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2023

风之影
来自: 风之影 (济南) 2023-01-03 11:41:26创建   2023-12-31 22:45:01更新
2023年所读之书,暂记在此。
来自:豆瓣读书
9.6 (50人评价)
作者: 敦煌美术研究所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年: 2022-9-12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2 (214人评价)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8-11
评语:普及读物,比较适合中学生或一般读者阅读。包括照片在内,每一件国宝用3-4页的篇幅来简单交代其来历和主要艺术特征和历史价值,也算是言简意赅,但也给人以意犹未尽之感,文笔和鉴赏水准都有待提高。优点一个是100件文物就是一部简单的中国历史,从远古文明一直到清朝覆亡。但这种全面性也使得某些文物的选择在重要性上与“国宝”二字似乎有些距离。另一个优点就是更多的展示了中华文明的辉煌与中外交流的繁荣,符合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和“影响深远”的认知,教育意义和政治正确兼顾。全书用纸和印刷质量一般,装帧尚可…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0 (772人评价)
作者: 张立宪 主编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出版年: 2023-10-26
评语:本期的第一篇竟然是一篇文学鉴赏,多少有些让人意外。文章从李白饮酒诗入手来分析文人性格演变,文章水准不低但观点并无多少新意。知识分子和英语专业两篇实际上在讲述同样的问题,虽然作者都努力将问题通俗化,但依旧还是有些曲高和寡。《相亲》一篇虽然琐碎,但可作为认识当下中国社会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个缩影。实际上,本期最出色的是《边境风云》和《悼老周》两篇,前者将解放前近百年本土土著与外来传教士以及新兴政党等多方势力在云南缅甸边境的博弈精彩的展现了出来,整个过程不亚于一部精彩的小说;而后者虽然只是一桩简单的中年再婚离婚事件,但背后却是深刻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冲突,也恰恰是近些年中国社会思想理念冲突的一个缩影…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6.1 (2087人评价)
作者: 东西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1-6
评语:应该说,小说的立意不错,利用一桩凶杀案的侦破过程与女警自身的婚姻情感经历相结合,来印证特定职业压力下对于心理和婚姻的影响。但遗憾的是,小说在这两方面似乎都没有做好。破案的一条线索利用了推理的方式,但给人感觉有些过分依赖直觉而忽略证据。情感的这一条线慢慢竟然有些失控,虽然结尾想努力圆起来,但最终还是让人觉得女主在塑造上很多时候过于刻意,对于作者想要苦心构建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内心是一个破坏。作者的语言水平还有待提高,很多地方的语言让人出戏,而几位嫌疑人的对白明显有脱离现实的痕迹。作品获得茅奖,也是“中国式评奖”的典型体现…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人评价)
作者: 陈悦 / 李非霏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年: 2023-7
评语:说起卢浮宫,别的不提,单是《米洛斯的维纳斯》《蒙娜丽莎的微笑》《汉穆拉比法典》这几件作品就足以让它享有广泛盛誉。书中为读者展示了卢浮宫内精挑细选的50件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主要是以雕塑和绘画为主,在以欣赏为主的思路下简单介绍每一幅作品的来历、内容、艺术特征和意义,部分作品对于作者还有简短介绍。本书的两位作者都是法国国家级博物馆的讲师,对于作品的熟悉和了解程度毋庸置疑。书中对于每幅作品既有全景展现,也有局部展示,作品解读更多的聚焦于作品本身的欣赏,回避了一些具有争议如作品来历的评价等话题。全书铜版纸印刷,印刷质量不错,锁脊线装可平摊阅读…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6.5 (15人评价)
作者: 范胜利 著
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年: 2014-3-1
