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ly阅读2011

Tomly
来自: Tomly (上海) 2011-01-28 13:47:18创建   2016-02-20 12:18:56更新
来自:豆瓣读书
9.3 (393人评价)
作者: 顧準
出版社: 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年: 1994-5-6
评语:如果说《1984》是以小说的形式展示了那种必然的专制,这本书则是从历史、哲学、经济的所有方面,论证了这种趋势的必然。 再没有比这样的作者背景,这样的渊博积累和深刻见解更能震撼人心了。常识是不分国界的,见解是可以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40年前的这些深刻见解,现在的众多学者们也未必写的出来。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1 (60540人评价)
作者: 蔡康永 著 / 熊宝 插图
出版社: 沈阳出版社
出版年: 2010-10
评语:没有太多东西。说话也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隐藏在细节中的艺术。了解人性和他人的需求,才能真正说的好吧。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9 (239人评价)
作者: 劳伦斯·G.麦克唐纳(McDonald.L.G.) / 帕特里克·罗宾逊(Robinson.P.)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 2010-1
评语:不错的书。销售人员的肤浅和利益驱动描写地很深刻,不管是金融产品的销售,还是实物商品的销售,销售不是仅仅不择手段地把东西卖出去。美国政府任由雷曼破产,可能如作者所讲,有华尔街内部权力角逐的因素,也许还有美国政府借此引发金融海啸挤压国内泡沫,同时将风险转移到其他国家的考虑。国家的事情太大。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1 (12651人评价)
作者: (日)稻盛和夫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出版年: 2005-03
评语:前面的三分之一和一般的成功学差不多——其实成功学都一样,基本的理念一百多年前就被卡耐基和拿破仑希尔写光了,后代只是在翻来覆去炒这些概念。归根到底的核心:努力做你在做的事,而且绝对相信你能做成。 后面的部分是我比较喜欢的,有一些东方智慧和佛家理论。我更想把“磨砺心智”看成是丰富自己的人生,这样的磨砺,不为了“成功”,而是让自己真正不愧对自己地“活着”。 能力是可以培养的,而且不难;人生的境界和人格的厚度才是最难得到的,也应该是一个人人生的最终极追求。对生命要有敬畏之心。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0 (729人评价)
作者: 查尔斯·刘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8-10
评语:不喜欢阴谋论和基于“性本恶”前提的书,特别是这样的用心经营只是用于一个工作。这么勾心斗角恐怕比创业还累很多吧?这么辛苦又是何必呢。 看看即可,没想到看着看着就看完了-_-权当消遣。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5 (4270人评价)
作者: 卡伦・霍妮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4-05
评语:精神分析学派的作品,文笔及论证都很弗洛伊德,顿时燃起叛逆感,没太仔细看,so……没怎么看懂。有兴趣了再看一遍。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1 (3006人评价)
作者: 吴淡如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10.8
评语:小清新,休闲读物,图片不错。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7 (2831人评价)
作者: 何清涟
出版社: 今日中国出版社
出版年: 1998-1
评语:一个政治流亡者的书。观点没有太多意外,篇幅比较冗长。说了一个大前提:改革开放以后政府权力的资本化和私人化,以及因此带来的总总,腐败、各种权力寻租、国有资产流失、黑白两道、舆论压制…… 数据说话的写作风格不错,有点遗憾的是观点不够深入,而且引用数据之后的结论,太多的偏激。 开阔眼界的书籍。印象最深刻的一段:2003年的时候,中国遭监禁的记者人数,站了全世界的三分之一——真够吓人的,不知道现在的数据如何。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3 (33679人评价)
作者: [英] 乔治·奥威尔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06-8
评语:关于集权主义所能达到的恐怖,关于这种政体的动机,目的,已经说得无法再形象了。见识过纳粹和苏联的疯狂,从各种途径知道了文革的荒谬,这样的故事很好理解,但是还是被深深地触动了。 书的前三分之二是真正的小说,后半部分则是政治寓言,或者说是哲学、人性的拷问。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1 (24557人评价)
