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I

🌈weed
来自: 🌈weed (成都) 2014-10-25 11:23:35创建   2022-06-07 01:04:54更新
1 人关注
来自:豆瓣小组
昨天看到他去土耳其旅游发在朋友圈,瞬间就爱上了这种氛围,马上屁颠屁颠问他要了原图当平板壁纸~ 然后自己调了个微醺的色调ƪ(˘⌣˘)ʃ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春风杨柳唱歌声》 《挑荠菜》 《两小无嫌猜》 《郎骑竹马来》 《折得荷花浑忘却》 《长孙抱幼子》 《樱桃豌豆分儿女》 《柳下相逢握手手》 《小松植平原,他日当参天》 《关进书房耐寂寥》 《小树勤灌溉 他日当参天》 《借问过墙双蛱蝶,春光今在阿谁家...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杂志专题主要介绍了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爱丽丝·门罗、安妮·普鲁、拜厄特、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希拉里·曼特尔等女性作家 其中对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的介绍的那篇还蛮有意思的: 杂志介绍了这些作家的写作内容和创作理念,并有一篇张悦然写的阿特伍德专访。...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更新四(更新一、二、三已归档) lz消失了七天是因为…… 已归档的往期更新: 关于小组的meme 一些general meme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Alina霖子的广播:

结婚五年了,算是有资格来说一说。 最近越来越明白那句话“干得好不如嫁/娶得好”。无论对男人还是对女人来说都一样,婚姻算得上是人们的第二次投胎。 一个好的伴侣,能够成就自己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刚结婚的时候我就当着父母的面,告诉陈先生,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以后他就是我最重要的人,我希望我也是他最重要的人。 于是,我和陈先生一结婚就裸辞私奔出国了,远离了双方父母,也远离了家长里短。两个人在国外吃了不少苦,白手起家,算是相濡以沫到现在。 我俩都是独生子女,辞掉国企的工作出国,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于是我俩也没有得到父母经济上的支持,揣着结婚的礼金和嫁妆就出国了,一共也就三十万。付了我的学费,还剩15万。 陈先生英文不好,为了养家出国后有半年时间都在工地打工,风吹日晒地搬砖。而我一边读书一边做各种兼职,努力争取技术移民。 最穷和最落魄的刚出国的那一年,我们也时常会争吵,让我真切体会到了“贫贱夫妻百事哀”。我们并不是为钱吵架,而是因为穷,所以两个人都很拼命努力工作挣钱,每天都身心俱疲,因此谁也没有精力去顾及对方的感受,常常回家倒头就睡。 我们两个人在国外租的别人家一个小房间,也不敢大声吵架,也不敢离家出走,谁也不认识,根本没地儿可去。所以吵完架,两个人只能在房间里大眼瞪小眼,理智总是把我们拉回来,心平气和地解决矛盾和问题。 后来工作事业渐渐好转,经济压力没那么大了,我们再也没有吵过架。我支持他自己创业,在他几个月没有收入的时候没有一句怨言。而现在,他也支持我辞职成为我一直都想做的自由职业者,在我瞎乱折腾的时候没有任何干涉。 这些年,我们一直都在漂泊的状态,不敢生小孩,直到现在拿到了PR,买了房,事业渐渐稳定下来,才开始考虑要孩子。 这五年,所有的事情都是我俩商量决定,父母亲戚都管不着也不干涉,我觉得这是我们感情一直能够很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因为我们两个人才是一家人,利益共同体,与原生家庭亲戚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在这个过程中,两个人更加需要彼此,也更加觉得对方才是最重要的人。 新西兰的文化环境也非常好,整个社会风气都是家庭为重。所以男人拒绝应酬会以要陪伴家人为荣,不会觉得丢脸。大家都很自然的把周末假期和晚上的时间留给家人。 最近我经常会想到“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这句话。因为我觉得自己嫁的很好,非常幸福,结婚后我一直都在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想怎样就怎样,把人生过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我觉得婚姻就应该是这样,结婚就是为了让我们比单身的时候更好,让我们一起去打造彼此坚强的后盾和避风港,一起经历风雨和成长,一起支持对方做真实的自己,一起把日子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婚姻是两个人的事,与他人无关。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穷学生葛薇龙初次见过有钱姑妈后,傍晚往山下走,有一轮白月跟着她。 去过香港半山的人都知道,住在太平山上豪宅里的人出入以车代步,山路上大白天也鲜有步行者,浓荫下不仅人烟稀少,路面青苔丛生四季潮湿,盛夏尤其有蛇出没。 上世纪三十年代末一个香港的夜晚,葛薇龙就走在这样的一条路上,她回望姑妈的家,“依稀还见那黄地红边的窗棂,绿玻璃窗里映着海色。那巍巍的白房子,盖着绿色的琉璃瓦,很有点像古代的皇陵”。 这个比喻一出来,一切都不对头了。 也就是从这里开始,故事的气味从红楼梦转向聊斋了。张爱玲在开篇其实演绎的...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rt...在语文阅读上看到的 感觉很适合这里! 搬运 侵删 ——————————————————— 圣诞节一到,孩子们又提出了买一条手划艇的要求。 “行,”爸爸说,“等咱们回到卡塔赫就买。” 但九岁的托托和七岁的乔尔比父母想象的执拗得多。 “不,”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现在就要,在这儿就要。” “可是,”妈妈开口了,“要想在这儿航海,你们只能打开浴室喷头放水了。” 她和丈夫的话都没有错。他们在西印度...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搜了一下组里,似乎没有讨论过这位老师。偶然在首页刷到了组里的一个加精贴,发现很像刘溢老师的一个作品,于是想给大家分享一下这位当代优秀画家。 因为本帖一直被豆瓣删除,试试能不能发图在评论区 ——我最喜欢的是第一次看到的这幅《闹洞房》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大家晚上好哟~ 这本来是发在鹅组的帖子,但是鹅组现在的情况没办法支持大家在帖子里讨论了,所以希望能在生活组将贴子继续下去。 这篇帖子可以算是生活技能,一直认为很多事情不需要(也最好不用)去亲身经历,可以从别人的经历中获得一些宝贵的人生经验。 生活组...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Henry Darger住在芝加哥。他属于少数的比较有名的局外人艺术家,还是属于局外人艺术是因为他一生都基本隐居,作品都私下保存未公开过。 四岁时他妈妈生病去世了,之后他童年主要和爸爸一起,直到他爸爸被送到养老院,据说因为自残之类心理问题(也有传闻说自残是委...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河西走廊的石窟有一种接近永恒的气质,让千年后偶然到来的游者,感受超然物外的沉静与智慧。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刚刚看到有整理罐头的帖子有人想要猫粮的,上班没事就整理了一下,不过由于个人主要喂的是中端粮,所以价格方面也只对中端粮比较关注,高端粮和小众粮不是很清楚,不敢乱写,欢迎评论提供其他猫粮的价格信息,或者我整理的数据有问题,也欢迎提出,我会进行补充修改...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发帖后,好多学术小天才的留言都超有启发!分享一下: 完美主义和拖延症永远并行。 ——所以,解决拖延症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放下对完美主义的苛求。 不要一边查一边写或者一边看文献一边写,有研究基础了马上动笔,哪里需要文献支持再去找。加批注很好用。那句话需要什么样的文献,在写的时候就标出来,然后统一查文献。 ——写作效率提高的同时,查找和阅读文献也会更有针对性。 我室友在某top10交流的时候她的外导就是...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j
灵感来源于b站一个剪辑和小红书的复古美式辣妹穿搭 都是自截滴 有些电影可能有些久远有点糊 大家有喜欢的也可以发到这里一起分享😚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鸡毛毽子的广播:

