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民国美术史略
来自:良友大漠(复兴海派“良友”)
近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国门,广东成为得风气之先的前沿。辛亥革命前后,一批广东画人纷纷出洋留学。他们学成归国后,给广东的绘画与美术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西洋画和中西合璧的改良画蓬勃发展。随着时局的不断变化,广东美术界经历了北伐、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血与火的洗礼,他们由原来的象牙之塔走向了“十字街头”,于是现实主义美术出现鼎盛时期。 清宣统三年(1911年)前后,一批画人纷纷赴美洲、日本、欧洲等地留学。他们主要有李铁夫、冯钢百、陈抱一、梁銮、刘博文、赵雅庭、黄潮宽、朱炳光、梅崙昆、余本、李秉、关金鳌、陈锡均、陈瑞璋、梅兰鋆、关墨园、何香凝、高剑父、陈树人、高奇峰、林风眠、李金发、陈宏、陈角枫、司徒槐、谢天济、郑可、李慰慈、胡根天、关良、丁衍庸、李超士等,他们中不少人在西洋画创作上取得了多项奖项,为中华民族增添了光彩;他们学成归来,也带回了新的美术思潮,促进了广东美术事业的蓬勃发展。一时间,艺术教育、西画社团、美术刊物纷纷涌出。 民国10年(1921年)10月1日,由胡根天、容有玑、徐守义、雷毓湘、梅雨天、冯钢百、梁銮、陈丘山等人发起组织,胡根天任会长的赤社美术研究会(亦称“尺社”)成立。该社系广东地区第一个西画社团,以“集会最早从外国学习美术回来的画家和招收当地一些有志于西洋画的青年研究美术、交流经验”为宗旨。成立之日,“赤社第一届西洋画展”在广州开幕,是为广东美术史上最早的西洋画展,一开风气之先,由是影响日广。随着影响的扩大,从民国11年起,先后加入赤社的有从美国归来的冯钢百、黄潮宽、朱炳光、梅晕,从墨西哥归来的赵雅庭,从法国归来的陈宏、陈角枫、关金鳌,从日本归来的许敦谷、关良、任真汉,以及本地美术青年关步湘、黄超白等。 民国11年(1922年)4月,经胡根天等人筹备的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正式成立。首任校长许崇清和第二、三任校长胡根天、司徒槐都是西洋画家,他们根据海外艺术教育和各自艺术倾向所形成的教育原则为广东培养了一批西洋画人才,一时间市美成为广州油画的一个重要阵地。与此同时,从日本留学归国的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等人以“折衷中外,融合古今”,为宗旨,提倡革新中国画,推动新艺术运动。他们深感国画停滞不前,泥古不化,因而提倡吸收西洋画(东洋画)之长,以弥补国画之不足。高剑父于宣统三年(1911年)在广州西关举办中国近代第一次个人画展,随后创办“春睡画院”,广收门徒。他们培养了一批杰出的画家如方人定、黄少强、黎雄才、赵少昂、杨善深、关山月、黄独峰、容大块、伍佩荣、黄浪萍、苏卧农、何磊、叶少秉、何漆园等。广东画坛风气为之一变,因而他们所形成的画派被称为“岭南画派”,“二高一陈”则被称为“岭南三杰”。 国画方面,以国画研究会影响最大。民国12年(1923年)由黄少梅、潘和、张谷雏、卢观海、何冠五、黄君璧、黄般若、罗艮斋、李耀屏、赵浩公、姚粟若、卢振寰、卢子枢、邓芬等14人共同发起组织了癸亥合作社(后更名国画研究会),宗旨为“发扬国光,研究国画”。民国15年,潘达微、邓尔雅、邓芬等在香港设立香港分会,吸收港澳会员。民国16年创办了机关刊物《国画特刊》,以刊登会员国画作品为主;民国18年出版会刊《画风》,以国画作品及国画理论为主。至民国17年,会员已达182人,几乎包括了广东地区所有书画家,除了发起人外,最著名者尚有冯湘碧、铁禅、程竹韵、蔡哲夫、李野屋、张纯初、容仲生、冯润芝、邓剑刚、胡剑庵、李寿庵、崔六桥、罗仲彭、李研山、崔鸣周、沈仲强、尹笛云、张白英、黎葛民等人,他们在国画传统技法的发展和笔墨的运用发挥方面作出了贡献。 