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比较城市研究

酸奶
来自: 酸奶 (上海) 2024-03-09 16:15:36创建   2024-03-09 16:44:18更新
时间社课纲|北京大学谢雯:比较城市研究
课程简介

城市是我们思考现代性的首要场所,《比较城市研究》这门课程跨越不同的地理背景和学科背景带领学生探索城市社会生活,旨在引导学生重新审视隐藏在城市生活背后所透露出来的现代性演变。城市研究本身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这门课程的设计引入了来自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地理学、规划学和批判理论家等对于城市经验的研究与思辨,带领学生探究不同城市化轨迹--古典城市化、晚期城市化、工业化、去工业化和全球化--是如何造成迥异的城市景观和生活方式,并思考政治和资本的力量对于城市社会结构的型塑。世界范围内对全球南方(Global South)城市的研究正在崛起,这对早期的城市研究中发展主义假设提出了挑战,提醒我们关注城市经验多样性。我们需要拥抱那些与城市复杂性相适应的更为锐利的分析方式与更为精妙的阐释形式。比较视角则通过对若干城市之间历史轨迹及发展结果进行比较、从他者语境中获取新的理论想象、注重此地与彼地的关联等方式对城市经验进行反思,有助于在城市研究领域推动更深一步跨地域、跨领域的对话。
考虑到中国复杂的历史背景,我们有必要更恰当地对中国城市社会变迁进行概念和理论上的定义和解剖,以理解中国颇具特殊性的种种城市现象。我们既要看到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城镇发展道路上的区别,又要看我国内部不同区域与城市发展模式的差异,因此两个层面的比较视角是必要的,即诚恳的国际比较和缜密的地区间比较。在课程后段,本课程引导学生阅读和讨论中国城市与中国式现代性兴起的历史路径,以及从中生发的城市经验的独特性。通过引入我国地域社会间的比较视角,本课程希望同学们可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城市社会的发展进程以及文化变迁,进而对中国城市化经验有更深刻的认识。

授课教授
谢雯

北京大学

社会学系助理教授
谢雯,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近期研究兴趣围绕“转型”展开,其中包括工业城市转型、市场转型以及转型社会中不同世代的生命体验等。研究著作曾在《开放时代》、《公共管理评论》、《Growth and Change》等学术刊物上发表。曾获芝加哥大学孔飞力中国研究杰出博士论文奖、社会科学学部马科维茨博士论文奖励、美国社会学年会比较历史社会学分会学生论文奖提名等。

教学方式与成绩评定

本课程的授课方式以导读、讨论和学生报告为主。课程成绩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 课堂讨论(20%):除第一次课外,每次上课前学生应完成参考书目的阅读,并积极在课上参与讨论。

2. 小组报告(20%):学生在大纲中选定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并在课上进行文献报告。文献报告应基于教师选定的阅读文献,并进行适当扩展。我们会在第5周前确定报告分组安排。每次报告重点在于:

(1)厘清作品的核心论点;

(2)作者是从哪些类型的材料出发来写作的;

(3)作者是如何组织这些材料以及如何进行论证的;

