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里的男孩的书评 (21)

VIC 2008-11-23 11:53:52

我为什么要恋爱

情人节那天我正和王伦有一搭没一搭闲扯的时候,老板打来电话了。 我说,你一定要送她玫瑰花。至少要九朵。 王伦说,九朵得多少钱啊。 我说,至少要一百块吧。 王伦说,靠,一星期伙食了。 王伦说,还是买一盒巧克力算了。还能吃吃。 这时候,老板来电话了。老板在电话中让我去...  (展开)
二佳的养乐多 2018-08-19 20:03:48

名字——对《我没有自己的名字》文本分析

二佳: 黄昏里的男孩 余华 短篇集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年2月一版一印 ISBN 978753212648X 余华创作于1994年的短篇小说《我没有自己的名字》中没有了他早期的残忍凌厉,也较少看到他同时期的中长篇中所承载的对生存与命运的哲思,而是用较为轻松幽默的笔调写了一个傻子从“...  (展开)
梦马 2007-04-01 16:55:24

亲切却让人不安的文字

在一个下午把余华的《黄昏里的男孩》看完,下午有点压抑的氛围与这本书所描述的世界很契合,下午忙碌庸常的人们在过着象书中那些人的生活,一切如常。 第一次接触余华的短篇小说,感觉是与其他中长篇是不同的,中长篇描绘的是有点超于现实的沉重的生命体验,一个个不一...  (展开)
里托·贝森 2011-08-26 21:27:31

充斥着束缚、虚伪和欺骗的婚姻

余华的短篇小说集,收录12篇,都是写日常生活的,比较接地气。 12篇中,《空中爆炸》《为什么没有音乐》《我为什么要结婚》《在桥上》《女人的胜利》5篇写到了婚姻,还有《炎热的夏天》写到了男女之情。这些小说里的婚姻和感情都充斥着束缚、虚伪和欺骗,似乎作者对于婚姻是不...  (展开)
午后小憩 2014-06-30 17:44:28

午后的生活也许真实到让你产生幻觉

好像大多数描写生活的情节都会从午后开始,不管是哪个季节,午后总是给人一种慵懒混沌的感觉。让人觉得无力却又如此真实。我们不愿看到生活的琐碎和平庸,于是我们拼命的说话和行走。可总有一些人会通过文字或画面把真实的生活呈现在我们面前,或残酷,或温情,或无奈。当一...  (展开)
小岛游六花 2014-03-19 19:38:02

黄昏里的男孩

好像很多人对这篇文章有很多疑问。 一开始,虽然小男孩只是偷走孙福的一颗苹果,之后就被孙福各种虐待,包括当中侮辱,折断他的中指,并将他绑起来并要求他说自己是小偷。前文塑造的是一个可怜的小男孩,一个可恨的孙福。但是到后面,笔锋一转,孙福居然有儿子,他的儿子被淹死...  (展开)
chris 2009-09-16 12:22:10

当儿子成为父亲后

最喜欢《他们的儿子》这一篇。作者用了大笔墨来形容父母挤公交车的辛苦,读来很亲切,因为我们每一天就是这样挤着车上班下班的。步入社会后,也体会到了当年父母的艰辛与生活的不容易……  (展开)
Miss Silence 2009-02-27 17:12:16

另一个时代

写实的手法让我们贴近了另一个刚刚离开不久的时代。它和我们现今的时代有着一种荒诞的反差和奇异的吻合,感觉微妙,正如作者所言,亲切又不安。  (展开)
让我想个名字 2014-03-20 18:03:02

就像着力描写的平庸生活般平庸

余华的文字没有阅读障碍,这通常是职业小说家的一个冒险。你的文字到底是白居易般千锤百炼后老妪幼童皆懂,还是疏于锤炼的懒散状态,这一点,只有挑剔的读者,职业的评论家,同行和自己明白了。至少,在这个短文集里,我没有看到我眼中的“好文字”:“精准”或者其反面“画面...  (展开)
小陈 2018-07-01 12:11:21

一次讲稿

当我们阅读八九十年代被称作先锋派文学时期的小说作品的时候,首先很容易让人注意到的一个点就是,在当时那一批作家的身上好像或多或少的都能让人看到他们是有受到当时被译介到国内的一些外国作家的影响的。就这一点来讲其实已经不只是一种判断了,只要你对这方面有过一些关注...  (展开)
Alina呀 2021-07-08 15:58:44

