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爱爱

Mr.ri
来自: Mr.ri (大连) 2022-06-03 13:48:15创建   2024-06-08 18:21:42更新
来自:豆瓣广播

术烨的广播: 电影究竟该怎么拍?这是一部如果没有巧合就不能成就成功的电影。拿着摄影机去拍,不知结果如何,没有剧本,没有台词,在影像和生活中穿插,交融共体,倒也成为了一种新的电影艺术表现形式。有人说这像《摄影机不要停》,我觉不然。他们的共同点在于都是一段成片加上一段类似于解析或纪录片一样的结构,但是《摄影机不要停》是整个故事中的故事全部是剧本写好的,而《吉祥如意》是一个浑然天成,一个意外之喜,电影艺术和现实生活之间的不断碰撞。电影本身讨论的远远不止整个家庭的关系、表露出的中国传统家庭的磨擦和矛盾,甚至还有演员和原型人物之间的关系表现,探讨着电影和现实生活的关系。#2021-01-29于亚美,同场有一对男女情侣因预期是大鹏的新喜剧而中途离场。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汪金卫的广播: 以小学生的视角把孩童的白日梦幻想具象化,剧情发生在一天之内,没有主线,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天。在剪辑上有很多巧思。值得鼓励。不像很多国产青少年电影里校园段落的虚假,影片难得地有很多非常真实而生活化的桥段,所谓广播操比赛训练也更像是地方运动会活动让当地中小学生做的充场表演的排练,这个小时候都经历过很熟悉。孩子们的状态还不是很放松,饰演“写检查小能手”的那个男孩状态要比其他小孩好得多。此外不是很理解把中学生广播体操《时代在召唤》作为片中小学生课间操配乐的做法,这就产生了Bug。若是为了迎合放学后排练“时代在召唤”的口号则有些生硬和刻意。三星半。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姜是我的辣 1人喜欢
很完整很用心,不管是对沈阳故宫的介绍,还是各种方言混在一起的游戏,...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N 41人喜欢
刚上班一年,每天回家都懒着不动,最近家里面来了个新成员! 鼠鼠真的...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豆瓣小号手 3人喜欢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焦糖可可百香果 32人喜欢
每次写手帐桌面就会很乱 但又莫名有种满足感hh😆 五月的作息真的是一...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吴老二 121人喜欢
总经理出厂就像韩剧里走出来的 但我脑子里挥之不去的回响着你就遭老罪咯...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文淇的广播: 姐我为你硬撑两小时 这不是爱是什么(还好姐美的像魔鬼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乔乔 1人喜欢
公积金余额大概15万 只要保留4万就不会影响以后假如要贷款 我要不要每...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五色全味的广播: 感覺導演最想拍的是gay片,但又怕被人發現似的,於是亂燉了一堆議題元素做障眼法,全部戲有一搭沒一搭的,被謀殺的社工女孩是個完全被剝削的工具角色(想拍gay也不能這麼粗暴處理這個女角色啊大佬)。吳慷仁很努力,但還是稍微用力過猛了些,更喜歡演弟弟的陳澤耀的演出。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Fay 0人喜欢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Iristarain 163人喜欢
