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浣碧很没文化,不懂上进吗?

张三

张三
2022-03-01 23:31:02 已编辑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张三

    张三 楼主 2022-03-01 23:32:52

    顶顶

  • 张三

    张三 楼主 2022-03-01 23:33:08

    睡了 困=_=

  • 宋頌松嵩诵耸怂

    宋頌松嵩诵耸怂 2022-03-02 02:23:47

    好吧我不如浣碧

  • PinkSpider

    PinkSpider 2022-03-02 04:07:31

    比例算没意思,要结合剧本身。剧里甄嬛明确说过浣碧不好诗书。

  • 张三

    张三 楼主 2022-03-02 05:51:35

    [该条回复已被删除] [该条回复已被删除] 那个谁的口水兜

    所以你也觉得应该横向比吧。流朱也是那稀少的1%啊,难道我同学上清华就说明我没文化吗。

  • five

    five 2022-03-02 11:08:32

    害,主要是她读了也没用啊,她干的是丫鬟的活,我们是开了上帝视角觉得可以读读书干干什么的,相当于工作后人家还考研考公什么的,流朱可能人家兴趣爱好就爱看看呢,打工完人这么累哪里有心思去搞这些,反而书看多了心思更苦,难道多读几本书她能换个就业环境吗

  • momo

    momo 2022-03-02 11:10:11

    浣碧没多读书是甄嬛她妈不让。。。伺候小姐衣食住行什么的和伺候读书都是不同的活,她和流朱肯定是有不同分工的,而且浣碧识字的,这就很好了

  • 管埋员

    管埋员 2022-03-02 11:23:36

    凌云峰的时候浣碧不是主动要求学习诗书了吗

  • momo

    momo 2022-03-02 11:28:35

    浣碧不喜诗书,而且读了也没啥用啊,那个年代女子不能科考。但这么多年跟着甄嬛受熏陶,多少也懂点。 流朱的性格爱好跟甄嬛更相投,机灵活泼、醉心诗书,主要是有自己见解。

  • 零度奈奈生

    零度奈奈生 2022-03-02 11:43:02

    浣碧没多读书是因为甄嬛她妈在剧里没体现出来,小说忘了有没有这一段,如果有的话麻烦给我指一下,我寻思着甄嬛她妈好歹也是大户人家的夫人,应该是大家闺秀出身吧,不至于跟一个小丫鬟较劲,如果不能有直接证据证明浣碧不读书是甄嬛她妈害的,麻烦别把锅甩给别人,就是她自己不喜欢吧

  • 哈哈哈

    哈哈哈 2022-03-02 12:13:58

    她识字是因为她爹是甄远道啊,生来就是1%和靠自己努力有本质区别。而且主要是她本人在有读书的条件下不爱读书(有台词说的,没人不让她读书,虽然当丫鬟要干活肯定没有甄嬛这种正牌小姐的学习资源)。参考红楼梦香菱,抓住一点机会拼命学诗,这种会比较让人心生爱怜和敬佩。 而且读书也不光是为了功名,启迪心智更重要,浣碧格局小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

  • 九岁

    九岁 2022-03-02 12:23:57

    沈眉庄老妈都要特别叮嘱女子无才便是德,沈眉庄如此更不要说浣碧了,浣碧的身份还读书?万一哪天一激动来个酒后题反诗,怕不是凉

  • Eason's

    Eason's 2022-03-02 13:11:51

    沈眉庄老妈都要特别叮嘱女子无才便是德,沈眉庄如此更不要说浣碧了,浣碧的身份还读书?万一哪天 沈眉庄老妈都要特别叮嘱女子无才便是德,沈眉庄如此更不要说浣碧了,浣碧的身份还读书?万一哪天一激动来个酒后题反诗,怕不是凉 ... 九岁

    女子无才便是德是指女子如果没有才情的话就要注重德行,二者一定至少有其一。而不是说没有才就是有德。

  • 九岁

    九岁 2022-03-02 13:15:06

    女子无才便是德是指女子如果没有才情的话就要注重德行,二者一定至少有其一。而不是说没有才就是 女子无才便是德是指女子如果没有才情的话就要注重德行,二者一定至少有其一。而不是说没有才就是有德。 ... Eason's

    对啊,不过更多时候被曲解了

  • 冉冉子

    冉冉子 2022-03-02 21:44:42

    她要是对诗书有兴趣,就不至于说原来王爷喜欢风筝了😦

  • 江月何年初照人

    江月何年初照人 2022-03-03 20:38:14

    浣碧不是没文化,而是跟其他甄家人比,没文化。浣碧的情况就好像她是北大教授家长大的,从小接触的都是博士后啊、外交官等水平的人,可她只考上了普通的大学。

  • Hexe

    Hexe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2022-03-05 08:28:07

    流朱浣碧应该是甄嬛的伴读丫鬟。所以会读书识字。红楼梦里要比也要跟司棋这类的比。司棋跟表弟通信,会写字也认字。

  • 张三

    张三 楼主 2022-03-08 15:39:34

    她要是对诗书有兴趣,就不至于说原来王爷喜欢风筝了😦 她要是对诗书有兴趣,就不至于说原来王爷喜欢风筝了😦 冉冉子

    同时代的99%的人连风筝两个字怎么写都不知道呢。而且让一个端茶倒水的丫鬟理解一个锦衣玉食的王爷是不是有点过分了?生活和成长环境也差太多了。后期浣碧作侧福晋把王府打理得井井有条,丫鬟出身的她已经成长得非常nb了。

