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

白色羽毛
来自: 白色羽毛 (泉州) 2020-10-27 02:25:07创建   2023-01-30 08:10:07更新
1 人关注
来自:豆瓣小组
大家好 失踪人口回归! 最近也有更新一些女性主义相关的内容在小🍠上 麻烦大家想看的话去那边瞅瞅呀! 更新3.0: 加了一些关于衣服的内容。 更新2.0 加了一些包包内容。 更新1.0 加了一些彩妆内容。 —————— 如题。 在时尚类新媒体工作三年多,前...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1688上面有很多品牌代工厂,之前开过帖子教大家找零食的。 今天教大家如何1688找代工厂 1688首页上方选择这个找工厂 进去以后1688本身就会给你推荐很多的工厂 你也可以自己筛选 比如选品牌代工。 我们随便选一家店 点名字进去以后往下拉 也有代工信息 代工厂名单 兆亿阳伞:knirps 维尔美制衣:黛安芬 鹏光眼镜:迪士尼 精工 静宝首饰品:massino dutti 爱伊娜饰品:hm 新麦食品:供货客户 lv prada 美看服饰:timberland tommy hilfiger雅贝...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其实之前也有经常逛不买组,但同时也有在逛衣组和其他一些八卦娱乐组。从双十一开始,不买组就变成了我最常光顾的小组。 其实原本我就是对双十一就不大感冒的,以前在国内的时候,当时那会儿双十一都是直接打折,哪有那么多套路啊,我记得最初几年还都是全部打五折。而我自从留学以及工作以后,尽管这几年这边电商发展挺快,活动挺多,但我也似乎也养成了实体店购物的习惯。橙色软件基本上一年用不了几次,因为我还是嫌海运贵...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置顶🔝:别给男的花钱 别白送礼物(特别是同等价位你自己都不舍得买的!!什么攒钱只为给男朋友送一双好鞋/一瓶香水/一件潮牌等…)因为他们多半不懂感恩,真的记不得你的好,不值得👍心疼他们是不幸的开始🙅‍♀️ 2022一些小更新( ̀⌄ ́) 🌟...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不管晴天阴天只要出门就必须涂” 按资本的话术来说,人在子宫里出来以后就应该赶紧涂上防晒霜。 我这么说肯定会有人喷我觉得他们说得对 防晒霜不是毫无用处,但防晒霜完全没有商家和各贩卖焦虑平台描述得那么夸张,而且防晒霜还确实会容易堵塞毛孔和化妆一样清洁不到位对皮肤也更不好。 我自己不算一个本来皮肤白的人,就是从小普通黄调皮肤,除了去紫外线强的地方旅游长时间暴晒,平时基本没涂过防晒,主要是因为懒得涂...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青草大白兔的广播:

说说我不会再消费的方面—— ① 理发 大学时候也瞎折腾过头发,染了烫,掉了色还要补染,头发分叉了还得修短,一进理发店在Tony的游说下通常都花个几百上千。工作以后深知赚钱不易,怎么能让Tony骗去了呢。我现在长年黑长直,不染不烫,连剪头发也是自己洗澡的时候对着镜子顺便剪短一些,没什么技术要求,剪齐就行,只需要几分钟,省事省力省钱。 ②护肤品 关注了一个叫林瘦猫的博主后,意识到大部分护肤品不过是资本运作市场营销的产物。护肤能做的只有清洁、保湿、防晒三个方面,其它的都是玄学。我把以前囤的精华、面膜。水乳都在闲鱼卖掉了,只用洗面奶(旁氏米粹那款)还有保湿霜。等囤的保湿产品用完后我打算只买百雀羚的甘油,六块钱一瓶可以用很久。 读书的时候在护肤彩妆方面挥霍了很多,神仙水小棕瓶大红瓶什么都用过,各种成分烟酰胺熊果苷之类的也跟风追过,所有产品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惊为天人的效果。在皮肤方面基因占一大半,剩下的就是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吧,护肤的效果可能只有百分之五,并且洗面奶+甘油就能做到。 ③零食甜品 蛋糕奶茶之类的,真的贵得出奇。读书时候热衷于探网红店,花两三百点一个下午茶套餐,现在想想真是不值,而且过分摄入糖分对身体和皮肤都是负担。 ④星爸爸 一杯二三十真的太贵了。我对咖啡没有味觉上的迷恋,只喜欢黑咖啡的去水肿效果。现在不会再买星爸爸了,taobao买的越南黑咖啡一杯只要四毛钱,去水肿效果一流,而且没有额外的糖分和植脂末,对身体没有负担。 ⑤健身卡 以前在健身房也花了很多冤枉钱,现在发现B站的视频完全可以满足锻炼需求。在家里装个单杠,买个小哑铃,能练出更多花样。健身这事,全靠自己的意志力,有健身意愿的人在监狱里没有器械的情况下也能练出一身腱子肉呢。 ⑥奢侈品 工作之后悟出一个道理:钱越多越好,东西越少越好。 