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青霄(二百三十五章)功勋 ——从沈炼到九宸——隐秘的CP(2021年1月26日更)
容容

豆瓣阅读链接:https://read.douban.com/reader/column/34561825/chapter/170380081/
十一月十六日
今日,是项真第一次来到杨皓的书房。
书房虽在外宅,但也是私隐之处。他心中忐忑,问宋琦道:“我来这里,合适吗?”
宋琦一脸严肃,答道:“这是丁姑娘安排的。”她说合适就合适。
项真心下了然,不再多问。
宋琦退下后,项真环顾四周,发现书房中窗明几净,显然时常有人打扫。
书案上置有山形笔架、伏虎镇纸、飞熊水注、青石笔洗……虽是书斋文器,却处处透着硬朗之风。
书案的右侧放着几本书,大部分是关于军器的:刀剑、弓弩、盾牌、铠甲、火炮、火铳、战车……不一而足。
从这些书摆放的方式来看,最近应该有人翻阅过。不知是丁香、林勇还是萱儿?
而此刻,萱儿正坐在书案前,翻开《三关兵略》的“遇虏驻战图”,看了许久。
图的下方有一行苍劲的小字:“遭遇敌骑时,以先锋车、霹雳车布阵,步兵持火器分为三班,更番迭出,循环不穷……如敌势大不退,则四角选锋兵、弓箭手鱼贯继之,虏众可摧陷矣……”
项真见她看得入神,心中一动,问道:“你最近经常来这里吗?”
“嗯,以前不常来,最近来得多。”
“为何?”
萱儿抬起眼,望向他,朱唇轻启:“你忘了吗?我最近接了督理军需的差事,但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懂,有太多东西要学。幸好这里有很多书,临时抱佛脚吧。”
项真抬手揉了揉她的头,赞道:“敏而好学,真乖!”
萱儿眼神一黯,叹息道:“你们都在前方御敌,只有我锦衣玉食,无所事事。幸亏找了这么个差事,不然又无聊又内疚。”
项真目光闪烁,暗想:我们在前方御敌,不就是为了让你平安无事吗?
他一转念,说道:“若是如此,我正好有事请教。”
萱儿眼中一亮,问道:“什么事?”赶紧请教,我有一肚子学问呢!
项真道:“这次回京,赵大人给我布置了一项任务,让我从京城找一些善于制造战车的技师和工匠。而我一不懂战车,二不认识工部之人。”
萱儿嫣然一笑,得意道:“战车嘛,我只是略懂;但工部的人,我认识不少。”
“哦?那你给我说说。在西甸城下,我亲眼见到赵将军用战车作战,可攻可守,威力强大,但辽东却很少使用这种战术。却不知是为什么?”项真虚心求教。
萱儿稍作沉吟,答道:“此事说来话长。战车春秋即有,战国时达到鼎盛。但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骑兵逐渐在战场上占据主导,再加上以强弓劲弩装配的步兵,战车便因笨重而日渐衰落,汉朝之后就少有人用。而我朝之所以再次启用战车,是因为军中装配了大量火器,尤其是火炮,若想在野战中发挥作用,便必须用车装载。”
项真默默点头:原来如此……
“我朝的战车上既装载佛郎机和火铳,也配备强弩和弓箭,再加上刀枪和盾牌,既能远距离攻击,也能近身格斗。而且,战车行则为阵,止则为营,很适合防御北虏的骑兵。但是,辽东的边将贪腐,边军惫懒,很少使用火器,且训练不足,更不会以战车列阵作战。”
项真深以为然。用战车作战需要各兵种相互配合,炮手、火铳手、刀牌手、弓箭手、长枪手、骑兵……对单兵的要求很高,对训练的要求更高。如果操练不到位,临阵时必会乱作一团,攻击和防御都会大打折扣,甚至自乱阵脚,给敌军以可乘之机。
而辽东边军目前还差得很远。辽阳的单兵训练刚刚结束,炮兵的训练还未完成,佛郎机和战车还没有造出来,更不要说列阵操练。但女真和泰宁部不久之后便会卷土重来,时不我待……
萱儿仿佛猜到他在想什么,说道:“辽东百废待举,只能一步一步来。如今朝廷已批准在辽阳以铁铸炮,的确需要抓紧时间制造装载火炮的战车。一般而言,战车都是就地取材,在边镇附近制造,而辽东不缺木料,缺的只是技师和工匠。这个月,朝廷新建试验厅,从兵部和工部抽调了两位五品郎中、四位六品主事。试验厅的首任主官是卫东辰大人,原为工部虞衡清吏司的郎中。你去找他,就能找到最好的技师和工匠。”
项真呆呆地看着萱儿,心中感慨:她果然懂得很多,人脉又广。若是在家中无所事事,就太可惜了!