评语:书中选取了建国初迄今的十副油画来串起历史和艺术史,每一幅作品都具有较强的时代印记和较大社会影响力。总体来说,艺术就是历史与现实的反映,而这十幅作品也典型的体现了不同时期的政治变动和社会现实。从《开国大典》的宏大叙事到《血衣》的阶级斗争,再到《父亲》的平凡人颂歌和《西藏组画》的现实关怀,最后再到张晓刚和刘小东作品里更多的西方绘画与本土理念的结合,中国油画与社会现实几乎是亦步亦趋,紧跟时代主题,全面而深刻的反映和记录着时代。耐人寻味的是最后一幅作品又回归了历史,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强盛过程中民族主义的兴起。全书配备了大量画作图片可做参考,遗憾是有的尺幅太小影响观感…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7 (54人评价)
作者: [英] 巴林顿·巴伯
出版社: 湖北美术出版社
出版年: 2018-9
评语:可做了解梵高及其作品的简明读本。开篇部分用十几页的篇幅简单介绍了梵高的生平,后面就是对于其作品的欣赏分析。和其它大量评介梵高作品书籍不同的是本书并非单纯的按时间顺序来讲解,而是从包含在梵高作品中的各种元素或影响他绘画风格的方面入手进行分类,包括艺术影响、阳光与南方、私密环境、田园生活以及人物和静物等方面,最后揭示了他作品里的死亡暗示。在分析作品方面书中引用了大量梵高本人的书信来印证他绘制作品时的心路和欲望表达,使得分析更接近梵高本人的原意。本书虽然只有100多页,但在梵高作品选择上涵盖较广,基本上对于梵高不同时期的作品都有涉及。全书使用铜版纸印制,图片印制效果出色,值得肯定…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8 (317人评价)
作者: [英] 玛丽·比尔德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19-9
评语:非常简约的一本书。“文明”二字的含义非常广博,但本书更多的是从文化作为切入点,主要列举了世界上不同地域文明里具有相当影响力的雕塑或建筑来进行分析文明演进与特征。而这也是本书所坚持的一个中心观点:打破既往的西方文明中心论调,强调不同地域文明的各自优秀及其灿烂性。在展示不同文明的同时,书中还强调一种“观看者与被观看者”的反思,以及不同解读者所赋予的不同视角和意义,进一步认识文明被发现和认识的过程中各种赞誉或批评声音的含义,最终更好的理解文明的含义。全书采用铜版纸印刷,并附有大量精美图片,可以作为一个直观了解不同文明精华的读本,但在深层次问题上限于篇幅,未能展开…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5 (107人评价)
作者: [日]东野治之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 2022-8
评语:正仓院的宝物千年来享有盛誉,但本书并非是一本简单罗列介绍这些宝物的作品,而是选取了其中的部分物品作为切入点,引申出这些宝物背后所隐藏的历史,尤其是日本与外部交流的历史。从这个角度来说,本书可以作为一个了解日本古代对外交流概括的一个窗口。书中重点谈及这些宝物所具备的特征的来历,主要受周边国家包括新罗在内的影响,但重点还是中国唐朝的影响最大,甚至那些带有浓厚西亚南亚色彩的器物依旧无法脱离开唐朝的中转作用。书中还对于原产于日本本土的器物进行了辩证,但在行文与评价上都相对客观,对于日本所谓的“丝绸之路终点”的说法也是嗤之以鼻,而最后对于正仓院“既不是‘国宝’,也不是‘重要文化财’,它是属于皇室的‘御物’”的结论也是相当冷静客观…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6.8 (87人评价)
作者: 陈东升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14-1-26
评语:作者身份除了嘉德创始人,还是泰康人寿、宅急送老板。这样成功而亮眼的身份使得本书看起来很像一本创业励志书。当然,作者自身灵敏的嗅觉加上适逢其时的“92时代”是作者成功的保证之一,其它的就要看作者对于机会的把握了。而作者在这方面做得更为成功,也使得他本人以及嘉德泰康宅急送的成功成为了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一段深刻的印记,也使得中国市场经济多了几份别样的色彩。(如果你不相信或不知道我说的是什么,建议去搜一下书里提到的几个人物的名字)全书印制精美,配图不少,除了与嘉德有关联得人物,书中还附有不少拍品的图片,可做欣赏…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0 (315人评价)
作者: [英]大卫·皮尔森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 2019-2
评语:书名叫“书籍史话”,但本书并非是一本简单的按照时间顺序来简单梳理书籍发展过程的作品,而是更多的想重点放在了书籍的装帧和印刷等能够体现书籍的“艺术品”特征方面。对于早期的手工装订和后期的机器印制的书籍特征有着较为详尽的介绍,更多的突出了书籍的装订、版本、印刷以及价值等在收藏方面有着重要影响的特征。从这个角度来说,本书其实更适合藏书者阅读。作者同时也对于信息时代书籍的前景做了观望,不乐观但也不悲观,更多的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本书的用纸和印刷都比较出色,配备了大量插图,书口三面刷金,也算是与本书强调书的“艺术品”特征保持了一致……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9 (97人评价)
