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读书总结

灯证
来自: 灯证 (宁波) 2020-01-01 00:33:41创建   2021-03-30 21:58:52更新
来自:豆瓣读书
8.7 (1223人评价)
作者: [日] 柴门文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 2015-8-30
评语:故事的中心与起源毋庸置疑就是完治与莉香,但故事似乎只是狗血地发生于三上、完治与关口之间。是莉香让狗血的故事潇洒地结尾,让故事升华。读者在读完时都化为完治,感受到了五倍的爱,永远怀念一个人居住在东京的莉香。在爱媛死亡,在东京新生,也许就是东京的魅力所在吧。只是在想,中段故事真的有必要那么狗血吗。平成版日剧的确宛如童话一般。四星。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6.8 (62人评价)
作者: (英) 赫克特·C.拜沃特 (Hector C. Bywater)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出版年: 2019-1
评语:日俄战争前日本人柴四朗出版了两本政治小说《佳人奇遇》《日俄战争之羽川六郎》,一本写甲午战争,一本写日俄战争。用小说来说明日本发动或者卷入战争的正义性,以及打赢战争的方法。而太平洋战争的另一方——美国也有类似的这本书,不过这本书更加倾向于军事角度的说明。读完只觉得直觉的准确与想象力的有限。故事设置在1931年日本与美国因为中国的复兴进行有限度的战争,具体作战方式还是停留在日俄战争的舰队对决与一战的潜艇作战,飞机和航母只是辅助。作者忽视了日美开战时的种族背景,认为即使开战,日本与欧洲各国以及澳大利亚依旧会进行贸易,最后因为太平洋的广阔,美国会止步于消灭日本海军有生力量。战争过程还是写得太演义了。作者太高估日本的决策过程和执拗程度,也太低估美国军方的作战欲望了。三星。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0 (149人评价)
作者: [清] 杨伦 笺疏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 1981-3
评语:用一年的时间读完了除赋、眉批以外的所有文字,批注主要是总评、夹注。越读越觉得自己以往对他的认知太多浅薄。读他的诗,有生之勇气、死之胆魄。每次疲惫时读完一首就会有面对现实的精神。《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这首作为绝笔,就像是他的一生也成为了一首长诗一般,诗里他已然预言了自己的死亡。诗后有新旧唐书杜甫的传,只要读完杜诗,就会对传中错谬一笑了之。他已经在诗歌里写下了自己的传记,传记里如何记载,不损他分毫。最后的评论觉得还是陶开虞、吴齐贤说得踏实。读完之后,会有太多诗食之无味了。五星。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6.8 (257人评价)
作者: [日]保阪正康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年: 2020-12
评语:一个昭和老人站在平成时代行将结束之际的观察记录。从天皇切入这三十年日本社会的变迁的确角度新颖,核心是“灾害史观”和“政治劣化”,两者背后是历史记忆的传承与变化。当亲历过战争的世代消亡后,日本是否还能维持“战后”社会,犹待观察。95年的天灾(阪神大地震)与人祸(奥姆真理教)绝不是平成单独的问题,而是与战前(关东大地震)战后(安保运动)隐秘相关,平成的年轻人们是否还能独立思考,寻找到人生的目标这的确关乎日本“战后”的未来。四星。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人评价)
作者: 刘晓刚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12-2
