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收藏

SonicCarsick
来自: SonicCarsick (上海) 2018-06-20 20:00:47创建   2024-02-25 00:31:52更新
来自:豆瓣日记
Rae 247人喜欢
式微而珍贵的 Guitar Indie Pop 传统 总是反复提及我对 90 年代 indie 的爱 《In The Store》13 分半的 twee 感原声小音乐,来自加州 duo。听着就觉得有结实的阳光晒在身上。What's on Your Mind 的 jangle 声音更是让我完全满足!实在是很久没听到这么纯粹的新专辑,Sarah Rose Janko 和 Tony Molina 一起写的歌也都是 1 分多钟哈哈。ta 们两年前的 Lost Demos EP 远远没有这么 “完美” 惬...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Helicopter的广播: 昨天在看超难看的卖肉片《只想爱你》时,筋肉人男主有几句台词挺适合来说一下,增肌和心肺运动(cardio)各自的特点,对于设计运动计划会有所帮助。筋肉人常与强壮、大只划等号,但就算有冰块腹肌、极高的卧推力,和体能以及心肺能力并无关系。对应的女生版是,练瑜伽/普拉提可以改善筋膜系统、灵活性、体态等,但难以提升心肺功能,而后者是长期健康更重要的。要理解这个问题,需要明白肌肉能量来源、肌纤维类型是啥,从而明白不同运动到底在运动啥。 1、能量系统 运动是通过肌肉不断收缩来实现的,而收缩所需能量来源有三种。持续约5至10秒的爆发力运动,例如百米冲刺、跳跃、撸铁等,依赖于储存在肌肉细胞中的磷酸肌酸分解产生ATP来供能。但此类ATP很少,持续下去就需要分解葡萄糖来产生ATP。由于这两种系统都无需氧气介入,合称无氧能量系统。随着运动时长增加,有氧系统会把葡萄糖、脂肪、蛋白质进行氧化分解,产生大量ATP,使运动得以持续。图2是图解,在此不细说。 2、肌肉纤维 肌肉纤维分三类,大多数肌肉都包含三种类型,但比例不同,不同运动锻炼到的也因此不同。 【慢氧化肌肉纤维 (slow oxidative/SO)】 SO肌肉纤维收缩相对较慢,利用的是有氧呼吸产生的 ATP。拥有大量线粒体,能产生大量ATP,能够长时间活动而不疲劳,但不会产生大爆发力,广泛地由毛细血管供氧,还具有储氧的肌红蛋白,显红色。 【快速氧化肌肉纤维 (fast oxidative/FO)】 FO肌肉纤维收缩速度快,主要使用有氧呼吸,但也可能会转换为无氧呼吸,因此比SO肌肉纤维更快疲劳。产生ATP的速度快于SO肌肉纤维,可产生相对较高的张力。也拥有大量线粒体,但不具有明显的肌红蛋白。颜色也没那么红。 【快速糖酵解肌肉纤维(fast glycolytic/FG)】 收缩速度最快,主要利用无氧糖酵解作为ATP 来源,产生高水平的张力,但比其它更快疲劳。由于不进行有氧代谢,不具有大量线粒体或肌红蛋白,显白色。 3、运动锻炼的是什么肌肉 (1)耐力运动 耗时长的耐力训练主要用到SO肌肉纤维。因此,耐力运动会: - 产生更多的线粒体,从而使SO肌肉纤维更加高效,最终带来更高的有氧代谢和更多的ATP生成。 - 增加细胞中肌红蛋白的含量,提高心血管供氧能力。 - 提高毛细血管密度,提高心血管供氧和清除代谢废物能力。 所有这些细胞变化都会使人能更长时间地维持低强度运动而不感到疲劳,即所谓的「高体能」,还会改善整体的心血管功能。当然,极端的耐力训练(如马拉松)可能会导致过劳损,例如应力性骨折以及关节和肌腱炎症。 (2)抗阻运动 与耐力运动不同,抗阻运动(撸铁等)是以FG肌肉纤维为主的肌肉收缩。所有用于爆发力的肌肉,FG比起SO/FO肌肉纤维的占比都更高,而锻炼会进一步提高这种比例。抗阻运动后,配合蛋白质摄入,肌原纤维的厚度会增加,最终变大(图4)。此外,抗阻运动能增强结缔组织,从而增加肌肉的整体质量,并有助于在肌肉产生越来越强大的收缩时控制肌肉。肌腱也会变得更强,减少肌腱损伤。肌肉的密度和耗能都高于脂肪,一方面为骨骼带来良好的负重刺激,另一方面增加单位能量消耗(即,拥有1kg肌肉会比拥有1kg脂肪燃烧更多卡路里)。 然而,抗阻运动不会导致线粒体或毛细血管密度的增加,没有体能或心血管效应。此外,要不断增加肌肉尺寸,需要越来越高的负重。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肌肉、肌腱或骨骼的劳损。如果负荷过重,或者锻炼之间没有给肌肉足够的恢复时间,或者锻炼过程中关节没有正确对齐,也会带来运动损伤。骨骼肌过度劳累还会导致肌腱损伤,如果肌肉无法承受负荷,甚至会导致骨骼损伤。 综上所述,一个更全面的运动计划,应该把耐力和抗阻结合起来。大肌肌是有上限的,有表缺了点里子。又好比游泳是很好的耐力运动,但由于缺乏负重、是无重力运动,只游泳对骨骼健康是有害的。 结合以上再看之前介绍最大摄氧量,就会进一步明白为何这是整体健康更好的指标:https://douc.cc/3rIc8b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木兰的广播: 看到好多人用多邻国学粤语,我个人觉得多邻国是针对不懂中文,零基础的学员,会普通话的我们不是零基础,这属于高射炮打蚊子没必要了!推荐海文音像出版社《粤语会话三月通 》作者张欣是光盘但不需要买,B站一搜就有视频,我本人就是学这个两周会听粤语的,最高效的粤语–普通话入门教材,没有之一!第一部分是粤语拼音建议跳过(我现在也没学会粤语拼音捂脸)!它的第二部分是最好的直接开始学!每一课都列出了粤语和普通话发音、词汇和句式的不同,举一反三,一通百通,是我最无痛的学习经历了! 海文出版社还有《|book:2219628|上海话三月通|》跟粤语都属于三月通系列,B站就有,有兴趣可以学习!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134人喜欢