萱儿却一蹙眉,明眸微嗔,问道:“你发什么愣?”赶紧夸我啊!
哦……项真眨了眨眼,如梦初醒,深吸一口气,将她揉进怀中,细细密密地夸……
在北安门外的一处民居,闫沛放下茶盏,问道:“不知您对项真了解多少?皇上似乎对他十分信任,并要委以重任。只是不知,他……是哪一边的?”
万荣稍作沉吟,答道:“此事,估计只有汪世知道。昨日在永寿宫,项真与两位王爷见礼,一视同仁,都是草草了事,估计是为了避嫌。宁王还想与他寒暄两句,他却转身走了。”
闫沛颔首道:“我也有所察觉。临走时,成王又与他聊了几句,似乎有拉拢之意。虽然听不到二人在说什么,但看神情,他对成王也甚为冷淡。”
“如今圣意未明,他当然不能有立场。而此时陛下召他回京,必有深意。”万荣沉声道。
闫沛心中一动,“您是说,关键时刻,皇上有任务给他?”
万荣目光幽深,答道:“皇上在大限到来之前,有两件事要做,一是除掉杨家,二是传位新君。而完成这两件事的前提是局势稳定,朝堂和边关都不能大乱。所以,在俺答之危解除前,皇上暂时不会动杨家。”
闫沛顿时领悟:项真如今任辽东副总兵,而杨靖任参将,两人同在辽阳。所以,皇上给他的任务,很可能是配合大同的行动,在辽东除掉杨靖。
万荣接着道:“以成王与杨皓的关系,若项真斩杀杨靖,一旦成王继位,定然不会放过他。如此说来,项真应该站在宁王这边才对。”
闫沛缓缓摇头,“也不一定。在战场之上,有很多种办法除掉一个人。项真是锦衣卫出身,深谙此道。所以,他很可能借刀杀人,而无需背这个罪责。”比如,在杨靖与敌军交战时,疏于策应和救援,只要拖延一两刻,即可不动声色地置其于死地。
万荣略有所悟,点头道:“不错,对项真来说最安全的办法,是继续扮演杨靖的战友,就像此次在沈阳一样。毕竟,两位皇子都与杨家有些渊源。好在,最近宁王与王妃日渐亲密,对杨萱的念想自然就淡了。以后我们行事时,便会少一些顾虑。待宁王登基之时,必会明白:如不除掉杨家,他就无法坐稳江山。而且,决心除掉杨家的不是别人,而是他的父皇。”
闫沛深以为然:这笔账即便要算,也只能算到陛下身上。杨家在军中享有盛誉,又备受百姓爱戴。为杨家父子编织罪名,一定要铁证如山,才能堵住悠悠众口。否则,定会惹得一身腥,甚至遗臭万年。
十一月十七日
未时过半,在西苑永寿宫,皇上坐于龙椅之上,向汪世颔首示意。
汪世领命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惟治世以文,戡乱以武。而军帅戎将实朝廷之砥柱,国家之干城也……辽东副总兵项真,原为锦衣卫,职北镇抚司。后奉旨赴辽西戍边,身先士卒,收复两城,驱除北虏,屡建奇功。至辽阳,治军有方,赏罚分明,不畏艰险,肃贪反腐。至沈阳,夜袭敌营,斩杀敌帅,临危不惧,万死一生……朕感其忠勇,兹封其为‘怀远将军’,授将军印;晋都指挥佥事,赐织金蟒衣一袭,赏银一千,纻丝二表里,彩缎五表里,鞍马一副……”
宣旨完毕,项真领旨谢恩,三呼万岁。不过,他腿上有伤,无法下跪,只得站着受封领赏。
项真并无亲族,只有礼部、吏部、兵部三位尚书在一旁侍立观礼。
受封仪式完成后,三位上前向项真道贺。项真则诚心感谢各位大人的关照。
根据规程,凡武将立功者,由总兵奏捷,巡抚报功,巡按御史查勘,兵部拟定赏格,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赏银由户部拨款,礼部发放,兵部武选司负责军职升授。
由于程序繁琐,所涉衙门众多,军功授赏的过程经常需要月余才能完成。而这次只用了二十日,已属神速。
平心而论,项真本次军功十分坚实:率兵烧毁敌军火炮和粮草,亲手斩杀敌帅,而且是酋首次子,并迫使女真撤兵。此等战功,若放在以前,足以一战封侯。可惜,当今皇上已停封数年,并无破例的打算。
不知为何,皇上今日脸色晦暗,面露疲态,想来是昨夜未能安睡。于是,众人纷纷行礼告辞,陆续走出大殿。刚欲离开,却听到远处传来飞马疾奔之声。
项真心中一凛:在宫墙外如此疾驰,这是战报!
