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塔|吉赛尔&保罗•策兰:左翼学者的法式典范狗粮-岁月留痕
寒武页岩(小周璇,小聂荌,真顽主真狐狸)
Die Jahre von dir zu mir 岁月从你到我 译者:寒武页岩 Wieder wellt sich dein Haar, wenn ich wein. Mit dem Blau deiner Augen 你的头发再度泛起波纹(浪),当我哭泣的时候。以你眼睛的幽蓝 deckst du den Tisch unsrer Liebe: ein Bett zwischen Sommer und Herbst. 你装点(布置)好我们爱情的餐桌; 一张床在夏天与秋天之间 译者注:这句,,在我看来是点题的,所谓“岁月”其实是保罗与吉赛尔之间巨大文化与阶层落差的空间,导致了这样的人们身处同一时代,但是对于时间的流逝感体验却有天壤之别,吉赛尔出身的贵族家族在二战期间,对于纳粹暴行保持一种中庸的沉默,一种精明世故,所以岁月还是静好的,与保罗的流亡史形成强烈对比,所以“岁月”实际是在不同空间里对自身途经同一个亘古不变的“在场者”---时间时候不同流逝感的指代,毕竟保罗与吉赛尔只差七岁,横亘在夏天与秋天之间的实际上并非时间本身,,而是境遇造就的对时间感知的巨大差异,也是人类历史上共同的罗网(谭嗣同、曹植诗歌里所言必须冲决的罗网也同此理)---诚如此,保罗与吉赛尔冲决罗网的结合才难能可贵。 Wir trinken, was einer gebraut, der nicht ich war, noch du, noch ein dritter: 我们畅饮,这所酿造的,今非昔比的我,还有(今非昔比的)你,还有一个不速之客(第三人) 译者注:这显然指诗人与爱妻吉赛尔的甜蜜狗粮,还有当时怀着的头生子ein dritter,不幸难产夭折的弗朗西斯 wie schlürfen ein Leeres und Letztes. 如此津津有味地啜饮一种虚空与终了 Wir sehen uns zu in den Spiegeln der Tiefsee 我 们向那深海的镜中凝视着彼此 译者注:诗人写给钟爱的女性,红颜知己们的诗措辞都十分含蓄文雅,老派的文艺绅士风度,“凝视”在诗人词汇表里实际上就是指爱情动作,比如情爱与性爱 und reichen uns rascher die Speisen: 且更敏捷地把手伸向彼此 Die Nacht ist die Nacht, sie beginnt mit dem Morgen, 夜还是那夜,它从早晨开始 译者注:18+,很黄不暴力,这缠绵悱恻,如胶似漆的时间可真长,昼以继夜 sie legt mich zu dir. 它把我铺开给了你。 -------------------------- 楼主小姐姐说--- 本楼精选的老照片都是我本人特别喜欢的保罗的样子。我摒弃了他老人家因为精神药物作用显得疲惫、目光暗淡、身体臃肿的一些早衰照片。

写在前面的话:这个世界,尤其中国读者小清新们只知萨特以西蒙娜波娃者居多,楼主小姐姐我有责任向大家介绍策兰伉俪,尤其在这样一个年代,我想大声说,即使身处艰难时世,艺术理想、爱情与婚姻是可以兼得的。神仙眷侣时期(也是这楼诗歌---岁月从我走向你所描绘的)

比保罗小七岁的吉赛尔是一位充满母性博大的妻子,23岁起就一路呵护着精神与肉体双重流亡,20不到就成为纳粹暴行孤儿的保罗,为全人类珍爱着一颗值得珍爱的灵魂,甚至帮助保罗维系了与红颜知己也是吉赛尔与母亲之外,保罗最重要的缪斯之一巴赫曼的终身情谊,也许这是战后法国左翼知识分子圈(大名鼎鼎的罗曼罗兰、马尔罗、毕加索、萨特等都名列其中)一种典型的法式革命浪漫主义,在保罗因为精神疾患的幻觉中作出自杀与几乎杀害妻儿的举动时候,即使背负着家族巨大压力,这位妻子也始终不渝,不离不弃地呵护着这位人类历史的孤儿,一切苦难的幸存者与代言人;