评语:作者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为读者编织了一个围棋为至高价值的世界。为围棋而读的,太冷僻了。跟这个出版社的朋友聊天,她都说第一次见到这本书,问我怎么知道的,高中外面的书店里初读的。说作者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是因为核心的棋局、棋手与现实世界藕断丝连,他们继承了围棋界的那些神话与经典,又无视日本衰落韩国崛起的现实,在架空世界中假设三国棋坛携手辉煌的图景。这一切当然是因为作者对围棋的爱。作者不仅爱围棋,还爱佛学、禅宗、武术,认为这四者互通互融,都有大道蕴含其中。有这样多人物群像描写的能力,写这样的小说太屈才了。只能说作者受大河剧《武田信玄》影响太浓了,反而露了怯。三星半。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5 (7211人评价)
作者: [日] 吉田修一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8-6
评语:这本书的结构很像是三成公的旗印“大一大万大吉”,一人为万人,万人忆一人。读完之后很温暖,查了一下09年出的,12年出了文库本,是那种可以给读者以希望与力量的书,很适合地震后的日本。淡淡地存在于人世,给予周围的朋友一个永恒的依靠,而他自己,却独立其中,与周围不远也不近。总觉得有些许强行圆了,比如为了他的死亡,补上许多电车旁思考生死的情节,总会想起苏打绿《喜欢寂寞》“当时奋不顾身伸出我的手”。整首歌也有些许贴切。四星。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7 (799人评价)
作者: 大贯惠美子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 2016-10-1
评语:读完最大的感受是,人家是真的精英,面对附录的书单,同龄的我只能沉默。主要展示了在樱花这样一个多义的象征符号下,国家与青年各自的寄托,以及并不是所有神风特攻队青年都心甘情愿为天皇和国家献身。讽刺的是,天皇制和樱花一样,原本只是政府为了整合民族、发展国家、集中权力所借古复活的象征,但是随着象征的深入人心,背后的能量超出了政府的控制,如同陆军的独走。“若问敷岛大和心,旭日飘香山樱花”在不同政治动机下的不同解读,正如神风特攻队员们的日记不同的择取编排。只能说把樱花这样的美学作为原因有些许勉强,可以作为一个切入点。纯洁的自然似乎在国内也在受追捧了,李子柒,丁真。四星。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6 (2471人评价)
作者: 冯骥才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0-1
评语:看到有批评这本书有故事会的味道,深表赞同,毕竟这本书有几篇最初就在《故事会》上刊载的。与其说是俗世奇人,不如说是俗世求生之人,为了能求生存,使尽一切求生手段也要立下来,其中不免有许多坑蒙拐骗、歪门邪道的把戏。这时候看到说是教育部推荐初中读物,突然有趣了起来,一如既往的审核这时候却装聋作哑了。还是有太多局限于传统传奇话本里的因果报应、教训劝诫之流了,比如《腻歪》《大关丁》,只能视之为“礼失而求诸野”了。文字、杂学都不错,只是传奇太落窠臼了。三星半。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6人评价)
作者: (唐)温庭筠 / (五代前蜀)韋莊 / 阮文捷 校點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 1988-12
评语:被九月师的短评吸引进来读的,果然对我来说如果词少了用史事典的话,可能就失之轻快了。当然本来读这集子若是找用典精妙的词自然也是缘木求鱼。比较喜欢韦庄的还有温庭筠不那么浓艳的词。词平仄上似乎很严格,但句子长度上被解放出来了,短句有时候就很有味道。《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这首虽然已经是五代了,但对蜀地的韦庄来说,一个虚拟的洛阳似乎依旧是整个中国的都城。四星。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2 (41人评价)
作者: 松井玲奈
出版社: 尖端
出版年: 2020-6-5