这一时期,美术社团和美术刊物纷纷诞生,除上述社团与刊物外,广东地区美术社团主要还有:民国元年(1912年)黄节、蔡寒琼、王秋湄、陈树人、邓尔雅在广州成立的贞社广州分社(中国书画);民国3年胡藻斌、冯磊楸等在广州发起组织的若愚画学研究社(中国画),主要成员有高剑父、陈树人、胡藻斌、冯磊楸等人;民国8年在东京由陈抱一、许敦谷、胡根天、关良发起组织的艺术社(油画);民国12年成立于广州,由陈树人、黎庆恩、张纯初发起组织、陈树人主持的清游会(中国书画);民国13年成立于巴黎,由林文铮、林风眠、吴大羽等人发起组织的海外艺术运动社(亦名“霍普斯会”)(综合);民国13年由梁鼎铭、梁又铭、梁中铭兄弟3人发起组织,成立于上海的上海天化艺术社(综合);同年由李居端发起,成立于广州的天池画社(中国书画);民国14年7月成立于广州,由黄节民、温春山、凌公孝、李子长发起组织的广州中华书法研究社(金石书法);民国15年由宋省予发起组织,成立于广东东山的省予画社(中国画);民国16年由吴琬、李俊英、赵世铭发起成立于广州的野草社(又改名青年艺术社)(油画)。美术刊物尚有民国元年1月创刊,高奇峰任编辑兼发行人的《真相画报》(综合);民国16年10月创刊由广州青年艺术社编辑发行的《画室》(综合)。 此外,曾游学日本,应教育部之聘归国创立了北平美术专科学校的广东香山人郑锦(1883—1959年)和北京的湖社画会中的骨干会员之一的广东梅县人陈缘督(1902—1967年)等,长期致力于美术教育与创作,但因活跃于岭外而鲜为人知,他们在民初广东美术史上的地位是不应被忽视的。 这一时期是中西美术的混流期。以革新中国画而享誉画坛的林风眠(1900—1991年)于民国14年(1925年)留法归国后,被委任为国立北平艺专校长。后出任(杭州)国立艺术院首任院长,直到抗战爆发。他致力于艺术教育,规定中西画必须兼学,提倡新时代风格,突出素描(木炭画),并发起组织了“文艺通讯社”,主办西湖博览会艺术馆,为美术界培养了大批精英。李苦禅、雷圭元、刘开渠、李朴园、艾青、王朝闻、赵无极、席德进、苏天赐、徐坚白、李可染、胡一川、力群、彦涵、吴冠中、王式廓、董希文、朱德群、罗工柳等皆出自门下。 民初致力于西洋画传播的陈抱一(1893--1945年)在继续这一事业的同时,在民国24年至25年(1935--1936年),画了不少漫画,嘲讽那些不顾民生疾苦、只图自己享乐的官、商。 这一时期,继辛亥前后出国留洋的第二批广东画人有民国18年(1929年)赴法的司徒乔、同年赴意大利的符罗飞、民国20年赴法的胡善馀、30年代赴13的梁锡鸿、赵兽、李东平、李仲生、曾鸣等人,以及分别于民国21年、民国24年赴13的黎雄才、黄新波等。 美术教育方面,司徒槐、李研山分别出任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第三、四任校长。李研山是历届校长中唯一的国画家,他团结了“国画研究会”和“赤社”的国画、西洋画家,大力促进国画系发展,于西画系也颇有建树。民国24年(1935年)创办市美校刊《美术》。翌年,雕塑家和象征派诗人李金发出任第五任校长。此时,市美已成为广东油画中心。直到日军入侵广东时,市美才被迫关闭。在这16年间,广州市立美校培养了大批如李桦、吴子复、伍千里、黄笃维、赖少其、刘仑、唐英伟、何白涛、陈烟桥、梁锡鸿、赵兽、陈语山、周公理、司徒乔、潘峭风等杰出美术家。 私立美术院校主要有民国17年(1928年)黄幻吾在广州建立的幻吾美术学校,民国18年陈抱一开办的唏阳美术院和何三峰创办的私立烈风美术学校。 国画方面,主要以岭南画派的传人方人定、赵少昂、杨善深等人成就突出。民国17年(1928年),方人定的花鸟作品参加比利时万国博览会获金奖,民国25年在南京举办个人画展,代表作有《乞丐》、《风雨途中》、《踏雪》、《归猎》。