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课】第三次功课:交易日志的基础内容
花间十六声(仙客来游云外山,神龙棲在洞中渊)
交易日志的形式,就是我们怎样撰写交易日志。属于行为层面和操作层面,为了实现一致性和高效率,需要一个指导性的规范。虽然,没有“交易日志说明书”这个说法,不过对于专业交易者来说,都有一套经过长时间积累、磨合、优化,适用于自己交易工作的交易日志体系。
截止到目前阶段,我们的课程中已经出现了三个交易相关的体系——
1、交易体系,狭义交易系统。
2、交易系统测试体系,出现在第十二期课程 - 海龟交易法则。
3、交易日志体系。
在我们日常的交流中,还出现过——
1、广义交易体系,整个交易工作的安排体系。
2、生活层面的交易体系,即自己为交易在生活中安排的位置。
3、资金管理体系,自上而下,贯穿生活体系,到广义交易体系,到狭义交易体系。
一件事情能否实现系统化,是最终结果优劣的重要前提,甚至是成败的前提。即使是玩游戏这样的娱乐活动,高手也都是有意或无意地实现了游戏操作系统化。其它比较重要,且自己能够掌控的体系,例如自己的认知体系,知识体系,人际关系体系,财务体系等。
交易体系,决定了交易工作的质量。
交易系统测试体系,决定了交易系统测试的效率和质量。
交易日志体系,决定了交易日志的质量,以及能够提供给交易工作的价值。
我自己喜欢看其他交易员或交易者的交易日志,大概和普通人看小说差不多吧。读到逻辑清晰,结构合理,内容翔实的交易日志,就像读一本好小说一样,也会心情舒畅。如果赶上交易日志的内容是大幅或连续获利阶段,更像是看网络爽文。带有系统,且深入思考的交易日志,无论这些思考是基于盈、亏,就像阅读大师的著作一样,充满了逻辑之美。
如果交易日志的逻辑、结构、内容,某一方面存在问题,就像是看推理小说:这是什么意思?他是怎么想的?不理解。再去看看他的交易系统说明书吧。这个形态……在哪里?他是怎么识别成这个的……诸如此类。如果问题适度,作为第三方阅读者,也不失为一种逻辑探索的乐趣。如果交易日志问题太大,比如内容太少,就像柯南刚把毛利小五郎干晕,正打算装逼,犯人就自首了;或者逻辑链缺失太多,看完之后,一脸茫然,想发现问题,都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虽然交易日志并非主要是写给第三者看,如果——
逻辑或结构存在问题,就会影响自己使用交易日志的效率。
内容存在问题,就会导致所记录的,当时的决策链出现缺失。
这里,我们要思考,并明确一个问题:撰写交易日志的目的,是什么?
撰写交易日志的目的,是最大化地记录下发生过的事实。
因此,我们也要以此为标准,作为撰写交易日志的原则性指导,以及评估自己的交易日志质量的标准。
早年交易大神们的交易日志,就是手写的文字,手绘的图表。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电子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截图、录音、录像、数据库等。
这里要特别的提示大家的是,科技的进步,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更有效率的工具。不过,也要了解随其而来的劣势。例如,快捷,意味着体验的缺失。古代的抒情诗,表达了对亲人、友人的思念。因为古人见面、交流很困难,甚至一别就是生死离别,因此寄情于诗。现在的我们,见面、交流效率之高,万里之隔,一个语音、视频搞定;效率高到,甚至很多人有被打扰感。正面的体验,并非像古代人理解的那样,交流越多越好,反而出现了负面体验。
早年的交易大神,真·沉浸式交易。亲自在交易所盯盘,手绘图表,手算技术分析指标,整理和积累历史数据;这些庞大的工作量,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计算机瞬间就完成了。
但是,我们缺失了大量的交易体验。当然,现在的交易者,如果还像早年的交易大神一样真·沉浸式交易,对很多人来说,权衡之下,可能也不是那么太现实。因此,我们要最大化的创造,并保留,本来就已经少了很多的交易体验。
顺便说一下,这也是为什么不鼓励初学阶段使用历史数据测试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对于初学阶段的交易者来说,历史数据测试接近于直接给出结果,能够提供的交易体验是零。实际上,不仅仅是零,很大可能是负数。而交易认知,是建立在交易体验之上。