评语:充满了惊喜的短篇集。都与食物有关,但题材各异。如果强行划分的话,《自制便当》《完熟》《擦了又擦 擦了又擦》有关于男女之间的恋情。《伊藤妹》《Real-time Intention》则与业界有关。至于《果酱》更是奇想连篇,也有些毛骨悚然。可以看出作者对人世间的观察与思考,这是一位好作家的基础,更是一名好演员的基础。比较喜欢《完熟》,结尾有无限的可能,之后既有推理小说的可能,也有爱情小说的可能,在这么短的篇幅内,构造如此的故事,感叹。有些金句会觉得握手会的对应和作家的故事很像,都是集中于一点。四星。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6 (181人评价)
作者: [日] 堀田江理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出版年: 2020-5
评语:对日本发动珍珠港事变的分析算是很常见了,无非是无责任体制和面子文化,但是好在非常简明扼要,将日美双方内部的政治角力写得非常明白,相较于半藤一利《昭和史》对这一决策的叙述,我比较推荐这本,可惜没有翻译出专有名词,也没有注释和参考文献。成功表现出日本在这段时间的压抑挣扎与纠结。读这本书的时候,正好堀未央奈也宣布毕业,清水舞台的一跃,自我设定的时间,传达给美国的讯息,日本幻想着的繁华之梦,也随着鱼雷投向珍珠港而消逝了。高台一跃蝶翩终,碓上三更法意空。坛画曾经寒水尽,八竑不动竟澜风。四星。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6.6 (207人评价)
作者: [美] 白桂思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20-9
评语:算是清理了一下国别史造成的偏见吧。先用语言学和神话研究画了一个巨大的饼,即中央欧亚是世界文明(至少是亚欧大陆)之父,输入语言输入技术,并通过贸易为东西方输入文化活力。简言之,贸易是第一生产力。中央欧亚的民族以私兵立国,为满足对私兵的赏赐而大力发展贸易,所谓的侵略都是要求平等贸易,开放口岸(x,中央欧亚富有四海,不需要东西方的岁币。最后讲到衰落,一切归咎于清朝和沙俄对关口的严加管制,还有对中央欧亚的侵略。在能看出来的部分有些地方还是脑洞太大,比如希腊哲学,释迦牟尼,孔子等同时思想大爆发是有中央欧亚在沟通的,联系到中亚的粟特人起义,安史之乱爆发。最后简直是给西欧的大航海找借口,一切都是上天眷顾进行贸易的我们,贸易是最高的道德。作者是精神中亚人吧。主要看导论序章尾声即可。作者对现代主义可真是刻骨之恨啊。四星。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13人评价)
作者: 半藤一利
出版社: 玉山社
出版年: 2011-10-20
评语:从旧金山和约前后开篇讲到冲绳归还,总有一种一代首相干一件大事的感觉,太多后见之明与吹捧了,立场随风倒。有好有坏,好在作者亲历了那个时代,可以感受到时代的气氛,和很多人有一定的交往,也提供了作者所处的《文艺春秋》在对待这些历史事件时的实时反应,坏在作者议论太繁,如果说作者评论远山茂树、今井清一、藤原彰的《昭和史》是“人是不存在的”,那么这本书则恰好走到了反面,人太突出了。作者经济方面有些笨拙,所以讲到战后史时,只能依赖自己和当事人的交往与逸话补充。从“祭りは終わった、さあ働こう”到“ デモは終わった、さあ就職だ”,政治的季节转变为经济的季节。四十年论的印证挺有意思的,看来日本要失去四十年到2032年才有救(。当然终章的期许乃是历史学家的废话。三星。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5 (573人评价)
作者: [日] 辻村深月
出版社: 皇冠
出版年: 2018-8-2
评语:开始非常怀疑这本书的阅读价值,毕竟主题其实就几个:钥匙在哪里,该怎么踏出家门,城堡背后真相等,结局是可以预料的。前面依靠作者高超的叙事文笔读了下去,最后一下子就到了揭秘部分,果然不存在什么“天降下擎天柱保定乾坤”,伏笔不断回收,积蓄的情感也被不断推向高潮,结尾只想起麒派萧何那句“顾不得 这山又高这水又深 山高水深 路途遥远 我忍饥挨饿来寻将军”。也许“是三生有幸”,才能遇到“擎天玉柱架海的金梁一根”,有这踏入学校的勇气。科幻的背景柔化了严肃的社会问题讨论,漫长的篇幅给了作者充分的发挥空间。原本期许的斗智都在这样日常的气氛中忽略了,虽说符合孩子心性,但未免也太为主题服务了。四星半。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2人评价)
