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收藏

wudin23
来自: wudin23 (南京) 2018-06-21 01:03:46创建   2023-03-28 19:20:44更新
来自:豆瓣小组
9o1o31 754人喜欢
这里的推荐,是针对少年和成年人的,不适合特别小的孩子看的动画短片。...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核心17 584人喜欢
本文首发于2022年初首部预告片出炉之际 详见上海自然博物馆公众微信号文章—— 全面解读《侏罗纪世界3》预告片! 在正片上映前稍作修改发出,补充了其中出现的恐龙等古生物的科学骨骼图,供大家了解其中的角色。 《侏罗纪公园+世界》系列是众多恐龙爱好者们如数家珍...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skip4ever 6人喜欢
回复
来自:豆瓣讨论区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只看过1吧。后面的估计听都没有听说过。 那些说金如何不行的人,敢挑战一下9、11、12么? 买不到?找我啊。 买书链接: https://shop366680754.taobao.com/?spm=a230r.7195193.1997079397.18...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婧然的大理书房 111人喜欢
“喜欢历史的女生本不多,能用文字书写出来的更少,而且又非游记” “那说明你认识的女生太少” 我一直都在“社会时钟”的指令下,按部就班且对未来充满焦虑,直到2017年,我即将迈入30岁。30岁的我好像迎来了生命中迟到的“青春期”,这一年我把自己的生活搅的天翻地覆,在这种混乱中当然也失去了原有的生命坐标。 我在哪儿?我应该选取什么参照系来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对艺术的爱,我最终选择了“历史”。 2017年,我像个刚初生婴儿一样开始读史。应该也是这一年,我开始在公众号里写年度书单,而且一口气写了...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clovergreen 1人喜欢
著者杨心佛,南京人。少习绘事,颇擅丹青,三十年代供职于南京新闻界,乃小有名气之青年报人。许多年之后,任教于上新河中学,以中学语文老师退休。 此书为晚年忆旧之作,于离乱之后写金陵掌故,既是私人视角下的南京地方志,也是清简有致的笔记文章,而梦忆的痛感与惆怅亦隐约可见。书中所写,多系亲历实感,不是单凭故纸说话,因而有真切动人的细节,记取了南京旧日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历史陈迹,作者对照文献,实地寻访,弄...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Thinker的广播: 拿走不谢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lin. 2180人喜欢
太阳即使在忧愁的时候,也要披上光明的衣裳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桃桃林林 236人喜欢
1940年到1944年这四年左右时间绝对是法国人最郁闷的时候,国家沦陷,只有南方有个傀儡的维希政权,而在电影界上也是大批导演离开祖国,包括大名鼎鼎的雷诺阿,克莱尔、迪维维耶等,,不过也有些新鲜血液加入导演行列,其中也不乏后来的名导,像黑色电影的大家雅克·贝克(Jacques Becker),电影的另类大家罗伯特·布列松(Robert Bresson)。其中还有一位名气十足,并且成为50年代法国导演圈重量级人物的,亨利·乔治·克鲁佐...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vivienne 24人喜欢
题外话:波兰斯基拍完《怪房客》后,便开始了自己长达三十多年的逃亡生涯。 我知道,这是波兰斯基的片子,可更渴望见到阿佳妮。结果却如此地出乎意料。从开始的期待到失望到无暇顾及,以至于最後几乎完全忘记阿佳妮的存在,眼里心里只看得见波兰斯基一个人。泪,也只为他一人流。 阿佳妮一出现,带着那熟悉的气息,仿佛刚刚从特吕弗的片场风尘仆仆地赶来看望一位好友。不过,在特吕弗镜头下神经质地让人抓狂的阿佳妮,站在波兰...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TORO VAN DARKO 443人喜欢
《怪房客》无疑是波兰斯基对社会的控诉,童年时期的他跟随父母来到巴黎后不久便遭遇反犹排犹浪潮,他自编自导并亲自主演的此片展示的就是一个人如何在一个社会中找寻不到身份认同,并被冷漠压抑欲望催生暴力宣泄,最终成为社会的炮灰。在此想说说电影中个人很感兴趣的几个细节。 片中的公寓属于巴黎经典的包围式公寓,打开卧室窗户看到的是三面满是窗户的高墙,大门也是厚重巨大的木质门。导演拍摄公寓从来没有让镜头...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电光幻影 5661人喜欢
  还记得咪咪的那句话吗?   "I’m just a fantasy and amusement in boring voyage.”    “我只是枯燥旅途中,那虚空的幻想与消遣。”   新年的狂欢过后,宿醉味道的萧瑟清晨,舞厅地板上烟花狼藉,低沉的萨克斯风不经意地飘出法国香颂《大海》,船员们正在清洗甲板。   人生最美好的、或是最虚幻的一夜已经结束。接着将直面残酷的今天。   罗曼斯基的影片始终如海浪般深邃与迷离。茫茫无边的旅程,不...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Ja 22人喜欢
雅克.贝克(Jacques Becker,1906-1960)导演的电影作品并不多,《洞》(Le trou, 1960)是他最后也是最受欢迎的作品。这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叙事电影,情节悬念、人物刻划,镜头语言对人物心理冲突的丰富表达、文本敘事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全片排斥音樂也是一特色。 影...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后浪 2900人喜欢
2015年冬天,当袁珂先生的著作《中国神话史》重出江湖之时,话竟不知从何说起。对中国神话和传说的研究,仿佛手中这书封的苔藓绿一般,经过漫长的时间积累,依稀可窥见那野兽盘旋的远古时代。 我们追寻远古遗迹,为泥土掩埋的过往似是灰乌一片。碎骨沉泥,陶器破旧,...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刘闯的岛 94人喜欢
我平时接触什么就喜欢收集大量资料,多听听不同的声音总没有坏处。 so ...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胯 下 大 神 君 10人喜欢
转自2008年《留声机杂志中文版》 重新回顾1964年DECCA公司乔治·索...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狐蝠 23人喜欢
『……两个人垂头丧气,朝东漫走,最后转到思南路。这一带树大,相对人少,梧桐叶落了大部分。沿路洋房,包括阿宝祖父的房子,已看不到红旗飘飘,听不到锣鼓声,沸腾阶段已经过去。某幢洋房,估计搬进五六户陌生人,每个窗口撑出了晾衣竹竿。两人坐到路边。姝华说,人的区别,大于人与猿的区别。沪生不响。姝华说,人像树叶一样飘走了。沪生打断说,租界时期,此地叫马思南路,为啥。姝华说,据说是作曲家儒勒•马思南的名字。沪生说,我只晓得儒勒•凡尔纳,《海底两万里》。姝华说,马思南作曲,据说以悲伤当娱乐,绝望了。沪生说,姝华不可以绝望。姝华说,此地比较特别,前面皋兰路,租界叫高乃依路,高这个人,一生懂平衡,写的喜剧,悲剧,数量一样,就像现在,一半人开心,一半人吃苦,再前面香山路,以前叫莫里哀路,与高乃依路紧邻,这两个人,当年是朋友,莫里哀只写喜剧,轻佻欢快,想想对的,一百年后,皇帝就上断头台,人人开心,就像隔壁马路文化...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elena_sokolova 27人喜欢
28岁第三部分在线地址:[video src="http://my.tv.sohu.com/us/6041179/...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捣药君 1028人喜欢
近日考虑了一下关于占星书籍推荐的问题,细想起来,我完整看过的书还真...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天歌 4029人喜欢
耶鲁大学的公开课《聆听音乐》已经发布多年,2012年4月三联书店出版了该...
回复
<前页 1 2 后页>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wudin23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