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关于留学生精神健康的事,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sciencecat(赚不到钱的坏女人)
之前有看到精神卫生领域的专业人士说,很多人出去留学都容易抑郁,是因为换了一个环境生活这件事本身就是诱发人抑郁的一个trigger。很多朋友选择出国/出境留学或交换可能是因为想离开国内的环境(此处指的是原生家庭、朋友同学相处或者学校的管理等),但没有意识到换了一个环境,这个新的环境也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
但从我之前退学过的惨痛经历来看,一个特别麻烦的问题是,留学生本质上是没有抑郁自由的,除非你把你的抑郁控制在一个非常平稳的程度。因为我们是留学,不是当地人,所以我们实际上不能休学,一旦休学了签证/居留资格就作废了(有组员说在美国,因为心理原因休学不用离境,所以大家还是可以查一下当地政策,我待过的英国和日本到目前为止都是不可以的。如果可以休学还不离境就会轻松很多)。我2014年的时候回国还是一张机票的事儿,但是现在回国已经很漫长了,我们就更要想办法让自己不要走到必须休学的那一步了。但从我的经验和知道的案例来看,实际上要控制自己精神健康,早准备早发现早干预是最好的,一旦错过了时间的临界点,很容易陷入雪崩式的崩塌。这个代价太沉重了,希望大家都不要有这样的经历。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我想再强调一下我知道的相关经验。
・你需要在这之前就对精神健康相关问题有一个没有污名化的认识,和相应的科普知识。
关于偏见的调整可能会比较难,但知识你可以在心晴指引(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抑郁症专病团队的公众号)、北医六院等各大医院的官方公众号里看到中文科普,如果你愿意阅读英文材料,那么英国NHS的相关介绍、默沙东诊所的介绍(有中文版但我建议你看英文)、还有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客等地方都有相关讯息。
・你在开始留学之前就可以了解你要去的国家/地区、你的学校的相关政策
搜索你的校名+mental health(请用当地语言),一般来说都可以搜索到一个学校官网的专门的页面的,写了对这个学校的学生的支援方式,这一般来说被认为是学校对学生的责任的一部分。我在英国经历过的情况是,你可以在学校的官方mental health centre得到四次左右的免费的咨询,之后他们会帮你联系提供谈话质量的机构的转诊工作。
但是这其中有一个风险在于,确实有例子,是有学生告诉学校,或者被告诉学校自己抑郁之后,学校立刻将人休学,然后签证/居留失效必须离境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前试探学校对精神健康需要支持的【留学生】的态度也很重要。你可以在网上搜一下有没有以前的亲历者的评价,或者在不暴露自己的情况下在同学之间打听一下。如果学校确实对此不友好,或者说你就是觉得这样风险太大了无法信任学校,那你就需要去查你去留学的国家/地区的相关医疗政策,有什么方式能绕过学校一样得到医学治疗,比如我现在所在的日本就是完全可以的。应该也有很多别的国家/地区也是可以的。
・如果真的发病了,不要抗拒治疗,不要抗拒吃药
药物确实有副作用,但对我们留学生来说,无法毕业是最大最大的副作用,其他一切副作用比起这个来都是相对可以接受的。治疗(在经过一定的时间起效之后)真的能缓解你的痛苦,很多方法都比靠自己苦熬着强多了。
・合理安排学业
有的学校是那种不太能自己选课,基本上所有的课表都是教务直接排好你照着上的,这个可能就比较困难。有些是自己选课自由度比较大的,那么在自己抑郁严重的时间,选课就要选尽可能少的(能保持留学生身份所允许的最低的学分)、相对来说对计算要求和逻辑思考要求比较低的科目。如果是读博的同学,观察你导师的态度,如果可以信任的话,谨慎地请ta给你调整相应的科研要求。这也是有风险的,有的导师直接就不要这个学生捅给学校了,但也确实有导师会给学生能力范围内最大的支持,让学生能安稳地度过艰难的时期。祝你的导师是后者。