作者: 司馬遼太郎
出版年: 2009-4
评语:之前在微博有话题叫“贝多芬为什么不出新歌了”,自然是无稽之谈,不过这本倒是司马辽太郎出的新书(x。正是司马辽太郎还未成为司马辽太郎,只是福田定一的时代。花道杂志刊载的作品自然以花为主题,杂志名字也很巧,“未生”。且不论其中历史背景部分的露怯,毕竟说出蒲松龄比苏东坡还要有才华、瑞香在宋代文人中是忌花之类是国人能看出来的,也许不知道的地方还有更多。可以看出作者早期对这种奇谈怪论、神佛妖魔以及戏剧化的情节的热爱,这一点也可以从早期《波斯魔术师》《枭之城》中可以窥见一二。另外就是表现力与简洁。表现力尤推《烏江の月》,简直到了如梦似幻的程度。简洁则每篇都有,有时候感觉意犹未尽,这一点在历史小说或者时代小说中难得一见。在写作生涯初期,就有这样的作品,的确是未来可期。四星。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人评价)
作者: 早乙女貢
出版社: 遠流出版公司
出版年: 1989-11-16
评语:想不到会写成这个样子,大失所望。简洁不如司马辽太郎,详细不如津本阳。从片桐且元被逐出大坂城开始写大坂城的覆灭,集中了大量笔墨描写大坂方在关西一带的较量,实在没什么意思。一下子跳出大量不知名的武士,显得非常没有取舍,作者写作历史小说的储备也让人疑惑,似乎就照着几本资料写?唯一有印象的是拿片桐且元和真田幸村对比,各有选择。当年尚且可以与司马辽太郎、池波正太郎并称为时代物御三家,如今看来,只能说要打上问号了。太过以小说或者历史作教化了。三星。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9 (29人评价)
作者: 櫻木紫乃
出版社: 博識圖書
出版年: 2017-12-1
评语:桥本奈奈未夏之旅三本读破,大概是因为不想读冬之旅村上那两本吧。读到最后的时候想到近几年汹涌的东北文学浪潮。细致的笔触下是北方那片土地上挣扎的生活真相。读完只剩下刺骨的寒冷,即使是男女之间最为原始的性爱欲情都无法驱散的寒冷,而那一丝幸福的希望就像是微不足道的温暖,让人想要紧紧把握。很庆幸现在的年纪能读到这样一本书,毕竟如果再早一些,我也许根本读不懂。短篇连作的写法自然已经常见,可是寥寥数笔中就能将故事核心的女性人物立住,实在佩服作者。也好在没有局限于小小社团之中,利用这种写法充分展开了故事的范围(人物)与纵深(时间)。主题也没有简单化,非常喜欢。なぜ 人は谁も 目の前にある この幸せだけで 今日いきられないの?我想这句歌词的问题已经在阅读中回答了。五星。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2 (18079人评价)
作者: [日] 上野千鹤子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0-3
评语:读起来有艰深之感,好在上野老师讲了一遍又一遍,我这般愚钝也听懂了。近代开始才需要核心家庭,男性承担生产义务,女性承担再生产义务。跳出经济学的桎梏,以更高的角度来审视马克思经典叙述中的局限,将市场涉及到的范围从企业推广到了国家,更重要的是发现了家庭而非个人的存在。将固有认知中家庭的幻象击碎,发现其中以爱为名、实施“性压榨”的事实。三十年了,我们才翻译引进这本书,只能说是我们的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很多人也有了如此觉悟,才看得懂这本书了,否则只会像上野千鹤子当年对我国和苏联雾里看花、抱有过高评价一样,自以为是资本主义的自食恶果而已。其中家电又解放了家庭主妇生产力,使其有暇出门工作,又让她背上了经济负担,迫使其不得不出门工作,真是巧妙啊。四星半。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8 (589人评价)
作者: [日] 吴座勇一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20-5