赵少昂的作品参加民国19年比利时万国博览会获金奖,他参加了第一、二、三届全国美展和民国21年在莫斯科、巴黎、柏林举办的中国艺术展览。他执教过佛山市立美术学校、中央大学、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国立艺专等校,民国19年还创办岭南艺苑,为近代艺术教育和岭南画派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随着左翼文学运动的兴起,产生了左翼美术运动。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版画社团。民国25年(1936年)6月,在广州成立了由李桦组织的现代创作版画研究会(简称“现代版画会”),主要会员有唐英伟、赖少其、陈仲纲、刘仑、潘业、刘宪、林檎、张影、张在民、胡其藻等。该会潜心于木刻创作,于民国23年12月创办《现代版画》杂志,民国25年4月创办《木刻界》月刊,是中国现代木刻团体中活动最多、影响最大的木刻组织。 民国23年(1934年),由张望、钟步清、陈铁耕等人发起组织,在汕头成立了新野画会,并编辑出版一册《海滨木刻集》,这是汕头地区第一个木刻团体。次年春,由张望、陈坚、罗惠清等人发起组织,在汕头成立了大众木刻会,这是汕头回澜中学内成立的一个小型木刻团体,主要成员有张望、陈坚、罗惠清、铙锦进、谢海若等,广东地区木刻家钟步清、陈普之、陈烟桥、陈铁耕、黄新波等都曾向该会举办的展览会提供作品。 民国24年(1935年)春,由温涛(1907---1950年)和戴英浪发起组织,在香港成立了深刻木刻研究会。该会会长温涛曾代表画会与鲁迅通信,请教木刻创作问题,并将会员作品寄给鲁迅指导。以后温涛赴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剧社的艺术学校任教。温寿系苏区早期美术家之一。 此外,成立于上海但由广东美术家发起组织或主持的版画社团尚有:民国20年(1931年)由胡一川等发起组织的现代木刻研究会;民国21年由陈卓坤、顾鸿干、郑野夫、倪焕之等发起组织的野风画会;民国21年9月由钟步清等发起组织的Mk木刻研究会,该会中之广东美术家有陈烟桥、陈铁耕、周金海、黄新波等;同年冬由陈烟桥、陈铁耕、何白涛、程沃渣发起组织的野穗木刻社;民国22年春由顾鸿干、郑野夫、陈铁耕、陈烟桥、何白涛等人发起组织的上海绘画研究会;民国22年由夏朋、陈铁耕、陈烟桥、钱文兰等负责的涛空画会;民国25年由温涛、江丰等人发起组织的铁马版画社等。 这一时期主要的木刻作品有陈烟桥的《巷战》、《休息》(民国21年),胡一川的《鲁迅先生像》(民国25年),刘仑的《河旁》、《前面有我们的障碍物》(民国24年)、《联合战线》(民国25年),黄新波的《夜饮》(民国22年)、《聂耳》(民国24年)、《鲁迅葬礼》(民国25年),赖少其的《到警署去》(民国24年)、<<1934年的毕业生》,罗清桢的《船夫》、《自己的歌》(民国25年),李桦的《怒吼吧!中国》(民国24年)等。 除去上述版画社团和刊物外,广东美术界组织发起的美术社团还有:民国17年(1928年)由杜其章发起、罗落花任社长的书画文学社(中国书画,香港),民国18年1月由陈卓坤、陈铁耕等5人发起组织的杭州一八艺社(综合),民国19年由张虹、黄少梅、黎耦斋、李居端发起组织的斑斓社(中国书画,广州),同年由高剑父、丁衍庸、陈树人等人组织的广州艺术协会(综合),民国21年6月由蔡哲夫、谈月色发起组织的艺彀社(中国书画,广州),民国22年1月由陈树人、徐悲鸿等人发起组织,胡藻斌、陈抱一、黄苗子、梁锡鸿、曾鸣、李金发、关良、张大干、潘天寿等为骨干的艺风社(综合,杭州),民国23年由曾鸣、梁锡鸿发起组织的中华独立美术研究所(油画,东尿),民国23年由冯文风、李秋君、陈小翠发起组织的中国女子书画会(综合,上海),民国24年2月由梁锡鸿、李东平、曾鸣等发起组织的中国独立美术会(油画,广州),民国24年由王商一、傅抱石等人发起组织,王商一为召集人的畸社书画会(中国书画,南京),民国25年8月由陈树人、何香凝、黄宾虹、徐悲鸿等人发起组织,胡藻斌为主持人的力社(中国书画,上海),民国25年冬由吴琬、关良、丁衍庸等人发起组织的青年艺术社(油画,广州)等。 