俄罗斯🇷🇺牌子:ulyana sergeenko 复古,纯真,带一点俄罗斯风情的少女感,看一眼就爱上了 (张雨绮艳惊四座的戛纳绿裙就是他们家的)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malingcat 56人喜欢
Gustave Moreau , 1826-1898。法国象征主义画家。他画下了最深、最华丽、最立体的噩梦,东西方的神祗,共通的潜意识。众神堆叠,天界有地狱的色彩,翻飞的猩红羽翼,宝石一般的装饰。很多主题他反复描画,用各种各种的材质,比如著名的"莎乐美”。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这个真的是我无意间发现的一个超治愈的单机剧情游戏 故事讲的是一个女孩子和一个男孩子从相遇、相爱、同居、争吵、裂痕,到最后放手开始新生活。 里面有很多细节设计特别巧妙又戳:分开的牙刷、再也拼不起来的拼图、那些一起走过的地方和共同拥有的回忆…… 是爱...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夜子爱野的广播:

📷Yezi 👧Yoga 再回味夏天的味道,是自由的向往。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红豆♥的广播:

街角少女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不是广告不是广告不是广告仅分享】 最近又沉迷乐高,淘宝总是猜我想要,推荐了一大堆,但是没想到… 它推到了心坎上… 乐高和咖啡,这谁顶得住啊 害,除了小贵,没什么不好… 当然,有这些设备的也不会在乎这点小钱,我痛哭!
回复
<前页 1 2 3 4 5 后页>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weed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