作者: 韩金科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23-5
评语:作者当年是扶风县文化局长,亲身参与了法门寺地宫的发掘过程,这也使得本书中有大量第一手资料的使用,尤其是发掘地宫的过程非常详细,再配以详细的示意图,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作者又有着浓厚的乡土情怀,书中处处可见作者对于地宫挖掘的兴奋,以及对于佛教地宫文物的尊重。沉睡地下千年的佛教珍宝,基本上毫发无损的被发掘出来,也是中国考古界的一个奇迹。书中后半部分对于地宫文物进行了详细的解读,配备了大量精美照片,让读者真正体会到文物之美和大唐气象。全书只介绍了发掘过程,如果加上宝塔的重修和真身舍利重新安奉的过程就更好了…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6 (445人评价)
作者: 孟宪实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8-4
评语:一本为唐高宗也顺便为武则天“翻案”的书。作者很注意分析史籍(主要是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中的细节,对于唐高宗时代的政治格局变化主要做了分析,并专门对于唐高宗时期的政治、经济、对外以及民族关系成果做了总结,并对于史籍中各种对于唐高宗的批评进行了反驳,明确指出是过去延续千年的男权话语权主导下对于武则天称帝的污名化也累及了高宗。应该说,作者对于史料的积累和分析能力都值得称赞,而历史研究要求摆脱特定的政治和道德环境来重新认识的观点也让人赞同。不过,书中对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分析依然有相当多的推测之语或作者倾向性的评价,客观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本书是作者讲座整理而成,语言平实通俗,学术性就稍微差了一些…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1 (785人评价)
作者: 张立宪 主编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出版年: 2023-10-6
评语:本期首个话题依旧围绕“人工智能”展开。有意思的是,作者以尽量通俗的语言来将这个专业性较强的话题进行解释,以期能让更多读者理解,但这种通俗的解释在某种程度上却也背离了这个话题的严肃性与专业性,这也是这篇文章遭很多人吐槽的原因。第二篇文章貌似与第一篇无关,但实际上却可以作为第一篇的注解。这些看起来非常真实但实际上却并不真正存在的照片将互联网时代记忆与现实的难以分辨性直白呈现在读者面前,也暗示着人类在所谓的“真假”“对错”问题上会面临更大的挑战。考证一篇,内容略显流水,有意思的是作者的“智商”和“情商”的差异容易引发读者猜想。全书最感人的是《我和父亲在工地》,真情实感,更是社会的真实记录。《花经》一篇,则有着许多有意无意的忽略或欲言又止在内…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5 (13人评价)
作者: 梁思成
出版社: 应急管理出版社
出版年: 2023-4
评语:本书是上个世纪梁思成以不到三十岁的年纪在大学任教时所编写的讲义,按照朝代顺序对于中国古代雕塑史做了简单回顾,优点是言简意赅,对于不同朝代的雕塑作品特征进行了总结。不过写作本书时梁思成并未进行多少实地考察(只是在留学时参观了几个博物馆),所以在书中参考了很多中国古籍的描绘和部分外国专家如喜仁龙、大村西崖等人的观点。梁先生对于中国雕塑赞赏有加,但也客观的指出了不足,譬如云冈部分石窟“美术价值远在历史价值之下”,北齐神通寺窟像“殆毫无美术思想”,最后甚至将明清几百年雕塑以一句“殆无足述也”一笔带过,全无任何疑虑。考虑到本书诞生已近百年,其历史意义还是高于学术价值的。此版出版社虽不知名,但本书装帧印刷值得一赞,封面护封采用凸印烫金技术,书中配备了大量图片,可以部分弥补原书过于简略的缺憾…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7 (1692人评价)
作者: [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3-1