作者: (美)理查德·耶茨 / Richard Yates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10-1
评语:冷峻的文字,压抑的主题和文笔,也许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这种孤独可能在有了伴侣之后,变得更甚——一个人无牵无挂的时候,你会寂寞,但怎么会孤独呢?身边的人无法了解你,无法与你分担,才是孤独最深层的本质。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5 (3791人评价)
作者: 时寒冰 / 时菱蔓 绘
出版社: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1-7
评语:棋局说的不错,关于通货膨胀和房地产的底层问题分析得很深入,至少解释了为什么政府的调控那么不靠谱。后面的世界局势分析又走到了阴谋论的套路里去了。最后,很明显不足的一点:罗列了很多的“棋局”,但是并没有说明“我们怎么办”。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2 (1547人评价)
作者: Peter Hessler
出版社: Harper
出版年: 2010-2-9
评语:一个美国驻华记者眼中的中国十年(2000-2009)。 中国最大的问题是,目前中国处在经济饥渴的阶段,而政府又作为一个经济角色参与到社会经济事务中。交警集资在高速公路安装限速监控雷达,然后从超速罚款中提成(因此中国的高速限速都很低?);政府通过种种手段压低对拆迁居民的赔款……这些跟马克思当年描写的“万恶的资本家”何其相似。 房地产: 政府补偿100万美元给村民,房产开发商花3700万美元买地,房产建成后,房产开发商利润1900万美元。——大家都赚钱了,那谁亏了?最终买房子的老百姓亏了。现代的房地产让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6 (109人评价)
作者: 埃里希·弗洛姆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出版年: 1988-12
评语:相对于弗洛伊德的生物性解释,弗洛姆的心理分析学说要有爱得多。虽然心理分析是我们无法定量定性研究意识及心理的产物,但是积极的心理分析,对个人成长意义重大,所以推荐所有人都来看弗洛姆,包括他还有一本《爱的艺术》。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对绝对自由的恐惧,特别是,如果经历了长时间的被束缚和控制的历史,民族性里已经有了权威控制及被人生被安排的痕迹,就很难突然适应个人的绝对自由自主。这样的人,会自然而然地需要某种组织,或者期待他人给自己指明道路,甚至支配自己。 人只有在完整发展了自己的个性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地做到自由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1 (125611人评价)
作者: [法] 古斯塔夫·勒庞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年: 2005-1
评语:同质性的群体倾向于智力低下,急躁,道德低下甚至于滥杀无辜。一旦形成同质性群体,个人在独立状态下的思想,见识,甚至道德和人性都会涣散——为什么有5000年文明的民族,在文革中会出现生煮活人分而食之的暴行,这是答案之一。 群体倾向于易受暗示,因此,对于同质性群体的领导,仅仅需要有足够的意志力和鼓动情绪。一定程度的荒谬,反而是某个信念能够被群体接受的前提。 推而广之,不要有“全体一致”的幻想,“全体一致”是同质性群体产生的征兆,这样的群体太有破坏力——文革中太多了。 因此,英美的议会制,让不同利益背景,不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5 (3261人评价)
作者: [美] 尼古拉斯·卡尔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10-12
评语: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庞大的网络和计算机系统成为记忆的“外延”,人类可以从大量的记忆工作中解脱出来,专注于思维的创新——这是互联网“浅薄”的好处。 但是,没有对于事物本质的清醒认识,创新虽然经常很“颠覆性”,却不一定是意义深远的, 这也是互联网公司为什么总是短命的一个原因。只是解决了临时性的问题,或者只是一个新奇的花瓶。 记忆消失,文化随之消亡。互联网时代的蜻蜓点水,还是应该在有一定底蕴积累的前提下进行,只关注大规模地扁平化汲取,最终还是很难做到融会贯通的。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6.4 (112人评价)
作者: 里莎•埃迪里奇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出版年: 2009-5-1
评语:了解一下投行的运作机制。遗憾的是只写到1999年的高盛,可能近十年的属于商业机密?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6.3 (608人评价)