评语:能看到国内引进这本书真是太好了。16年10月出的书,在日本成为话题作之后,再引进翻译,20年5月出,这个速度我还是可以接受的。从大和兴福寺的寻尊和经觉两位贵种和尚的私人记述入手,讲述了应仁之乱是如何爆发、长期化与不了了之地终结了的。畿内各阶层在两畠山之乱中如何因应变化保全自身做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这些选择最后导致了战争的持久化。细腻地展现了应仁之乱各方的思考与行动,又不失对时代背景整体的描述。参考了前辈的研究成果,又在细节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让读者可以停下来仔细思考这场旷日持久的低烈度战争。作者将之与一战相提并论的确其来有自,除了过程,两者也都有长期以来错综复杂的矛盾背景,应仁之乱的就是南北朝和大和国本身的重重矛盾,反而战后大和国迎来了九十年未有的举大和国一致。五星。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3 (415人评价)
作者: [英] 约翰·勒·卡雷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4-7
评语:勒卡雷处女作,史迈利系列的第一本,刚开始很困扰,不过这简史的确很快就把人物风格代入进去了。文字修养上很炫技,核心故事则有些斯卡德,不同的是斯卡德的战场在纽约,而史迈利的战场在欧洲与办公室。结尾来个串讲真是妥帖周到,就像是伦敦漫雨下的屋内暖炉一样。三星半。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1人评价)
作者: 富樫倫太郎
出版社: 講談社
出版年: 2013-2-26
评语:一个数列公式,只要不需要承担预测的任务,那它永远可以准确算出已有的任何数。这本就是典型的以果推因来编造“本能寺之变”真相的作品,更微妙的是疯狂拿自己这个理论去套历史事实,还义正辞严地批判“爱宕百韵”的传说,理由是光秀不会像现代人想象的那么蠢,无言以对。主要还是真相写得太简单了吧,也许从作者角度看是挺巧妙的,但主要秀吉干脏活不找秀长去找黑田,信长想学刘邦,还弄得秀吉光秀全知道了,未免也太小说家言了。看完也没觉得家康这条线有啥用,也许是补全伊势忍者部分吧。从我一个武田推的角度来说,你织田家死光都无所谓。只能说,武田虽然死了,谁都想念信玄(x,想学信玄推翻信虎那一套。里村绍巴的三支箭(x。巧妙地让信长和信忠互相怀疑之后,一旦出现新的“应仁之乱”,距离最近的光秀就变得举足轻重了,所以黑锅就他背了(太惨了,信长对光秀的爱最后还是届不到,看完无限同情(x。既然你啥都不想干,那就让我黑田打响第一枪(关原井伊家再加上问铁炮的影子,最后本能寺有种忠臣藏的感觉。之后就是拿着这个理论解释后面的几个问题了,比如为啥光秀没动作,为啥信长不跑,信长尸体去哪儿了,为啥秀吉这么快,印证自家理论的正确。三星。自娱自乐就好,顺便结尾串一下未来的石川五右卫门。近卫前久写得太手无缚鸡之力了。中江有里解说。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8 (216人评价)
作者: 马国川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年: 2020-2
评语:正如对他《国家的启蒙》的评价一样,基本上还是高考语文作文水平,可能他还自以为是警世恒言、良药妙方。感觉作者思维一直停留在八十年代,无论什么材料过来都是回复相同的关键词。很多时候真的太想当然地评论了,他唯一比这本书里所写的日本人高明的地方在于他活在现代。后记提他儿子干嘛,我倒想起永远健康那位迫不及待推出儿子的样子了。基本上就是当半藤一利《昭和史》脚注的样子了。他要感谢没人看他这本书,否则分数不会保持在现在的分数的。二星。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3 (38人评价)
作者: 湊佳苗
出版社: 皇冠
出版年: 2019-7-8
评语:窒息得像是溺水之人的死前闪回。读的第二本凑佳苗,从《告白》起过了十年,笔力已然深不可测,当年依靠经典的欺凌题材与奇崛的故事吸引读者,如今更多了信手拈来的精准打入人心的句子,的确可以对这位作家改观。整个故事宛如深不见底的泥沼,女孩就在这绝望的生活中愈陷愈深,只有犯罪是自我解救的最后一手。无论是对女生来说属于外部世界的学校,还是被寄托以心灵港湾的家庭,都充满了男性的外部欺压或女性的内部倾轧,都是地狱,和刚读完的《阎魔堂沙罗的推理奇谭》相比,只能说,这也是日本。章子和亚里沙故事与篠宫故事的对照,绝望现实与梦幻山的对照。只是篠宫最后还是破灭,越希望梦幻山,越映照出这片光亮下的黑暗。女性在男性社会下的互相救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凑以女性身份书写女性互相拯救的故事,何尝不是一种对女性同胞的帮助呢。五星。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5.8 (309人评价)