果然,片刻后,宫门处的金吾卫飞奔而入,手捧一封战报,止步于永寿宫的殿门外,朗声道:“启禀陛下,老营堡大捷!”
闻言,顾君儒大喜。他是兵部尚书,所有大捷都是他的功劳。
闫沛也心中振奋:只有平息俺答之祸,皇上才能顺利实施计划。
王思怀则喜忧参半:喜的是大捷,忧的是,不知明军付出了多大的代价?皓儿是否安好?
项真的心高高悬起:萱儿因老营堡的战事日夜担忧,杨皓可千万不能受伤!
他们几人没有离开,而是等在殿外,都想知道捷报的内容。
一刻之后,陈公公终于走出殿门,宣召众人回到大殿。
此时,皇上眼中放光,面带喜色。
他对汪世道:“快把捷报的内容给各位大人说说。”
“遵旨!”
汪世双手接过战报,简明扼要道:“大同总兵王岳来报:十一月十五日,大同副总兵钱洪率兵万余出关,行军二十里后遭遇北虏大军。我军遂止步,置战车于前,原地列阵,迎击敌军两万骑兵……”
听到此处,项真脑中浮现出那张“遇虏驻战图”:以战车布阵,在旷野则布圆阵、近城则布雁门阵……用车环卫军马,一则可以束部伍,二则可以为营壁,三则可以代甲胄……敌马拥众而来,无计可逼,实为有足之城,不秣之马……
汪世接着讲到,北虏的重甲骑兵从山坡冲下,企图撕开我军大阵,却遭遇杨皓将军所率火炮伏击。随后,杨将军又动用一窝蜂箭和盛油引火车,击退北虏的援军,当场歼敌两千余人……
项真不禁热血沸腾:那本《三关兵略》上的先锋车、霹雳车、盛油引火车……纷纷跃出纸面,布于旷野和山间,火炮轰鸣、箭矢破空、厮杀声震天,引火车冒着黑烟,急速冲向敌军……
“北虏眼见不敌,便鸣金收兵。我军乘胜追击,完败敌军。此战,我军共歼敌三千二百余人,俘虏九百余名,缴获战马两千余匹……我军士卒阵亡五百三十名,伤八百六十名。当晚,钱洪将军派出两名使者前去与俺答汗谈判,商定停战一日,并接回重伤的孙绍杰将军。”
至此,老营堡之战大获全胜,既重创俺答主力,又救回孙将军。反败为胜,力挽狂澜!
王思怀却眉头紧锁,问道:“请问汪大人,俺答汗为何会放还孙将军?不知,钱将军答应了什么条件?”
项真闻言心中一沉:对啊……即便兵败,俺答汗的主力仍有两万五千人马,更何况另有两路大军完好无损。他还要用孙将军交换都达吉,怎会轻易放还?
汪世咬紧牙关,缓缓道:“王大人,下官正要解释此节。您……您听了,千万不要着急。”
此战虽是大捷,于国于民都是好事。但有人欢喜有人愁,着实难以启齿。
王思怀顿时如被冰雪,已猜到前因后果。
“是这样的……孙将军遇袭时奋力反抗,身中数箭,被俘时伤势很重,已奄奄一息。所以,杨皓将军自告奋勇,与两位使者一起进入敌营,并以自己作为人质,换回孙将军。”
闫沛心头巨震:为了救一名将死的副总兵,以自己作为人质……我那逆子,绝不会做这样的事!
顾君儒则在想:以杨牧之子换孙绍杰,北虏定然求之不得。杨牧与俺答汗打了三十年,仇深似海。而此刻,俺答汗的嫡孙在杨牧手中,杨牧的长子在俺答汗手中……真是棋逢对手,冤家路窄!
王思怀肝胆俱裂:刚刚率军杀了两千北虏,皓儿就把自己送入敌营。即便俺答汗顾忌孙子的性命而不杀他,但其他人呢?那两万多兵士,哪个不想取他的性命?况且,北虏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几路人马各怀鬼胎。敌营对皓儿来说就是龙潭虎穴,处处都是杀机!
大概是因为站得久了,项真的腿微微发抖。他连忙握紧拐杖,稳住身形。
想起萱儿单薄的身影,他的心中一片冰凉:萱儿的母亲……为何会英年早逝?
期待投票和留言!
豆瓣阅读链接:https://read.douban.com/column/34561825/ 如果已经看了几章,请帮忙打个分吧,谢谢!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李东学真的有那么让人难受吗 (嗯哼)
- 五年过去重刷 (多看书吧)
- 延时四年,仍然要对诚意满满的剧组表达敬意 (豆友uhBih2ZDuk)
- 接上元瞳 (哈哈9)
- 山海经之梦幻“宸汐缘” (豆友3550798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