保罗的手稿

基于同样的病理原因与痛苦,策兰甚至正当壮年在男女生活上(他中年以后多次出轨实质上是属于柏拉图型恋情,精神出轨)已经力不从心,这在他的诗歌里有所吐露,

策兰并不是一位省心的丈夫,这在他们的儿子,法国著名魔术师、导演埃里克的访谈里有所披露,家庭里里外外的事务,操心甚至决断者都是吉赛尔,她也通过细致的心灵与艺术交流,找到了在肉体无力情形下,与保罗维系婚姻与爱情天长地久的独特方式,这方式甚至挽救了保罗后期越来越晦涩的诗歌,是吉赛尔用自己的版画创作体现的视觉艺术观念遏制了保罗在私享文本道路上越走越远的偏执,把他拉回到---今年我们还能读懂的保罗晚期作品呈现的路径上来。于是有了策兰夫妇珠联璧合的绘本诗集。

1962年末,策兰的精神状态恶化,被送入精神病院治疗。吉赛尔放弃事业亲自照顾丈夫,直至策兰反复出入院直到去世。

十指不沾阳春水的美丽大小姐吉赛尔,正是通过这样的磨砺,成为一位非常母性、宽厚且充满长者智慧的法国女性知识分子表率。我所能想到的,西方同时代能够与她比肩的唯有著名数学家,诺贝尔奖得主、非合作型博弈论的教父、约翰纳什的妻子、“美丽心灵”女主艾丽西亚----他们形式上分分合合,始终同甘苦,2015年5月约翰·纳什和这位破镜重圆的头婚妻子于在新泽西州因车祸同时离世,享年86岁,据说,老夫妇往生时候没有痛苦,瞬间走了,这也算上苍的另类垂怜。









-----资料------ 保罗·策兰(1920—1970),生于一个讲德语的犹太家庭,父母死于纳粹集中营,策兰早期历尽磨难。 保罗·策兰一生的经历,几乎成为人类苦难的缩影。


他是一个无国籍的人,出生地布科维纳1918年前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一战后归属罗马尼亚,二战时先后被苏联和纳粹占领,1947年复并入乌克兰。就精神层面而言,他是一个无家可归者。他是经历纳粹劳动营并侥幸活下来的少数人:作为犹太人,策兰被纳粹强征做苦力,他的父亲则因强迫劳动和伤寒命断集中营,他挚爱的母亲则被纳粹枪杀。他是一名逃亡者:1947年,他冒险偷渡去了维也纳,随后逃往巴黎。他在《不莱梅文学奖获奖致辞》中反思自己走过的道路:“我走了多少弯路!然而,有弯路吗?”

保罗策兰与吉赛尔·策兰·莱特朗奇

“在你的版画中我重识自己的诗,在这些画中他们重生” 1927年3月19日,吉赛尔·策兰·莱特朗奇出生于巴黎的一个贵族家庭,家中排行第三。18岁伊始在巴黎学习绘画和素描,此后长期居住马德里学习语言和文学,并到西班牙各地旅行。在此期间,她与年轻的诗人保罗·策兰相识并相恋,是典型的公主爱上穷小子的浪漫故事。 1952年12月23日,不顾家族反对,吉赛尔毅然与相识两年的保罗·策兰结婚,他们的新婚生活是从一家宾馆开始的,在这期间丈夫教她学习德语。在第二年的10月,他们的长子Franso诞生,但是小家伙来到这个世界上30个小时之后便夭折了。 由于宾馆狭小的空间无法满足吉赛尔的绘画需求,因此她开始尝试版画创作,1954至1957年,吉赛尔在巴黎版画家主办的版画坊里学习铜版画。 作为诗人的妻子,一个女艺术家该以如何与策兰共存,而非淹没? 吉赛尔的蚀版画作品非常独特的,其风格抽象,运用细而锋利的轮廓线描绘透明、半透明的几何形状,通过对形状的排布:叠加,吞噬,抵消,分离,聚集等等,她试图赋予不可言之物以形体。 正如她与策兰合作的作品集《呼吸结晶》,这一标题准确概括了吉赛尔作品的精神——无形之物的结晶。 1963年10月至1964年1月,吉赛尔版画与丈夫的诗歌被一并收集并录入诗画集——《呼吸结晶》,其中有吉赛尔的版画8幅,策兰的诗21首。 此后,两人合作的出版物《呼吸结晶》和《黑关税》相继发行,诗歌与版画相互搭配。在她的个人展览上,夫妇俩共同参展的,吉赛尔则会深情朗读策兰的诗歌。 “从1954年到1968年期间,几乎所有吉赛尔的版画都是由策兰取名的……并且,策兰用来命名吉赛尔的版画的语言,是专属于这一命名的语言,这种语言与策兰其他诗歌的语言并不一致。”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策兰研究专家贝特朗巴迪欧提出了这一特点:“吉赛尔与策兰,从来都并非是从属关系,也并不可以化简为‘谁启发了谁’的单项思维,吉赛尔的版画与策兰德诗歌的互文,是文字语言与造型语言在精神源头的互译。” 保罗·策兰曾对妻子说:“在你的版画中我重识自己的诗,在这些画中他们重生。”