・如果真的被学校要强制休学了
抓紧找移民律师,申请打官司,同时找医生做评估开相关的证明,证明你还有能力继续学习。但确实有风险是,可能人真的会抑郁严重到完全无法学习(这是真的、正常的状态,不是说这样的人都是因为他们自己本来就笨)。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预防,让自己尽可能不要进入这样的阶段,如果进入了,也要在这个阶段尽可能停留时间越短越好。比如如果你是不在考试周附近抑郁发作到无法学习了,一个月左右,最后考试还能勉强拽回来,这就比直接崩溃到完全无法通过这门课程要好。所以我真心希望大家能早准备早发现早干预。。。因为一旦到了雪崩的那一刻,你真的不知道你自己是不是还来得及力挽狂澜的那一波。。。
・关于国外的精神卫生医疗水平
我们国家的医学在很多领域都是世界领先的,但这个一定不包括精神卫生这个领域。这也就意味着你去留学的地方,大概率你所能接触到的精神卫生医疗资源要比在国内的人好。除非你在北京或者上海住。而且真的,相信我,就同在北京的人,为了检查血药浓度每个月必须请两天假跑半天去医院的人,比比皆是。这样的话,如果身边有好的精神卫生医疗资源却不利用,真的可惜了。
・如果你需要做咨询
其实国内的人到欧美国家去学习心理咨询,并且在毕业之前就有资格执业的,还是有一部分人的。但还是不可能覆盖到全部留学生的程度。如果实在不能有一个能说中文的留学生,有文化差异也没那么要紧,因为一份不好吃的饭也比让人饿死强啊。
・心态上的调整
抑郁可以不影响学习状态的人,我至今就见过一个。也因为我自己是被影响得很深的人,所以我深深地羡慕她。但我见过的更多的是,哪怕顶尖大学的顶尖学生,发病严重的时候也依然只能停下手头的工作。所以我们如果因为抑郁影响了学习能力而焦虑真的太正常了。但我想告诉你的是随着病情的控制,这是可以渡过的,你只是现在在这个阶段里才是这样,这个阶段不会是永久,你一定要相信这一点,才能更好更快地从这个阶段里走出来。
・难点在于
难点在于抑郁症的一个可怕之处就在于它本身就能毁掉人向外求救的动力,很多人如果没办法有人拽一把的话真的就浑浑噩噩地混过去了,可能只是一次次的旷课然后就把所有留在学校的机会都失去了。这个时候除非身边有一个跟自己足够亲密、信任,又自驱力强大的人能把自己拖出这个泥沼,否则真的会有陷进去就出不来的风险。所以我的观点是强调早准备早发现早干预,就是因为真的陷进去以后的事太不可控,我们只能把前面能可控的东西做好。
・对抗抑郁的生活小妙招
听音乐。去纬度很高的国家地区留学的朋友们,请注意夏天的时候用有遮光性的窗帘,否则你凌晨三点就醒了;冬天的时候在太阳出来的时候每天出去专门晒一会儿,可以买个全光谱灯,真的有效。尽量不要酗酒,抑郁一旦合并酗酒非常难治,可能会伴随终身。如果身边的同学朋友的关系给你带来痛苦,及时切割,该狠下心来要狠。适当运动,虽然中国大陆之外疫情控制的都很糟糕,去健身房的风险比较大(因为在健身房的时候你会剧烈运动导致呼出大量水蒸气,形成气溶胶,病毒也更容易悬在气溶胶里而不是跟别的地方那样直接落到地上了),也有很多别的室内可做的运动可以选择。甚至如果你跟我一样在日本这种邻居对发出声音几乎零容忍(但有趣的是,他们有时又会理直气壮地发出声音)的地方,也有很多“安静的练习”可以做,不涉及跳跃,以蹲为主的。
家里尽可能保持整洁,不要太杂乱,朋友们,该扔就扔啊!!!!!(🧻除外)家里太乱可能会诱发/加重抑郁的。
・如果信赖的朋友都不在身边,善用网络把我们相连!!我和隔了亚欧大陆或者太平洋的朋友也可以时不时约一个两人都方便的时间,一起看剧/电影/动漫/歌剧/交响乐,一边看一边吐槽分享感受。千里共婵娟!相信我,这会是很大的慰藉的。
差不多就是这些。祝大家都能平安地度过艰苦留学的阶段。祝我们都能尽可能让自己的生活不要太失控、失控了也能慢慢回到轨道。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分享|终于5年研究生毕业,顺利找到工作了! (CutiePie)
- 互助|想问问大家,润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momo)
- 留子交友 (小猪哼哼)
- 互助|如何跳出学历焦虑 (暗黑窗帘)
- 吐槽|身边能留下来的朋友基本都是靠找本地人恋爱🚬 (mom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