评语: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作之一,属于他早期作品。娜塔莎因为爱上富家子而遭遇对方父亲(公爵)的种种阻挠,最终还是一个悲伤的结局。陀氏在书中用对比的方式一方面写出了穷人的善良、无助与困境,另一方面则刻画了公爵的狡诈、狠毒与虚伪。这种对比也体现了经典小说时代知识分子的良知与对社会分化造成不公的关注与谴责。陀氏又在书中通过对涅莉母女悲惨命运的描绘来控诉了以公爵为代表的富人的劣行与丑恶,而涅莉的悲惨遭遇和最终的不幸死亡也成为书中最让人感伤的部分。如果说娜塔莎只是“遇人不淑”,那涅莉母女的悲剧则是那个时代穷人命运的缩影。陀氏这本书更多的集中于人性和命运,对于社会的反映与控诉不如他后期作品深刻…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0 (3719人评价)
作者: 押沙龙
出版社: 三秦出版社
出版年: 2022-1
评语:行文是典型的当下流行的公众号风格:流畅、通俗、口语化加上不时的调侃,确实易读。内容上是利用了大量的现代心理学的分析和观点来评价《水浒》中人物的言行(连斯德哥尔摩综合征都出来了),比较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评价和认知标准。其中最精彩部分还是对于人物所谓“另一面”的分析,其中包括宋江、林冲、吴用几人最为深刻,也将人性之复杂(主要是阴暗面)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发现了更多原书背后的东西。不过,这种文章的通病都在于有时候会脱离开特定的历史环境和背景“苛求”古人,而现在价值观的认定与特定历史时期还是有一定差异。实际上,作为一部百万字级别和主角多达一百多个的煌煌巨著,《水浒传》对于人物的描写也已经做到了足够精彩…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2人评价)
作者: 邵燕君
出版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4-5-1
评语:替代标注。北方文艺梁工编译版本。此类书已不能添加。书前有简短评价,对于人物的地位、新书的组成和影响都有介绍,重点强调了该书的历史与文学价值。主要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主要人物的事迹,基本上是根据新书部分记录而来,主要的事迹言行都有,比较好的一点在于结合背景对言行进行了简单分析,有助于读者理解;第二部分一些相关的画作,遗憾的是印刷质量一般;第三部分是收录了新书中的一些精彩言论,很多都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可做借鉴使用。总体来说,这还是一个较好的了解经典的一个通俗译本…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7 (99人评价)
作者: 陕西历史博物馆 编著
出版社: 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出版年: 2022-8-1
评语:陕西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从秦国崛起到秦朝统一,再到西汉的大一统,后面更有大唐的兴盛。所以,这个地域有着丰富而精美的文物应该就是理所成章的事情。但从本书内容来看,不知道是不是文物分散的原因,单就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馆藏藏品来说,似乎未能真正体现这块历史重地所应具有的最辉煌部分,只有少部分真正具有震撼力的藏品。不过,本书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博物馆的导引,除对每件文物进行简单的说明之外(也难为了编者每一件藏品安排了一句诗),书中有着博物馆详细的位置、路线和展区分布,当做一本导游册也是不错。为了便于读者更好的了解藏品,书中的每件文物如果能详细标明具体规格(如高度宽度重量等)最好,而最后的壁画部分竟然用漫画风格的临摹品来替代最是让人无语…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1 (11719人评价)
作者: [日] 东野圭吾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18-8
评语:中规中矩的推理作品,具备了很多同类型作品的经典元素:大宅凶杀案,全员嫌疑人,利用房间构造的精心布局等等,结尾部分也是利用了流行的大翻转方式,真凶一直到最后一刻才破解。可以说是一部标准合格的罪案推理作品,而利用的所谓人偶视角也比较讨巧,提供了一些指向与暗示。不过,全书依旧有一些不能自圆其说之处,其中凶手与真凶的动机就值得商榷。对于小说而言,书中出场人物众多却未能合理分配戏份,使得部分场景描写稍显混乱…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2 (314人评价)
作者: [法] 菲利普·斯瓜佐尼(Philippe Squarzoni)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16-11
