都觉得写得超好

  • 缘缘室主人

    缘缘室主人 (吃瓜群众) 2022-06-02 22:35:29

    [该条回应已被删除] [该条回应已被删除] Teresa_rt

    你的故事让我感动到了。 我虽然做着令人羡慕的工作,可是我在很多时候都向往去做老师。我向往的可能和我理想中的生活,老师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老师自己知道。 我想无论是什么样的生活,只要是你自己的选择,那就是最合适的。 老师在书中提到“”真正的理想是自由心灵结出的果实。人必须先具备对自由的体验,才能分辨那些名为理想的事物,哪些是出于自我的决定,哪些是出于欲望的推搡,哪些是出于从众的附和。“ 我想,你的决定,你的选择,只要是你自由心灵结出的果实,就是最好的选择。

  • 劳动者港湾

    劳动者港湾 2022-06-02 22:51:59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喜欢兔老师(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832424769/ 今天阅读的篇章是《再看一眼,一眼就要老了》。 不知不觉,时间从五月中下旬走到了六月初。半个月的共读时间不长也不短,回想起来,好像已过了很久,又好像弹指一挥间。和兔老师及诸位书友共同阅读探讨这本书的经历愉快而珍贵。 《高阳台》中“断肠人”在“楼阴”的窥视,让我联想起格里耶的小说《嫉妒》。十六岁的某个暑假的下午,我在新华书店站着看完了这本书。情节我现在早就忘记干净了,但那种窥视的视角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一种和被观察物体有着距离且被动的状态。 “古典文学中常常会写到一个女子看了一个男子一眼,然后就要同他生死与共,这是现代人不可理解的。”——的确,我从不相信“一见钟情”和“一眼万年”,在感情方面,我更喜欢“日久生情”。我认为真正的感情只有在共处的时间里产生,而“一见钟情”,不过是把自己内心的喜好投射在了被爱者身上。但也有人认为只有“一见钟情”才是真正的爱情。我想,这种观念在于强调纯粹的情感冲动和倾向。 但是细想之下,《高阳台》中的这种爱情也许很多人都经历过,只不过没有这么至死方休而已。青春年少时期的暗恋,可能只是因为在校园里见过一面,连话都没有说过,却在你的心里掀起了一场海啸。你不了解他,但你会把自己心里最美好的想象投射在他的身上。甚至,你都分不清是喜欢他,还是喜欢喜欢他的感觉。 《高阳台》中这位“断肠人”,让我想起了今敏的电影《千年女优》中的女主。少女时期的她遇到了负伤逃难的画家,从此穷尽一生沉溺在对爱情的追逐中。当初看这部电影时,我很不能理解这样激烈的感情,因为在我的人生观中排在第一位的应该是人对发展自己个性的需求而非爱情,我总觉得把幸福寄托在爱情、别人身上是愚蠢的,但是兔老师的解读让我感到过去这种看法的狭隘。其实不管是“断肠人”的渴求也好,还是千年女优的追逐也好,她们所追求的其实是美、纯真、理想、爱恋。甚至是追逐的姿态本身。那种追逐的姿态已经成为她们生命本身的姿态,因而成就了她们生命的意义。 但和别人所不同的是,《高阳台》中的“断肠人”,只能被动地在闺中等待,这种被动既是空间的局限,也是时代的局限。古代女性难以主动追求自己所爱的人,也正是她们难以施展自己的才情,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的一种象征。所以,这位“断肠人”不似千年女优那样可以主动地追求,活出自己的精彩一生,而是只能在闺阁中苦苦等待,错失终生。千年女优终其一生的追逐也没有找到自己的心上人,但是爱上了那种追逐的感觉。而“断肠人”等到了自己一见钟情的爱人,两颗心灵刚好相通,但恰在此时,他们之间又产生了生死的隔离。这样的悲剧就产生了无限的遗憾和恋恋不忘的回响。 兔老师想到了桥的隐喻,这突然启发了我,似乎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爱情常常和桥有关。最著名的有牛郎织女的鹊桥,还有白娘子和许仙的断桥。一个惊喜的发现是:《廊桥遗梦》也和桥相关!而且它的直译名就叫《麦迪逊县之桥》。这是不是说明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中,桥都有着同样的隐喻呢? 兔老师说词中的三个典故分别讲的是美,渴望,寻找。对美的渴望和寻找,不正是爱情的整个过程以及意义所在吗?在这三个典故或说爱情的要素里,最打动我的是“寻找”。小时候背《长恨歌》,最让我怅然的也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那种遍寻天地间也不得见的悲伤浸染了我的心灵。后来我看了日本电影《情书》,如果说男藤井树少年时期对女藤井树的暗恋是一种渴望,那么渡边博子对男藤井树的爱就是一种寻找,而无论看多少遍《情书》,更打动我的都是后者:躺在雪地上感受他曾感受过的温度,给他写信,又因为收到了回信而开心,探听他的国中时代,得知了他年少时的暗恋虽很嫉妒但又决定把回忆归还,寄去相机请人拍下他跑过步的操场,去往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向着皑皑白雪的山峰问:“你好吗?我非常好”……这种“寻找”中所蕴藏的深爱和悲伤几乎要击穿我的内心。

  • 麦秆

    麦秆 2022-06-15 14:51:59

    从后人来看,王维其实蛮可怜的,学问那么好,但为人却不尽然,恐怕他在晚年也曾有过内心的痛苦挣扎。而读到兔老师关于对大理的印象,不知道是不是有种排斥在先的原因,如果按照王维的态度,当下“隔壁还整天是装修噪声…”,但总有安静之时啊,这和冬去春来,不是同一个意思吗?所以,并不是大理不好,是作者自己已经认定了大理不好。

  • 肥肉ಠ_ಠ

    肥肉ಠ_ಠ 2022-06-17 12:54:36

    6.17 📖看到p218 这道苏轼,太感动了。 “当我们在文学中穿行,体验这些非常尖锐的痛苦时,又无时无刻不被富有人情味的智者所牵引,所陪伴。等我们走出诗歌,过往生命中的伤痛好像也获得了某种程度的疗愈。”

<前页 1 2 3 后页>

你的回应

回应请先 , 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