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

Tredeb
来自: Tredeb 2020-04-26 20:46:12创建   2024-02-21 00:05:41更新
1 人关注
来自:豆瓣讨论区
最后一集诺曼中枪倒下的一系列表情戏太戳我,突然感觉被拉扯到诺曼的精神世界里去重新审视他这一生以及他做的种种(虽然上一季真的很讨厌诺曼。 -乌托邦- 从母亲死去之后诺曼就没有一天是真正开心的,他只能靠...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 123人喜欢
高中的时候看他的《我与地坛》就被狠狠击中了 这两年没怎么看他的书 昨...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Éph 820人喜欢
12.15更 感谢大家的科普!对于一些评分高的片子为啥上不了豆瓣250的原...
回复
来自:豆瓣音乐评论
momo 32人喜欢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伊尼斯将空间作为传播的重要维度引入传播学研究,随后,麦克卢汉对空间问题进行了更深的探讨,提出了声觉空间与视觉空间,并逐步衍生出其它空间形态。列斐伏尔于1974年出版的《空间的生产》,将空间区分为物质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关注空间...
回复
来自:豆瓣音乐评论
怪兽莫德 12人喜欢
我在听华晨宇今天的两首歌的时候感觉奇怪又矛盾。我感觉到他想说很多,也好像明白他想说什么,我看到了他的挣扎,看到了他的矛盾。 华晨宇自身有创造出艺术的出色的客观条件。他身上还有一种难能可贵的东西——通感能力,这应该也是他身上灵气的来源。 然而最近,我听到身边很多朋友说:“以前还挺喜欢华晨宇的,但是越来越欣赏不来了,听多了都是一个感觉。”网络上的骂声也不少,今天想要说说我对这件事的想法。 什么是艺术?...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momo 127人喜欢
回复
来自:豆瓣音乐评论
浪漫碎片 98人喜欢
01. idiot(作词/作曲:安溥) I've been easily out of control, that I'm funny, understanding, unique and sweet A just soul to squeeze, but I also have parts That made them hated me My boys and girls are too smart when they're in love They see life as two dear different parts That to me could ever be a sad thing So smart I am and they are So we're only apart Even love is much Now I've become the ...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暗中观察 505人喜欢
【更新的内容会贴在学术辩论部分的最前面,或直接点看楼主】 希望大家...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秋嘢 69人喜欢
根据李健的微博内容、新闻采访整理而成。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4-AlarmFire的广播: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NortonHill 53人喜欢
[视频] 之前好像是虎扑,有一个著名的段子,是这样的: “如果你评价的是那个红玫瑰、好久不见、爱情转移的陈奕迅,抱歉,我们所说的不是同一个陈奕迅。” 虽然说出这话难免有点自我优越感,但其实这哥们想表达的一个重点是:医生的粤语歌和国语歌基本是两个层次和境界。 而这个区别,就来自于歌词。 粤语独特的韵律和发音赋予了粤语歌词独特的魅力,再加上以粤语为母语的填词人如林夕、黄伟文、周耀辉等更加丰富的遣词造句能力,使得粤语歌词整体的意象更丰富、立意更深刻、表达更透彻,有着腻腻歪歪的国语词望尘莫及的表现力。 那个哥们的意思我们清楚了,但其实回过头来看他举出的“红玫瑰、好久不见、爱情转移”这三个国语填词的例子其实非常是有失公允的,因为这三首的填词并不比粤语版的“白玫瑰、不如不见、富士山下”差,简直旗鼓相当,甚至在一派儿女情长的国语词里,也都是屈指可数的典范。 《富士山下》是Christopher Chak...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mylittleboat 172人喜欢
【不是一篇书评啦。】 一、社会秩序 1/概述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福特纪元632年,将汽车推出市场的日期取代基督诞生作为新纪元的起始日,象征现代科技与消费对于宗教信仰的取代。世界由三部分组成:大部分人类生存的文明社会“世界国”、野人保留区与异端们被发配的海岛。我赞同姚建斌老师的主张,乌托邦小说最重要的任务并非人物塑造,而是创造一个社会环境作为赞美或批判对象。反乌托邦小说作为其衍生物同样如此,因而我们必须先...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鳄鱼肚子滴答响 697人喜欢
这版让人特别抓狂就是为了减少人名的讽刺性把很对一看就是有所指的人名变成了音译,以让人减少联想。没看过其他版本的翻译,借助百科,还原人名指代和暗含之意。 柏纳德·马克斯,Bernard Marx,这个名字是George Bernard Shaw(乔治·萧伯纳和Karl Marx(卡尔·马克思)。萧伯纳支持共产主义,马克思大家都很熟,主人公前后部分表现差异明显,他首先认为自己是新世界的异端而十分痛苦和孤独,在凭借野人获得了利益之后态度大...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友人A的广播: 塔可夫斯基的《乡愁》,真的震撼到我了。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落日飛車的广播: 不知道有人发过没有,毕竟这个场景太美了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Nebula的广播: 你在读书,我在读你。 爱在黎明破晓前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浩子 49人喜欢
读破世间繁华,不过是一座座围城尔,心若往之,则可破。刘墉曾说过:“我们总以为世界的温暖全来自阳光,其实脚下的大地有着更令人惊异的热力。”我们往往忽略我们脚踏的“大地”。就像汪诗人所言,路就在脚下,关键要看怎么走,怎么活。 -----题记 初闻《围城》一书,还是在初中语文课的时候。不知何由,老师突然来了一句,婚姻就像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慢慢长大,越来越理解这一句话,就像通俗的一句话,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总是存在七年之痒,最后剩下的也许就是解不开的浓浓亲情。读过这本书才发现,原来不止婚姻,还有职业、家庭等等都是围城,似乎我们的生活都是由它编织而成,偶然间心中会生出那种让人喑哑无言甚至窒息的感觉。 对于小说,每个作者赋予它的初衷都不一样。有的小说是作者一种生活经历的写照,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与言说。比如胡塞尼的《追风筝的人》,比如福娄拜的《包法利夫人》,他甚至说“包法利夫人就是我。”...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坎迪 21人喜欢
之所以分享这篇,实在是因为极度厌烦了某些网络言论。不忍看到太宰治被...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momo 9人喜欢
原文阅读: 《孤独者》全文 - 日记 《孤独者》是近代文学家鲁迅创作...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Futaba🍃 245人喜欢
如果不是做专业学术研究,其实大部分领域只需要入门级的了解就够了,太...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南海十三郎… 22人喜欢
人们往往因屡干蠢事而荒废大部分青春。因此人总是完不成使命就...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momo 19人喜欢
👴🏻今天读的一个东西,获益匪浅。重点用【】标出。非常🐮🍺的...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魔幻现实主义 11人喜欢
点播,那就点播一首华晨宇的《斗牛》 也是在看过斗牛MV中那一段看客的...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momo 29人喜欢
👴🏻自从当护法以后,阅读涉猎范围越走越宽了。阅读涉及领域多为爱...
回复
<前页 1 2 后页>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Tredeb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