和大家分享一下🥰祝大家春天快乐呀!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yuan的广播: 黄精甫拍女性,很刻板,很陈旧,但一到刻画男性之间的那种惺惺相惜,他信手拈来:阮经天束手就擒让李李仁给他上铐,两个人只要一个眼神的肯定,BGM木吉他响起,基味就飘出来。较多人称道的邪教杀戮部分,礼堂打光缺乏设计,场面调度呆一。台湾的黑社会问题不可谓不严重,像是今年就发生过黑道帮派势力入侵校园,学生割喉致死这样的惨案。电影把人物矛盾限缩在黑道内部,是取巧也是回避。很遗憾就是跟《当男人恋爱时》这种歌颂8+9很深情浪漫的直男中心电影一样流于下乘。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Jim's Bean的广播: 带着看很久没见的韩国性喜剧类型的期待,结果越看嘴角越挂不住,感觉被窥私了生活。一开头就用一颗纽扣蒙太奇,展示了情欲从饱满瞬间变得干瘪的图景,对我自己而言,“性”是需要生命力的余裕去支撑的,当日常生活已然耗尽了生命力,那么就只余下无亲密关系的、即时快消的色情与数量庞大的ed。中年夫妻的勒索生意目睹的是从底层、工薪、到有产,全阶层全年龄的阳痿和床死,经济下行的劳动力市场萎缩、高昂的房贷、阶层流动固化下的无望是最好的避孕药,而偷情像是持续躺平和及时享乐之间的一次诈尸。这种窥视不但不能激活情欲,最后还让他们婚姻中沉默漫长的潮湿酿成了一场毁灭性的暴雨,然后才发现双方的灵或肉都争相从秩序中逃逸而出,最后只能用发疯去掀起个体所能做的最大范围的反叛。最后相对泪垂的包饺砸大可不必,性回来的原因不过是房贷没了。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五色全味的广播: 電影有不少問題,但賈玲還是讓人respect的,用肉身建構視覺奇觀,有如早年成龍親身上陣搏命的商業動作片思維(連片尾「蝦碌」片段的思維都如出一轍)。要承認賈玲的真誠和樸素情感是動人的,同時也要承認她的電影沒什麼深度和文化,很難想像一部用路邊撒尿做梗的喜劇有什麼好進行性別探討的,甚至它間接觸發了很多人的身材焦慮但主創可能根本不自知。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于北啊的广播: 演员的改变也是一种电影创作,从百元开始接受了并不一定要逆袭成功的剧本模式。潇洒哥的小红花一响情绪拉满。贾玲真是了不起啊。改编的也很本土化,毒亲戚和各色人等。春节只看这一部剩下的等上平台再看。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dkdg 2人喜欢
2023报道新人 大家好,组里的游戏设计的真好啊!但是有点难,想弄一个...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笑而不曰的广播: 很高兴这种题材国产电影也能拍的这么成熟、完整。李庚希挑剧本很有想法,比周冬雨眼光好。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汪金卫的广播: 和前作差不多,处于“一般”和“难看”之间的水平。一个身体严重受伤的车手、一个从未比赛的新人,只用100天时间就把一个草根车队带成拉力赛冠军的童话故事。还有对手使坏、天气突变等传统冲突桥段,不还是那些满满的套路化剧情和人设嘛,除了“老头乐飙车”“王土干”等小心思小亮点外没有新东西。因为励志得生硬虚假,所以即使赛车场面做得很劲爆很专业,也没有太多“燃”的感觉。韩寒确实不适合拍电影,几年几部作品看不到进步和提升。沈腾贾冰是好演员但缺乏发挥空间。感觉张本煜特别适合和梁景东老师演父子,造型太像了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佛阶 82人喜欢
一、 其实也算不上是网盘爱好者了,只是觉得网盘能够更加清晰地概括我...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恰帕斯东风电囼的广播: 贾玲的恨 在朋友的催促下去看了贾玲的新电影。说实话,在看到贾玲站在擂台上和专业对手对决,明明打不赢还坚持要打的时候,我是有共情的。但另一方面我的心里又升起一股悲凉。因为在贾玲的这个角色上,我看到的仍然是不敢表达不满、牙打碎了往自己嘴里咽的典型国人。 我是从来欣赏敢于公开矛盾、表达恨意的人胜过委曲求全、将痛苦内化、受到排挤反而向内归因不断折磨自己的人的。全片最真诚的地方恰恰是贾玲被打得站都站不起来但还想打嘴里喊着我还能打的场景。我在这里边看到了巨大的恨意和愤怒。通过一组闪回,导演试图将这些恨的来源表达清楚。闪回里是女主角过去遭遇的许多背叛、欺骗、不公的瞬间,这些瞬间一定时刻被铭记在她的脑海里,折磨她,也催促她前进。我能在这里达成与影片一瞬的共情。但也仅仅是一瞬而已。很显然,影片在剧作上最大的一个割裂之处也在这里。