美术刊物尚有:民国17年(1928年)创刊,李金发编辑的《美育杂志》(综合),民国17年5月创刊,黎耦斋主编的《非画报》(综合),民国19年6月创刊,广州中华书法研究社出版的《墨印》(金石书画),民国21年6月创刊,广州艺彀社出版发行的《艺彀》(中国书画),民国21年8月创刊,广州青春艺术月刊社出版的《青春》《艺术月刑》(综合)等。 这一时期,石湾的陶塑工艺已由纯手捏制发展到用瓦模、石膏模作半印、半手工生产。直到抗战时期,石湾陶塑声誉仍与日俱增。擅长陶塑人物和神像的民间艺人主要有潘铁逵、陈赤、刘佐朝、梁百川、陈河、林堂煜;精作鸟兽、花蟹的有霍津、廖荣、廖坚、温奇、刘寿康、陈富等人。 这一时期的雕塑家有郑可、陈锡钧、李金发等。郑可擅长装饰雕塑,30年代上海的《美术生活》曾以二版篇幅登载介绍他的14件“雕塑杰作”,其中有《青铜裸女》、《自雕像》、《牡鼠》等。陈锡钧于民国20年(1931年)任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雕塑教授,作品以肖像创作为主,如《胡展堂像》、《美国诗人理文女士像》、《陈协之像》等。李金发雕塑除了肖像雕刻和纪念碑式的雕塑外,还创作了大型装饰性建筑浮雕,代表作有《蔡元培胸像》、《孙中山半身像》、《黄少强头像》,民国17年还为上海南京大戏院创作长12米的巨型浮雕和广州中山纪念堂门前的《孙中山像》等。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除上述木刻外,主要还有:高剑父的国画《东战场的烈焰》(民国21年),陈树人的国画《长城暮鸦》(民国17年),林风眠的油画《金色的颤动》(民国17年)、国画《倦》(民国18年)、《人体》(民国23年),谭华牧的油画《风景》(30年代),黄少强的国画《清明时节》、《残歌载道泪飘洒》(民国25年),关金鳌的油画《三十年代的新娘》(民国20年),关良的国画《黄少强像》(民国25年),方人定的国画《到田间去》(民国21年),余本的油画《晚归》(民国24年),黎雄才的国画《黄花岗夕照》(民国20年)、《潇湘夜雨》(民国21年),王兰若的国画《坐镇》(民国24年),赵兽的油画《颜》、《跳跃吧》(民国23年),廖冰兄的漫画《标准奴才》(民国25年),潘达微的国画《黄花图》(民国18年)等。 抗日战争爆发,中华民族又一次面临危机关头。一批画家由象牙之塔走向“十字街头”,掀起美术救国的热潮。从抗战到解放战争结束,是现实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美术兴盛时期。 民国26年(1937年),现代版画会举办的“抗战木刻展览”在广州举行,后由赖少其带到广西巡回展览;7月,胡根天在广州战时民众教育委员会任美术室副组长,绘制抗日宣传画;8月,民间画会之国难画展在广州青年会展出;9月,上海漫画界救亡协会编辑出版之《救亡漫画》创刊,廖冰兄、特伟、黄尧等任编委;10月,全国漫画作家协会西安分会编辑出版的《战时画报》创刊,赖少其为主要作者之一;12月,上海沦陷,黄茅、廖冰兄、特伟、黄苗子、黄伟强等参加救亡漫画宣传队;是年底,广州进步画家组织了华南绘画界救亡协会,举办“华南抗敌绘画展览会”,并到梧州、柳州、南宁、桂林等地巡回展出。 民国27年(1938年)1月,《抗战漫画》在重庆创刊,廖冰兄、黄茅、黄苗子、黄伟强等为主要作者;2月,廖冰兄在广州创办《廖冰兄抗战连环漫画展》;是年,由广州部分漫画家共同发起组织华南漫画救亡协会,选举郁风、潘醉生、刘仑、伍千里、张谔、黄茅、林峻为干事,其他成员有廖冰兄、李凡夫、郑家镇、叶因泉、黄伟强等。