在我们了解了撰写交易日志的目的,以及我们能够使用的工具的优势和劣势之后,就建立了交易日志体系的大致框架——选择适当的工具,记录下尽可能准确、完整的事实。
例如,交易日志的载体。一般常见的是专门软件、Excel、纸质。专用软件,应该是效率最高的工具,能够为交易日志的逻辑、结构、内容,提供强大,且方便的支持。专用软件的劣势,是不会有通用的交易日志软件,对于大多数交易者来说,编写软件作为一个专业技能,也不是简单地就能学会。通过日常的交流,知道课程中有同学具备编写软件的能力,可以发挥自己这一强大的优势,为交易工作虎上添翼。
Excel,因为我自己对Excel的使用,是5%瓶子醋,所以不能评价。只是就我自己见过的,出自专业人士之手的Excel成品,觉得和专业软件相比,还是有些距离。不过,Excel有一个巨大的优势是,丰富的功能和简单的入门之间的高性价比。即使自己不会,在网上找些教程,也能很快做出一个凑合着能用的交易日志载体。接下来,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一边学习Excel,一边进行优化。
纸质,对于当前社会的习惯,以及交易日志的实际需求,效率可能有些低了。不过,对于一些交易者来说,进行纸质书写,思考和体验似乎更深,仍然是一个有益的辅助载体。我自己就属于相对更倾向于纸质文档的人,经常进行一些纸面上的思考,或者将经常需要阅读的电子文档打印成纸质。纸质书写,和个人的习惯有关系,不是必需的,大家可以酌情掌握。
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了解,就像没有最好的交易系统一样,交易日志也没有固定的或约定俗成的格式。机构交易员的制式交易日志,更接近于报表的功用。就像交易系统一样,交易日志的“最高”标准,也是适用。不过,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其他交易者的交易日志,起到查漏补缺性质的作用,或者看看自己的交易日志有没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这也是第十八期课程的功用之一,大家通过功课,相互参阅,相互提点。
通过日常交流和之前的功课,了解到很多同学使用Excel作为交易日志的载体。在第十八期课程的后期,我们组织大家进行一些Excel交易日志的交流。不熟悉Excel的同学,可以以Excel高手同学的交易日志作为范本,学习一些表格的处理方法;对自己的交易日志缺乏信心的同学,也可以通过其他同学的Excel交易日志,看自己的交易日志在逻辑和结构方面,还有没有优化的空间。
同时,也建议大家随着课程的进度,逐步审视自己当前的交易日志。有了更合理的思路,不一定马上在交易日志上进行改动,可以为课程重新建立一个交易日志文档,随着课程的进度,逐步完善。待课程结束后,自己关于交易日志的思路更加系统后,再逐步对原有交易日志进行优化。
接下来,我们进入交易日志的内容部分。
交易日志,根据内容的性质,可以分为两部分:通用部分和交易者的个性部分。通用部分,指的是大多交易者都会记录的部分,比如建仓价格、平仓价格、胜率、盈亏比等,这些几乎是必须的内容。
个性部分,继续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性的内容,就是支撑起通用内容的内容;另一部分是特别需求的内容,是通用内容衍生出的内容。我们从基础性的内容,开始讨论和学习。
首先,请大家重温一篇旧文:
https://zhuanlan.zhihu.com/p/26508733
在文中,建议大家记录交易日志时,宁滥勿缺,感觉和交易稍微沾点边的都记上。甚至在中断交易学习和实践的时期,也要坚持每天撰写交易日志。为什么?
功课内容:
1、谈一谈自己对记录交易日志,宁滥勿缺的理解。
功课说明:
本次功课单独发帖,帖子标题为《第三次功课:交易日志的基础内容》,将网址回复到本贴中。
为大家预留两天时间,截止到本周日(2020.6.14)。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功课】第十七次功课:差异化内容 (花间十六声)
- 第十七次功课:差异化内容 (唐雪羚)
- 【功课】第十六次功课:交易评估 (花间十六声)
- 第十六次功课:交易评估 (唐雪羚)
- 【功课】第十五次功课:交易机会率 (花间十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