  • 决不和别人吵架

    决不和别人吵架 2022-03-08 15:42:47

    确实不太上进,但她本人也没啥上升渠道(要是甄嬛没进宫,浣碧应该就是嫁个小厮;进宫之后正常发展也就是嫁给阿晋),又不是安小鸟,学习之后可以得宠,如果一辈子没有肉眼可见的升职机会,不上进才是人之常态。不够上进是真的,这是普通人的普通想法而已。

  • momo

    momo 2022-03-08 15:46:30

    从哪里可以看出流朱诗书比浣碧更强呢 那句擒贼先擒王的场景本来就是甄嬛在调教流朱 有意让流朱说 不代表浣碧不知道啊 甄嬛深夜弹琴 浣碧走进来说 小主别弹湘妃怨了 不吉利 难道就可以说明流朱在曲艺上不如浣碧吗 只是人物情节的安排而已

  • 冉冉子

    冉冉子 2022-03-08 15:46:46

    同时代的99%的人连风筝两个字怎么写都不知道呢。而且让一个端茶倒水的丫鬟理解一个锦衣玉食的王 同时代的99%的人连风筝两个字怎么写都不知道呢。而且让一个端茶倒水的丫鬟理解一个锦衣玉食的王爷是不是有点过分了?生活和成长环境也差太多了。后期浣碧作侧福晋把王府打理得井井有条,丫鬟出身的她已经成长得非常nb了。 ... 张三

    我不觉得差很多。。首先浣碧吃穿用度打扮就很好,不是当普通丫鬟对待。如果换瑛贵人,是不是就理解王爷为什么感叹风筝?瑛贵人也是婢女出身啊。感觉浣碧就是单纯对诗书不感兴趣所以没咋学,她是跟甄嬛长大的,生长环境不好吗?甄嬛饱读诗书,流朱不都也会些诗句吗

  • 张三

    张三 楼主 2022-03-08 15:52:30

    我不觉得差很多。。首先浣碧吃穿用度打扮就很好,不是当普通丫鬟对待。如果换瑛贵人,是不是就理 我不觉得差很多。。首先浣碧吃穿用度打扮就很好,不是当普通丫鬟对待。如果换瑛贵人,是不是就理解王爷为什么感叹风筝?瑛贵人也是婢女出身啊。感觉浣碧就是单纯对诗书不感兴趣所以没咋学,她是跟甄嬛长大的,生长环境不好吗?甄嬛饱读诗书,流朱不都也会些诗句吗 ... 冉冉子

    😂那你试试能跟王思聪唠起来吗?就这他还不是什么皇亲国戚。

  • 冉冉子

    冉冉子 2022-03-08 16:34:15

    😂那你试试能跟王思聪唠起来吗?就这他还不是什么皇亲国戚。 😂那你试试能跟王思聪唠起来吗?就这他还不是什么皇亲国戚。 张三

    首先甄嬛是大臣女儿,都说了浣碧完全有条件接受教育,她又不是生在乡村大山里。。😓甄嬛还问浣碧以前不爱诗书,现在怎么突然想学了

  • 张三

    张三 楼主 2022-03-08 16:36:47

    [该回复已被折叠] 冉冉子 展开

    我对比的是生活环境,你想哪儿去了。

  • 张三

    张三 楼主 2022-03-08 16:39:28

    首先甄嬛是大臣女儿,都说了浣碧完全有条件接受教育,她又不是生在乡村大山里。。😓甄嬛还问浣 首先甄嬛是大臣女儿,都说了浣碧完全有条件接受教育,她又不是生在乡村大山里。。😓甄嬛还问浣碧以前不爱诗书,现在怎么突然想学了 ... 冉冉子

    不爱读书≠水平不行,环境给她熏陶得不错了。

  • The9-你的命

    The9-你的命 2022-03-08 21:13:35

    就差是女主了,和喜欢环比,自我意识很强,不甘心只做个奴才,争权的样子很力量感,影视剧里需要自私一点的女性角色出现

  • 瑛绛

    瑛绛 2022-03-09 17:14:24

    楼主这么一说,我更加佩服李清照、朱淑真这种才女了

  • momo

    momo 2022-03-14 01:19:35

    别支教了,不值得

  • 豆友219025733

    豆友219025733 2022-03-25 03:43:42

    就差是女主了,和喜欢环比,自我意识很强,不甘心只做个奴才,争权的样子很力量感,影视剧里需要 就差是女主了,和喜欢环比,自我意识很强,不甘心只做个奴才,争权的样子很力量感,影视剧里需要自私一点的女性角色出现 ... The9-你的命

    [内容不可见]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321383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