该会成立后,曾多次举办抗日漫画展;是年,陈铁耕、胡一川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木刻教员,并组鲁迅木刻工作团赴敌后开展宣传工作;黄新波、李桦、赖少其等当选为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理事;黎葛民在菲律宾举行抗日义展,回国后任南中画院教务长。是年4月,广州全国漫画作家协会华南分会创办《漫画战线》,张谔、特伟、伍千里、吴琬等任编辑;10月,《动员画报》(国庆纪念特刊)在香港出版。 民国28年(1939年)3月,湖南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湖南分会出版《木刻导报》,李桦任主编;4月,《战斗美术》在广州创刊;5月,《工作与学习·漫画与木刻》在桂林创刊,赖少其为发行人;6月,罗清桢主编的《战地真容》(木刻)在江西吉安出版发行;7月,胡一川任主编的《敌后方木刻》创刊;7月,由黄新波、赖少其、刘建庵、特伟编辑的《漫木旬刊》在桂林创刊;是年秋,由张慧发起组织的木刻阵地社在广东大埔成立,并于11月出版《木刻阵地》刊物;是年,叶浅予、张光宇、余所亚等发起组织了香港漫画协会;由黄少强发起组织的岁寒社成立于香港,该社共有黄少强、何漆园、叶少秉、周一峰、容漱石、赵少昂等6人;关山月在香港、澳门举办第一个“抗战画展”,得叶浅予、张光宇等人赞赏。 民国29年(1940年)1月,《中国画刊》在西安出版,赖少其、廖冰兄、李桦为特约撰稿人;《抗战通俗画刊》在重庆创刊,林风眠、廖冰兄、黄茅等为特约撰稿人;赖少其、刘建庵、特伟、黄茅主编的《漫画木刻月选》在桂林创刊;2月,广东文物展览令在香港举行;4月,郁风、黄苗子等在香港成立耕耘社,并在重庆出版《耕耘》月刊,美术作者有廖冰兄、黄新波、李桦、张望、刘仑、郁风等;是年夏,由香港部分美术家组织的中国艺术协会成立于香港;是年秋,由梅健鹰、罗颂清、李慧中组织的现实版圆社成立于重庆,主要成员尚有蒋定闽、宗其香、夏伟图、梁白云、岑学恭等,并于12月出版《现实版画》月刊;11月,《木艺》(双月刊)在桂林创刊,刘建庵、黄新波、温涛、李桦、陈烟桥、王琦、马达、赖少其、陈仲纲等均为主要木刻作者;是年,关山月从澳门回曲江举办“抗战画展”,再赴桂林开“抗战画展”,结识夏衍、黄新波、欧阳予倩等。 民国30年(1941年)1月,罗清桢主编之《战地真容》(旬刊)在赣州创刊;9月,《木刻艺术》在浙江出版,李桦、刘仑任编委;中国文化协进会举办郑锦国画预展:11月,《刀笔集》(月刊)在香港创刊。是年,由方人定、司徒奇、李抚虹、伍佩英、黄独峰组织的再造社(中国画)在香港成立,方人定主持;黎雄才赴四川,先后在重庆、成都、嘉定、五通桥等地写生,并办个人画展;关良、黄笃维等亦于是年举办圆展。 民国31年(1942年),由冯康候、司徒奇、罗竹坪、何磊、关山月、余达生、黄温玉、关宗汉、伍佩琳、余匡父、释慧因、郑春霆等共同发起组织的协社成立于澳门;抗战漫画木刻宣传队成立于梅县,并举办过“中外版画展”、“抗战漫画木刻画展”、“战时美术展”等;10月,由伍千里发行的《全国木刻展览会纪念特刊》在柳州出版;是年,黄新波、郁风、叶浅予、杨秋人等在桂林、重庆举办“香港的受难”画展;黄笃维在成都举办个展;关山月在昆明及四川乐山、成都开画展。 民国32年(1943年)10月,由赖少其发起组织的苏中木刻同志会成立于江苏射阳,次年编辑出版《漫画与木刻》;由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编辑出版的《南国艺讯》10月在曲江创刊;是年,黎雄才、劳洁灵、邓梅荪在桂林举办联合画展:关山月在重庆举办“西北风景写生画展”。 民国33年(1944年)11月,《新艺》月刊在成都出版,关山月为编委会成员:是年,司徒乔赴新疆写生,得作品280件;黎雄才赴新疆、宁夏、青海、甘肃、陕西省旅行写生和举办画展,历时三年;是年,吴忠翰携《中外版画展》作品及罗清桢遗作赴曲江及岭东地区展出。 