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资治通鉴」相关

🧡勞小姐🧡
来自: 🧡勞小姐🧡 (中国澳门) 2023-02-08 10:23:19创建   2023-11-14 09:48:06更新
25 人关注
来自:豆瓣读书
8.0 (167人评价)
作者: 陈生玺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 2006-3
评语: -_-和我想像中的皇家教材出入挺大的。全書一直在強調天子的德行(少私寡慾、為民服務、知人善用、用人不疑),一點陽謀陰謀霸氣也沒有。感覺張居正只教了萬曆如何「做個人」,卻沒教他如何「駕馭人」。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1 (172人评价)
作者: 王亚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 2017-5
评语:-_-说白了就是道政合一让政治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一切学术、思想乃至教育本身都成为统治阶层的政治工具(所谓“二千年之政,秦政也,二千年之学,荀学也”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正如作者所言,“惟其中国专制的官僚的政治,自始就动员了或利用了各种社会文化的因素,以扩大其影响,故官僚政治的支配的、贯彻的作用,就逐渐把它自己造成为一种思想生活上的天罗地网,使全体生息在这种政治局面下的官吏与人民、支配者与被支配者,都不知不觉的把这种政治形态看为最自然、最合理的。在一般无知无识的人民固不必说,就是自认为穷则‘寓治于教’,达到‘寓教于治’的士大夫阶层,历来就很少有人想到这种政治形态以外去。”正因如此,我们要改,很难。要根除,更难。虽然作者在最后也没能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但能把问题讲得这么清楚也挺难得的。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8 (219人评价)
作者: 阎步克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02-02-01
评语:-_-有意思。其实大部分讲政治制度史的都习惯性把官阶视作一种级差。但阎老却在品位-职位的视角中发现了官阶和官品间的内在脉络。比如从官品、官阶的变迁看传统官僚的性格变迁,比如从文官的等级制问题深挖帝国官僚的政治问题。历代官阶的制度变迁大概如下:秦汉以来,文官有职而无阶。至隋始见“阶制”之初型(“阶”=“散官”且文武职官兼用)。至唐,扩充为二十九阶,每一阶称皆附阶品(按考试出身之等差定阶,按才干及阶品之高低补职)。宋袭唐制(元丰改制以后,定三十七阶,以“阶”来定俸额)。辽金之制,大致皆仿唐宋。至明,“阶”之价值已失(文官之劳考,不以阶定矣,反之阶随职事官之升进而赋予)。清代虽有阶称及阶品,其法悉如明旧。另外,开篇对现阶段研究成果的梳理和中西方文官制度的横向对比也很清晰。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3 (16026人评价)
作者: 钱穆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出版年: 2012-2-1
评语:-_-其實應該在讀通鑒前看的,但讀完後再看感覺也挺不錯?既然錢老是從政府組織、考試&選舉制度、稅制、兵役制四方面梳理,那我們也不妨以秦、漢、隋、唐為起點來捋一下這幾種制度。畢竟我們要等到秦才有了統一的政府,到漢才真正實現了「輕徭薄賦」,到隋才開始有科舉,到唐才從「全農皆兵」變為」府兵制「(義務制VS自由選擇)。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9 (540人评价)
作者: [後晉] 劉昫 等撰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1975-05
评语:-_-#借標#72h,本紀精讀,列傳選讀,志略讀。沒想到正兒八經讀不下去,當資料查倒是無痛讀完了。新唐書40h+,但已經沒有力氣再跟了,就這樣吧。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1 (112人评价)
作者: 王夫之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22-6-24