在1966年12月的一次访谈中,当策兰解释其诗歌的抽象性时,他说:“我必须得说:正是受到版画这一艺术之智慧的影响,主要是法国派。这种艺术本身就是抽象的,非造型的……其中有一种绝妙的余白让人去品尝,去猜测,而且它能够很好的受理性的控制。”

吉赛尔的版画虽以抽象的几何形状为基本图式语言,却能够呈现出丰富的生命动态和生命势,而直指人心。

在保罗·策兰与吉赛尔的次子艾略克·策兰的回忆中,小时候自己的卧室就在母亲的工作室隔壁,因此艾略克常看母亲做版画,那种油墨香一直伴随着他的童年。 “她会用硝酸液,或者过氯化铁溶液,依靠其腐蚀性来制作铜版画,后者更传统也常规一些,比较温和。而硝酸则很烈,但可以做出非同一般的咬噬效果。我记得有一天母亲在工作,那时我正在隔壁画画,她走进来看了看,说:‘艾略克,你又把水打翻了’,我说‘我没有啊’,但很显然地上有液体, 她就把地板清理干净然后出去了。五分钟以后她又回来,还是觉得我把水打翻在地板上,可突然一瞬间她意识到那是昨晚的酸液淌在地上蚀出了很多洞。”

(楼主注:右边对于我这样的理科生出身者的文艺创作尤其诗歌、散文、杂文和诗剧等是一种启迪,令我们明白自己比文科生的优势在哪里;吉赛尔的创作态度也彰显了身为艺术男性伴侣的女性艺术家既亲密又独立的应有态度) 从当年的信件和工作手册中得知,保罗·策兰持续阅读着海洋学,植物学,地质学等等文本,从中选取专有名词为己用,将这些词汇自身的表达性重新置入自己诗歌的语言环境。而吉赛尔则关注微观世界,她在微观世界中找到了几何形状和微观结构的表达性。

吉赛尔作品中的诗性,精神性,是有意识靠近诗歌的结果,但同时她时刻保持警惕,深谙“靠近”不是表面的描绘,而是深层的呼应。

她在80年代的笔记中如是说:“我要让一首诗进入一块铜板,尝试着用所选的材料,并找到一种合适的语言来接纳一首诗。我不认为能够‘绘’出一首诗,但我找寻对等的东西。这非是一次无关紧要的誊写,而是靠近一种相似的氛围,一次精神向诗歌的靠拢。一首诗是自足的,一张版画也是一样,他们并不需要彼此。但两者之间存在着相遇,用线条,用黑色,灰色,白色来表达这种相遇的可能性。这就是我在面对丈夫,以及其他的诗歌时,在版画中所作的事,同时我谨记:一个词与一根刻线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楼主注:留白或者余韵的艺术观念真是维特根斯坦强调的可以言说的事实所囊括的语言性思维王国与不可言说的、冥想沉思但显然更加接近逻各斯的,更加形而上王国之间泾渭分明的体现,艺术需要这种理性---也即是策兰所言的第二现实;保罗去世后,吉赛尔做了一次自我风格变革,但是她一直在探索如何表现,分析哲学与传统形而上德哲都关注的艺术语言对现实的框图、成象与扭曲、信息传递问题,保罗是哲学系与文学系的高材生啊,在楼主小姐姐我看来,博学的、词汇量无穷大的保罗的名篇都可以成为近现代英美与德意志哲学流派的科普教程,这也是我作为新一代的保罗诗篇解读与破译者,坚持的自己独特的视角,基于热爱与我本人的知识面基础) 在微观物理学中,粒子的空间性并不由实体体积决定,而是由实体所占有的大量空间决定的,翻译成图像语言,即空白。这种空白提供了流动性,是微小的原子,分子,离子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通道。所以当我们观看吉赛尔的版画时,并不会觉得图形在画面中是固定的,相反,它们悬浮着,似乎时刻有移动的可能。“吉赛尔有意识地处理而纤细的轮廓线让轻的“身体”即虚妄又充满刺痛感。”