作者: 姜汝祥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09-5
评语:一般般,书的标题基本就说完整本书的内容了-_- 比较好的几句:使你痛苦的,必使你强大;员工到中层的最大变化,是要从对自己负责转变为对团队负责,所以,不能事必躬亲;永远做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5 (6193人评价)
作者: 林徽因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09-11
评语:最印象深刻的是两个地方: 那个留学国外的人,很多都回来真正地替国家做事,而且国际化的视野很好,林徽因和朋友们的诸多信件,都是用英文写的,梁思成的建筑学著作,也是用英文写的。记得没有回国的林语堂,用英语写的几部关于中国的书,至少让中国的文化开始往外传播。这比现在的很多学者好了太多。 林徽因临死前两年给梁思成的书信中,还在谈她最近学了什么东西,看了什么书——这才叫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6 (327人评价)
作者: [英] 卡萝塔·佩蕾丝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7-1
评语:新技术的爆发阶段展示技术的愿景。狂热阶段金融资本的大量进入,导致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的错位,资本的狂热带来先期进入者高额的资本回报,贫富不均加大,社会不公平明显,社会进入狂热的“镀金时代“。 于此相反,技术的成熟阶段,金融资本开始脱离,寻找新一代的投资机会,而生产资本由于长期的投入,沉淀为固定资产或者先期成功者的固有成功假象,决定了,一个技术时代的领头羊,不大可能是下一个技术时代的领头羊。 资本主义社会在狂热阶段的个人主义极端发展和成熟阶段的社会化发展中,不断钟摆式进步。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2 (8839人评价)
作者: 黄铁鹰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11-3
评语:视野是创业的关键,创始人14岁时就看哲学,看《第三帝国的兴亡》,看《上帝死了》,这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其管理哲学。中国的管理者很少能够做到真正的“放权”,但是他做到了。 即使一个90%的员工都是农民工的企业,也可以关注甚至促进员工个人发展。感叹张勇逼着管理者学开车、学用电脑,管理者逼着员工学习更多的技能……即使在纯体力劳动的岗位上,也把员工当成会进步的人,而不是干活的机器——这一点足以让很多自诩“高科技”的公司汗颜。要多少“高科技”公司在数年如一日地让员工做着重复劳动的工作? 我很讨厌把“公务员”看成特殊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2 (8031人评价)
作者: [美] 贾森·弗里德 / [丹] 戴维·海涅迈尔·汉森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10-10
评语:《Getting Real》的姐妹篇或者说扩展篇。 小公司的自立之道,在于个性(相对于大公司的“专业”和商业文书、公关用语),快速实现(上线一半的功能,而不是只有一半可用的全部功能),创造(建立游戏规则,而不是模仿别人), 成功的经验很重要,不能一直失败,成功的经验更容易产生新的成功——因此,需要从小成功中开始。 不要加班。工作在于完成的量,而不是投入的时间,加班带来的工作时间的低效率(心理暗示:反正下班后还可以做),与加班能完成的额外工作想比,得不偿失。 着眼于满足持续的需求,而不是一拥而上的潮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6.2 (29人评价)
作者: 张衢
出版社: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年: 2008-12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9 (53人评价)
作者: 戴维·S.埃文斯 / 理查德·斯默兰
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年: 2006-3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3 (5849人评价)
作者: 周国平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9-5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3 (333人评价)
作者: [美] 杰拉尔德·温伯格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3-9
回复

什么是书单  · · · · · ·

书单是收集图书的工具,创建书单后,在豆瓣看到符合书单主题的图书时可以将它放入书单,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看看其他人的收集,关注你感兴趣的书单。

这个书单的标签  · · · · · ·

Tomly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