评语:-_-#通鑒伴侶#90h看老王吐槽賊有意思。幽默毒舌有(比如吐槽那些愛把「積陰德」掛在嘴上的人,舉手之勞做點什麼就覺得自己很偉大),真知灼見有(比如一針見血地指出大赦是「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故赦免應有針對性)。猶豫有(李世民和劉秀奪權一會合適一會不合適),嘴硬有(只承認狄仁傑的公心、絕不承認武則天的識人之明和容人之度),批判有(「於法之中,字櫛而句比之;於法之外,言吹而行索之」),雙標有(同一件事男人做是開天闢地,女人做是僭越逾矩毀天滅地),傲慢有(不追究是因為你不夠格,而不是因為我無能),痛心疾首和無能狂怒那就更多啦……不過老王的文筆是真的好!好到讓人忍不住划線抄金句。而且從用典能看出他的文論比史論強多了!我居然還被他種草了《孟子》、《黃書》和《尚書》⋯真是不可思議!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4 (36人评价)
作者: 陈寅恪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 2020-7
评语: -_-【唐纪】詩文互證還蠻有意思的!但個人只能接受「以詩證史」(比如豔詩和悼亡詩部分),不太喜歡「以史論詩」(強行填滿詩人留白的地方損害了詩的美感)。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5 (118人评价)
作者: 陈寅恪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 2020-7
评语: -_-隋唐制度的構成(禮、樂、刑律、兵制、職官、財政)&淵源(關東-關中,東西博弈-南北博弈)。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7 (2819人评价)
作者: [宋]司马光 编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11-8
评语:-_-终于完整刷完一遍通鉴!算上读《史记》的时间,大概用了350多天吧(28/6/2022-10/6/2023)。 阅读体验:前89卷读起来比较快,因为当时刚读完《史记》、《汉书》和《后汉书》,而且对三国的人物也比较熟。东晋部分读得慢些,进入南北朝就直接卡顿读不下去了(有机会再补吧)。隋唐部分开始和友邻一起共读(20/1/2023开始)。每周三卷,自由选题分享。 阅读流程:我一般会先读原文(胡三省批注版),接着看一遍白话版(加强记忆)。然后从《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中筛出一些重要事件作为选题,查资料列出周六晚的分享大纲。周日再根据友邻的分享,去做拓展阅读和查漏补缺(详看豆列)。 阅读时长:光看原文,每卷最多一个小时。但若算上查资料、写大纲、做分享和拓展阅读,那每天至少要3小时(我经常都是6H+,最夸张试过10H+)。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小白,我劝你不要幻想每天只花一小时就能在一年内把《通鉴》啃完。我反而会建议你先从趣味性最强的《史记》开始,然后是两汉书和《三国志》,最后再挑战《通鉴》。 读书笔记:手写的很少,电子笔记居多。大部分时候都会利用别人做好的图来完善/帮助自己理解记忆。 读史的变化:更欣赏一切简洁的描述、更警惕一切戏剧冲突、以及更厌恶一刀切的评价(还养成了每件事至少从三个角度三种立场去复盘剖析的习惯)。 一些感受: 我读史关注的点和大家一样,无非也是五个W和一个H“who、when、what、where、why、how”。这些问题包括不限于: 1、谁在何时何地干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他要去干这一件事?为什么非得是他去干这一件事?为什么他要选择在这个时间和地点去干这个事? 2、这件事他最后做成了吗?如果成了,有谁帮了他?为什么会帮他?他俩是什么关系?如果没成,那有谁坑了他?为什么要坑他?他俩是什么关系? 3、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做?我还能怎么做?如果我想避免发生和他同样的悲剧,我在事前该如何准备?事中该如何扭转?事后要如何弥补? 4、到底是谁写了这个故事?为什么他要去写这个故事(比如司马迁写《史记》是为了妄完成家族使命,司马光写《通鉴》是为了给后世帝王植入自己的政治理念)? 5、这件事这个人这种做法别人是如何评价的(正反观点补充,平衡自己的偏见,比如对比《史记》、《资治通鑑》、《战国策》对“鸡鸣狗盗”一事的描述侧重点和评价)?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评价(从三观倒推评论者的理念、利益与立场,比如对比司马光与王安石对“鸡鸣狗盗”一事的评价)? …… 一直觉得读史和读文学都是一种智力游戏。它最大的作用,就是让我们学会用逻辑和想象挖出“真相”的另一种可能。 历史不是在教人如何把事情做成,而是在教人如何把事情做全。做成是为了实现理想(名利双收),做全是为了自我保全(没有后遗症)。 把事做成了得到你想要的只是开始,把事做全了然后全身而退没有后遗症才算结束。做成一件事需要临门一脚的运气,而做全一件事则需要一个靠谱的流程和查漏补缺的警觉。因为运气是学不来等不到的,但做事的流程和态度却可以。正因如此,所以才会有“成功难以复制,失败或可避免”一说。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10人评价)