民国34年(1945年)3月,廖冰兄、特伟、丁聪、余所亚等在重庆举办《11人漫画联展》;9月,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留连县同学举行庆祝抗战胜利画展,赵浩公出品三十余件;由高剑父、陈树人、黎葛民、赵少昂、关山月、杨善深等共同发起组织的今社画会是年成立于广州;是年,关山月在成都、重庆等地展出西南、西北写生画和部分敦煌临摹画;司徒乔在重庆举办新疆写生画展;陈福善在澳门举办个展,陈树人在重庆举办画展。是年秋,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从罗定迁回广州。 民国35年(1946年)1月,广东文献馆成立;3月,廖冰兄在重庆举行“猫国春秋”首展;8月,叶因泉抗战流民图展在文献馆举办;李桦到上海,当选为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常务理事,并参与筹办抗战八年木刻展览,编辑《抗战八年木刻选集》;是年秋,由马小进、冯小舟、胡景苹、吴纫秋、黄独峰、容漱石、郑春霆、麦汉永等发起组织的中国书画社团越社在广州成立;10月,叶因泉在《越华报》开漫画专栏,每日1画,用20年前阿老大之形象;11月,黄超、阳太阳、王益沦、杨秋人、左军、黄友棣、区永祥、李育中、邱星海等在广州组建艺术评论社;是年,高剑父在春睡画院旧址创办南中美术院;李铁夫先后在重庆、南京举办画展;关山月在广州举行“西南西北纪游画展。” 民国36年(1947年)1月,广州南国动画艺术学院编辑出版的《南国艺讯》(半月刊)创刊;国画研究会在文献馆举办温其球、姚粟若、宋彦成、张纯初、潘至中、李野屋、利佳士、李耀屏8人遗作展;初春,由黄新波、符罗飞、张光宇、王琦、刘建庵、陈荒烟等人发起组织的人间画会成立于香港,符罗飞任第一任会长;廖冰兄等在香港举行“风雨中华漫画展”;7月,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创立,高剑父任校长;9月,《艺风》(半月刊)在汕头创刊;10月,香港南金学会出版之《南金》创刊;由赵浩公、胡根天、李研山、黄般若、伍千里发起的联合美展在广州举行;黄般若近作及藏书画展在广东文献馆举行;陈树人在上海举行画展;11月,卢振寰、许奇等分别在广州举行画展;是年,关山月与高剑父、陈树人、赵少昂、黎葛民、杨善深在广东省立民众教育馆举行6人画展;阳太阳主办的初阳美术学院在广州挂牌招生上课;符罗飞在广州、香港举办《饥饿的人民》赈灾联展;陈福善、余本、李秉在香港举办3人联展。 民国37年(1948年)1月,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主编之《艺专生活》(双月刊)创刊;严南方、叶因泉、黄般若、邝海星、任冰人、潘峭凤组羊社,在《越华报》辟《山水人物》专栏;张韶石、黄独峰分别在广州举办画展;4月和6月,高剑父、陈树人、黎葛民、关山月、赵少昂、杨善深先后在广州、香港举行“岭南国画名家书画展”;10月,陆幼刚、李研山、卢振寰、黄般若、林建同等12人组元社;是年,由张光宇、特伟、米谷等人发起组织的人间画会漫画研究部在香港成立,并于11月出版《这是一个漫画时代》(月刊);关山月在香港、上海举办西南、西北、南洋写生画展,出版《西南西北纪游画集》和《南洋纪游画集》。 民国38年(1949年)3月,广州市市立美术专科学校发行《市艺》(月刊)创刊;4月,广州时代艺术月刊社出版之《时代艺术》(月刊)创刊,李宝泉、李抚樵主编;4月,由黄独峰等人发起组织的中国书画社团丹荔社在广州成立;由何磊发起组织的红黄蓝画社在香港成立;7月,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在北京成立,胡一川被选为常务委员;8月至9月,黄君璧分别在留东同学会和东山培正中学举行画展;10月,廖冰兄、特伟、米谷等主持人间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