(4)围绕城市与现代性这一课程主题,该作品的独特视角和贡献在何处。学生应在上课前将报告PPT提交至教师与助教邮箱。

3. 期末论文(60%):学生自选题目,研究的主题应与教学大纲中涉及的某个学术领域密切相关,学期论文题目应与授课教师协商制定。学生在第9周前提交论文题目和一段简要的研究计划描述。期末报告一次,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反馈后进行反思和修改论文。最终论文提交时间另行通知。
1 人关注
1
来自:豆瓣读书
9.6 (37人评价)
评语:第1周 课程导论 ➤ Wirth, Louis. 1938. “Urbanism as a Way of Lif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44(1):1–24. ➤ Brenner, Neil, and Christian Schmid. 2014. “The ‘Urban Age’ in Ques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38(3):731–55. ➤Desmond, Matthew. 2012. “Disposable Ties and the Urban Poor.”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17(5):1295–1335.
回复
2
评语:Robinson, Jennifer. 2011. “Cities in a World of Cities: The Comparative Ges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35(1):1–23. ➤Goodfellow, Tom. 2017. “Urban Fortunes and Skeleton Cityscapes: Real Estate and Late Urbanization in Kigali and Addis Abab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41(5):786–803. ➤McFarlane, Colin. 2008. “Governing the Contaminated City: Infrastructure and Sanitation in Colonial and Post‐Colonial Bomba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32(2):415–35.
回复
3
来自:豆瓣读书
8.7 (211人评价)
作者: 陈映芳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12-5
回复
4
来自:豆瓣读书
(2人评价)
评语:Andrew Abbott. 1997. “Of Time and Space: The Contemporary Relevance of the Chicago School.” Social Forces 75 (4): 1149-82.
回复
5
来自:豆瓣读书
8.5 (195人评价)
作者: [英] 大卫·哈维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17-9
评语:第2周 经济地理学I:空间修复与社会结构 Harvey, David. 2001. “Globalization and the ‘Spatial Fix.’” Geographische Revue 2:23–30.
回复
6
来自:豆瓣读书
(1人评价)
作者: Doreen Massey
出版社: Palgrave
出版年: 1995-6-28
回复
7
来自:豆瓣读书
(3人评价)
作者: Amin, Ash 编
出版年: 1995-1
评语:Peck, Jamie, and Adam Tickell. 1994. “Searching for a New Institutional Fix: The after-Fordist Crisis and the Global-Local Disorder.” Post-Fordism: A Reader: 280–315.
回复
8
来自:豆瓣读书
(1人评价)
评语:➤ Jessop, Bob. 2004. “On the Limits of The Limits to Capital.” Antipode 36(3):480–96. ➤ Shen, Jie, and Fulong Wu. 2017. “The Suburb as a Space of Capital Accumul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owns in Shanghai, China.” Antipode 49(3):761–80. ➤ Lefebvre, Henri. 2001. “Comments on a New State Form.” Antipode 33(5):769–82.
回复
9
来自:豆瓣读书
(3人评价)
作者: Dave H. Kaplan / James O. Wheeler / Steven Holloway
出版社: John Wiley & Sons
出版年: 2011-2-28
评语:➤ Zou, Yonghua. 2022. “Capital Switching, Spatial Fix, and the Paradigm Shifts of China’s Urbanization.” Urban Geography 43(10):1662–82. ➤Wu, Fulong. 2000. “The Global and Local Dimensions of Place-Making: Remaking Shanghai as a World City.” Urban Studies 37(8):1359–77.
回复
10
来自:豆瓣读书
8.6 (50人评价)
作者: (美) 安纳利.萨克森宁
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出版年: 1999-09
评语:第3周 经济地理学II:区域与地域社会
回复
11
来自:豆瓣读书
(0人评价)
作者: Gary Herrigel
出版社: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出版年: 2000-5-15
回复
12
来自:豆瓣读书
9.2 (21人评价)
评语:➤ Skinner, G. William. 1985. “Presidential Address: The Structure of Chinese History.”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44(2):271–92.
回复
13
来自:豆瓣读书
(10人评价)
评语:➤ Rithmire, Meg E. 2014. “China’s ‘New Regionalism’: Subnational Analysis in Chinese Political Economy.” World Politics 66(1):165–94.
回复
14
来自:豆瓣读书
8.8 (168人评价)
作者: [法]亨利·列斐伏尔
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8-5
评语:第4周 列斐伏尔与城市革命
回复
15
来自:豆瓣读书
8.5 (231人评价)
作者: [法]亨利·列斐伏尔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 2021-10
回复
16
来自:豆瓣读书
8.2 (298人评价)
作者: [美] 莎伦•佐金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5-8-20
评语:第5周 景观与权力
回复
17
来自:豆瓣读书
7.8 (35人评价)
作者: [美] 雪倫.朱津
出版社: 群學
出版年: 2010-12-17
回复
18
来自:豆瓣读书
(3人评价)
评语:➤ Lees, Loretta. 2012. “The Geography of Gentrification: Thinking through Comparative Urbanism.”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36(2):155–71.
回复
19
来自:豆瓣读书
8.7 (5561人评价)
作者: [美]马修·德斯蒙德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8-7
评语:第6周 贫困与驱逐
回复
20
来自:豆瓣读书
(3人评价)
评语:➤Desmond, Matthew. 2014. “Relational Ethnography.” Theory and Society 43:547–79.
回复
21
来自:豆瓣读书
7.7 (79人评价)
作者: (美)威廉·朱利叶斯·威尔逊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6-10-31
回复
22
来自:豆瓣读书
8.2 (60人评价)
作者: [美] 加布里埃尔·维南特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23-10
评语:第7周 工业劳动与照料劳动
回复
23
来自:豆瓣读书
(2人评价)
作者: Jefferson Cowie
出版社: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出版年: 2016-1-12
回复
24
来自:豆瓣读书
7.9 (51人评价)
作者: [美] 克里斯蒂娜·J.沃利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24-1
回复
25
来自:豆瓣读书
8.5 (76人评价)
作者: [美] 詹姆斯·弗格森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 2017-9-1
评语:第8周 全球南方与现代性神话
回复
<前页 1 2 后页>

什么是书单  · · · · · ·

书单是收集图书的工具,创建书单后,在豆瓣看到符合书单主题的图书时可以将它放入书单,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看看其他人的收集,关注你感兴趣的书单。

这个书单的标签  · · · · · ·

酸奶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