作者: 徐乐军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 2014-5-1
评语:-_-【唐纪、搭配唐诗来看真是绝绝子。晚唐党派斗争如火如荼,宦官专权盘根错节,藩镇割据有恃无恐。以党派斗争为例,前期是牛李党争,大中朝后是宰相之间、南北司之间的争斗。派系斗争直接导致了大量文官被贬。比如李党党魁李德裕贬死崖州,杨收不敌韦保衡(再加上宦官杨玄价的报复)最终赐死贬所。这些文官似乎都看透了派系斗争的真相:是非不分与你死我活。所以一旦沦为失败者,会想方设法保护家人(家族利益),而不是愤懑不平叫屈鸣冤。积怨最深爆发最猛的反而是那些考场失意官场受挫的人。比如李山甫(借刀杀王铎)、“白马之祸”的帮凶李振(谋划并参与弑君,一朝得志赶尽杀)、张策(成为幕僚,构陷赵崇)。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6 (19人评价)
作者: 王定保撰 / 陶绍清校证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21-7
评语:-_-【唐纪】-_-唐代科举众生相。搭配《晚唐文人仕进心态研究》来看。书中收录的诗文,除了反映科举制度的变迁(考试政策、科目变化、录取流程),还体现了不同阶层文人士子的求仕心态。比如权要子弟和普通士族文人因为衣食无忧,所以不以谋生为急务。在求仕时也独重进士之途,轻视明经等科。另一方面,没落士族文人因家道衰落而呈现出狂傲和哀怜心态(比如温庭筠和温宪这对父子)。小姓文人因为本来就有钱,所以能在求第时心进退有据。参加科举也只是为了巩固家族既得的社会经济地位,对仕途反而没有太大的执念。至于寒素文人,因家世清贫且无门第可资,所以大都急于成名。从个人角度来说,他们是为了免于务农或不事贱役;从家庭角度来说,是为了改变门户,满足家人之期盼。他们是对科举成败最在乎的一群人,也是在唐诗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群人。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3 (395人评价)
作者: 阎步克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1-1-1
评语:-_-【唐纪】阎步克认为汉至隋唐科举以前,门阀世族数百年占据了选官的绝对优势地位。尽管隋唐科举制度的实施对士族优势地位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却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直到唐宋更替完成,这个现象才得以转变。他在《汉末的选官危机》中指出,当时以德选官权在朝廷,以名选官则权在士林,而世家大族在德行、名望两方面所出的人才成了朝廷和士林首肯的对象。名士家族“负海内士林之盛誉,公府州郡礼命不绝。这意味着‘士’与‘族’的结合,或说知识分子官僚与家族关系的结合,可能形成一种在发展中最少受阻,并在选官中得到最大优遇的政治势力。专制皇权和官僚体制尚无能力克服这一势力,而另一政治力量——知识群体,却对之给予认可而不加抵制。”后来包弼德在论及中国中古士族时也认同了这个观点。并指出世家大族的刻板印象+上层统治阶层/精英人物的提携=晚唐旧士族子弟入仕顺利的原因。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0 (103人评价)
作者: 姜鹏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5-6
评语:_-入门读物,序言最好。《文化与国运》从司马光的切入点分析他的意图也蛮好的,别的讲得还真不如群友好。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7 (224人评价)
作者: 陈爽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 1998-12-1
评语:-_-世家大族与北朝政治(从北魏-唐-宋)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2 (72人评价)
作者: 姚平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 2004-11