今年地狱般的找工难度,最近拿到PM offer了分享下我的找工具体情况:...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Kurt 47人喜欢
在连续几年摇滚乐在Top 10的比例中持续下降之后,去年倒是听到了很不少佳作在年终的榜单里占据了半壁江山,按发行日期排序: Charlotte Adigéry - Topical Dancer 《Topical Dancer》 Soulwax的厂牌DEEWEE旗下的比利时双人组,久违的smart又quirky的跳舞音乐了,一个黑人和亚裔的组合对于身份认同的探讨和自嘲幽默感十足。 Jack White - Fear of the Dawn 《Fear of the Dawn》 Jack White...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Lily Legacy的广播: 求教:现在大家都在哪里看美剧、英剧?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shadowbreak 256人喜欢
众所周知,Emo现在是一个网络流行语,为什么Emo会和前几年的“硬核”一样突然变成了流行语?每当看到网上越来越多的人在说着"Emo",作为一个听着Emo长大的Emo kid实在是会感觉到有点尴尬(广大Emo kids一定也都有同感)。现在大家流行说的“Emo”,真的仅仅是表面所认为的意思或是被传播推广的概念吗?你是否有去了解过Emo其实真正代表的是什么? Emo这个词来源于音乐,最重要的意义也是在音乐上面,是一种至今已经发展了三十多年的音乐类型。同时也不仅仅是一种音乐风格,它也是一种情绪、一种态...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完颜穆尔登格 325人喜欢
第一季2005年 集 英文名称 大陆译名 01 ROSE 罗斯 02 The End of the World 世界末日 03 The Unquiet Dead 借尸还魂 04 Aliens of London 外星人在伦敦 05 World War Three 第三次世界大战 06 Dalek 宿敌 07 The Long Game 无尽的游戏 08 Father's Day 父亲节 09 The...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Dinosaur Sr.的广播: Retarded db modders deleted the bypassing verification post. For overseas users who missed it, just install the script and u r good to go: https://douc.cc/39GHu1 check my bio in case it's deleted again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狸猫的广播: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72人喜欢
最近折腾notion,建立了一个整理记录想读,已读,已买,读书笔记,书籍信息的系统,用了两天觉得蛮好用,分享一下。并且会一边用一边优化,如果大家有什么好得方法,也请分享。 1/ 在Dashboard上建立一个page,叫做book cafe,把关于书的信息都存放在这里。 如上图,一开始放的是2021年期待的书的链接(原文在Database:Notebook里),右边是近期计划读的几本书,下面是在读的书。 还镶入一个cafe music的youtube link,点开可以听。 2/ 往下拉是TBR...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乐兮 423人喜欢
写在前面:在加拿大,蓝领技术工人(skilled trades)收入还行,养家糊口不成问题,不会被人瞧不起。这方面应该没什么争议了。以下主要以我的视角,简单说一下加拿大职业教育。 加拿大的教育体系是比较成熟的双轨制(General Education和Vocational Training)。 General Education方面,我没有做细致研究,感觉大概就是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博士,跟国内大家普遍理解的“上学”差不多。这方面老孙比较熟,她毕竟是教育学出身的,但是我有点听不下去,觉得她“不说人话”(以后有空让她从她的视角写一篇)。 Vocational Training是典型的以就业为导向,教授工作技能,包括Apprenticeship Programs,On-the-job training,Post-secondary vocational training programs...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我是猪猪我怕谁 65人喜欢
欢迎大家在评论多多推荐上海适合小狗玩的地方,我会更新汇总在主楼,难...
