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推進器
gao(雪人燭光樹小鹿(是八千+男性))
儘管多年來熱議不斷、在許多專家看來是「不可能的任務」,NASA詹森太空中心終究正式發表了電磁推進系統的可行性證據,而且還不需任何燃料。 這種電磁推進器讓微波在密閉空間內不斷反彈,將電力轉換成推力。理論上而言,這種重量極輕的引擎能把地球到火星的旅程縮短至七十天。電磁推進器似乎違反了傳統物理定律,即使研究團隊宣稱可行,科學家們仍無法確實得知其運轉方式。在飽受質疑的情況下,過去一直被斥為是偽科學。 電磁推進器並沒有排出任何東西,沒有一個反作用力可以解釋這股推力,這完全不符合牛頓第三定律。 2014年Eagleworks實驗室宣稱,早期測試的確行得通。之後該團隊又在更嚴格的條件下進行更多測試。其他團隊也開發出各種不同型的電磁推進器進行測試。除了美國、歐洲和中國研究專家進行實驗以外,尚有民間團體自行研發製造並測試。但目前仍無人能夠篤定這種科技完全是可行的。 真有不用燃料的太空引擎? 根據研究報告指出,傳說中的「電磁推進器」的確可以產生推力,即使這違反了既有的物理定律。 NASA實驗室中的電磁推進器原型機。PHOTOGRAPH COURTESY AIAA 儘管多年來熱議不斷、在許多專家看來是「不可能的任務」,NASA詹森太空中心終究正式發表了電磁推進系統的可行性證據,而且還不需任何燃料。 這種電磁推進器讓微波在密閉空間內不斷反彈,將電力轉換成推力。理論上而言,這種重量極輕的引擎能把地球到火星的旅程縮短至七十天。電磁推進器似乎違反了傳統物理定律,即使研究團隊宣稱可行,科學家們仍無法確實得知其運轉方式。在飽受質疑的情況下,過去一直被斥為是偽科學。 然而這份最新研究通過了一群獨立科學家的審視。這會是太空之旅的革命性開端?抑或另一項對「不可能」的太空船引擎之錯誤幻想? 什麼名堂? 近廿年前,英國科學家羅傑.夏威爾(Roger Shawyer)打造出電磁推進器的雛型,並於NASA的高階推進物理實驗室Eagleworks進行測試。 簡單來說,就是在密閉的錐形空間中,利用電磁能(在此是指微波光子)的反彈來產生推力。當這些光子和密室內壁碰撞時,在沒有任何能量溢出的情況下產生推力。相對來說,目前部分NASA太空船使用的驅動技術是靠著電離氙氣,噴出離子束以產生推力。 假使電磁推進器可以通過進一步的檢核,未來的飛行器將不需載運大量燃料便能在太空中遨遊。欲在長途太空旅行中提升速度並降低成本,減輕重量是關鍵。 違反物理定律? 1687年,牛頓發表了三大運動定律,奠定了往後力學的基礎。 問題是電磁推進器違反了牛頓第三定律:每個作用力都有一個等值反向的反作用力。舉例來說,這個定律便能解釋為何划獨木舟時會前進,人施加在船槳上的力讓水產生推力,將獨木舟推向反方向;噴射機引擎靠著向後噴出熱氣以便讓飛機往前飛。 今昔差別? 在最新的這份報告中,團隊成員解釋了他們如何在一個幾近真空、類似太空的環境下進行測試。他們將引擎置於一扭擺裝置上並啟動,根據移動的距離來測試推力。根據研究結果,團隊預估每一千瓦的能量可使電磁推進器產生約0.1公克的推力。  首頁新聞地理新聞 真有不用燃料的太空引擎? 2016-12-19  今昔差別? 在最新的這份報告中,團隊成員解釋了他們如何在一個幾近真空、類似太空的環境下進行測試。他們將引擎置於一扭擺裝置上並啟動,根據移動的距離來測試推力。根據研究結果,團隊預估每一千瓦的能量可使電磁推進器產生約0.1公克的推力。 這和傳統推進器比起來並沒有產生太大的推力,但考量到這是一個沒有任何燃料的設備,它也並非完全微不足道。而且長遠來看,與這項原理相關的光子推進技術產生的推力更微弱,每一千瓦能量僅能產生0.0003至0.0007公克的力。 在此之前,對電磁推進器最大的批評則是運轉時會產生高溫,科學家認為這會讓周圍空氣的溫度升高並產生推力。儘管在真空環境下的實驗成功地把這些批評打了回票,然而仍有許多問題必須詳加解釋。 如何可能 Eagleworks團隊認為微波會對「量子真空電漿」產生推力。然而加州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尚恩.卡羅(Sean Carroll)認為,沒有任何證據足以證明「量子真空電漿」是真實存在的物質。他說,量子真空的確存在,但那並不會產生可以承受推力的電漿形態。 Eagleworks團隊援引了「導航波理論」來解釋為何量子真空可以產生推力,並註明「此非現今物理學的主流觀點」。 普利茅斯大學物理學家麥克.麥考拉(Mike McCulloch)說,電磁推進器跟盎魯輻射(加速運動會產生熱)有關。麥考拉表示,電磁推進器的錐形空間可以造成盎魯輻射產生不同波長,裡頭的光子必須在反彈後改變慣性,就會產生推力以動量守恆。 但羅徹斯特理工學院(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物理學家布萊恩.柯伯連(Brian Koberlein)認為,麥考拉的架構建立在盎魯輻射存在的假設之上,盎魯輻射卻還沒經過實驗證實存在,而且他的理論也認為光的速度會在電磁推進器的裝置內產生變化,這違反了愛因斯坦的特殊相對論。 另一種可能則是,這些加速產生的能量有可能被保存到物體本身,簡單來說,引力交互作用和慣性質量暫態變動仍然是存在的因素。1990年提出了馬赫效應的物理學家吉姆.伍沃德(Jim Woodward)說,這能解釋太空船如何在不違反動量守恆定律的情況下,在太空中移動。 還是空話? 當然,違反物理定律的新發現從來沒少過(像是比光速還快的微中子之類),終究只不過是實驗出錯。 這份報告中,研究團隊列出九種可能造成實驗錯誤的因素,包括氣流、電磁輻射外漏和電磁交互作用等因素還無法完全排除,且需要更多實驗來證明。 或許下次應該在太空中做實驗了。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找物理辅导老师 (Tranquil Sea)
- 有没有做凝聚态理论的 (自古英雄出少年)
- 请问有会物理力学的吗? (Kuroba)
- 请教一个推导中的计算 (刘镇瑜)
- 如果我是四维空间的生物,我可以干些什么? (通向妳心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