评语:-_-原來墓誌銘能看出這麼多信息。有個人生平(出生、死亡、婚嫁、子女)、時代觀念(比如唐代女子普遍「三歲知讓,五歲知戒,七歲能女事,善筆札,讀書通古」,然後笄年出嫁,「祗奉蒸嘗,睦友娣姒,由中履順,德禮無違」)、婦女在家庭的角色界定和行為規範也很穩定(比如為母時「訓女四德,示男六經」;「自喪所天,鞠育孤孺,屏棄人事,歸依法門」;而「晚歲以禪誦自適」)。對比不同時期的結語還能看到不同角色的職責的變化(比如唐代早期的「母訓」多偏重於對兒子仕途的關心,而唐代中後期的「母訓」則十分強調母親們親執詩書,誨而不倦,終使兒子進士及第的事跡。)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6.8 (33人评价)
作者: 李鸿宾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19-6
评语:-_-序言很有参考价值。比如对“民族”、“族群”、“汉化”等概念的界定,比如从胡汉关系观察角度的整理(中原王朝-以汉人为主体、北方草原游牧人视野、东亚格局/体系审视、从周边看中国、从中国看世界)。但个人观点不多,对毛汉光、陈寅恪、王德权等人的观点整理倒是蛮好的。 毛汉光:「纵观中古时期核心区与核心集团之成立与转移,自拓拔氏以云代地区为其核心区,以国人为其核心集团,至北齐亡,约二百年;宇文氏自西魏起重新凝结胡汉关陇集团,以关中为其本位,至唐玄宗天宝时,亦约略二百年;自安史乱起,河北河东河南等地之职业军人成为北中国各地藩镇的统治集团,统一而成为各王朝之核心集团,而魏博汴梁一带成为核心区,至北宋建国,亦约略二百年。”即,的定位。在他看来,王朝不论大小,建构的模式基本上是由一个统治集团(核心集团)通过武力确立一个基本的活动地区(核心区),以此出发形成的。」 陈寅格:「宇文泰率领少数西迁之胡人及胡化汉人割据关陇一隅之地,欲与财富兵强之山东高氏及江左萧氏共成一鼎峙之局,其物质及精神二者力量之凭借,远不如东南二者,“故必别觅一途径,融合其所割据关陇区域内之鲜卑六镇民族,及其他胡汉土著之人为一不可分离之集团,匪独物质上应处同一利害之环境,即精神上亦必具同出一渊源之信仰,同受一文化之熏习,始能内安反侧,外御强邻”。这个凝聚一体的政治集团就是人所熟知的“关陇集团”。以关陇为本位,制定的政治、军事、经济及文化方针和政策,形成了关陇核心区的措置。」 王德权:「在古代中国生产力相对微弱、各地域之间的水平联系有限的背景下,国家权力的形成多表现为一个核心地域集团通过军事征服与制度建构而获得。在这个脉络下,政治过程表现为“核心-周边”的空间扩充,形成“王畿与四方”的政治空间格局以及以“国”(城市)经“野”(农村)的政治控制体系。由此看出,陈寅恪的“关中本位政策”与“关陇集团”的理论不再是孤立的个案,而是古代中国国家抟成之空间过程的一个演示。国家政权建设之所以出现“核心集团”与“核心区”,本质上是由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程度决定的,如许倬云所说,在每一个历史时代,中国的文化与经济的功能,都有其特殊的区域分野,先秦就有了核心区与边陲区不同的发展趋势。核心区人多地狭,文化发展,政治集中;边陲区人少地广,多与主流以外的人群杂处;核心区与边陲区之间则有中间区,它在经济发展上亦有此种特性[插图]。中国王朝的基本特质就在于国家地域、民族群体均由内外两个层次构成,即本土核心区与周边外围区,前者是王朝依靠的基础,后者是王朝强盛的必备要素,但二者的地位与角色、作用并不等同[插图]。这两个层次在秦始皇统一之后的王朝循环里,一直是支配各个王朝运行的基础。王朝国家形成或帝国统一的前提就是一个拥有相对优势的地域集团(核心集团),以军事征服方式,扩大其支配地域,再以政策、制度与组织的安排,将各地域社会整合进入核心集团为中心的政治体系之内[插图]。从这个角度再回过头看陈寅恪、毛汉光中古时期王朝的构建,可以视为其建国之路是传统的沿承和发展的结果。所不同的是,中古时期王朝建构的始作俑者不是传统的中原汉人,而是北方的鲜卑拓跋部及受鲜卑文化影响的汉人,“关陇集团”及“关中本位政策”,都出自北方胡汉融合的系统,宇文泰的目的就是要将鲜卑文化与中原文化统合在一起以发展其政治势力。不过,随着北周兼并北齐的统辖区域扩大到传统的核心区即内层地域时,中原文化的势力逐步替代鲜卑的成分而渐趋主导[插图];到唐朝建国之时,中原文化因素已成为支配地位,陈寅恪论述的隋唐制度之三大渊源均出于中原汉魏法统即是明证。」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9 (344人评价)
作者: 黄楼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19-10