作者: [日] 木元哉多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出版年: 2020-8
评语:推理版《美しい日本》,依靠轮回报应就可以让日本变得人人向善。看这本单纯是因为日剧化了,听说贺喜参演,然后又是佛教名词,正好有中文版就拿过来读了。如果是连载的话,可能还不厌烦,连续读真的毫无意思。倒是可以理解影视化的用意,一部日剧里每集的故事类型都不同,正好可以带给观众新鲜感。如此看来似乎主演只是一个线索性人物,几乎不参与故事,感觉看头缺缺。看了定妆照,可能还不够还原。核心的推理真是烦死了,有啥推理,这叫把完形填空的空填上,其他文字挖掉,全靠脑补,水字数真的会水。一星。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7 (182人评价)
作者: John W. Dower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18-12
评语:在读《拥抱战败》之前,按照历史顺序先读的另一本的道尔作品。“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战争中双方都不像自己宣传的那样“文明”,都无比野蛮。美国沉迷于猎杀“猴子”(日本士兵),不愿接受俘虏,日本士兵要求义不受辱,投降也不被敌人所接受(多被强行杀死),则成为了顽固不降的敌人。彼此都在传统中继承偏见,也被偏见所蒙蔽,美海军甚至在41年二月就有声音要消灭日本,这显然是偏见之一种。从美国战争宣传中对日本与德国的区别讲起,基本可以看作是两国在战争爆发时如何运用自己的宣传,以人类学、历史学与社会学的学术研究与对方的宣传为根据,证明并夸大己方一如既往的偏见的正确性,并针对性地矮化、污名化、歧视、妖魔化对方,为自己的野蛮行径寻找思想资源与正义依据。巧合的是,往往己方的自我宣传对对方来说就是绝妙的宣传材料,引起对方人民的仇恨。美国利用自己的生理特点将日本贬低为黄祸、猿人,日本则乞灵于净化仪式,将西方视为蛮夷与妖魔鬼怪。开战后西方口中的日本人从猴子矮人成为了巨人怪物(唯独没有被看成人),西方则印证了日本之前的判断,如软弱不堪、沉迷享乐。但日本宣传中歧视相对文明且温和,依旧将西方视作人,只是强调遏制西方的欲望,使其各安其分,反而美国的歧视极为赤裸裸,具体操作则彼此一样野蛮,考虑到两国的战争目标不同,宣传呈现的也有所不同。而战后随着美国的战胜,这些相同的野蛮行径也被遗忘与归类于战败的日本所特有的。有意思的是,《我的奋斗》在战时日本出版时被删减了,日本宣传中纳粹与英美也基本上等而视之。随着日本战败,在战争中被选择性忽视的学术探讨一下子成为了独到的洞见——姗姗来迟地发现日本人民和军国主义者们没有同流合污,而是爱好和平的。曾经的偏见也被迅速转化为相对温和的表达,比如曾经的“猿人野兽”转为“乖巧宠物”,“儿童国家”转为“优秀学生”,“英美鬼畜”转为“护国之鬼”,妖魔化宣传的方向也迅速从日本转向红色国家,未经反省。而随着经济摩擦的开启,种族话语再次复活,频频提起。如今局势下读此书,依旧相当有启发。需要注意的是,日本战败了,很多材料烧掉了,所以可以说他们的宣传温和,无关紧要,也证明了美国的反思精神与尊重对手,毕竟赢家是美国。而当日本举出美国的二战轰炸或者原子弹时,则天然受到翻案、不反思历史的怀疑与指责,这样的研究只能由战胜一方提出才有可能,蒙受“战败的阴影”的日本是享受不到这种“胜利的余裕”的。四星。
回复
<前页 1 2 3 4 5 后页>

什么是书单  · · · · · ·

书单是收集图书的工具,创建书单后,在豆瓣看到符合书单主题的图书时可以将它放入书单,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看看其他人的收集,关注你感兴趣的书单。

这个书单的标签  · · · · · ·

灯证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