奢侈品的堆砌不会带来长远的心理满足,反而会增加焦虑、压力。买了LV想买Chanel,买了Chanel想买Hermès,欲望无穷无尽,唯一的满足办法是向内求。 君子不役于物。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朋友圈,微博,还是小红书,抖音,都是打卡了,探店了,新开的店好吃,新开的游乐场商场好玩,去欧洲日本西藏的攻略,提车了,一堆一堆 但是对怎么赚钱,大家都选择缄默不言 年轻人很容易被带着走,别人都在吃大餐为什么我不能,别人都用iPhone为什么我不能,别人都在旅游我也要去 却从不思考最重要的问题,怎么赚钱,怎么搞外快,怎么搞钱从没人教你 忽略本质问题,而去搞享受主义是没有前途的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我向来是不爱谈钱的,初中时便和爸爸妈妈宣布,此生择业,一不选数字,二不选政治,三不跟钱沾边。 在学校里还好,生活费爸爸妈妈按时给我,给的是平均水平,穷学生也没有什么花销,偶尔一两次因为做头发,买新衣服花超了,被我妈抱怨了,总是被我爸轻飘飘一句,我的女儿,我相信她,不会乱花钱的。 但是当我得到人生中第一张工资卡,第一次进账超过3000块,第一次领到2万的人才补贴,第一次办理信用卡。 我隐隐觉得,我不爱钱,但是我必须处理好和它的关系。 我没有去读理财工具类的书,因为根据小糖人理论,在我的财富初期,我没有这么多本金,根本无法粘附更多的现金价值。 我也没有从大部头开始啃,我迫切想要的方法论,想找一些有共鸣,有案例,有观照的书,读来让人醍醐灌顶,我真的找到,并且记录在这里,形成我自己的感悟。 1、 首先从消费者心理上,我读了《第四消费时代》。 这是日本有名消费杂志社的市场主编,从社会学毕业的三浦展的...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2020年在家工作了九个月,因为工作和疫情的缘故,很少出门,没有社交场合,面试见同事和合作方全部线上。 然后我发现,人大多数东西其实都是买给别人看的,我从前还对“化妆/买衣服是为了自我满足心灵喜悦”这种说法半信半疑,自从不开会少出门了以后,发现自己脸都懒得洗。 鞋 - 完全不需要。包 - 完全不需要。各种证明“我是一个如何的人/有什么样生活方式”的饰品、文创、家具、电器 - 完全不需要。 所有的行为都基于需求...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其实笔者从还在读高中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解关于“断舍离”的理念,并且一直以极简主义的方式生活。 但是等上了大学之后,看到了周围的同学开始崇尚和购买奢侈品。化妆品这种智商税就不说了,甚至小到香水这种化学本质毫无区别的东西,她们也非要强调出天然香精和人工香精的区别。(此处真的一个大大的问号,能散发出相同味道的东西难道化学组成不是相同的吗?人工和天然本质上不就是那点东西?) 但是后来暗恋过的一个学长,他...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更新 原帖: 这是娜塔丽波特曼在2012年为迪奥拍的睫毛膏广告,但它在英国被禁播了,原因是图片后期添加了睫毛,有欺骗消费者的嫌疑。 然而不止是睫毛膏,底妆广告的欺诈手段更多 不切实际的宣传会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也会加深女性的外貌焦虑(因为普遍来说化妆...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zng
今天看了社会心理学(戴维迈尔斯 著)第七章“说服”,觉得这个理论对于理解消费行为的逻辑和驱动,跳出消费主义有很好的现实意义。我会结合一个自己的案例,跟大家分享讨论是否我们的买买买行为是出于外界(名人 朋友 厂商)的“说服”还是真实的需求 理论(均摘自文本):说服的两种方式:系统思考的中心路径,以及利用启发式线索的外围路径。当我们积极主动,并且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就可能会接受这种方式被说服。由于我们...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洗面奶每天在你的脸上至多能待五分钟,每天五分钟,神仙来了也没用!各种吹嘘的效果基本全部可以不看,这个真的是非常典型的资本运作。当然,如果很清醒的意识到自己花的昂贵的溢价的钱,是为了买使用感的姐妹们这条规律对你们应该没什么用处。姐妹们!让金钱去更有...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人在河边走,怎么不湿鞋。虽然道理都懂,还是避免不了不时掉入坑,哪怕是我目光如炬,还是时不时被诱惑。