评语:-_-【唐纪】黄楼认为,宦官政治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武将和宰相同时被疑被忌。只有当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严重危机时,宦官政治才有可能出现。一旦这种畸形的历史条件被打破(宦官失去军权),宦官政治就会向皇权政治回归。和《危机与重构》的作者李碧妍一样,黄楼也认为中国历史的机制是渐变而非突变的。一切畸形的政治形态都将按照历史发展的趋势回归。比如为了避免藩镇割据势力形成,军权、财权和行政权需要三权分离。唐前期在均田制下实行兵农合一轮番宿卫的府兵制。均田制破坏后,民户逃亡,军制变为招募常镇。中晚唐时期,安史之乱打乱了这个进程。但在宦官政治下,两军中尉独掌军权,枢密使与中书门下共掌行政权,度支、户部、盐铁三司使掌握财政权,在实际依然体现了军权、财权、行政权相分离的历史趋势。附作者结论:“我们可以做个逻辑推论,当皇权对文臣和武将都不信任的时候,就会把军权和行政权交给身边亲信之人,这是宦官政治出现的条件。但是当宦官挟制皇权的时候,宦官也不被信任,那么皇帝就会继续从身边人群中寻找新的政治代言人。除宦官之外,皇帝周围还存在一群以医、棋、书、僧道、术数等以伎术见幸的侍臣,中唐顺宗时期的王叔文集团和文宗时期的训、注集团都属于这样的集团。唐代伎术之士社会地位很低,当皇权在宫内外陷入孤立的时候,与宦官一样,近幸之臣也被卷入政事之中。王叔文集团的核心人物王叔文为棋待诏,王伾为书待诏,训、注集团的核心人物李训善《易经》,郑注善医术,虽然李训、郑注不是翰林待诏,但身份上与二王类似,都是以伎术被皇帝恩幸的人。加入此两个政治集团的成员,几乎没有公卿士族子弟,主要是锐意进取的庶族文士。二王集团和训、注集团成员实际上是兼跨内廷、外朝,由内廷近幸和外朝文士组成的政治集团,故称之为“文人近幸集团”。这一集团主张重振皇权,抑制藩镇,削弱宦官,实行仁政,刘禹锡、柳宗元等作为“八司马”之一,他们才是新兴普通地主阶级政治意愿的代表。”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2 (793人评价)
作者: 陆扬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6-3
评语:-_-【唐纪】《唐代的清流文化》 《上官婉儿和她的制作者》 《9世纪唐朝政治中的宦官领袖》 《论唐五代社会与政治中的词臣与词臣家族》 巨有意思~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1 (3138人评价)
作者: 李碧妍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5-8-1
评语:-_-【唐纪】这本书让我学会了通过战力部署去理解当时的权力和空间关系(这回地图终于能看懂了)。再次感慨安史之乱真的太乱了。对外打完对内打,不知道的还以为两边打着打着睡着了,醒过来以为战争结束了,然后开始比烂。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2 (599人评价)
作者: (西汉)桓宽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23-1-2
评语:-_-【漢紀】無比熟悉的畫面。儒生自說自話,既無力改變人性,也沒有任何創收方案。桑弘羊從實際出發,主張對內資源收公平抑物價,對外利用貿易順差改善經濟。其實桑講得已經很清楚了:「今放民於權利,罷鹽鐵以資暴強,遂其貪心,眾邪群聚,私門成黨,則強御日以不制,而並兼之徒奸形成也。」儒生代表的根本就不是弱民、平民,而是「豪強」、「豪民」。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9 (115人评价)
作者: 刘后滨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2-1
评语:-_-【唐纪】接《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0 (28728人评价)
作者: 李硕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2-10
评语:-_-【周纪】作者的腦洞和論證好牛啊!比如在《易經》中挖掘商朝的血祭文化,把周公的「改制」視作上帝和諸神對世間掌控的解除……最後以孔子對周公禮制的繼承為收束,引出了儒家文化的源頭——周公的思想的產生和形成——對人祭宗教的恐懼(對統治者徵斂和暴力統治的回避),以及消滅人祭宗教的需要(由上至下構建一個「性善論」的道德體系)。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2 (951人评价)
作者: 祝总斌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7-4