保罗·策兰曾认为,妻子的作品解释了一种现实之上的“第二现实”(策兰语),但它同时又进入了现实的深处,正是进这种空白,大量留白使得画中的颗粒看起来几乎都是悬浮着的,有些像是要起飞,溃散。入了事物深处的目光,才是真正诗意的目光。

1970年4月20日左右,保罗·策兰在巴黎塞纳河上的米拉波桥投河自尽;直到十日后的5月1日,一个钓鱼的人才在塞纳河下游7英里处发现了他的尸体。 “父亲去世以后,母亲来了一次颜色的解放。”艾略克·策兰如是说。如同写作者面对白纸时的恐惧与焦虑,在吉赛尔的生命历程中,策兰的死亡制造了巨大的空白。如何站在这一个起点上重新开始,吉赛尔选择了放下版画,走向速写。 在后期,吉赛尔大量使用类似地质学中“等高线图“的晕线,绘制了关于山川树木平原等地理自然面貌的速写作品。回到自然变化的过程, 向速写的回归,其实质在于让自身的存在重新汇入当下的线性时间性流动,而不再是悬空的,碎片时间,策兰的“时间栅栏”,即从策兰的“去时间性”中走出来。 在吉赛尔后期的作品中,我们能发现一种“即时性”。 吉赛尔向速写的回归绝非简单地走向自然主义或写实主义。 而是将现实的风景进行了思考性的转换,并且在作品中处理了对自然景观观看经验的质疑。受到印象派的影响,吉赛尔通过短而密集的晕线推进形象的构成,在远、近两中不同距离的观看,会有不同的效果。

在研究者看来,“吉赛尔诠释的是现实的形而上层面,即大地与非物质之间的关系,画的题目也揭示了这一点,《双重》系列的标题暗示了现实的双重想象基础,并与‘镜子’这一主题想关。在钢笔素描《双重视野》中,两块风景似乎被合成在一起,即便我们无法用一个整体的逻辑去解释图中的再现方式。画所涉及的实际上是另一个层面的现实的存在。 1977年作品《在黎明的窟窿中》以及《素描》中,海滨风景并不从自身的深处展开,因而对观者构成一种挑战。在1977年的一部分素描中,现实的魔幻继续扩大,吉赛尔在画中组合着视觉空间。《回声1》描绘了灰色天空下的一片风景,图画忽略了重力,灰色的碑状物漂浮在大气空间,形成了一个向后展开的圈。” 1991年12月9日,吉赛尔于家中去世,享年64岁。射手月,恰是策兰出生的月份,同月13日,被无宗教人士葬于巴黎郊外的墓地,与丈夫策兰、儿子Franso共眠此地。

研究者贝特朗巴迪欧总结道:不论是在策兰还是吉赛尔的作品中,都有一种“保留”,保证了作品本身不被穷尽,不完全展开,不完全展现。比如策兰的诗,我常说策兰的诗像碎片,需要我们去把它补全。“去展开”是读者的工作,在展开的过程中,读者成全了阅读本身。这才是双重馈赠。“有些东西是秘而不宣的,它返回自身。绘画展现事物,展示造型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去模仿现实世界。绘画通过视觉经验,使自身处在与现实世界的复杂关系中,这其实是内在世界的展开。”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互助塔|线上讲座 | 卡夫卡与《律法的门前》 (楚宜annett)
- 文塔|保罗策兰:阿西西-苦行者 (寒武页岩)
- 互助塔|找德语翻译 (五六)
- 文塔|保罗·策兰的《赞美诗》:证哀悟空 (寒武页岩)
- 文塔|解读特拉克尔的《冬夜》:蓝月与血月 (寒武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