尽管很好看,打拳中的减重本身也形成一种银幕奇观,但打拳并没有解决影片前半部分设置的种种矛盾。这些矛盾通过后半部分剧情转向练拳,基本被搁置了。换句话说,当闪回里那些受压迫的场景是如此试图打动人心的时候,我在想女主作为一个受压迫者好像并没有真的改变与压迫者的关系。练拳,看似是一个向外的行动,但在影片中仍然主要被化归为一种向内的修行。其实我是多么希望女主能把闪回里那些恨和不满都向身边的人大声表达出来,甚至去哭去闹,而不是放在自己的心里,但她没有。这是一个仍然不愿意“打扰”到任何人的内敛的好好公民。打拳,可以是鸡蛋碰石头,可以是挥刀向更弱者,但导演选择了相信规则、加入规则并且不对规则提出异议,将命运交给裁判,与一个总是比自己强的对手对决,然后在被打得鼻青脸肿之后告诉自己,我还是赢了。这是影片另一层让我产生悲剧感的含义。 说回贾玲的恨。当受压迫者无法改变自己的处境,甚至连恨都根本不能表达出来的时候,恨并不会消失,而是指向自己。我相信大多数边缘人都会有自恨情结。这种自恨要么导向将自己毁掉(大多数人跳楼自杀一次就会成功,不会出现影片中跳楼跳不死的奇迹),要么导向某种对主流规则的服从--而在影片中就表现为“赢一次”,底层逻辑仍然是一个loser要变强,被认可。所以影片令人不适的地方仍然在于它对边缘群体不可避免的污名化。这种污名化不是直接来自强者对弱者的轻看,而是来自强者的意识形态让弱者产生的自恨。于是,肥宅、啃老、丑、不工作、不结婚、不上进、不社交,一系列标签都被并置在一起,一股脑地泼在了年轻人(还是一个女性)身上。 我为我们终究还是没有学会如何真正地“爱自己”而感到悲哀。难道996、过年去相亲、早生贵子、看小红书学装扮、花钱去健身房办卡瘦身就是爱自己吗?(说个很好哭的笑话,如果因为过劳肥而去健身房办卡瘦身,是不是也算一种内循环?)而一部励志片显然无法涉足这些现实。 我不禁发出三个疑问:为什么我们爱自己总是这么难这么卷?是什么让爱自己这么难?爱自己就不能容易一点吗? 我又想起去年一位两百多斤的大码女孩挑战坐高铁呼吁为她们设立宽座然后被网友群嘲的新闻:https://douc.cc/0fdlmg 我祝福这些敢于发声的女孩,她们完全值得更好的高铁、更好的社会。而在许多网友的评论里,我看到在一个恨得不到通畅表达的地方,人们很难学会如何去爱。 最后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都能大胆谈恨,好好去爱。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五色全味的广播: 除了金像獎頒獎一場過於尷尬,整體拍得其實蠻好,就是擅於山寨漢化的寧導演依舊沒啥原創性,是一部高仿的偽文藝片;堆砌了各種陳舊的話題、諷刺和符號,還是離地三千丈,這些人物who cares?第三幕落到大明星被網暴上都感覺編劇寫不下去了。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Jim's Bean的广播: 最近最点醒我的是一条友邻回复,大意是:在遇到女性、黑人、性少数为核心的商业类型电影时,某些电影原教旨主义者对电影本体论的迷恋就陡然开启,而回避电影本身就具有信息媒介与文化商品的属性,再看我当年对《你好李焕英》夸一句还要找补一句不够cinema的短评觉得矫情得可以。同为喜剧演员对自身经历的投射,周星驰呈现的是草根身上不可磨灭的主体性,而贾玲呈现的是和近期一众优秀的女性商业类型一样的弧光:找回为人的主体性。本以为《李焕英》中创作者自身生命体验制造奇观会是孤本,居然得以再次施展,在社会现实呈现等短板上做到不令人生厌,而对自身生命经验体察提炼再加工的长板上做到满溢,最后没有夸大主体觉醒与个体能动性的作用,避免走向滥情,贾玲对商业制作在尝试中更臻成熟,内核诚挚且手腕精明的,一种对自我高度的体察与认同。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Jim's Bean的广播: 《热辣滚烫》将在舆论场经历以下几波洗刷: “宣传不提翻拍《百元之恋》,不愧是抄袭惯犯;一直营销减肥,逆反了” ;“和前作一样充满了商业的算计,在喜剧上迎合下沉市场,本质上还是一个超长小品。” ;“深扒贾玲厌女爱男,鼓动女性身材焦虑、服美役的一百个细节” 。包括但不限于以上,欢迎补充😉

回复
<前页 1 2 3 后页>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Mr.ri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