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讨论 | 聊一聊《大明风华》中的诗词歌赋
钟钟
旧坑没填完,开个新坑吧。。。。我可能是太闲了。。。。聊聊这部剧的文学戏曲。能力,鉴赏水平有限,聊到哪是哪,大家看着玩。开楼图

第一集:开篇三首诗,皇后对前尘往事的叹息。
第一首:《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结合本剧诗眼:“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十年风雨相伴,临近生死,夫妻二人共居这诺大的宫廷之中,身虽近,心已远。岂不唏嘘。
题外话,明朝帝后分别居住在紫禁城内的乾清宫和坤宁宫,中间隔着交泰殿。我们来看看他们距离有多近。

第二首:《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扼。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结合本剧诗眼:“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怀念昔日同门好友,这里指的是否是徐滨呢,不可说不可说,可作昔日过往好友的统称,不管si的还是活的,都落得逍遥自在,只留下我一人在这诺大的深宫中不得自由。
第三首: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结合本剧:牵牛织女星,遥相呼应而不得见。本剧为反语,虽然每日相见,但心已远,恍若牛郎织女,或许只有到了生命的尽头才知道珍惜身边人吧。
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中 【驻马听】
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 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 这也不是江水,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结合本剧:不必说了,大家都懂。

青龙堰月赤兔马,建功立业国为家。忠肝义胆舍生死,谈笑单刀踱潇洒!
面对这样一位开创仁宣之治的垂暮英雄,若微的丈夫,她真的只有怨恨吗,是不是还有心疼、不舍、唏嘘、感叹?不可说不可说,这俩人的爱恨纠葛已经够多了,苦涩。

第二十五集:老和尚走索那些事。。。隐喻,禅宗始祖,达摩,面壁九年

北魏孝昌三年,达摩抵达少林寺,达摩抵达少林寺后便在少林寺旁不远的嵩山西麓五乳峰的中峰上部、离绝顶不远的一孔天然石洞中面壁九年。他就在这个石洞里,面对石壁,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两腿曲盘,两手作弥陀印,双目下视,五心朝天入定。开定后,他就站起身来,作一些径行活动,锻炼一下身体,待倦怠恢复后,又是坐禅入定。就这样进行了长达九年的修性坐禅。最终悟出了一样能让中原人们接受的佛法:东土禅宗
达摩与慧可的对话:慧可问:“诸佛的法印,可以说给我听吗?”达摩说:“诸佛的法印,不是从人那里得到的。”慧可说:“我的心还没有安宁,求大师帮助我安宁下来。”达摩说:“把你的心交给我,我帮助你安宁。”过了一会儿,慧可说:“找我的心,找不到了。”达摩说:“我帮你安心,完成了。”(眼熟吗)
第四十一集:朱瞻基战场祭文,出自诸葛亮《祭泸水文》,古人祭祀活动需用活人人头和牛羊祭祀,徒增杀戮,诸葛亮闻言感慨之余做本篇以慰亡灵。本剧引用,隐喻不在妄杀屠戮,止戈之意。
前军至泸水,时值九月秋天,忽然阴云布合,狂风骤起;兵不能渡,回报孔明。孔明遂问孟获,获曰:“此水原有猖神作祸,往来者必须祭之。”孔明曰:“用何物祭享?”获曰:“旧时国中因猖神作祸,用七七四十九颗人头并黑牛白羊祭之,自然风恬浪静,更兼连年丰稔。”孔明曰:“吾今事已平定,安可妄杀一人?”遂自到泸水岸边观看。果见阴风大起,波涛汹涌,人马皆惊。孔明甚疑,即寻土人问之。土人告说:“自丞相经过之后,夜夜只闻得水边鬼哭神号。自黄昏直至天晓,哭声不绝。瘴烟之内,阴鬼无数。因此作祸,无人敢渡。”孔明曰:“此乃我之罪愆也。前者马岱引蜀兵千余,皆死于水中;更兼杀死南人,尽弃此处。狂魂怨鬼,不能解释,以致如此。吾今晚当亲自往祭。”……
当夜于泸水岸上,设香案,铺祭物,列灯四十九盏,扬幡招魂;将馒头等物,陈设于地。三更时分,孔明金冠鹤氅,亲自临祭,令董厥读祭文。其文曰:“维大汉建兴三年秋九月一日,武乡侯、领益州牧、丞相诸葛亮,谨陈祭仪,享于故殁王事蜀中将校及南人亡者阴魂曰:我大汉皇帝,威胜五霸,明继三王。昨自远方侵境,异俗起兵;纵虿尾以兴妖,盗狼心而逞乱。我奉王命,问罪遐荒;大举貔貅,悉除蝼蚁;雄军云集,狂寇冰消;才闻破竹之声,便是失猿之势。但士卒儿郎,尽是九州豪杰;官僚将校,皆为四海英雄:习武从戎,投明事主,莫不同申三令,共展七擒;齐坚奉国之诚,并效忠君之志。何期汝等偶失兵机,缘落奸计:或为流矢所中,魂掩泉台;或为刀剑所伤,魄归长夜:生则有勇,死则成名,今凯歌欲还,献俘将及。汝等英灵尚在,祈祷必闻:随我旌旗,逐我部曲,同回上国,各认本乡,受骨肉之蒸尝,领家人之祭祀;莫作他乡之鬼,徒为异域之魂……

第五十一集:军摊戏,本剧两种隐喻,朱祁镇时期皇帝出征前要唱戏,一方面暗讽本朝皇帝打仗像儿戏,另一方面摊戏是迁都、皇帝出征的祭祀活动。
傩戏,中国戏曲剧种,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歌舞、戏剧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 傩戏起源于商周时期的方相氏驱傩活动,汉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浓厚娱人色彩和戏乐成分的礼仪祀典。大约在宋代前后,傩仪由于受到民间歌舞、戏剧的影响,开始衍变为旨在酬神还愿的傩戏。

第五十二集:战场戏,导演居然给了那么两首诗……我只能试着理解了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眼:“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孤城北京,孙太后,你是想念当年那谁谁谁了吗?
《满庭芳·三之一》 秦观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还晴。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缨。渐酒空金榼,花困蓬瀛。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恁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词分今昔两层写,在写作上运用了倒叙手法,先写往日光景,再写今日情景,反衬今日的落寞情怀。
第五十八集:朱祁钰绝后,孙太后思念朱祁镇,另一面的朱祁钰又绝后,可真是“人生代代无穷已”,这是讽刺呢,还是对比呢。生命在循环往复间不停流转。活着的仿若s 去,s 了的仿若还记挂心头。本来是一首极美的诗篇,在本剧中却平添一丝哀怨。导演,你故意的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就聊到这,坑没填平。。。。那啥,大家有补充的可以留言,在交流。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被严重低估的《大明风华》:戏精云集,情节完胜,战争场面吹爆 (评综侠影)
- 历史科普|明朝孙皇后的那些事(转载) (已注销)
- 剧情讨论|一些碎片化解读 (Sylvia.Darcy)
- 到朱瞻基死之前这剧可以算国剧顶流,张艺兴出来之后 (左小木木™)
- 我一直不懂为啥这部剧豆瓣只有6分 (MaybeNO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