评语:🐶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陈直 368人喜欢
理查德-波尔特(Richard Polt)的《 海德格尔导论(Heidegger:An Intro...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于少 9人喜欢
什么书看过头了,看恶心了,缓缓,一年半年之后,还能缓过来。差不过一年没有看劳伦斯·布洛克的书了,因为之前我社出的错字连篇的劳伦斯·布洛克之马修·斯卡德,好多是我编的。 坐我后面的编辑,天天桌子上都是尸体、侦探、变态杀人狂、内心阴暗的父母、青春期受压抑心理扭曲的小男孩,她外表跟她编的这些书的反差经常让我乐。 后续的斯卡德全是她编的,错字少多了,而且书也越来越厚,因为书里的人物越来越多,斯卡德以前...
回复
来自:豆瓣评论
Joe 12人喜欢
诚然,它战斗像只狼,攀爬像古墓神海,但是外表之下,其内核仍是探索式地图设计,也就是比黑魂更接近一步的3d银河恶魔城。不同于黑魂的开局跑遍全图,星战的设计逻辑严格遵循: 探索部分区域-解锁新能力-探索剩余区域,而这种古典恶魔城的3D形态,市面上鲜有同类。这也是为什么它要有地图的原因:难以想象类银河恶魔城游戏没有地图。 以此为核心部分,星战设计的最大不足就是探索驱动力。探索奖励仅有血蓝上限以及药剂是能提升...
回复
来自:豆瓣评论
南方战士 111人喜欢
《星球大战》正史游戏《绝地:陨落的武士团》发生在银河帝国成立后第5年,也就是电影《西斯复仇》和《侠盗一号》之间。游戏中的不少元素都来自这两部电影。因此,对于明显源自这两部电影的背景知识,本文就不赘述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收集并研读游戏里的资料库(Data...
回复
来自:豆瓣评论
螃蟹|腮脖膨客 3人喜欢
游戏故事····你到一个星球上,发现你的尸体,你死了发现你又回到同一个星球来,但是地图不一样了。 于是你要寻找真相······· Housemarque是做子弹幕一类的2D射击游戏的 这是他们做的野心最大的一个作品,变成了3D第三人称风格的游戏。 你有枪,你有个躲闪键,加上方向按你就可以快速朝一个方向滑行,滑行时你是无敌的。 游戏非常鼓励强迫症玩家,鼓励无伤通关。 无伤不再是一个秀技术的事情,有时候是必须。 因为无...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vaultboyzhao 2431人喜欢
拉顿 拉顿( ラドン Rodan) 在影片中的形象是只巨大的无齿翼龙(Pteranodon),它的名字不光来源于设定的原型,同时还受到了古希腊神话中守护金苹果的百头巨龙拉冬(Ladon)的启发,但是大家应该很奇怪为何明明日语发音是拉顿但英文发音却是“罗丹”?那是因为当年...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匪熊 8人喜欢
被杀害的Sinn Sisamouth是现代柬埔寨最伟大的歌手,被誉为“金边猫王”。他有可能是华人后代,Sinn姓可能是“冼”的音。他的歌一般抒写爱情,他那独特的唱腔以及对各种风格音乐的驾驭力非常惊人。在本片10分30秒时的背景音乐是Sinn唱的,和《功夫》中的《只要为你活一天》的旋律极其相似,有理由怀疑刘家昌借用了Sinn这首歌的旋律。另外,本片中还出现了《绿岛小夜曲》的旋律,或许台柬音乐有过交流。Baksey Cham Krong受The Sh...
回复
来自:豆瓣评论
CountUyama0ut 98人喜欢
关于《It Takes Two》,其实可以展开说的有很多。无论是游玩机制、场景设计、互动性、可玩性,到丰富的游戏彩蛋和致敬,以及对成年人世界的荒谬性的某种揭示,都已经被很多游戏评论人、游戏播客和视频聊过了。我自己也在 一篇文章 中对这一系列的内容做了一次梳理。可以说,ITT 是游戏幕后核心制作人,约瑟夫·法尔斯(Josef Fares)的个人游戏理念的一次最生动、最酣畅淋漓的阐释。 而在上面这篇游戏测评中,一个我个人非常中...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MELUKS 89人喜欢
「希臘羅馬的古風融合進破舊的英國鄉間別墅,加上棕櫚泉風格的點綴」,藝術家Luke Edward Hall和Duncan Campbell這樣描述他們家的奇妙風格。這樣的風格是如何混搭的?一起來看看吧! 儘管,不遠處就是網球場,但卡姆登廣場公寓(Camden Square)幾乎和一百年前一樣浪漫,當時倫敦上流社會的運動場就設在這裡的丁香樹籬之間。這種貴族的東西一直保存在周圍的建築物中,在十年前Duncan Campbell參觀過的維多利亞式聯排別墅中,這種貴族氣質是顯而易見的。房間又小又破舊,但從...
回复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0 11 后页>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SonicCarsick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