生活没有什么高贵可言

看余华先生的文字,总让我想到中国的语言是如何“西化”,以及中式英语实质上是中国的“西式英语”。 上午在看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中“宏大理论”这一章,如何转译《社会体系》中晦涩抽象的理论话语。 没有可比性,都是不可或缺的,都是想象力的舞蹈。 就像一个是精心编排...  (展开)
Komorebi 2021-05-27 16:01:10

魔幻生活

生活的滴滴点点,每一个故事都很真实确又很魔幻,黄昏里的男孩,经历过逝子之痛的男人却在看到相同年龄的小孩时无法共情而是将自己的苦痛生活的压抑借此发泄;空中爆炸展现了结婚后的男人,家庭婚姻的束缚失去了少年气,也许是老去,也许是责任;我没有自己的名字中,来发是大...  (展开)
龟背竹的狂想 2020-07-19 14:09:37

好作品都有类似的地方吧

很多年前读的短篇小说集。别的短篇已经忘记了,但还记得《黄昏里的男孩》这篇。 《黄昏里的男孩》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不仅因为他让一个看似不合理的事件在小说结束前看似合理了,还因为后来我又读到了如卖水果的孙福一样的人物——《城市与狗》里的美洲豹。 《黄昏里的男孩》...  (展开)
Hi 乌冬 2020-04-22 22:03:35

写我们的故事,不需要修饰

余华啊,总是写小人物的故事,总是写我们的故事。那就不需要什么瑰丽的描述和壮阔的场景了,只要娓娓道来,真实的娓娓道来就好。12个故事,总能找到自己的影子,看完一个就呼一口气——还好不是我,但是紧接着,下一个可能就出现了自己的模样。320页的故事,看完要有3200页的决...  (展开)
钝之 2019-09-18 14:55:09

写给人性

余华作为中国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反映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百态。这本中短篇小说集《黄昏里的男孩》反映整个社会的病态生活,其中有几篇都是婚姻生活的混乱。 但写的最出彩的还是《黄昏里的男孩》,这篇小说不单单是在叙述故事,对人物的塑造还有环境的描写都是整个小说集...  (展开)
sk小阿坤 2018-11-18 09:04:56

接近真实的故事往往最虐心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书中包含了“空中爆炸、蹦蹦跳跳的游戏、为什么没有音乐、阑尾、我没有自己的名字、炎热的夏天、在桥上、他们的儿子、黄昏里的男孩、女人的胜利、朋友”。 读完这本书之后最真实的想法是没读懂,太哲学了,包含的内容没有办法切身体会。 每个故事的结局都不是很美好,但是...  (展开)
Shiming 2018-01-14 20:18:17

太阳会洒下金色的雪

几个短篇凑成七万字的小说。 在续里,余华写了这样一段话,“这是我所有中短篇小说中与现实最为接近的作品,可能是令人亲切的,不过也是另人不安的。我想这是现实生活给予我们最基本的感受,亲切同时又让人不安。” 有人评论说,余华的故事一开头就引人入胜。 在我心里并不是。...  (展开)
胜熊victory22 2017-11-29 15:42:01

黄昏里的男孩

总评(亲切的同时让人不安)空中爆炸(朋友之间过往岁月的重现)蹦蹦跳跳的游戏(家人得知孩子得绝症的无奈与心酸加上旁人的忖托)为什么没有音乐(夫妻之间的不坦诚加上朋友的‘帮助’让他们意识问题)阑尾(每编一个谎言都可能成为之后致命的一击已经及时处理发生的问题)我...  (展开)
TwinkleVAN 2017-02-25 21:04:23

亲切而又不安

认识余华,记得某次在图书馆找书,忽然看到他的书,看着名字,不具备诱人之处,不过黑色的封面很是让我好奇。之后,我被余华的作品震惊了,心灵的交流。《兄弟》的情节依然清晰可见,很犀利的寫法,感谢余华来到我的生活。 回首往事有时就像是翻阅陈旧的日历,昔日曾经出现过的...  (展开)
R.G.B 2011-10-01 17:34:57

"喂,你有香烟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  再后来,他们开始平静下来,像以往一样生活,于是几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到了这一年的冬天,一个剃头匠挑着铺子来到了他们的门外,他的妻子就走了出去,坐在了剃头匠带来的椅子里,在阳光里闭上了眼睛,让剃头匠为她洗发、剪发,又让剃头匠为她掏去耳屎,还让剃失匠给她...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21条)

订阅黄昏里的男孩的书评