评语:用绘本的形式来讲述严肃的气候环保问题,也算是有得有失。失之在于表现形式上由于题材的严肃性,画面缺少动感和感染力,大量图表和数据的使用也使得画面缺少足够的吸引力;不过,这种表现方式的成功之处则在于将严肃的问题通俗化,绘本的特点也决定了本书内容和知识的更易接受性。从这方面来说,本书在气候环保问题科普方面功不可没。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令人感到绝望的话题(作者在书中自始至终坚持了悲观的态度),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地球人对于物质消费的贪婪和资本势力强大的掩盖造成了这种局面,而世界各国相互推诿和自私自利也恶化了局面。气候问题最终不仅仅会导致环境、经济和政治危机,更重要的是可能会导致人类走向自我毁灭,而且人类正在无尽的物质欲望和资本操控下“义无反顾”的走向这条自我毁灭之路…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9 (147人评价)
作者: 黄裳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出版年: 2011-2
评语:所谓“笔祸”,就是“祸从笔出”,让人更熟悉的名字就是“文字狱”。清朝不是第一个文字狱朝代,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这一点在书前黄宗江先生的序言和书后黄裳先生自己的后记中都有明确叙述,毋庸亦无需多言。书中主要记录了满清一代的文字狱,尤其以康雍乾三世最剧。专制政权用野蛮而残酷的形式来对付思想者,“文字狱”可算一个高峰,内里是满清政权的不自信和“防民之口”的恐惧。书中记载,文字狱除君主发现外,尚有臣子“主动举发”自投罗网,以及出于私仇、嫉妒和诈吓者居多,也算是人性之复杂尤其是人性之恶的体现。黄裳先生也是藏书大家,书中亦有多篇文字直接来自于他自己经手的藏书的考证,更具说服力…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1 (904人评价)
作者: 张立宪 主编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出版年: 2023-8-26
评语:本期保持了固定水准。第一篇看似是在写作者自身经历,但却又加入了太多的时代印记,资料性强,但叙事性稍弱;第二篇关于衡水中学的文章最为有趣,有趣的不是文章内容,而是作者那种对于这所学校“又恨又爱”的态度,也在间接证明旁观者评价的客观不易;二砂一篇,最为出色,将一所企业的兴建过程同当时国内外局势结合,是一篇“以小见大”的深度好文。林语堂对于打字机的执着,应该出乎很多人意料,可做文学史补助;《魔笛》一篇,需要读者对于欧洲历史有较深的了解,而作者行文也有待提高。最后后赵一篇,最是让人感慨,乱世的血腥与凶残都在文中一一展现,而专制独裁下的宫廷内斗和权力争夺导致的残暴与混乱让人震惊,而在这种混乱下平民命若草芥的命运更是让人感慨…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0 (41人评价)
作者: 艾江涛 / 葛维樱 / 等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23-10
评语:这是一本介绍传统手工艺人世界的书,由《三联生活周刊》记者和编辑共同打造。作品选取了二十多位传统手工艺行业的从业者进行介绍,以采访报道的形式,走进他们的世界,听他们注释本心,宣扬一种传承与创新精神。其中传承的不仅仅是千百年来精益求精的技艺,更是东方的艺术之美。全书都在宣扬着一种传承与坚持的精神,也让人对于很多古老技艺的过去、当下和将来有了一定的了解。书中附有多幅精美图片,印刷质量不错…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5 (34487人评价)
作者: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13-5
评语:马尔克斯以魔幻现实主义知名世界文坛,但这一本《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却是几乎没有任何魔幻色彩的一部中篇小说。整个故事都在一种期待与失望中交替进行,而长达五十多年的等待写出了人性中的执着以及希望的支撑意义,但实际上这种等待基本上就是一种无望,这就凸显了马尔克斯所要表达的人生的绝望和无意义的主题。联系此书发表时他当时的困境,这种主题也是现实的感受与反映。书中对于贫苦的描绘令人感慨,而希望与现实的交织更是将人生的无奈完全展示了出来。虽然书中隐含着一定的社会与政治元素,但终究表达的还是一种人生的窘迫与困境…
回复
<前页 1 2 3 4 5 后页>

什么是书单  · · · · · ·

书单是收集图书的工具,创建书单后,在豆瓣看到符合书单主题的图书时可以将它放入书单,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看看其他人的收集,关注你感兴趣的书单。

这个书单的标签  · · · · · ·

风之影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