评语:-_-【摘录】两汉魏晋南北朝的宰相,拥有议政权和监督百官执行权。“入则参对而议政事,出则监察而董是非。”这是宰相之所以能完成“助理万机”任务,起到“股肱”作用的基本保证。在两汉只有“三公”,在魏晋南北朝只有尚书台(省)长官,在法律、制度上拥有这两项权力,并且大多数情况下实际上也握有这两项权力,所以应该认定它们是宰相。把东汉整个一代的三公说成是“备员”,把魏晋南北朝的宰相视为“无有常官”,是没有根据的。另一方面,由于当时实行的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毕竟是君主专制制度,宰相的上述两项权力,虽有法律、具体制度的规定,却没有办法保证君主一定遵守这些规定。也就是说,在原则上不能排除宰相权力随时遭到君权限制、侵夺、取代的可能性。历史事实也是:为了统治需要,有些爱揽权的君主“任心而行”,“政自己出”。不但限制甚至暂时剥夺宰相的议政权,某些时候还“真如一吏”,“代有司(宰相)行事”,致使“三公顿为虚器”,755即由君主直接处理政务,剥夺了宰相的某些监督百官执行之权。从这一方面观察,又应承认,当时宰相和现代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相比,差距颇远。此外在君主与宰相之间存在着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秘书、咨询机构。它们主要是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而建立,或得到发展的。从实质上说,它们是上述君主最后决策、宰相直接处理政务这一基本格局下,主要为了适应新形势和巩固统治的需要,不可避免地建立或发展起来,弥补宰相缺陷的一些重要机构。它们与宰相基本上是相互配合、并行不悖的关系。正由于秘书、咨询机构与宰相的关系基本上是相互配合、并行不悖的,权力有时难免交错混杂,所以发展到一定阶段,前者也可以转化为后者。如汉代之尚书,由于设在宫城之中,极便君主咨询、指挥,在改定、驳回宰相奏请,或主动下诏颁布新的政策措施方面,有利于君主提高统治质量和效率,因而在不知不觉中,不但机构逐渐扩大,而且权力也由基本上是接受咨询,参与议政,进一步向监督百官执行发展。到魏晋南北朝,尚书长官便演变成宰相,取代了原来的三公。在这之后,随着社会前进,各地交通联系进一步加强,全国统治事务更加繁杂,君主在审批尚书之奏请时,为了保证质量和效率,又不得不在更接近自己的禁中,设立更高档次的秘书、咨询机构——门下与中书,取代原来的尚书。新的秘书、咨询机构与新的宰相同样基本是相互配合、并行不悖的关系。而且前者也在不知不觉之中扩大了机构与权力。到隋唐,门下、中书长官也演变成为宰相,只不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是取代尚书长官,而是“并相”。总之,两汉、魏晋南北朝的宫廷结构,大体是宫城之中又有主要是君主处理政事,接见群臣,审批文书之地的禁中。宰相机构与秘书、咨询机构在宫廷内外的方位,是和它们的职掌、任务相适应的。而宰相机构和秘书、咨询机构的发展与完善,又为隋唐三省制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7 (337人评价)
作者: 王炳文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0-12
评语:-_-【唐纪」對「安史之亂」、「盛唐」和「太平」在不同階段的重新定性蠻有意思的。比如「羯胡亂華」這四個字裡的中興隱喻,以及王朝衰落的政治訴求等等。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5 (1323人评价)
作者: 蒙曼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 2022-4
评语:-_-【唐纪】武则天死后,太平公主大概是最有可能效仿她成为女皇的人。和婉儿比,太平血统高贵。和韦皇后与安乐公主比,她威望高,政治经验丰富。她和武则天一样都有识人之明、用人之度、容人之怀(只是少了点驱人之威)。蒙曼认为,太平公主无缘女皇的原因有三个。一是身份不如武。武为两朝帝王的妻妾,两朝帝王的母亲,在男权社会里能以妻子或母亲的名义替丈夫和儿子持家。但太平只是公主,没替皇兄皇侄代理朝政的理由。二是政治实力不如武。武在称帝前早已当了28年的皇后和五5年的太后,不管是在实习期还是掌政期治国水平都是杠杠的。太平虽也参政,但精力却多放在夺权而不是治国上。且较之于权力,太平似乎更迷恋奢侈的享乐。三是政敌力量悬殊。太平的对手李隆基,其政治能力远超于父亲睿宗和伯父中宗。而实力不如母亲的太平却要对付实力强于李显、李旦的李隆基,结果当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回复
<前页 1 2 后页>

什么是书单  · · · · · ·

书单是收集图书的工具,创建书单后,在豆瓣看到符合书单主题的图书时可以将它放入书单,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看看其他人的收集,关注你感兴趣的书单。

这个书单的标签  · · · · · ·

🧡勞小姐🧡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