下面是我总结出来的几个避免跳坑的办法,对我挺有效果的 1. 永不囤货 --------- 做到这点可难, 有多少姐妹双12了还在用去年双十一屯的卫生巾?还有护肤品面膜, 女孩子可以屯的东西太多了。只要做到东西不用完就不买, 就可以避免冲动购物,节省看直播的时间。而且买买买的冲动其实只要稍微克制一下,那股冲动一过,你...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30年后的今天,视频里的这些话还是振聋发聩呢! [视频] 超前消费,过度虚荣,从众跟风,脱离国情,迷信进口……还是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却在不断追求发达国家都不一定会消费的昂贵物质。 小本本记下来了: 中国的现实国情,决定了中国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只能过紧日子。只能适度消费,不能实行高消费。艰苦奋斗,依然是今后几代中国人的生活准则。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1.身体磨砂膏(我还是用搓澡巾) 2.很火的化妆品(口红、腮红、眼影) 3.一次性用品 4.包包(有很多了) 5.手机壳(把现在的用坏为止) 6.零食(囤着也不吃) 7.因为便宜而购买的不合身的衣服 8.流行的衣服、鞋子 (买尽量简洁的款式) 9.囤积卫生纸 10.隐形眼镜(眼睛敏感) 11.指甲油(自己涂不好,味道刺鼻) 12.床上用品四件套(已经有三套了) 13.抱枕、玩偶(已经有很多了) 14.面膜(自己根本懒得贴) 15....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麦·赛奥夫的广播:

我有一些套路: A. 最贵的商品不是什么LV,江诗丹顿,法拉利恩佐,淮海路洋房或者南池子四合院。 是角膜,是肝,是肾,是心脏,想换? 价格多少我不知道,但地球人都知道你等不到。 所以为什么不在你还拥有它们时对它们好一点,让它们陪你有质量的多活几年。 B. 你好像不得不面对自己的残缺和丑陋,每个决定和你天长日久的人都百分百的会忘记你的美貌你的妆容。 所以省些化妆的时间给更重要的事大概更有收益。 C. 钱代表你可支配的社会资源,100块软妹币可以等于五个麦记汉堡,也可以等于一个棒棒把你的冰箱扛上五楼。 所以慎重对待消费。某种程度上,有人变富了,在社会财富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就意味着有人变穷了。 总有一天你为了“心里舒服”而消费的代价会积累成为命运。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别的不多说,就从最频繁最直接的衣食这两方面来入手吧。买衣服和买吃的不一定是消费的最大头,但因为频次高,很适合用来用来练手抑制冲动消费。 我们会冲动消费,是因为我们渴望即时的满足。心理学告诉我们,那些能把糖果留到明天的小孩子长大了会更有出息。但是不管你能不能把糖果留到明天,你都已经长大了。要再刻意训练自己延迟满足的意志力,比小孩子时被训练要难得多。因为你已经会赚钱了,快乐的阈值比小时候高多了。小时候有糖吃就开心得不得了,现在?现在谁还吃糖啊。 你今天控制住了冲动消费,并不能在明天看到任何直接的奖赏。一杯奶茶20块钱,不喝也没多攒下多少钱,喝了当下多么快乐。再说了,现在年轻人压力这么大,就是省吃俭用也未必能在工作的城市买下房子,攒钱干什么呢?这种延迟几十年的满足,要不起啊。 但人总有要大笔花钱的时候,人穷志不穷那是鼓励人的话,因为大部分情况下,人穷志短啊。要攒钱,冲动消费肯定不行,来看看我的衣...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最近加入了地区团购群,价格是星巴克的三分之一。。。。。 北京之外没有。上海和广州似乎是其他厂家供货。 我没群,也不是群主,不要让我拉群啦我拉不了啦。 关于购买方式 目前好像只有北京可以,一般是周五开团,周一在自提点取货。这周我第一次买,60.9买了7件。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突然想起这句话,就是在贩卖焦虑割韭菜,赤裸裸的消费主义! 根据平常的观察20-30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差个几岁根本看不出。lz今年27,丝毫感受不到自己老了,皱纹没有,痘痘倒是没少🙂 25岁后的精力/体力比不上25岁前是肯定的,但是把这个直接等同于“皮肤开始衰老并长皱纹”无疑是偷换概念! 市场营销中会根据年龄把消费人群分层,25-30岁的人群收入相对更好更稳定,消费更理智,为了骗25+的女性掏钱编出这么句鬼话…… 去...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Wendyaa的广播:

当自己的消费能力远远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时,想想: 1、物品是有使用周期的。 比如,衣服是会穿腻的,并不是早买早享受,可以用有限的衣物实现最大使用价值,多看看穿搭。还有电子设备是会更新换代的,况且现在更新换代的频率越来越快。你想去年买iPhone11好多人羡慕,今年12出来了,11好像就没那么香了。如果始终都会成为过去式的话,没必要一上新的时候就买啊,可以等着过一两年降价了再买呀,还便宜几千块钱呢,等四五年过后,谁知道你的11是刚上的时候买的还是过两年再买的,谁知道你是七千块买的还是五千块买的,大家看到的都只是iPhone11而已。而且现在的电子产品花里胡哨的功能太多,贵的价格多出来的功能想想自己真的会用到吗,其实买的就是一个牌面而已。所以可以便宜几千块钱拥有同样的使用感受与别人同样的目光,何乐而不为呢?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外一味追逐最新潮流是没必要。 2、好的东西是买不完的,想想如果没买也可以过得好好的。 衣服是买不完的,好看的衣服每天都在上新,难道看上一件就要买一件?电子设备难道出一个新款就得买一个?如果不是的话,想想这件衣服的功能你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个电子设备你是不是真的需要用,而且是急着要用的,如果不是的话,建议攒钱买。如果你又想着早买早享受的话,请看上一条原因。 3、买一两件贵的东西并不能改变你的阶级状态。 并不是说你买了一件香奈儿就跻身名媛系列,除了特别穷或特别富的,大家的家庭条件其实是差不了多少的,也不会因为你有一个iPhone12就觉得你是有钱人,只是有了一个昂贵的设备而已。阶级状态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当你自己挣钱挣到买香奈儿像现在买一二三四百的衣服一样的心理状态时,那才能说明你的财富的确跃了一个阶层,大家对你的认知基于你的普遍消费而不是最贵的物件。况且,没有最有钱,只有更有钱。 4、只能靠买来解决问题是最无用的能力。 比如说电动牙刷,是不是可以通过科学刷牙来代替呢,而且牙刷是要经常换的,那么电动牙刷就是一个消耗品,想想自己有能力一直承担这个消耗吗?如果不能的话,想想咱们的父辈好像也没用这些东西牙齿也好好的,所以重要的不是你用什么,而是怎么用。 而且自我价值不是通过消费水平来体现的,你可以花钱买书,或者去旅游,你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来提升自己的价值,你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来提升自己的价值,往自己身上花重金甚至负债累累砸各种东西是最肤浅又没有意义的方式。我觉得逛淘宝往自己身上花重金甚至负债累累砸各种东西是最肤浅又没有意义的方式。想好自己要什么再去逛淘宝。 5、花钱的时候想想爸爸妈妈挣钱有多么辛苦,以及他们有多省钱,你就不忍心花了。 当然,我说的这一切建立自己的消费能力远远超出自己的实际金钱条件,而且更多的是低俗消费的状况下,来自一个资深花呗用户的建议,劝各位也劝自己。 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追求品质是提倡的,省钱买跟借钱买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也许你会觉得攒钱买跟花呗买结果都一样,还不如早点用花呗买。或许它们在这一件商品上结果是一样的,但它们的影响完全不一样。攒钱买你的钱没有少,还多了一件物品。攒钱的时候你要买奶茶就会想着我要买东西,少买一杯奶茶就多攒了十几块。而借钱是一个无底洞,你买东西的时候都会想着可以借钱买来早点享受,反正东西已经得到了,也没有省钱的意识,借的钱就像你自己的钱一样,能借多少钱就觉得自己有多少钱。你借钱买的不是这一件东西,你借走的是你的消费观念,是每次你买东西的意识,是一个无底洞。当你滚雪球越滚越多,自己不能抵挡住这一个个巨大雪球的源源不断的进攻时,你可能想着再用另一个雪球来暂时抵挡现在雪球的进攻,也许能抵挡一会儿,但当它也撑不了时,它会跟着之前的雪球一起压向你,把你压得粉身碎骨。 如果你没必要现在买,那就等自己攒够了这么多钱再买吧。 共勉。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有鱼吗有鱼吗的广播:

分享新闻学概论里看到的✊

回复
<前页 1 2 后页>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白色羽毛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