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思辨|我们何时、如何意识到“我是我”?
无所事事的冬夜
有一件事我印象十分深刻:大概是我四五岁左右吧,我爸派我去离家十几米的一个小商店买烟,我走在路上,周围没什么人,很空旷,莫名其妙突如其来地有一个问题出现在我脑子里(当然当时想的时候不是用下述词句,但是是下文的那个意思,相当于现在的我把当时的我的想法翻译如下):为什么我只能意识到、经验到我自己在想什么而不能意识到另一个人在想什么?为什么我只有我自己的视角、不能像电视里的上帝视角那样,知道别的人眼睛里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好像我只是我,不能是别人。那别人呢?他们是怎么看周围的世界的?他们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只能知道自己想的东西、从自己的视角看外界?为什么我们会这样? 因为当时我跟着家里的大人看电视剧,我自己也看动画片,当时我的感受就是“好像我是一个电视剧/动画片的主角,我的生活就是一部关于我的电视剧,而不是关于别人的,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我是什么独特的人吗?可是并不是呀,我没有什么和别人很不一样的地方,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小孩,怎么会成为一个世界的主角呢?”类似这样。
当时的我对这个问题的出现感到很惊讶很疑惑,因为这是一种从没出现过的问题,而且我对这个问题束手无策,根本找不到答案,我就愣在路上了,完全不知道怎么办,以至于感觉世界都不真实起来。但是我完全没有思路去找答案,想想还是买烟回家重要,就继续去买烟了。现在想来,之所以会在那个时刻冒出来这个问题,可能和当时的环境有关,路上前后几十米都没有人,只有我一个人,于是就会有种为什么我是我、我是谁的迷茫感?
这个时刻和场景一直印在我的脑子里,现在我已经上大学了,还记得很清楚,感觉挺好玩的。
这种儿童的自我意识是如何诞生的呢?我只知道精神分析学有相关分析,婴儿从镜子中发现了自我是和旁边的他人不一样的个体,但是我觉得这个挺不靠谱,只能视为拉康使用的一种象征手法,不是科学分析,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是通过镜子认识我是我的。那还可以如何解释呢?拓展开去,这其实也是一个“我们作为个体的自我同一性、主体性是如何被建构起来的”的问题。欢迎了解相关哲学或者心理学的理论分析的朋友分享。以及大家有没有过类似的时刻?欢迎分享。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学术思辨|为什么“张学良听过周杰伦歌”这个谣言会选择张学... (煎饼果子)
- 学术思辨|在《圣斗士星矢》、《奥林匹斯星传》这些动画引进... (煎饼果子)
- 日常古怪版|为什么很多糖炒栗子店都卖山楂糖雪球 (黄河如丝天际来)
- 学术思辨|为什么现在中性身材的人越来越多了? (🐰)
- 日常古怪版|为什么普通人穿上礼服(抹胸缎面)就是比休闲装... (Lingdao在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