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

漆狂诗
来自: 漆狂诗 (上海) 2022-09-03 18:18:28创建   2023-08-14 00:31:18更新
来自:豆瓣日记
这不是一个橙子 203人喜欢
过去的一年也被几位师弟师妹问起考博的复习计划和文艺学参考书目。前后列过几次,但较为零散。此次计划整理文艺学入门和进阶的相关书目,推荐书目比较偏向北师大风格,各学校之间可能在所推书目的重要程度和范围上略有区别。所举难免挂一漏万,仅备一参。 一、入门 入门书籍因人而异。我对文艺学和美学的兴趣得益于朱良志的《中国美学十五讲》。通识部分所列是师大文艺学诸位老师平常反复提及的书目。教材部分则是文艺学本科课程的参考书和历代师兄师姐们的推荐。原典部分是个人复习经验所及的一些便利书目。 A. 通识 (美)乔纳森·卡勒:《文学理论入门》,李平译,译林出版社2013年版。 按:书如其名,业界公认的简易入门书。看完之后能对文学理论是什么,要做什么,有一大体了解。 (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按:上个世纪的美国文学理论教材,文学内部和外部研究的区分源于...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顾予美 7人喜欢
《导读巴特勒》 主体 《欲望的主体》 行动主体是社会建构的结果:巴特勒质疑行动主体的天然稳定性(这种说法认为个体是“生来如此”、且有一个个体的核心,即“真实内心”,并且这个核心是融洽、稳定的)在弗洛伊德看来,一个稳定和融洽的主体是压抑与社会化的结果,不符合社会要求的那些欲望、本能与情感都被压抑在意识之外。因此,稳定的主体并不是“生来如此”,而是通过排除了那些“不稳定”的可能性而建立的稳定的表象。 ...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井中月 12人喜欢
【译者注】最近很多友邻弃用豆瓣了,如果觉得我的译文有价值的话,欢迎转载到其他平台,无需经过我的同意,谢谢! 如今黑格尔哲学再度引发了欧陆和英美学者的兴趣,我们有必要比较一下现象学运动(当今最有影响的运动)与《精神现象学》(黑格尔哲学最著名的一部分)。当然,这种比较,不仅是因为它们都用了“现象学”一词,而且是因为它们都把人的意识和经验视为哲学知识的关键。认为两种现象学看待经验的方法是类似的,这肯定是言过其实了。但是,它们在某种程度是是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的。 一旦这两种现象学发生碰撞,我们就可以把黑格尔的努力,放在当代现象学运动的背景下来看待。当代现象学运动的代表人物,既有受黑格尔影响的学者(梅洛-庞蒂、萨特、海德格尔),也有不受影响,或否定性地受影响的学者(胡塞尔、舍勒、舒茨、古尔维奇)。不过,这项工作只能在更大的专著中展开,所以,本文只针对一项微小的工作——考察黑格尔与胡塞尔赋予“现象学”...
评语:学知识用
回复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漆狂诗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